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2000年获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做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2004年到2005年在日本东京癌研究会病院研修,主攻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现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行政副主任。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肿瘤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学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消化内镜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抗癌之窗等杂志编委。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医学部985课题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如《69例青年人胃癌临床分析》、《不同胃黏膜病变的细胞增殖变化规律及其意义》、《PCNA、EGFR、TGFRⅠ和TGF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炎症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早期胃癌胃镜下诊断方法的进展》、《早期胃癌胃镜下治疗的进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如何选择内镜诊断和治疗早期胃癌》、《胃镜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50余篇,主译英文《奈特消化系统疾病彩色图谱》、日文《食管癌和胃癌的ESD策略与实践》等论著5部,参编参作专业图书7部,其中参编图书《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获“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6年、1999年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朝阳医院优秀教师。2003年参加抗击SARS的临床一线工作,获突出贡献奖。展开
个人擅长
临床工作20多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诊治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肝、胆、胰疾病,善于处理涉及多系统的疑难复杂疾病。能熟练操作内镜,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内镜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展开
  • 急性腹泻一般会持续几天

    急性腹泻病程在2-4周内,其持续时间受病因、人群等因素影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致腹泻持续时间有别,儿童、成人因自身状况不同腹泻时长有特点,及时有效干预可缩短病程,否则会延长且可能引发并发症。 不同人群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长特点 儿童:儿童急性腹泻较为常见,轮状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6个月-2岁的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后,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5-7天左右,但如果是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儿童,其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有的可能持续1-2周甚至更久,这是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营养不良会使儿童的免疫功能和身体修复能力下降。 成人:成人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相对儿童可能更受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如果是健康成人因饮食不洁短时间内进食了被污染食物导致的急性腹泻,在没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多数在3-7天内可缓解。但如果成人本身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肠道感染引发急性腹泻,由于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身体恢复,其腹泻持续时间可能会比单纯健康成人长,可能持续1周以上,甚至需要在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的同时,针对腹泻进行治疗才能逐步恢复。 急性腹泻持续时间与治疗干预的关系 如果在急性腹泻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影响其持续时间。例如及时纠正因腹泻导致的脱水等情况,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缩短病程有帮助。如果没有及时干预,任由脱水等情况发展,可能会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延长,而且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及时且正确的干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长,促进患者恢复。

    2025-09-29 09:54:53
  • 慢性胃炎怎么难受

    慢性胃炎可引发疼痛、消化不良等不适,疼痛性质多样,老年患者感知可能不敏感,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消化不良表现为饱胀、早饱等,儿童患者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不良生活方式者症状可能更重;部分患者有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症状更顽固,女性生理期前后不适可能加重。 一、疼痛相关 慢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疼痛程度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剧烈但仍需关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吸烟、饮酒等可能加重疼痛症状,有慢性胃炎病史的人群更易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 二、消化不良相关 会有饱胀感,进食少量食物就感觉胃部胀满,尤其在进食油腻、难消化食物后更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早饱,即进食不久就有饱腹感,影响食欲。对于儿童慢性胃炎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因为消化不良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这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对营养需求较高有关。而一些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更严重。 三、其他不适 部分患者会有反酸、烧心的感觉,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感,同时伴有反酸水的现象。还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少数严重者可能会有呕吐症状。在病史方面,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慢性胃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可能相对更顽固,且更容易反复。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慢性胃炎相关不适症状有所加重,需要特别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监测和调整。

    2025-09-29 09:53:32
  • 肠炎吃氟哌酸行吗

    肠炎吃氟哌酸(诺氟沙星)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若为敏感菌所致可能有帮助,但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有禁忌,非细菌感染性肠炎用诺氟沙星无效,需明确肠炎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适用情况 如果肠炎是由敏感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的细菌性感染引起,诺氟沙星可能对控制感染有帮助。有相关研究表明,诺氟沙星对部分肠道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缓解因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相关症状,如腹泻、腹痛等。 不适用情况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18岁以下的儿童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诺氟沙星可使承重关节软骨发生病变,影响儿童骨骼正常发育,所以儿童一般禁用诺氟沙星治疗肠炎。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诺氟沙星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可分泌至乳汁中,可能会对胎儿和婴儿产生不良影响,这类人群应避免使用诺氟沙星治疗肠炎。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使用诺氟沙星后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如可能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等,所以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利弊。 非细菌感染性肠炎:如果肠炎是由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或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因素、饮食不当等)引起,使用诺氟沙星则没有效果,此时应用诺氟沙星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 总之,肠炎患者是否能吃氟哌酸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先明确肠炎的病因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自行盲目使用。

    2025-09-29 09:50:30
  • 胃在身体哪个部位

    胃位于腹腔上部,介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位置因体型、体位、充盈程度等因素变化,儿童胃位置随年龄变化,老年人胃位置相对下垂,胃溃疡好发于胃角附近及胃窦小弯侧,胃下垂与多种因素致胃位置下移有关。 具体位置细节 从解剖学角度看,胃的贲门部连接食管,通常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胃的幽门部连接十二指肠,幽门的位置一般在第1腰椎体右侧附近。胃的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相邻,左侧与膈相邻,并被左肋弓所覆盖;胃的后壁与胰、左肾、左肾上腺等相邻;胃的下方与空肠相连。 不同人群胃位置的特点 儿童:儿童的胃位置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幼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所以容易出现吐奶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胃的位置逐渐变为斜位。例如,新生儿胃的贲门约在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幽门约在第1腰椎体上缘水平;而5-6岁儿童胃的贲门约在第10胸椎体下缘水平,幽门约在第3腰椎体上缘水平。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脏器的退变,胃的位置可能会有所改变,胃的张力降低,位置相对下垂,这与老年人的肌肉松弛、韧带松弛等因素有关。 胃相关疾病与位置的关系 胃溃疡: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多在胃角附近及胃窦小弯侧,这与该部位的胃黏膜容易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等因素有关。当胃溃疡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与胃位置相关区域的疼痛,如上腹部偏左或正中的疼痛等。 胃下垂:胃下垂多见于体型瘦长、久病卧床等人群,由于胃的支持韧带松弛等原因,胃的位置向下移位,患者可能会有腹胀、腹痛等不适,且在站立位时胃的位置更低,症状可能更明显。

    2025-09-29 09:48:53
  • 病毒性肠炎自己能好吗

    病毒性肠炎有一定自愈可能,但不同人群情况各异。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自愈情况不佳且易有并发症需就医。无论何种人群都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补充水分防脱水、保证充足休息。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婴幼儿:婴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病毒性肠炎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即使有自愈倾向,也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病毒性肠炎后恢复能力较弱,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加重等情况,一般不能单纯等待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免疫力低下者: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感染病毒性肠炎后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较差,病情容易迁延不愈且可能加重,需要及时采取医疗措施。 相关的对症支持要点 饮食方面:对于病毒性肠炎患者,无论是否有自愈倾向,都需要注意饮食调整。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例如,可适当摄入米粥、面条等食物。 补充水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者,可以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脱水较严重,则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来对抗病毒。

    2025-09-29 09:45:3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