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擅长:鼻炎、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鼻腔和鼻窦肿瘤以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颅底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常务委员,湖北省气道过敏性疾病质控网络联盟成员,湖北省变态反应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多家医学专业杂志论文审稿专家。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SCI10余篇。曾长期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鼻科学研究机构研修交流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鼻炎、鼻窦炎的诊断与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综合治疗,鼻腔和鼻窦肿瘤以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展开
  • 吞咽时耳朵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吞咽时耳朵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耳部本身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咽部疾病累及耳部(如咽炎、扁桃体炎)以及其他原因(如神经反射性原因的舌咽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肿瘤性原因的外耳道肿瘤、中耳癌等),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耳部本身疾病导致吞咽时耳朵疼 (一)外耳道炎 1.病因及机制:外耳道皮肤的炎症,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吞咽时,下颌关节运动,会牵拉外耳道皮肤,炎症部位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疼痛。游泳后耳朵进水、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等都可能诱发外耳道炎。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喜欢挖耳等不良习惯增加患病风险,成年人则可能因耳部卫生不佳等因素发病。 2.表现:外耳道皮肤红肿,有分泌物,吞咽时耳朵疼明显,可伴有听力下降等表现。 (二)中耳炎 1.病因及机制:中耳腔的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至中耳,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吞咽时咽鼓管会开闭,炎症时咽鼓管周围组织肿胀,吞咽时压力变化刺激中耳病变部位导致疼痛。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宽且直,更易患中耳炎,比如感冒后儿童出现中耳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表现:急性中耳炎可有耳痛、听力减退、发热等表现,慢性中耳炎则长期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等,吞咽时耳痛可加重。 二、咽部疾病累及耳部导致吞咽时耳朵疼 (一)咽炎 1.病因及机制:咽部黏膜的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甲型流感病毒、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咽部与耳部通过神经有联系,咽部炎症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耳部疼痛,吞咽时咽部肌肉运动,炎症刺激更明显,疼痛向耳部放射。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咽炎可能因抵抗力低易受病毒感染,成年人可能因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诱发咽炎。 2.表现:咽部疼痛、干燥、发痒等,吞咽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可伴有咳嗽等症状。 (二)扁桃体炎 1.病因及机制:扁桃体的炎症,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引起。扁桃体与耳部关系密切,炎症可通过神经传导引起耳部牵涉痛,吞咽时扁桃体部位肌肉活动,刺激炎症部位,疼痛放射至耳部。儿童扁桃体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2.表现: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吞咽困难,吞咽时耳朵疼,可伴有发热、畏寒等症状。 三、其他原因导致吞咽时耳朵疼 (一)神经反射性原因 1.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疼痛可涉及耳部,吞咽、说话等可诱发疼痛。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受到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人相对多见。 2.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支配面部感觉,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可能触发三叉神经相关分支导致耳部疼痛,各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肿瘤性原因 1.外耳道肿瘤:外耳道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如外耳道乳头状瘤、外耳道癌等,肿瘤生长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吞咽时牵拉或刺激病变部位引起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 2.中耳癌:中耳的恶性肿瘤,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吞咽时引起耳部疼痛,可伴有血性耳分泌物、听力下降等表现,中老年人多见。 如果出现吞咽时耳朵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耳部检查、咽部检查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4:26:08
  • 鼻子堵塞该怎么办

    鼻子堵塞原因多样,包括鼻腔炎症、结构异常、异物等,非药物缓解方法有鼻腔冲洗、改变体位、湿化空气等,药物缓解可使用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但需注意事项,若鼻子堵塞持续久、伴严重症状或儿童影响大则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检查明确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识别鼻子堵塞原因 鼻子堵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鼻腔炎症(包括普通感冒引发的鼻黏膜充血水肿、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黏膜肿胀等)、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等。不同原因导致的鼻子堵塞,后续处理方式有差异。例如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子堵塞,多有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的病史;而鼻腔异物导致的鼻子堵塞,往往能明确有异物进入鼻腔的情况。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1.鼻腔冲洗 原理:通过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能够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的肿胀,从而缓解鼻子堵塞。一般采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将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注入一侧鼻腔,使其从另一侧鼻腔流出或从口腔吐出。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鼻子堵塞,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对于儿童,应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控制好冲洗的压力和流速,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鼻腔黏膜。 2.改变体位 原理:当一侧鼻子堵塞时,可采取侧卧的体位,堵塞侧向下,这样有助于改善通气。因为重力作用可使下侧鼻腔的充血状态有所缓解,相对减轻堵塞情况。 适用情况:在休息或睡眠时可采用此方法,例如夜间鼻子堵塞影响睡眠时,侧卧能一定程度缓解不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适用,但儿童在调整体位时需家长协助,确保安全舒适。 3.湿化空气 原理:干燥的空气会刺激鼻黏膜,加重鼻子堵塞,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可使鼻黏膜保持湿润,减轻肿胀,缓解堵塞。 适用情况:尤其适用于干燥季节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下导致鼻子堵塞的人群。对于儿童,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防止滋生细菌,定期更换水,保持加湿器的卫生,避免因加湿器污染导致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加重鼻子堵塞。 三、药物缓解情况(仅提及药物名称) 1.减充血剂 作用:某些减充血剂类药物可以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黏膜肿胀,从而快速缓解鼻子堵塞症状,如伪麻黄碱等。但需注意,儿童使用减充血剂要谨慎,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此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部分减充血剂可能会影响血压等指标。 2.抗组胺药 作用: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子堵塞,抗组胺药可以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导致的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从而缓解鼻子堵塞,如氯雷他定等。 注意事项:服用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所以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等需要保持警觉性的人群应慎用。儿童使用抗组胺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使用。 四、就医情况 如果鼻子堵塞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1周)、伴有严重头痛、发热、鼻出血等症状,或者是儿童鼻子堵塞影响呼吸、进食、睡眠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鼻内镜检查等)明确鼻子堵塞的具体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如果是鼻腔异物引起的鼻子堵塞,医生会在专业操作下取出异物;如果是鼻中隔偏曲严重导致的鼻子堵塞,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

    2025-10-16 14:25:12
  • 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慢性咽炎的相关表现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有所不同。咽部不适感方面,儿童与成人表现有别,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及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史者易出现,表现为异物感;咽部干燥感上,儿童、老年人及处于干燥环境、饮水量少、有鼻部疾病致张口呼吸者易出现,表现为需频繁饮水缓解的干燥;刺激性咳嗽时,儿童更明显,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吸烟及有过敏史者易出现,表现为无痰或少量黏液痰的刺激性咳嗽;咽部疼痛时,儿童表现特殊,过度用嗓、有咽部外伤史者易加重,多为隐痛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加重。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在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患病概率可能因接触致病因素的不同而有细微差别。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咽部不适感,例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由于用嗓过度,慢性咽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咽部不适感更常见。 病史影响:有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群,咽部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更容易出现持续的咽部不适感。咽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总感觉有东西卡在喉咙里,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种异物感在吞咽唾液时较为明显,进食时一般无明显阻碍。 咽部干燥感 年龄方面:儿童如果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或者有脱水情况,更容易出现咽部干燥感;老年人由于唾液腺功能减退,也较易出现咽部干燥感。 性别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干燥的环境中,不同性别暴露后出现咽部干燥感的概率可能因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同而有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干燥气候环境、长时间开空调或暖气且空气不湿润的生活环境中,以及饮水量过少的人群,咽部干燥感较为常见。例如在北方冬季,室内空气干燥,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咽部干燥感。 病史关联:有鼻部疾病导致长期张口呼吸的患者,空气未经鼻腔湿润直接进入咽部,容易引起咽部干燥感。咽部干燥感是慢性咽炎常见症状之一,患者自觉咽部干燥,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 刺激性咳嗽 年龄因素: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慢性咽炎引起的刺激性咳嗽可能更为明显,且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不适,通过咳嗽来缓解咽部的不适感觉。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在接触刺激性物质的概率上可能有不同,从而影响刺激性咳嗽的发生频率。 生活方式: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物质的人群,如在工厂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刺激性咳嗽。另外,吸烟人群由于烟雾对咽部的刺激,也常出现刺激性咳嗽。 病史影响:有过敏史的患者,慢性咽炎合并过敏因素时,更容易出现刺激性咳嗽。由于咽部受到炎症刺激以及可能存在的过敏因素,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一般咳嗽无痰或仅有少量黏液痰。 咽部疼痛 年龄情况:儿童在慢性咽炎时咽部疼痛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和耐受与成人不同。 性别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机体免疫力方面,不同性别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影响免疫力,从而影响咽部疼痛的程度和恢复情况。 生活方式:过度用嗓后再加上感染等因素,容易加重咽部疼痛,例如连续长时间大声讲话后患上慢性咽炎,咽部疼痛会更明显。 病史关联:有咽部外伤病史的患者,慢性咽炎发作时可能会使咽部疼痛加重。咽部疼痛程度一般较轻,多为隐痛、刺痛等,在受凉、劳累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2025-10-16 14:23:25
  • 过敏性鼻炎鼻子不通气小妙招

    缓解鼻子不通气可通过鼻腔冲洗、局部按摩、湿化空气、体位改变等方法。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等清除过敏原等;局部按摩迎香穴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室内外空气湿度保持适宜;侧卧或仰卧垫高头部改变体位来改善。各年龄段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注意操作安全和适度。 一、鼻腔冲洗 1.原理与方法:利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缓解鼻子不通气的症状。一般使用专门的鼻腔冲洗器,将配制好的冲洗液注入一侧鼻腔,使其从另一侧鼻腔流出,双侧交替进行。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小儿专用冲洗器具,控制好冲洗压力和速度,避免引起不适或呛咳。成年人也应注意操作轻柔,若有耳部不适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2.适用人群:各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均可尝试,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其优势在于非药物干预,能有效清洁鼻腔环境,且相对安全,长期坚持使用有助于改善鼻腔通气状况。 二、局部按摩 1.迎香穴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摩迎香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迎香穴可以促进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黏膜肿胀,从而减轻鼻子不通气。对于儿童,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损伤皮肤;成年人按摩力度可稍重,但也以自身舒适为准。 2.其他穴位按摩:还可以按摩鼻通穴等,鼻通穴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按摩这些穴位对于缓解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子不通气有一定辅助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通过正确按摩穴位来尝试改善症状,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刺激。 三、湿化空气 1.室内湿度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较为适宜,过低的空气湿度会使鼻黏膜干燥,加重鼻子不通气的症状;过高则可能滋生霉菌等。可以使用加湿器来调节室内湿度,对于有儿童的家庭,要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要注意调整加湿器的使用频率和湿度设定。例如在干燥的冬季,可适当提高室内湿度;在潮湿的梅雨季节,则要控制加湿器的使用。 2.外出时的空气湿化:外出时若空气过于干燥,可使用手帕等蘸取温水捂住口鼻,起到一定的湿化空气作用,让吸入的空气相对湿润些,减轻对鼻黏膜的刺激,缓解鼻子不通气。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暖的同时做好口鼻的湿化措施,避免因空气干燥导致鼻部不适加重。 四、体位改变 1.侧卧法:当一侧鼻子不通气时,可采取侧卧的姿势,将不通气一侧的脸颊朝下,这样有助于改善通气状况。例如左侧鼻子不通气,就右侧卧位,使右侧脸颊朝下,利用重力作用可能会减轻鼻黏膜肿胀对气道的阻塞。对于儿童,要帮助其调整合适的侧卧姿势,确保舒适且安全,避免因姿势不当引起其他不适。成年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侧卧法来缓解鼻子不通气。 2.仰卧垫高头部:仰卧时可适当垫高头部,比如使用枕头将头部垫高15-20度左右,这样能促进鼻部血液回流,减轻鼻黏膜水肿,从而缓解鼻子不通气。但要注意枕头高度要适宜,过高可能会引起颈部不适,过低则达不到改善通气的效果。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尝试这种方法,但需根据自身感受调整枕头高度,儿童使用的枕头要选择合适的高度和软硬度,以保证睡眠舒适和鼻部通气改善。

    2025-10-16 14:22:25
  • 出鼻血怎么办

    鼻出血时要保持正确姿势,如身体稍前倾等;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包括手指压迫两侧鼻翼、冷敷前额或后颈部;若鼻出血持续15分钟以上不止、大量出血或反复鼻出血需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防挖鼻等,老年人要控血压等,高血压患者要同时控血压。 一、保持正确姿势 1.身体姿势: 当发生鼻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身体稍微前倾,不要后仰。因为后仰可能会使血液流向咽部,容易被误以为出血量不大,但实际上可能已经有较多血液流入下消化道等部位。对于儿童来说,也要帮助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血液呛入气管。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可将其头部稍微向前倾,并用手指轻轻捏住两侧鼻翼,一般持续压迫5-10分钟,多数可止血。 2.环境因素:在相对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止血操作,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鼻出血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本身血压波动就可能导致鼻出血,保持良好环境有助于稳定情绪,辅助止血。 二、局部压迫止血 1.手指压迫: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5分钟。这是因为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是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压迫鼻翼可以压迫该区域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儿童,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是老年人,可能血管弹性差,压迫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冷敷:可以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或后颈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对于因鼻黏膜干燥、血压轻度升高等原因引起的鼻出血有一定辅助止血作用。对于儿童,使用冰袋时要注意包裹毛巾,避免冻伤皮肤。 三、及时就医情况 1.频繁或大量出血:如果鼻出血持续15分钟以上仍不能止住,或者出血量较大,表现为血液呈喷射状流出,或者短时间内失血量较多,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导致鼻出血不易止住,需尽快就医控制血压并处理鼻出血。 2.反复鼻出血:如果经常出现鼻出血,即使能自行止住,也需要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鼻腔局部病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或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对于儿童反复鼻出血,要排除是否有鼻腔异物等情况,例如儿童将小玩具等塞入鼻腔后引起反复鼻出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出血较为常见,多与鼻黏膜娇嫩、喜欢挖鼻等行为有关。除了上述一般止血措施外,要注意教育儿童不要挖鼻,保持鼻腔清洁。如果儿童鼻出血频繁,要检查是否存在维生素缺乏等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同时,在止血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恐惧而哭闹加重出血。 2.老年人:老年人鼻出血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关。在止血时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止血后要积极控制血压。如果老年人鼻出血是由于鼻腔局部病变引起,如鼻腔血管瘤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等治疗。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就医过程中要有人陪同,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其他身体不适。 3.高血压患者:本身患有高血压的鼻出血患者,在止血的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但要注意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鼻出血可能是血压波动的一个表现,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再次鼻出血也很重要。

    2025-10-16 14:21: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