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做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4年到2005年在日本东京癌研究会病院研修,主攻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消化内镜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如《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细胞增殖变化规律及其意义》、《PCNA、EGFR、TGFRⅠ和TGF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早期胃癌胃镜下诊断方法的进展》、《早期胃癌胃镜下治疗的进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何选择内镜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50余篇,主译英文《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日文《食管癌和胃癌的ESD策略与实践》等论著5部,参编参作专业图书7部,其中参编图书《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获“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1999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参加抗击SARS的临床一线工作,获突出贡献奖。展开
个人擅长
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展开
  • 胃胀放屁多是什么原因

    胃胀放屁多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饮食方面包括高纤维食物过量、进食过快或吞咽空气;消化系统疾病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其他因素涉及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致胃肠功能异常),各年龄段均可受不同因素影响出现相应症状。 一、饮食因素 高纤维食物过量:某些高纤维食物如豆类(红豆、绿豆、黄豆等)、洋葱、西兰花等,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时会产生较多气体,从而导致胃胀放屁多。例如,研究发现,摄入大量豆类后,肠道细菌对其进行代谢会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腹胀和排气增多。不同年龄人群对高纤维食物的耐受度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消化系统相对稚嫩,过量食用高纤维食物更容易出现胃胀放屁多的情况;成年人若本身胃肠功能良好,偶尔过量食用可能也会有此现象,但长期大量食用高纤维食物且胃肠功能较弱者更易受影响。 进食过快或吞咽空气:吃饭时速度过快,或者边吃饭边说话、喝碳酸饮料等,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一起进入胃肠道,从而引起胃胀和放屁增多。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在进食时若家长未引导其缓慢进食,容易导致吞咽过多空气;成年人在忙碌或进食习惯不良时也易出现此类情况。 二、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会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排空延迟,在胃内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胃胀,同时气体增多也会导致放屁增多。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合理饮食等有关;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发。一般来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胃胀放屁多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病情容易反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患者会出现餐后饱胀、早饱、胃胀、放屁多等症状。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可能与饮食不规律、精神因素等有关;成年人则可能与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等有关,比如胃肠蠕动减慢会使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胃胀放屁多。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被打破,有害菌大量繁殖,会产生过多气体,引起胃胀和放屁增多。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儿童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稳定时,容易因感染、使用抗生素等导致菌群失调;成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患有基础疾病等情况也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出现胃胀放屁多的现象。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肠道内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就可能引发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胃胀放屁多症状。 三、其他因素 内分泌及代谢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减缓,胃肠蠕动也会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容易产生胃胀放屁多的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同时出现胃肠功能方面的症状;成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症状。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胀放屁多。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其影响,儿童可能因学习压力等精神因素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成年人在工作生活压力大时,精神心理因素更易导致胃胀放屁多的情况,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成年人,出现精神心理相关胃肠症状的概率较高。

    2025-09-29 13:35:56
  • 胃炎吃什么菜好得快

    富含维生素的绿叶菜有菠菜(含维C等抗氧化物质,需焯去草酸)、油菜(含维A等,腹泻胃肠病患者适量吃);具健脾养胃作用的蔬菜有南瓜(果胶护胃黏膜,可做粥,糖尿病患者控量)、胡萝卜(含胡萝卜素等,可炖肉或清炒,儿童可做泥);低纤维易消化的蔬菜有山药(酶助消化,黏液蛋白护胃,糖尿病患者控量)、茄子(维P护微血管,胃肠弱腹泻者控量),不同蔬菜对胃炎患者有不同食用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富含维生素的绿叶菜 1.菠菜:每100克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因为胃黏膜的更新需要胶原蛋白的合成,而维生素C是胶原蛋白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菠菜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少胃部的负担。对于胃炎患者来说,适当食用清炒菠菜等清淡做法的菠菜,能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不会对胃部造成刺激。但需要注意的是,菠菜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草酸可能会与钙结合影响吸收,且对于一些胃酸分泌过多的胃炎患者,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不适,所以建议先将菠菜用开水焯一下,以减少草酸含量。 2.油菜:油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维生素A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够维持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防止胃黏膜受损。其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在胃内的消化和排空。胃炎患者可以选择素炒油菜等方式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且腹泻的患者,应适量食用,因为油菜的膳食纤维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 二、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蔬菜 1.南瓜: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研究表明,果胶能够在胃内形成一种保护性的薄膜,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南瓜还富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胃黏膜上皮的修复有一定帮助。南瓜可以做成南瓜粥,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胃炎患者食用。无论是急性胃炎还是慢性胃炎患者,南瓜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南瓜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控制摄入量,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2.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胃黏膜的完整性。其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胃炎患者可以将胡萝卜做成胡萝卜炖肉(肉量不宜过多,以清淡为主),或者清炒胡萝卜丝。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因为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对于儿童胃炎患者,胡萝卜可以做成胡萝卜泥,更利于消化吸收。 三、低纤维且易消化的蔬菜 1.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这些酶类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山药富含的黏液蛋白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预防胃黏膜受刺激而受损。山药可以做成山药羹,将山药蒸熟后捣成泥状,加入适量温水调成羹状,胃炎患者食用方便且易消化。对于老年胃炎患者,山药羹是很好的养胃食物,但如果伴有糖尿病,要注意控制山药的摄入量,因为山药中的淀粉含量较高。 2.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等营养成分。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对胃黏膜的微血管也有一定保护作用。茄子的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低,且质地柔软,容易被消化。胃炎患者可以选择清蒸茄子或者红烧茄子(少放油)等方式食用。但对于一些胃肠功能较弱、容易腹泻的胃炎患者,要注意控制茄子的食用量,因为过多食用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

    2025-09-29 13:35:03
  • 做肠镜需要麻醉吗

    做肠镜是否需要麻醉需依患者具体情况定,普通肠镜适用于耐受性好、能配合且无特殊需求者,儿童一般不建议直接做普通肠镜;无痛肠镜适用于对疼痛敏感、精神紧张难配合者,儿童通常建议无痛肠镜,无痛肠镜用丙泊酚等麻醉,麻醉前要评估身体并禁食禁水,麻醉后老年患者恢复慢,儿童苏醒后需密切观察,医生会综合多因素为患者选合适检查方式。 一、肠镜检查是否需要麻醉的情况区分 (一)普通肠镜 1.适用人群及情况:对于一些耐受性较好、对疼痛不太敏感且无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年轻、身体状况良好且能配合检查的患者,普通肠镜检查可不进行麻醉。普通肠镜是让患者直接接受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一定程度的腹胀、腹痛等不适,但一般在可耐受范围内。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且配合度相对较低,一般不建议直接进行普通肠镜检查。而对于成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且能较好配合,可考虑普通肠镜,但仍需评估其耐受程度。 (二)无痛肠镜 1.适用人群及情况: 对疼痛较为敏感的人群,如女性患者、老年患者或者有过腹部手术史导致对疼痛耐受性降低的患者。无痛肠镜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肠镜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觉到疼痛等不适。 精神过度紧张、不能很好配合检查的患者,无痛肠镜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例如一些焦虑情绪较严重的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能更平稳地接受肠镜检查。 2.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若需要进行肠镜检查,通常建议采用无痛肠镜的方式,因为儿童难以配合普通肠镜检查,无痛肠镜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和检查风险。但对于儿童进行无痛肠镜检查,需要更加严格地评估其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二、无痛肠镜麻醉的相关要点 (一)麻醉药物及作用机制 无痛肠镜通常使用丙泊酚等麻醉药物,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麻醉作用,能使患者迅速进入镇静、睡眠状态,从而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肠镜检查。 (二)麻醉前准备 1.身体评估:进行无痛肠镜麻醉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心肺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等,评估患者是否能耐受麻醉。对于老年患者,还需要评估肝肾功能等,因为麻醉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例如,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需要更谨慎地评估麻醉风险,并在麻醉过程中加强监测。 2.禁食禁水:患者需要在检查前严格禁食禁水,一般要求成人检查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儿童患者则根据年龄等因素严格遵循禁食禁水的要求,比如较小的婴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禁食禁水,但具体要根据医生的评估来确定。 (三)麻醉后的恢复 1.恢复过程:检查结束后,患者会逐渐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苏醒过程一般比较迅速,但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监测生命体征等,确保患者完全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 2.不同人群恢复差异:老年患者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监护。儿童患者在苏醒后也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恢复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苏醒后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烦躁等情况,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安抚和观察。 总之,做肠镜是否需要麻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肠镜检查方式。

    2025-09-29 13:34:21
  • 吃饭就胃疼是怎么回事

    吃饭就胃疼可能由胃部疾病相关因素引起,胃炎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等致胃疼、恶心等;胃溃疡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致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多等致空腹疼;胃部肿瘤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后吃饭胃疼加重伴消瘦等,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更需及时就医。 一、胃部疾病相关 (一)胃炎 1.病因及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例如,研究表明约50%-90%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规律,如经常暴饮暴食、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长期大量饮酒等,也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发生。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年轻人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发;老年人则可能因胃肠功能衰退等因素易患。 2.症状表现:患者吃饭时胃黏膜受食物刺激,炎症部位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胃疼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胃溃疡 1.病因及机制: 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机制,非甾体类抗炎药则直接损伤胃黏膜。此外,胃酸分泌过多也是重要因素,过多的胃酸会消化胃黏膜,形成溃疡。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长期服用相关药物史的人群风险更高,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更易诱发胃溃疡。 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1-2小时出现,即所谓的“进食-疼痛-缓解”规律,吃饭时食物进入胃内刺激溃疡面,引发胃疼。 二、其他可能因素 (一)十二指肠溃疡 1.病因及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另外,胃酸分泌过多是关键因素,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分泌量往往高于正常人。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也可诱发。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2.症状表现: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疼,疼痛规律常为“疼痛-进食-缓解”,即患者往往在空腹时(如饥饿时)出现胃疼,进食后疼痛缓解,吃饭时因为食物中和部分胃酸,可能使疼痛有所减轻,但之后随着食物消化,胃酸再次刺激溃疡面,可能又会出现疼痛。 (二)胃部肿瘤 1.病因及机制: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长期食用腌制、烟熏食物等。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发展为胃癌。胃间质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有家族肿瘤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老年人相对更易患胃部肿瘤。 2.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吃饭时胃疼,且疼痛逐渐加重,还可能伴有消瘦、贫血、黑便等症状。 当出现吃饭就胃疼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对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发生有重要意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出现吃饭胃疼时更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变化较快;儿童出现吃饭胃疼可能提示有特殊的胃肠道问题,需谨慎对待,避免延误病情。

    2025-09-29 13:33:20
  • 每天多喝水为什么还便秘

    便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水分摄入方式不当(饮水速度过快、仅喝纯水)、肠道动力问题(年龄因素如老年人和儿童肠道动力不足、疾病影响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胃肠蠕动减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致肠道内食物残渣体积不足刺激肠道蠕动)、生活习惯因素(运动过少使肠道蠕动减慢、排便习惯不良如经常抑制便意)以及其他因素(药物影响、环境变化等)。 一、水分摄入方式不当 饮水速度过快:如果大量喝水但速度过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短时间内使血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生成增多,反而不能有效滋润肠道,导致便秘。例如,一次性快速喝下大量水,身体还未来得及将水分调配到肠道用于软化粪便,就通过排尿排出了。 仅喝纯水:日常只单纯饮用纯水,可能无法满足肠道对电解质等物质的需求,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消化功能。肠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单纯纯水摄入可能打破这种平衡,进而影响排便。 二、肠道动力问题 年龄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肠道平滑肌萎缩,肠道蠕动功能减退。即使每天摄入一定量水分,但由于肠道动力不足,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推进缓慢,容易导致便秘。例如,老年人肠道神经细胞减少,神经传导功能下降,使得肠道蠕动信号传递不畅。 儿童:儿童肠道发育尚不完善,若平时活动量少等,也可能出现肠道动力相对不足情况。比如有些儿童久坐不动,肠道蠕动缺乏足够的刺激,即使喝水充足,也可能引发便秘。 疾病影响:某些疾病会影响肠道动力,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即使每天多喝水,也容易发生便秘。这是因为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肠道的蠕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缓,肠道蠕动也随之减慢。 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果日常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即使每天喝了足够的水,肠道内食物残渣的体积不足以刺激肠道蠕动,也会引起便秘。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长期以精细米面为主食,很少吃粗粮蔬菜的人,肠道内膳食纤维缺乏,即使水分摄入充足,粪便仍可能干结难以排出。 四、生活习惯因素 运动过少:长期缺乏运动,尤其是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等,肠道蠕动会减慢。即使每天摄入一定量水分,由于肠道蠕动缓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便秘。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缺乏运动则会影响这一过程。 排便习惯不良: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例如经常抑制便意,使得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结,即使每天喝了足够的水,也会发生便秘。比如有些人因为忙碌等原因,有便意时不及时排便,久而久之打乱了肠道的排便生物钟。 五、其他因素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便秘副作用,如一些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即使每天多喝水,也可能因为药物对肠道功能的影响而引发便秘。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会干扰肠道的神经传导或肠道平滑肌的功能,影响正常的排便过程。 环境变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如旅行等,可能导致生活习惯改变,包括水分摄入、饮食、运动等方面,同时心理压力可能增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引起便秘。例如,到一个陌生环境后,心理紧张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即使喝水量与原来相近,也可能出现便秘情况。

    2025-09-29 13:32: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