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海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忠海,1987年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3年获学士学位。1993年至今历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师。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常见眼病以及角膜病的诊治、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并且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眼科学教学工作。近几年,作为协和激光治疗近视中心的主刀医师,将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准分子激光专业,已成功完成手术上万例,并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相关科研上有所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为国内多家近视治疗中心提供业务指导,帮助提高医疗水平,深受同行及患者的信赖。展开
个人擅长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展开
  • 珍珠明目滴眼液功效是什么

    珍珠明目滴眼液有清热泻火、养肝明目功效,用于肝虚火旺致视力疲劳症和慢性结膜炎,儿童使用需成人监护,特殊病况人群用前咨询医生,用眼过度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且要合理用眼。 对于儿童群体,由于其眼部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时需格外谨慎。儿童使用珍珠明目滴眼液前应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因为儿童的眼部耐受性与成人不同,若出现眼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对于患有特殊眼部疾病或有特定病史的人群,比如本身有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过敏体质等情况的患者,使用珍珠明目滴眼液前也需要先咨询医生,评估使用该滴眼液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用眼过度的人群,若符合珍珠明目滴眼液的适用病症,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该滴眼液来缓解眼部疲劳等不适,但同时仍需注意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用眼加重眼部负担。

    2025-09-29 09:31:55
  • 结膜炎需要注意些什么

    眼部健康需从多方面注意,包括日常清洁与避免揉眼、营造良好室内环境、保持合理用眼及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并避辛辣、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儿童及过敏体质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眼部清洁与卫生 日常清洁:保持眼部清洁是关键,可用生理盐水轻柔地清洗眼部,清除眼部分泌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操作时要格外轻柔,避免损伤眼部。不同年龄人群的眼部清洁频率可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每天可清洁1-2次,但具体需根据眼部分泌物情况调整。 避免用手揉眼: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因为手上可能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揉眼易导致病原体感染眼部,加重结膜炎病情。儿童由于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家长需多加提醒和监督。 二、环境因素 室内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灰尘、花粉等过敏原及病原体的存在。对于过敏体质的结膜炎患者,如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的儿童,良好的室内环境可降低病情发作风险。室内温度和湿度也需适宜,一般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合适。 避免接触刺激性环境:尽量避免接触烟雾、化学刺激性气体等环境,这些刺激物可能会加重结膜炎患者的眼部不适。例如在有装修的环境中,化学气味可能刺激眼部,加重炎症。 三、用眼习惯 合理用眼:患病期间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看书等。成年人每天连续用眼时间建议不超过1-2小时,儿童则应更短,一般不超过30-60分钟。用眼一段时间后应休息片刻,可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 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对于结膜炎患者也很重要。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睡眠,儿童则需要更长时间,婴幼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睡眠,保证睡眠质量有利于眼部炎症的消退。 四、饮食方面 均衡饮食:饮食上要注意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胡萝卜、菠菜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眼部黏膜健康,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强免疫力,对结膜炎的恢复有帮助。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眼部炎症,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加重。 五、就医与用药注意 及时就医:如果结膜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眼部疼痛加剧、视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就医时机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一旦出现眼部异常表现,应尽快就诊,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遵医嘱用药:如果需要用药,要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但需注意,儿童患者用药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眼药水的正确滴注方法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结膜炎患者除了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家长要特别注意其个人卫生,勤给儿童洗手,避免儿童与其他结膜炎患者密切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谨慎对待可能需要的药物治疗,严格遵循医生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的治疗方案。 过敏体质患者:对于过敏体质的结膜炎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尽量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例如明确是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要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2025-09-28 13:26:30
  • 近视1500度老了会不会失明

    近视1500度属高度近视,老了失明风险增加,与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病变相关,可通过定期眼部检查、注意用眼健康、控制全身疾病等降低失明风险,高度近视老年人需加强眼部健康管理,积极预防可降低失明概率维持视功能。 一、高度近视相关的眼部病变风险 1.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过度延长,视网膜被牵拉,容易发生视网膜变性、裂孔甚至脱离等病变。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视力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会进一步升高。例如,一些长期高度近视的患者,到中老年时可能出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区,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发展为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高度近视还可能引发黄斑病变,如黄斑出血、黄斑劈裂等。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黄斑病变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导致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随着年龄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进而影响视力预后。 2.青光眼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神经结构可能存在异常,更容易受到眼压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会导致视神经逐渐损伤、视野缺损的眼病,若病情控制不佳,最终可能导致失明。随着年龄增长,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较正常人群升高,需要密切监测眼压等指标。 3.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年龄可能相对较早。这是因为高度近视的眼内环境与正常眼不同,长期的眼轴延长等因素可能影响晶状体的代谢,促使白内障的形成。随着年龄增加,白内障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而严重的白内障会明显影响视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二、降低高度近视老了失明风险的措施 1.定期眼部检查 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量、验光等。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变性、裂孔等情况,及时进行激光治疗等干预,预防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注意用眼健康 即使到了中老年,仍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阅读或使用电子设备时,保持合适的距离和光线。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可能导致眼部受到撞击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因为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脆弱,剧烈运动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3.控制全身疾病 一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影响高度近视患者的眼部健康。高度近视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高血压可能加重眼底血管的病变,糖尿病会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视力。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高度近视的老年人,更要加强眼部健康管理。家属应提醒老年人按时进行眼部检查,关注老年人的视力变化情况。如果老年人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情况,要及时陪同就医。同时,老年人自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对眼部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坚果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 总之,近视1500度的人老了有失明的风险,但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定期眼部监测等,可以降低失明的发生概率,维持较好的视功能。

    2025-09-28 13:24:25
  • 眼睛发热是怎么回事

    眼睛发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眼部感染性炎症(如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眼部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结膜炎)、眼内异物刺激(如灰尘沙粒进入眼睛)、眼疲劳因素(如长时间用眼)、其他因素(如干眼症、青光眼),出现眼睛发热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合理用眼等维护眼睛健康。 一、眼部感染性炎症 1.细菌性结膜炎 成因:眼部受到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等方式侵入眼部。在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细菌而引发感染;成年人如果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且不注意卫生,也容易导致细菌性结膜炎。生活方式上,长时间处于污染环境中或者用手频繁揉眼等行为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表现:眼睛会出现发热感,同时还伴有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分泌物多为脓性。 2.病毒性角膜炎 成因: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抵抗力较低的人群更易感染,比如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免疫力下降等情况都容易感染病毒引发角膜炎。生活中过度疲劳、感冒等情况可能诱发潜伏在体内的病毒活化,从而导致发病。 表现:眼睛发热,还会有眼部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视力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眼部过敏反应 1.过敏性结膜炎 成因:接触到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对花粉等室外过敏原更敏感,成年人可能对尘螨等室内过敏原更易过敏。生活中在花粉传播季节外出未做好防护、接触宠物后未及时清洁等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表现:眼睛发热、瘙痒明显,还可能出现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症状,往往双眼发病。 三、眼内异物刺激 1.灰尘、沙粒等异物进入眼睛 成因:在户外活动时,灰尘、沙粒等异物容易进入眼睛。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在玩耍时可能更容易接触到这类异物,成年人在风沙大的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也容易遭遇。 表现:眼睛会有明显的发热感,同时伴有眼睛刺痛、流泪、异物感等症状,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眨眼。 四、眼疲劳因素 1.长时间用眼 成因: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长时间阅读等情况很常见。各个年龄人群都可能因为长时间用眼而导致眼疲劳,儿童如果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长时间工作用眼也容易引发。 表现:眼睛会有发热、干涩、酸胀等感觉,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五、其他因素 1.干眼症 成因: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等原因可导致干眼症。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下降,更容易患干眼症;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可能诱发干眼症。 表现:眼睛发热、干涩,有异物感,严重时可能出现眼部充血等情况。 2.青光眼 成因: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诱因,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眼部结构异常等也可能导致青光眼。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病,老年人相对更常见。 表现:除了眼睛发热外,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头痛、恶心等症状,眼压会升高。 如果出现眼睛发热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卫生,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接触过敏原等,以维护眼睛的健康。

    2025-09-28 13:21:12
  • 失明的眼睛能不能治好

    失明的眼睛能否治好取决于病因,不同病因导致的失明治疗可能性不同,如角膜病变可通过角膜移植改善视力,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恢复视力,青光眼早期治疗可保存视力,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有希望保存或改善视力,视神经病变及时治疗有恢复可能但视神经萎缩致盲较难恢复;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失明各有特点及相应治疗考量,关键是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一、不同病因导致的失明及治疗可能性 角膜病变:如果是角膜云翳、斑翳等导致的视力严重下降,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有可能改善视力。例如,感染性角膜病经积极治疗后可能遗留角膜混浊影响视力,角膜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将健康的供体角膜移植给患者,可恢复部分视力。 白内障: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失明,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视力。据临床研究,该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提高明显。 青光眼:对于青光眼导致的失明,如果是在早期或中期及时治疗,有可能保存剩余视力甚至提高视力。但如果已经发展到晚期,视神经严重萎缩,视力恢复的可能性则较小。青光眼的治疗包括药物、激光及手术等,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通过激光治疗等手段有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保存视力;但如果发展到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即使进行手术治疗,视力恢复情况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视力可能难以完全恢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以通过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治疗,部分患者视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但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视神经病变:如果是视神经炎等引起的视神经水肿导致的视力下降,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可能恢复部分视力。但如果是视神经萎缩导致的失明,治疗较为困难,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小。 二、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失明的原因可能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建议在出生后6个月内手术,术后配合弱视训练等,有可能恢复部分视力;先天性青光眼需及时手术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儿童视力发育,甚至导致眼球增大等严重后果;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尽量保存患儿视力和眼球,但如果病情较晚,可能需要摘除眼球。 老年人:老年人失明常见于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如果身体状况允许,白内障手术等仍可改善视力。对于青光眼,要关注老年人的全身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老年人,需注意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等,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失明情况需谨慎处理,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引起失明,要积极控制血压,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等,治疗需兼顾母婴安全。 总之,失明的眼睛有部分情况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改善视力甚至恢复视力,但也有一些情况视力恢复较为困难,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025-09-28 13:15: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