邢象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贲门失驰缓症POEM治疗、消化道早期癌ESD治疗、胆胰疾病ERCOZ等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邢象斌,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德国慕尼黑Klinikum rechts der Isar医院消化科访问学者。现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NOTES学组委员,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NOTES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候任主委,广东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入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基金,发表SCI文章10余篇。参与的项目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等奖励。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如ESD治疗消化道早癌、胃肠道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G-POEM治疗胃轻瘫、ERCP治疗胆胰疾病等。展开
个人擅长
贲门失驰缓症POEM治疗、消化道早期癌ESD治疗、胆胰疾病ERCOZ等治疗。展开
  • 胃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胃肠炎不同人群症状有别,儿童常腹泻、呕吐等,成人有腹痛、腹泻等,老年人症状不典型且易脱水电解质紊乱,还伴发热、恶心、呕吐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休息、补水)、药物治疗(止泻、止吐、抗感染、调节胃肠功能药物),儿童需用专用剂型遵医嘱,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监测电解质。 一、胃肠炎的症状 (一)不同人群症状特点 儿童:常表现为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等,还可能伴有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小婴儿可能出现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这是因为儿童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等因素易影响胃肠正常功能。 成人:主要症状有腹痛,多为脐周疼痛,程度不一;腹泻,大便性状多样,如稀便、黏液便等;部分人会有恶心、呕吐,严重呕吐和腹泻可导致脱水,出现口渴、少尿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成人胃肠炎多因饮食不洁、感染等引起。 老年人:胃肠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泻次数可能不多,但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且可能伴有乏力、头晕等表现,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对脱水等并发症的耐受能力较差。 (二)常见伴随症状 发热:多由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胃肠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体温升高。 恶心:是胃肠受到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能伴随呕吐发生。 呕吐:将胃内物质经口腔排出,常见于感染、食物中毒等情况。 二、胃肠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儿童患病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成人可暂时禁食数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之后逐渐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老年人饮食需更注重易消化,同时保证营养摄入。 休息: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儿童要保证充足睡眠,成人和老年人也应适当减少活动量。 补充水分:预防和纠正脱水是关键,儿童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成人也可饮用口服补液盐,老年人同样需要补充水分,可根据情况少量多次饮用,防止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儿童可使用适合儿童剂型的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毒素和病菌,起到止泻作用;成人也可选用。 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等,成人可使用,儿童需谨慎选择合适药物。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需根据感染情况遵医嘱选择。 调节胃肠功能药物:如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儿童、成人、老年人均可使用,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止泻、止吐等药物需选择儿童专用剂型,且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呕吐次数、精神状态等,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滥用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情况,因为老年人易出现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胃肠炎,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住院治疗。

    2025-09-29 12:52:49
  • 拉肚子疼得要命怎么治疗

    拉肚子疼得要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非药物缓解可通过休息调整、腹部保暖、补充水分等;药物可使用解痉止痛、止泻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若出现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腹泻频繁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一、明确拉肚子疼得要命的常见原因 拉肚子疼得要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急性肠胃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等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肠道引发炎症反应;也可能是食物中毒,食用了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出现肠道剧烈反应;还有可能是肠道痉挛,腹部着凉、肠道受到刺激等都可能引起肠道痉挛导致剧烈疼痛伴腹泻。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休息调整: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屈膝侧卧,这样有助于缓解腹部的紧张感,减轻疼痛。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其安静休息,避免哭闹加重不适。 腹部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对于儿童,热水袋外面最好用毛巾包裹一下。腹部保暖能够缓解肠道痉挛,减轻疼痛。比如成年人可以将热水袋温度调至40-50℃,放置在腹部,儿童则温度适当降低至38-40℃左右。 补充水分:拉肚子会导致身体大量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饮用少量多次的淡盐水,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防止脱水。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喂服,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一般每小时可以饮用50-100毫升左右的淡盐水。 三、药物缓解(仅提及药物名称) 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等,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肠道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体重等情况使用。 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对于腹泻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是感染性腹泻,不能单纯止泻,需结合抗感染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拉肚子疼得要命时,家长要格外注意。不能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的止痛或止泻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差。要及时带儿童就医,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情况进行合适的处理。例如,儿童腹泻时脱水症状可能出现得更快更严重,所以补充水分要更加谨慎且及时,按照医生建议的补液方式进行。 老年人:老年人拉肚子疼得要命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心脑血管功能的药物。同时,老年人脱水后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所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要密切观察,必要时住院治疗,监测电解质等指标。 孕妇:孕妇拉肚子疼得要命时,不能随意用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拉肚子疼得要命伴有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腹泻次数频繁(如一小时内多次水样便)、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大便带血、腹痛进行性加重等,这些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如严重感染、肠梗阻等,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29 12:51:54
  • 肚子里总感觉烧烧的怎么回事

    肚子里总感觉烧烧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胃酸分泌过多、饮食因素(如刺激性食物摄入、进食过多过快)、疾病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其他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生活习惯因素(肥胖、吸烟饮酒)以及特殊人群情况(孕妇、老年人),经常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缓解。 一、胃酸分泌过多相关 胃酸分泌过多是导致肚子里总感觉烧烧的常见原因之一。胃内胃酸浓度过高,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烧心感。例如,一些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容易反流至食管,从而产生烧心症状。研究表明,约有一半以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烧心表现。 二、饮食因素 1.刺激性食物摄入: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等,这些食物中的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引发烧心感。过甜、过酸的食物也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进而出现肚子烧烧的感觉。比如,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后,可能会感觉到胃部有灼烧感。 2.进食过多过快:短时间内进食过多,胃内食物充盈,会导致胃酸反流的几率增加。进食速度过快时,会吞咽较多空气,也可能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容易引发烧心。 三、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存在破损,胃酸刺激破损部位会引起烧心感,同时还可能伴有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溃疡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溃疡的情况。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也常出现烧心症状,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其发病机制与胃酸分泌过多以及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减弱有关。 2.其他系统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也可能影响胃酸分泌,从而导致烧心。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加快,可能会出现胃酸分泌增多的情况,进而感觉肚子烧烧的。 四、生活习惯因素 1.肥胖:过度肥胖的人腹腔内压力较高,容易导致胃酸反流,引发烧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较多时,对胃部的压迫增加,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2.吸烟饮酒:吸烟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导致胃酸反流。饮酒则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酸分泌异常,出现烧心症状。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发生胃部不适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饮酒者。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孕妇: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对胃部的压迫,容易出现烧心症状。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生理现象,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可通过少食多餐等方式来缓解。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下降,胃酸反流的几率增加,更容易出现肚子烧烧的感觉。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烧心的不良反应。 如果经常出现肚子里总感觉烧烧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胃酸测定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合理体重,戒烟限酒等,以减轻烧心症状。

    2025-09-29 12:48:37
  • 轻微腹泻怎么办

    轻微腹泻时可通过调整饮食(选易消化食物、避刺激和高纤维食物)、补充水分(喝温开水或淡盐水)、腹部保暖(用热水袋热敷等)、观察病情变化(关注腹泻频率等)来护理,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如儿童要重饮食卫生等,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等,若腹泻不缓解或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调整饮食 1.适宜食物选择 对于轻微腹泻者,可适当增加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如小米粥,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其质地细腻,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够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胃肠负担。 还可选择软面条,面条经过煮制后变得软烂,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机体补充能量,且相对容易消化。 2.避免食物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症状。例如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蠕动加快,从而使腹泻情况恶化;油炸食品难以消化,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同时,也要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芹菜、玉米等,高纤维食物会促进肠道蠕动,可能使腹泻程度加重。 二、补充水分 1.补水重要性 腹泻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可以多喝温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代谢旺盛且腹泻时水分丢失更快,更要注意及时补水,防止出现脱水情况。 也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补充因腹泻丢失的钠等电解质,但要注意淡盐水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三、腹部保暖 1.保暖方式 腹部着凉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所以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对于儿童,家长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温度的热水袋,并在热水袋外面包裹毛巾等,避免烫伤儿童皮肤。 也可以穿上保暖的衣物,如肚兜等,防止腹部再次受凉。 四、观察病情变化 1.关注指标 要密切观察腹泻的频率、大便的性状等情况。如果腹泻次数在1-2天内没有明显减少,或者大便中出现脓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要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可能提示出现了脱水等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发生轻微腹泻时,家长要更加谨慎护理。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给儿童食用变质的食物。同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把握补水的量和速度,防止补水过多或过快引起呕吐等不适。在腹部保暖上,要根据儿童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衣物,保证腹部始终处于温暖状态。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轻微腹泻时,除了注意上述一般措施外,还要关注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例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腹泻导致脱水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补水时要缓慢进行,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率、血压等变化。如果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29 12:47:32
  • 吃饱就拉肚子怎么回事

    吃饱后拉肚子可能由胃肠功能紊乱、食物不耐受、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是因精神等因素致胃肠蠕动异常,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等进食特定食物后会腹泻,肠道感染是进食污染食物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甲亢是甲状腺激素过多致胃肠蠕动加快,常伴相应症状,经常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并注意日常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等。 一、胃肠功能紊乱 原因:进食后胃肠道需要消化食物,若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比如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影响神经调节,使得胃肠蠕动节奏被打乱,进食后快速蠕动就容易引起拉肚子。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年轻人可能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引发,老年人可能是自身胃肠功能随年龄衰退且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影响。 表现:主要是吃饱后不久就出现腹泻,大便性状可能改变,可为稀便、不成形便等,但一般无脓血等严重情况。 二、食物不耐受 原因:比如乳糖不耐受,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如牛奶等)后,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引起肠道渗透压改变,导致腹泻。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年人可能因肠道疾病等后天因素导致乳糖酶活性降低而出现。还有可能是对某些蛋白质食物不耐受,如麸质,患有乳糜泻的人对麸质不耐受,进食含麸质食物后会出现胃肠不适及腹泻。 表现:进食特定食物后很快出现腹泻,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症状可能缓解。 三、肠道感染 原因:如果进食了被细菌、病毒等污染的食物,引起肠道感染。例如沙门氏菌、志贺菌等细菌感染,或者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均易感染,儿童可能因卫生习惯不佳,接触污染物品后进食感染;老年人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进食不洁净食物而感染。 表现:吃饱后拉肚子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大便可能有黏液、脓血等,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表现略有差异。 四、肠易激综合征 原因: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各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 表现:吃饱后腹泻是常见症状之一,还可能伴有腹痛,疼痛部位不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等。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 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胃肠蠕动加快,进食后胃肠消化吸收相关过程加速,导致吃饱后拉肚子。各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 表现:除了吃饱后拉肚子,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手抖、消瘦、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如果经常出现吃饱就拉肚子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胃肠镜、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不洁、不易消化或引起自身不耐受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等。

    2025-09-29 12:45: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