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擅长:房颤的微创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胸部大血管瘤手术及复杂先心病手术。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梅举,男,主任医师,教授,心胸外科行政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胸部大血管瘤手术及复杂先心病手术。从事心胸血管外科专业临床工作30年,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开展了改良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心病,在国内率先提出风心病合并巨大左室的概念及手术指征、围术期处理措施,显著地提高了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和胸部大血管Hybrid手术的专家之一。近年来在国际上创新性开展了全胸腔镜超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手术术式,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消融钳治疗合并房颤的术式,两项技术均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至今已完成各类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术(微创和常规搭桥)、胸部大血管瘤手术及先心病手术10000余例,手术成功率达成98%以上,治疗效果达国内领先水平。外科手术治疗肺部及食管肿瘤2000余例,效果良好。 198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1987年获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任教授。2002年获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称号。2003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RPA医院进修心血管外科。200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心血管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3),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金刀奖)获得者(2013),上海市医务工会职工科技“创新之星”称号(2014)。 现任上海市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瓣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介入委员会、公益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国际心血管外科协会亚洲分会会员。《中国体外循环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8本。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3项,承担军队“十·五”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4项,教委课题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16名。展开
个人擅长
房颤的微创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胸部大血管瘤手术及复杂先心病手术。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展开
  • 两胸之间疼

    两胸之间疼的原因有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肌肉劳损、食管炎、心理因素等,需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心脏疾病:如果疼痛伴随着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症状,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2.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气胸等也可能导致两胸之间疼。此外,肺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胸部疼痛。需要进行胸部X光、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肋软骨炎:肋软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肋软骨处肿胀、疼痛,多为酸痛或刺痛,可反复发作。可以通过热敷、理疗、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方法缓解疼痛。 4.肋间神经炎:肋间神经炎也可能导致两胸之间疼,疼痛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深呼吸、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可以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进行治疗。 5.肌肉劳损:过度使用胸部肌肉或姿势不正确可能导致肌肉劳损,引起疼痛。可以通过休息、按摩、热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6.食管炎: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的炎症,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可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可以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7.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引起胸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为隐痛或不适感,无明显诱因。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 总之,两胸之间疼的原因复杂多样,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09-10 14:55:05
  • 开放性气胸急救首先是做什么

    开放性气胸需先立即封闭伤口,用合适敷料加压包扎阻止空气进出恢复胸膜腔密闭性,儿童要注意敷料轻柔及包扎力度适中,然后迅速转运,到达医院后医生进一步评估处理,如做检查、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有基础疾病者还需考虑基础疾病影响及处理。 一、封闭伤口 开放性气胸是指胸壁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空气可自由进出胸膜腔。首先要立即封闭伤口,用无菌敷料(如凡士林纱布)或清洁的敷料(如干净的毛巾、布料等)覆盖伤口,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目的是阻止空气继续进出胸膜腔,恢复胸膜腔的密闭性。这是因为开放性气胸会导致纵隔扑动,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封闭伤口能阻断这种不良影响的进一步加重。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娇嫩,选择敷料时要注意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包扎力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封闭效果,又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二、迅速转运 在封闭伤口后,应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救治。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转运时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转运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等堵塞气道,可将儿童头部偏向一侧,随时清理分泌物。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进一步评估与处理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进行胸部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肺部损伤等情况。然后可能会采取胸腔闭式引流等措施,将胸腔内的积气排出,促进肺复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在处理开放性气胸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相应的处理,比如控制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等。

    2025-09-10 14:53:44
  • 胸膜皮瘤的含义是什么

    胸膜皮瘤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恶性多与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相关且有胸痛、呼吸困难、消瘦等表现,靠胸部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良性相对少见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需靠检查与恶性鉴别,长期接触石棉职业人群应定期体检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一般人群出现不明原因相关症状需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避免延误。 一、定义 胸膜皮瘤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肿瘤,分为良性胸膜皮瘤与恶性胸膜皮瘤两类。 二、恶性胸膜皮瘤特点 (一)病因关联 多与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密切相关,石棉纤维被吸入后可沉积于胸膜,长期刺激引发细胞恶变。 (二)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有胸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呼吸困难(因肿瘤导致胸膜腔积液、肺组织受压等引起)、消瘦等,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三)诊断方式 需依靠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可见胸膜结节、肿块或胸腔积液等异常影像)、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诊断)。 三、良性胸膜皮瘤特点 相对恶性胸膜皮瘤少见,肿瘤生长缓慢,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通常需通过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与恶性病变鉴别。 四、不同人群需注意事项 (一)长期接触石棉的职业人群 此类人群属于恶性胸膜皮瘤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健康检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一般人群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规范的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对胸膜皮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5-09-10 14:50:14
  • 肺癌脑转移晚期有哪些症状

    肺癌脑转移晚期有神经系统和全身症状,神经系统有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头痛等清晨明显、伴喷射性呕吐等)及定位症状(依转移部位有对侧肢体无力等不同表现);全身有一般状况差(消瘦、乏力等)及部分患者低热等表现,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需警惕并综合判断。 神经系统定位症状:根据脑转移瘤所在部位不同,会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若转移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导致对侧肢体无力、瘫痪,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肌力下降等;若累及语言中枢,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如运动性失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正确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正确发音,但不能理解语言含义)等;若转移瘤影响了视觉中枢或视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不同性别的患者在出现这些定位症状时,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可能在进行日常精细动作时更容易发现肢体无力等问题。 全身症状 一般状况:肺癌脑转移晚期患者通常一般状况较差,表现为消瘦、乏力,这是由于肿瘤消耗身体能量以及患者进食减少等多种因素导致。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再加上肺癌脑转移的消耗,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比如长期吸烟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全身状况可能恶化得更快,因为吸烟对身体多个系统都有损害,进一步影响了患者对肿瘤消耗的耐受能力。 其他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坏死吸收等原因引起。但需要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对于有肺癌脑转移病史的患者,若出现发热,要综合判断发热原因,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10 14:48:38
  • 如何治疗肺部良性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观察随访和对症支持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尤其是有症状或直径较大的肿瘤,可通过微创方式切除,不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因个体状况有差异;体积小且无症状的可观察随访,儿童、孕期女性随访有特殊情况需兼顾;有症状可对症处理,有基础病史者需同时控制基础病。 一、手术治疗 肺部良性肿瘤首选手术治疗,尤其是有症状或直径较大的肿瘤。对于大多数肺部良性肿瘤,可通过胸腔镜手术等微创方式切除。手术能直接去除肿瘤病灶,达到治愈目的。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可能因个体身体状况略有差异,如年轻患者身体耐受较好,可更多考虑微创方式;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后需注意休息,逐步恢复呼吸功能。 二、观察随访 对于一些体积小且无症状的肺部良性肿瘤,可选择观察随访。需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监测肿瘤大小、形态等变化。儿童患者若发现肺部良性肿瘤,需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及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肿瘤变化可能对其产生不同影响;女性患者若在孕期发现肺部良性肿瘤,随访需兼顾胎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 三、对症支持治疗 若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出现咳嗽等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但主要还是针对肿瘤本身治疗为主。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肺部良性肿瘤时需同时关注基础病的控制,避免因手术或肿瘤变化等因素加重基础病病情。例如合并糖尿病的肺部良性肿瘤患者,在随访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

    2025-09-10 14:46: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