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做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4年到2005年在日本东京癌研究会病院研修,主攻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消化内镜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如《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细胞增殖变化规律及其意义》、《PCNA、EGFR、TGFRⅠ和TGF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早期胃癌胃镜下诊断方法的进展》、《早期胃癌胃镜下治疗的进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何选择内镜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50余篇,主译英文《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日文《食管癌和胃癌的ESD策略与实践》等论著5部,参编参作专业图书7部,其中参编图书《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获“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1999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参加抗击SARS的临床一线工作,获突出贡献奖。展开
个人擅长
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展开
  • 轮状病毒性腹泻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起病多较急初期伴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后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大便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次数多,多数患儿呕吐多在腹泻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频繁腹泻呕吐致脱水有口干尿量减少等表现,婴幼儿易脱水电解质紊乱症状更明显成人症状稍轻但也有腹泻腹痛等,少数患儿可出现急性胰腺炎或Reye综合征等并发症需警惕异于普通表现时及时就医。 一、典型消化道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起病多较急,初期常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左右,部分患儿可高达39℃以上),同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相关表现,如流涕、咳嗽等,随后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质地稀薄,无明显腥臭味,每日排便次数通常较多,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更多。 二、伴随症状表现 1.呕吐:多数患儿会出现呕吐症状,且呕吐多发生在腹泻之前,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呕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2天,长则可伴随腹泻过程持续数天。 2.脱水表现: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容易导致机体失水,从而出现口干、尿量减少的情况,婴幼儿还可表现为眼窝及前囟凹陷,病情严重时患儿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嗜睡等表现,提示可能已出现中重度脱水。 三、不同人群症状差异 1.婴幼儿:因其体液总量相对较少,且自身调节能力较弱,轮状病毒性腹泻时更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可能较成人更为明显,除上述典型消化道症状和脱水表现外,还需警惕因脱水导致的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 2.成人:成人感染轮状病毒后,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稍轻,但也可能出现较为显著的腹泻、腹痛(腹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或胀痛)等症状,部分成人可能还会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表现,但一般病程相对婴幼儿稍短。 四、并发症相关表现(少数情况) 少数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可表现为腹痛加剧且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等;Reye综合征较为罕见,但可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不止、精神异常(如嗜睡、谵妄等)等表现,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剧烈腹痛、频繁呕吐不止等异于普通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表现时,需高度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就医。

    2025-10-16 12:15:34
  •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多少钱一次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检测方式有尿素呼气试验(碳-13约100-200元、碳-14约50-100元)、胃镜检查(整体300-1000元左右)、血清学检测(约50-100元),不同人群如儿童(碳-13更适合,100-200元)、孕妇(优先碳-13,100-200元)、老年人(可据自身选方式,胃镜检查300-1000元左右)检测费用考虑不同。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分为碳-13和碳-14两种。碳-13尿素呼气试验费用相对稍高,一般在100-200元左右,由于碳-13无放射性,更适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碳-14尿素呼气试验费用相对碳-13较低,大概在50-100元左右,但碳-14有一定放射性,对于孕妇、备孕女性和儿童要谨慎选择碳-14检测。 胃镜检查:在做胃镜时同时取组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胃镜检查的费用因地区、医院等级不同有差异,一般胃镜检查费用在200-800元左右,加上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费用,整体可能在300-1000元左右。如果本身因为其他胃部不适症状需要做胃镜,同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会比较方便,但对于单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不是首选。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这种检测方法费用相对较低,一般在50-100元左右,但血清学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不能区分是现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因为即使治愈后,抗体可能在体内留存较长时间。 不同人群的检测费用考虑 儿童:儿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时,若选择碳-13尿素呼气试验会更安全,碳-13尿素呼气试验费用相对碳-14稍高,但从辐射安全角度考虑更适合儿童,费用一般在100-200元左右。 孕妇:孕妇由于要避免辐射等风险,优先选择碳-13尿素呼气试验,费用在100-200元左右,要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且对孕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若身体状况允许,尿素呼气试验相对简便;若有胃部疾病史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费用根据胃镜检查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300-1000元左右。

    2025-10-16 12:13:23
  • 胃真菌性胃炎

    胃真菌性胃炎由免疫低下时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发,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症状,诊断靠胃镜下胃黏膜表现及病理检查、真菌学检查,治疗分针对基础疾病和抗真菌用药,儿童选药谨慎、老年综合评估、女性孕期哺乳期谨慎选治疗方案。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真菌性胃炎主要由真菌感染引发,常见致病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病,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使真菌有机会大量繁殖;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下降,真菌更易侵入胃黏膜定植繁殖,从而引发胃黏膜炎症。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症状,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表现,其症状缺乏特异性,与其他胃部疾病症状相似,需借助相关检查鉴别。 三、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部分患者胃黏膜有白色膜状物覆盖,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关键,病理检查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 真菌学检查:包括胃液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等,通过检测胃内是否存在真菌辅助诊断。 四、治疗原则 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对于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致免疫低下者,需调整用药方案以改善免疫状态;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为胃真菌性胃炎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抗真菌药物治疗:依据真菌种类选择合适抗真菌药物,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药物,具体药物选择依病原学检查结果精准用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胃真菌性胃炎少见,发生时需关注免疫及基础疾病情况,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选择抗真菌药物要谨慎,优先选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密切监测患儿精神、进食等一般状况,因其对疾病耐受能力较弱。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多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诊断时需综合整体健康状况,检查要注意操作耐受性,治疗时抗真菌药物选择要兼顾肝肾功能及其他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因其恢复能力相对较差。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治疗时需关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抗真菌药物使用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需经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2025-10-16 12:12:44
  • 轮状病毒性腹泻表现是什么

    轮状病毒性腹泻典型症状为发热、腹泻、呕吐,婴幼儿腹泻重且易脱水,儿童及成人症状相对轻但特定成人需关注水、电解质平衡,大便常规可鉴别细菌感染,病毒学检查可确诊,并发症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有循环衰竭表现,电解质紊乱有相应表现需血生化明确并纠正。 一、典型症状表现 1.发热:多数患儿起病初期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40℃,部分成人感染后发热程度相对婴幼儿稍低,但也可出现发热情况,发热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1~3天左右。 2.腹泻: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频繁,婴幼儿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大便性状多为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较大儿童及成人腹泻次数相对较少,但也可每日数次不等。 3.呕吐:部分患儿在腹泻前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2天。 二、不同人群差异表现 1.婴幼儿(6个月~2岁):此阶段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感染轮状病毒后腹泻症状更重,更易出现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明显降低、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尿量显著减少,还可能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因为该年龄段体液调节能力弱,腹泻导致体液丢失后难以有效代偿。 2.儿童及成人:较大儿童及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婴幼儿较轻,发热程度可能较低,腹泻次数相对较少,但免疫力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成人,仍可能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关注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 1.大便常规: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这是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重要鉴别点,细菌感染性腹泻大便中白细胞往往较多。 2.病毒学检查: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抗原,以此明确诊断轮状病毒性腹泻,区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四、并发症相关表现 1.脱水:严重脱水时除有皮肤弹性差、眼窝及前囟凹陷、尿量减少外,还可出现精神极度萎靡、循环衰竭表现,如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需及时干预纠正脱水。 2.电解质紊乱:可出现相应电解质紊乱表现,低钠血症时患儿可有精神不振、嗜睡等,低钾血症时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腹胀、心律失常等,需通过血生化检查明确电解质具体情况以进行针对性纠正。

    2025-10-16 12:10:10
  • 大便不干拉不出来怎么办

    解决大便不干但拉不出来问题可从调整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入手,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可选有氧运动,要定时排便,若生活方式调整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长期如此需就医排查肠道器质性病变。 一、调整生活方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蔬菜(菠菜、芹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适量摄入可改善肠道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为25~30克,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调整。 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老年人因口渴感减退,更需主动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进行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成年人每周可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儿童,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适当运动,如每天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可选择跳绳、跑步等运动方式。 三、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厕所停留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儿童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尝试培养排便习惯,帮助建立规律的肠道活动。 四、医疗干预情况 药物治疗: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仍无改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缓泻药物,如乳果糖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禁忌,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某些缓泻药物需谨慎评估。对于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成人缓泻药物,可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若必须用药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就医检查:如果长期存在大便不干但拉不出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肠道疾病等器质性病变,如肠易激综合征、直肠脱垂等。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肠镜等检查手段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排便异常外,可能还伴有腹痛等症状,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025-10-16 12:09: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