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做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4年到2005年在日本东京癌研究会病院研修,主攻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消化内镜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如《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细胞增殖变化规律及其意义》、《PCNA、EGFR、TGFRⅠ和TGF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早期胃癌胃镜下诊断方法的进展》、《早期胃癌胃镜下治疗的进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何选择内镜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50余篇,主译英文《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日文《食管癌和胃癌的ESD策略与实践》等论著5部,参编参作专业图书7部,其中参编图书《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获“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1999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参加抗击SARS的临床一线工作,获突出贡献奖。展开
个人擅长
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展开
  • 拉肚子拉到最后有鲜血怎么回事

    拉肚子最后有鲜血可能由痔疮、肛裂、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等原因引起,各有不同成因与特点,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更要重视,及时排查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痔疮 成因:痔疮是导致拉肚子最后有鲜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当排便时,干结的大便摩擦痔疮表面的血管,就会引起出血。比如长期久坐、便秘的人群,更容易引发痔疮从而出现这种便血情况。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病,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无明显绝对差异,但久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 特点:便血颜色鲜红,通常是在排便后滴出,或者粪便表面附有鲜血,一般没有疼痛(内痔),但如果是外痔可能会伴有疼痛、肿物脱出等症状。 二、肛裂 成因:肛裂也会导致拉肚子最后有鲜血。主要是由于大便过于干结,排便时撑裂肛管皮肤所致。多见于长期便秘的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良排便习惯是重要诱因。 特点:便血颜色鲜红,排便时和排便后会有肛门剧烈疼痛,疼痛有一定的周期性,还可能伴有便秘等症状。 三、直肠息肉 成因:直肠息肉也可能引起这种情况。直肠黏膜上的息肉在肠道蠕动以及大便通过时,可能会受到摩擦,导致表面血管破裂出血。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直肠息肉,但多见于成年人。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特点:便血颜色鲜红,一般量不多,不与大便相混,有时会有息肉脱出肛门外的情况。 四、溃疡性结肠炎 成因: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道的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存在炎症、溃疡,拉肚子时炎症部位受到刺激就会导致出血。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和男性患病几率无显著差异,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参与发病,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特点:便血常伴有黏液,还会有腹泻、腹痛等症状,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还可能伴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五、结直肠癌 成因:结直肠癌也会出现拉肚子最后有鲜血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男性和女性发病几率在不同年龄段有一定差异。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慢性炎症等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特点:便血颜色暗红或鲜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还会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症状。 当出现拉肚子最后有鲜血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直肠指检、结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等不良习惯。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更要引起重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儿童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肠道疾病等,及时就医检查诊断。

    2025-09-29 12:20:34
  • 哺乳期宝妈便秘怎么办

    哺乳期宝妈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产后适当活动、避免久坐久卧)、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排便时避免分心)、腹部按摩(正确按摩方法)来改善,若仍未缓解且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采取安全措施,需充分考虑哺乳期特殊情况以保障宝妈和婴儿健康。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哺乳期宝妈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新鲜蔬菜(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香蕉、梨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1.6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便秘。蔬菜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水果每天200~350克。 2.保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毫升。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可以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 二、适度运动 1.产后适当活动:如果身体恢复良好,产后尽早开始适度运动。如产后1周左右可进行简单的室内活动,如慢走,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随着身体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时间,可进行瑜伽等适合哺乳期的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 2.避免久坐久卧:哺乳期宝妈长时间坐着或躺着不利于肠道蠕动,应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 三、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固定一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一般建议早餐后半小时左右是比较好的排便时间,因为经过一夜的消化,此时肠道蠕动相对活跃。 2.排便时避免分心: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机、看书等,以免影响排便反射的正常进行。 四、腹部按摩 1.正确按摩方法:哺乳期宝妈可在饭后半小时,采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向肛门方向移动。例如,每次按摩50圈左右,逐渐增加力度,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引起不适。 五、特殊情况处理 1.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未缓解:不建议自行滥用泻药等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若便秘情况较严重且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评估下采取安全合适的措施,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缓泻剂等,但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哺乳期宝妈出现便秘时,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和腹部按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大多可得到改善,若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同时要充分考虑哺乳期的特殊情况,以保障宝妈和婴儿的健康。

    2025-09-29 12:19:25
  • 消化不良会大便不畅吗

    消化不良可能导致大便不畅,其机制包括胃肠动力不足使食物停留致大便干结难排,以及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影响大便形成;还与饮食有关,如过多食用不易消化食物,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全身性疾病关联,不同人群因自身生理特点不同,消化不良致大便不畅的表现和应对方式有差异。 一、消化不良导致大便不畅的机制 1.胃肠动力不足 消化不良时,胃肠蠕动可能减慢。例如,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使得大便变得干结,难以排出,从而出现大便不畅的情况。从生理角度看,正常的胃肠蠕动是推动食物残渣向前移动并排出体外的关键,当消化不良导致胃肠动力不足时,这种正常的推进功能受到阻碍。 对于儿童来说,若存在消化不良且胃肠动力不足,可能与自身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再加上可能的饮食不当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大便不畅的情况。比如一些幼儿添加辅食不当时,就可能引发胃肠动力问题,进而影响大便的排出。 2.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消化不良会影响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进而也会影响大便的形成。例如,当脂肪消化吸收异常时,可能导致脂肪泻等情况,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整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紊乱,影响大便的质地和排出。如果是患有某些慢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成年人,长期的消化吸收异常会使肠道内环境改变,影响大便的正常排泄过程。对于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有所减退,若发生消化不良,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对大便不畅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老年人的肠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消化不良更容易打破原本就相对脆弱的肠道平衡。 二、消化不良伴大便不畅的其他相关情况 1.与饮食的关系 如果是因为食用了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大便不畅,比如过多进食油腻、辛辣食物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如果吃了过多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大便不畅;成年人长期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引发此类问题;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弱,更应注意避免过多食用这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加重消化不良和大便不畅的情况。 2.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并大便不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胃肠的代谢和蠕动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同时大便不畅。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消化不良和大便不畅的情况。例如,儿童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除了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外,还可能伴随消化不良和大便不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综合干预。 总之,消化不良是有可能引起大便不畅的,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生理特点不同,消化不良导致大便不畅的表现和应对方式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2025-09-29 12:18:14
  • 食管白斑危险吗

    食管白斑是食管黏膜白色斑块状病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癌变风险,会影响食管功能,还与其他疾病关联,发现后需定期内镜随访并去除不良诱因降低风险。 一、食管白斑的基本情况 食管白斑是指食管黏膜上出现的白色斑块状病变,是由于食管黏膜过度角化所引起。其发生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烫食物、口腔卫生不良、食管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二、潜在的危险性分析 1.癌变风险 虽然食管白斑本身大多为良性病变,但有研究表明部分食管白斑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一些长期存在且不易消退的食管白斑,发生癌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例如,通过对一定数量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在有食管白斑的人群中,其后续发展为食管癌的概率比普通人群有所升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从病理机制角度来看,食管黏膜过度角化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黏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增加恶变的几率。不过,具体的癌变概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白斑的大小、范围、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病变等。 2.对食管功能的影响 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食管白斑可能会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舒张功能。食管主要功能是将食物顺利输送至胃内,当食管黏膜出现白斑病变时,可能会导致吞咽不适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吞咽时有异物感、梗阻感等。长期的吞咽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情况,导致进食量减少,进而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影响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食管白斑引起的吞咽不适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风险;女性患者如果因为吞咽不适而减少进食,可能会影响自身的营养状态和身体健康。 食管白斑还可能伴随食管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会持续刺激食管黏膜,进一步破坏食管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和消化过程。 3.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食管白斑往往提示患者存在食管局部的不良刺激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等,这些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其他食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食管反流病等。食管白斑患者如果同时存在食管反流,胃酸等反流物刺激白斑部位的食管黏膜,会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使得食管白斑的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食管反流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吸烟者,食管白斑合并食管反流的概率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和干预。 总之,食管白斑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但并不是所有食管白斑都会发展为严重的疾病。对于发现食管白斑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内镜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去除诱发食管白斑的不良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过烫食物等,有助于降低食管白斑带来的潜在风险。

    2025-09-29 12:17:07
  • 火麻仁怎么吃治便秘

    火麻仁有多种治便秘食用方法,如煮粥、泡水、与其他食材搭配等,不同方法原理不同,老年人食用要适量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相互作用,儿童一般不建议食用,孕妇便秘不建议自行用火麻仁通便,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制作方法:取火麻仁10-15克(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大米适量。先将火麻仁洗净,然后与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文火煮至米熟烂成粥。 原理:火麻仁富含脂肪油,约含30%,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润滑肠道,使粪便易于排出。大米可补充营养,且其性质平和,与火麻仁搭配煮粥,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大多数便秘人群,尤其适合老年人肠道功能较弱者,因为其温和的通便作用不会对老年人脆弱的肠道造成过度刺激。 火麻仁泡水 制作方法:取火麻仁5-10克,用开水冲泡,焖10-15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道变淡。 原理:火麻仁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泡水溶出一部分,其润滑肠道的作用依旧存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对于一些轻度便秘的人群,日常用火麻仁泡水饮用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泡水饮用时火麻仁的有效成分溶出有限,对于便秘较严重者可能效果相对较弱。 火麻仁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 火麻仁蜂蜜饮:将火麻仁研磨成粉,取1-2勺火麻仁粉,加入适量蜂蜜,用温水冲服。 原理:蜂蜜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火麻仁与蜂蜜搭配,两者协同作用,增强了润肠通便的效果。蜂蜜的甜味还能改善火麻仁的口感,使饮用更易被接受。对于因肠道津液不足导致的便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不过,糖尿病患者需要谨慎食用,因为蜂蜜含糖量较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火麻仁的通便作用相对温和,适合作为日常辅助通便的方法。但在食用过程中要注意适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导致腹泻等不适。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在食用火麻仁相关制品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或饮食的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 儿童 低龄儿童肠道发育尚未完善,火麻仁虽有一定通便作用,但儿童对其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一般不建议儿童食用火麻仁来治便秘。如果儿童出现便秘情况,应首先考虑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适量增加水分摄入等非药物干预方法来改善,若情况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孕妇 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便秘时不建议自行食用火麻仁来通便。因为火麻仁的润滑作用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虽然目前没有明确大规模临床证据表明一定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但为了安全起见,孕妇便秘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方法,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运动等方式来缓解,避免自行使用火麻仁等可能存在风险的食材。

    2025-09-29 12:15: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