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海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忠海,1987年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3年获学士学位。1993年至今历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师。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常见眼病以及角膜病的诊治、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并且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眼科学教学工作。近几年,作为协和激光治疗近视中心的主刀医师,将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准分子激光专业,已成功完成手术上万例,并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相关科研上有所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为国内多家近视治疗中心提供业务指导,帮助提高医疗水平,深受同行及患者的信赖。展开
个人擅长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展开
  • 怎样治疗眼袋

    眼袋治疗分手术与非手术,手术里内切法适眶隔脂肪突出、皮肤弹性好的年轻患者,外切法针对伴下睑皮肤松弛皱纹的中老年人;非手术中激光溶脂去眼袋适轻度患者可溶脂紧肤,射频紧肤可刺激胶原重组适合轻中度不愿手术者;特殊人群里老年人术前要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护理,年轻人选非手术要考虑恢复影响及选合适方案,有基础病患者术前需控病情操作中加强监测。 一、手术治疗 1.内切法眼袋去除术:适用于眶隔脂肪突出为主、皮肤弹性较好的年轻患者。通过在下睑结膜面做微小切口,利用器械去除多余眶隔脂肪,该方法损伤小,术后外观无明显切口痕迹,恢复较快,一般术后数天即可消肿,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需考虑患者眼部脂肪分布情况,若脂肪突出明显且皮肤无松弛,内切法是较好选择。 2.外切法眼袋去除术:针对伴有下睑皮肤松弛、皱纹的中老年人。手术时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及部分眶隔脂肪,既能去除眼袋,又能紧致下睑皮肤,改善眼袋伴随的皮肤老化问题。但手术创伤相对内切法稍大,恢复时间略长,需考虑患者皮肤松弛程度及全身健康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操作。 二、非手术治疗 1.激光溶脂去眼袋:利用激光的特定波长热能精准溶解眼袋部位的脂肪,同时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增生,达到改善眼袋及紧致皮肤的效果。适用于轻度眼袋患者,治疗过程相对舒适,恢复时间短,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需注意根据患者眼袋程度选择合适的激光能量参数,避免过度治疗导致眼部损伤。 2.射频紧肤: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眼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重组与再生,收紧眼部皮肤,改善眼袋外观。可多次治疗以逐步提升效果,适合轻中度眼袋且不愿接受手术的人群。治疗时需关注患者皮肤对射频能量的耐受情况,对于皮肤敏感或有特殊病史的患者需谨慎操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行眼袋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脑血管功能、血糖、血压等,确保能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眼部护理,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因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年轻人:选择非手术治疗时需考虑恢复时间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激光或射频治疗后可能有短暂的轻微肿胀,需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要根据自身眼袋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非手术方案,避免盲目选择不适合的治疗方式。 3.有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非手术治疗时也需注意治疗对基础疾病的潜在影响,手术或非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加强监测,确保治疗安全。

    2025-09-29 11:43:43
  • 小孩近视能恢复吗

    小孩近视恢复情况因近视类型、年龄段及特殊情况而异。生理性近视有一定恢复可能,病理性近视难恢复,不同年龄段恢复有差异,特殊人群近视恢复需谨慎,有基础疾病或遗传家族史的小孩要早关注早干预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一、生理性近视的恢复情况 小孩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因用眼过度等导致的暂时性视力波动,有一定恢复可能。例如,学龄前儿童如果只是短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多,引起的轻度视力下降,通过适当休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视力有可能恢复。研究表明,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降低近视发生风险,对于已出现轻度近视迹象的小孩,可能促进视力恢复。 二、病理性近视的恢复情况 1.先天性病理性近视:如果小孩是先天性的病理性近视,一般很难恢复。这类近视通常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出生时或很小年龄就表现出近视度数较高且呈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这种情况下视力很难回到正常状态。 2.后天性病理性近视:由一些眼部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后天性病理性近视,也较难恢复。比如某些眼底病变引发的近视,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但视力恢复往往比较困难,近视度数可能会持续加深。 三、不同年龄段小孩近视恢复的差异 1.学龄前儿童(3-6岁):此阶段小孩的眼睛仍在发育中,如果是假性近视(因睫状肌痉挛导致的近视),通过正确的用眼指导,如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等,有较大可能恢复。但如果是真性近视,也需要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2.学龄儿童(7-12岁):这个阶段的小孩近视如果是真性近视,恢复相对较难。但可以通过佩戴合适的眼镜、坚持户外活动等方式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等,近视度数可能会快速增长。 3.青少年(13-18岁):青少年时期近视一旦形成真性近视,恢复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可以通过角膜塑形镜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但也不能使近视完全恢复。 四、特殊人群(有基础疾病等情况的小孩)近视恢复的注意事项 如果小孩有影响眼部健康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考虑近视相关干预措施时要更加谨慎。比如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在选择控制近视的方法时,要避免因身体状况不适合某些治疗方式而加重眼部问题。对于有遗传性近视家族史的小孩,从幼儿时期就要密切关注视力情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降低近视发展为病理性的风险。同时,这类小孩的家长要督促小孩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为眼睛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2025-09-29 11:42:07
  • 右眼下眼睑跳动是为什么

    右眼下眼睑跳动可能由用眼过度、眼部炎症、神经系统问题、精神因素、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用眼过度需减少用眼时间并休息放松,眼部炎症要就医明确类型并遵医嘱用药及注意清洁,神经系统问题需到神经内科就诊,精神因素要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营养缺乏则要调整饮食或补充相关维生素制剂。 一、用眼过度 1.影响因素及机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或熬夜等导致用眼过度时,眼部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引起右眼下眼睑跳动。例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持续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眼轮匝肌反复收缩,就容易出现跳动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用眼过度引发,年轻人因工作学习常需长时间用眼,老年人若长时间看电视等也可能出现。 2.应对措施:减少用眼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每用眼1-2小时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 二、眼部炎症 1.影响因素及机制: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炎症会刺激眼部神经,导致眼轮匝肌痉挛,出现下眼睑跳动。比如细菌感染引发的结膜炎,炎症因子刺激眼部组织,引起肌肉异常收缩。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等感染病菌患病,成年人也可能因接触感染源等发病。 2.应对措施:及时就医明确炎症类型,遵医嘱使用相应眼药水等治疗炎症,同时注意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 三、神经系统问题 1.影响因素及机制:如面神经炎早期可能表现为眼轮匝肌痉挛,引发下眼睑跳动。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正常调控,导致肌肉异常运动。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因神经退行性变等出现此类问题。 2.应对措施: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四、精神因素 1.影响因素及机制: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可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眼部肌肉痉挛,出现右眼下眼睑跳动。各年龄段均可因精神因素引发,年轻人可能因工作生活压力大出现,老年人若心理状态不佳也可能发生。 2.应对措施:调整心态,通过适当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五、营养缺乏 1.影响因素及机制:缺乏维生素B1、B12等营养素时,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眼部肌肉异常跳动。不同饮食结构人群可能出现,挑食、节食等人群易缺乏相关营养素。 2.应对措施:调整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1、B12的食物,如全麦制品、瘦肉、鱼类、蛋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制剂。

    2025-09-29 11:41:12
  • 眼睛混浊是什么原因

    眼睛混浊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多与遗传有关,老年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因晶状体退行性改变)、生活方式(长期紫外线暴露致白内障增加眼睛混浊风险,过度用眼可间接导致)、病史(糖尿病病史易引发眼部并发症致混浊,眼部外伤史可致外伤性白内障等混浊,眼部炎症病史可因炎症损伤组织致混浊),性别本身非直接致眼睛混浊关键因素。 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是常见原因之一,多与遗传因素有关,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发育异常,导致眼睛混浊。例如一些染色体异常相关的综合征可能伴随先天性白内障,使婴幼儿眼睛出现混浊表现。 老年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较为多见,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蛋白质变性等,导致晶状体混浊,这是老年人眼睛混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性别因素相关情况 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导致眼睛混浊的直接因素,但在一些与激素水平相关的眼部疾病中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在某些葡萄膜炎中,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在发病几率或表现上与男性略有不同,但这并非绝对导致眼睛混浊的关键因素。 三、生活方式相关原因 长期紫外线暴露:如果长期在户外活动且没有做好眼部防晒,紫外线会损伤晶状体等眼部结构,增加白内障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眼睛混浊。比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如渔民、农民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眼睛混浊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过度用眼:长期高强度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可能会引起视疲劳,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眼睛混浊。不过长期过度用眼可能会诱发一些眼部疾病,间接导致眼睛混浊,例如长期过度用眼可能使眼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性眼部疾病,进而出现眼睛混浊。 四、病史相关原因 糖尿病病史: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等情况,导致眼睛混浊。例如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血管,使血管通透性改变等,从而影响眼部透明度。 眼部外伤病史:有眼部外伤史的人,如眼球受到撞击等,可能会导致晶状体混浊(外伤性白内障),或者引起眼内出血等情况,进而导致眼睛混浊。比如眼部受到钝性外伤后,晶状体的结构可能被破坏,出现混浊现象。 眼部炎症病史:曾经患有葡萄膜炎等眼部炎症性疾病的患者,炎症可能会损伤眼部组织,如影响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导致眼睛混浊。例如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可能会引起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等问题。

    2025-09-29 11:39:55
  • 碰到眼白有血点怎么去掉

    眼白有血点多因球结膜下出血,常见原因有眼部外伤、剧烈咳嗽等,轻微外伤致少量出血48小时内冷敷、后热敷;外伤因素要观察眼部其他不适、休息防再受伤,儿童需加强看护;高血压患者要控血压,动脉硬化者要健康生活并遵治疗监测方案;伴视力下降等症状或出血不吸收要及时就医,儿童要留意异常行为及谨慎用药,老年人要密切关注全身状况变化及时就医。 一、眼白有血点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处理 眼白有血点通常是球结膜下出血引起的,其常见原因包括眼部外伤、剧烈咳嗽、呕吐、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如果是轻微的外伤等导致的少量球结膜下出血,在48小时内可以先进行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进一步扩散;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吸收。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措施 (一)外伤因素 如果是眼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导致眼白有血点,首先要观察眼部是否有其他不适,如疼痛、视力下降等。若只是单纯球结膜下出血,按照上述冷敷热敷的方法处理,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眼部再次受伤。对于儿童来说,玩耍时容易发生眼部外伤,家长要加强看护,一旦发生眼白有血点情况,更要谨慎处理,及时观察眼部状况。 (二)高血压因素 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患者出现眼白有血点,要积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出现球结膜下出血。这类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注意避免情绪激动等导致血压波动的因素。 (三)动脉硬化因素 动脉硬化患者出现眼白有血点时,同样要关注全身情况。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需遵循医生针对动脉硬化的治疗和监测方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再次出现球结膜下出血的风险。 三、就医指征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就医指征 如果眼白有血点同时伴有视力下降、眼部剧烈疼痛、头痛等症状,或者出血情况在一周内没有明显吸收反而加重,应及时就医。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白有血点时,家长要格外留意孩子是否有揉眼等异常行为,因为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眼部不适。要及时观察出血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且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观察和简单处理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出现眼白有血点时,要更密切关注全身状况的变化,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2025-09-29 11:37: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