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海

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王忠海,1987年考入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93年获学士学位。1993年至今历任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讲师。十多年来主要从事常见眼病以及角膜病的诊治、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并且担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眼科学教学工作。近几年,作为协和激光治疗近视中心的主刀医师,将其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准分子激光专业,已成功完成手术上万例,并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相关科研上有所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为国内多家近视治疗中心提供业务指导,帮助提高医疗水平,深受同行及患者的信赖。展开
个人擅长
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病、角膜移植手术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展开
  • 中浆性视网膜病变是什么意思

    中浆性视网膜病变即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20-50岁男性,单眼多见,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受损致脉络膜液体渗漏引起神经上皮脱离,有视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眼底检查和OCT诊断,多数可观察等待,部分需激光治疗,预后大多较好,儿童及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发病特点 好发人群:多见于20-5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的男性相对更容易患病。 发病情况:常为单眼发病,偶尔也会双眼发病。起病较隐匿,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变小,中心暗点等症状。 二、病因机制 主要因素:目前认为主要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可能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有关。另外,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因素可能是诱发因素,会导致身体的应激状态,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促使病变发生。 三、诊断方法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发现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情况,可见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的神经上皮脱离区,脱离区视网膜反光增强,中心凹反光消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清晰地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脱离情况,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改变等,是诊断中浆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测量视网膜脱离的厚度等指标。 四、治疗与预后 治疗:目前对于中浆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首先强调观察等待,因为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恢复。对于一些病情迁延不愈的患者,可以考虑激光治疗,通过激光封闭渗漏点。但激光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预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视力可以恢复到比较好的水平。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例如,多次复发的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可能会进一步受损,影响视力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中浆性视网膜病变非常罕见,如果发生,需要特别重视。儿童的眼部发育尚未成熟,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首先考虑非侵入性的观察等方法,因为儿童的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成人不同,药物等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眼部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中浆性视网膜病变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中浆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和预后。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5-09-22 18:19:41
  • 眼睛造影检查是怎么回事,对眼睛有损伤吗

    眼睛造影检查包括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等,FFA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用眼底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动态过程来诊断疾病,ICGA观察脉络膜血管情况。该检查一般损伤小但有过敏反应、短暂不适、肾功能影响等风险。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家长配合安抚,老年人要评估基础疾病,过敏体质要告知过敏史,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除非病情极需且评估利弊后谨慎进行。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具体操作 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然后利用专门的眼底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在荧光素循环过程中的图像变化,依次观察视网膜动脉期、静脉期、脉络膜期等不同阶段的血管形态、荧光渗漏等情况。 眼睛造影检查对眼睛有损伤吗 一般来说,眼睛造影检查对眼睛的损伤很小,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轻微风险或不适: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荧光素钠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皮疹、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但现在检查前会进行详细的过敏史询问和必要的预处理,如使用抗过敏药物等,可大大降低过敏发生的概率。 短暂不适:注射荧光素钠时可能会有短暂的发热感、咸味口感等,一般检查结束后可迅速缓解。 肾功能影响:荧光素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但现在也会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检查,并在检查后建议患者大量饮水,促进荧光素钠的排出。 不同人群进行眼睛造影检查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进行眼睛造影检查时,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要安抚儿童情绪,使其尽量保持安静,配合检查操作。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长时间的检查过程,所以家长要提前给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对于儿童的肾功能等情况也要关注,确保检查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在检查前要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心肾功能等情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检查过程中心血管方面的变化,可能需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检查;对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要严格把握检查适应证,并在检查后加强观察和处理,促进造影剂排出。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在检查前一定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过敏史,医生会采取相应的预防过敏措施,如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等,以降低过敏发生的风险。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妊娠期女性进行眼睛造影检查,因为荧光素钠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除非是病情极为需要,经过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进行。

    2025-09-22 18:15:44
  • 干眼症能失明吗

    干眼症一般不直接致失明,但未及时有效治疗会引发严重后果增失明风险,其因泪液问题致眼不适,未治可致角膜损伤、眼表结构功能改变,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需重视并及时治疗以降不良影响避失明。 一、干眼症的基本情况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快或泪液成分异常等原因,导致眼睛表面不能保持正常的湿润状态,出现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等症状。 二、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的严重情况 角膜损伤:长期的干眼症会使角膜得不到良好的润滑和保护,容易受到损伤。角膜上皮会出现缺损、溃疡等情况。如果角膜溃疡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感染可能会波及角膜深层,导致角膜瘢痕形成。角膜瘢痕会明显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增加失明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重度干眼症患者发生角膜病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角膜病变若未妥善处理,失明可能性增加。 影响眼表结构和功能的长期改变:干眼症持续存在会破坏眼表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眼表的正常防御机制受损,使得眼睛更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进一步加重眼部的病变,长期如此会对视力产生慢性的、不可逆的损害,从而增加失明的潜在风险。 三、不同人群干眼症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干眼症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环境因素等引起。儿童干眼症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儿童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设备,家长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湿度等,以预防干眼症发生,若发现儿童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功能减退等生理变化更容易患干眼症。老年人患干眼症后要更加注意眼部护理,避免自行长期滥用眼药水等。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干眼症相关问题,防止病情加重影响视力。 特殊职业人群:长期处于干燥环境(如空调房、沙漠工作环境等)或长期使用电子屏幕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程序员等,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要注意定时休息眼睛,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眼部干涩症状,工作环境可适当增加湿度等,以降低干眼症发生风险,减少因干眼症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总之,干眼症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失明,但需要重视并及时治疗,不同人群有其相应的注意要点,通过积极的预防和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干眼症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失明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2025-09-22 18:12:11
  • 4岁孩子视力多少正常

    4岁孩子正常视力在0.6-0.8间,受遗传、用眼环境等因素影响,应提供良好用眼环境、定期检查视力、合理饮食来保障其视力健康,包括营造合适光线、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间、定期查视力、给孩子吃有益眼的食物。 一、4岁孩子视力的正常范围 4岁孩子正常视力一般在0.6-0.8之间。这是基于儿童视力发育的一般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会逐渐发育完善。 二、影响4岁孩子视力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高度近视等视力不良的遗传病史,4岁孩子发生视力问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遗传基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眼部的结构和发育倾向。 (二)用眼环境因素 1.光线条件:如果孩子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用眼,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或者在强烈的阳光下近距离用眼,都可能影响视力发育。过强的光线会造成眩光,过弱的光线会使眼睛需要更努力地调节,长期如此易导致视力疲劳,进而影响视力。 2.用眼距离和时间:4岁孩子如果经常近距离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设备,且持续用眼时间过长,会使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近视等视力问题。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盯着电子屏幕,眼睛的调节功能不能及时放松,就可能导致视力下降。 三、保障4岁孩子视力健康的建议 (一)提供良好用眼环境 1.光线:为孩子营造合适的照明环境,室内照明应均匀,避免出现直射的强光和暗处。比如可以使用护眼灯,保证孩子看书、绘画等活动时的光线柔和且充足,一般桌面照度保持在300-500勒克斯较为适宜。 2.控制用眼距离和时间:限制孩子近距离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次看电子屏幕的时间不宜超过15-20分钟,且要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同时,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预防近视。 (二)定期视力检查 建议每隔半年带4岁孩子进行一次视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力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专业的视力检查,可以准确了解孩子的视力发育状况,如果发现视力低于正常范围,能尽早进行干预。 (三)合理饮食 为孩子提供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物质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橙子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护眼睛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视力健康发育。

    2025-09-22 18:07:39
  • 远视力怎么检查

    远视力检查需先检查环境要求(照度500-1000lux),再准备标准视力表,然后按步骤检查(受检者距表5米,遮眼从高行查起,儿童用特殊表、婴幼儿靠追随反应),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儿童安抚配合,老年人戴老花镜,特殊病史者告知病史)。 一、检查环境要求 检查远视力通常选择光线充足的室内环境,避免强光直射眼睛,一般要求照度在500lux-1000lux左右,这样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检查工具准备 需要使用标准视力表,常见的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等。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0行视标对应的视角为1分角;对数视力表采用5分记录法,视力5.0对应的是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0。 三、检查方法步骤 1.受检者姿势 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米远(若受检者无法达到5米距离,可使用平面镜反射法,此时受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5米,然后将测得的视力值乘以2)。受检者要站直,眼睛与视力表的0.1行视标高度保持水平。 2.检查顺序 先遮盖一眼,从最高行视标开始检查,让受检者说出视标开口方向,从能清楚识别的最大一行开始,逐渐向下行,直到不能准确识别的那一行。例如,受检者能清楚识别到0.8行视标,再往下0.9行视标识别不清,那么其远视力大概为0.8。 对于儿童受检者,由于儿童可能不认识视标形状,可采用图形视力表或者卡通形象视力表进行检查,通过让儿童指出卡通形象的朝向等来判断视力情况。对于婴幼儿,可观察其对视力表视标的追随反应来大致评估视力,但准确性相对受限。 四、不同人群检查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在检查远视力时可能会不配合,家长要在检查前安抚好儿童情绪,让儿童放松。同时,要注意检查环境的趣味性,减少儿童的紧张感。比如可以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其配合检查视标方向的识别。 2.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存在眼部退行性病变等情况,在检查时要考虑其眼部调节能力下降的因素。如果老年人佩戴老花镜,检查时最好在佩戴老花镜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不戴老花镜可能会影响其对远视力表视标的识别准确性。 3.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眼部疾病史,如青光眼、白内障等的人群,在检查远视力时要告知检查人员病史情况。因为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视力检查结果的判断,比如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改变可能有其自身疾病发展的特点,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视力检查结果。

    2025-09-22 17:59: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