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卫娟,女,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乳腺外科副主任。目前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乳腺疾病单病种,特长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切除术后假体再造手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多次去美国和欧洲的参加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和《乳腺癌保乳治疗》,作为编委参加编写《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展开
  • 乳房太大下垂怎么办

    乳房太大下垂可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方法改善,非手术包括穿戴合适胸罩、加强胸部肌肉锻炼;手术有乳房悬吊术和乳房缩小整形术,非手术适用于轻度下垂,手术适用于较严重情况,选择手术需充分评估自身状况并与医生沟通。 一、非手术改善方法 (一)穿戴合适的胸罩 选择具有良好支撑性的胸罩非常重要,对于乳房太大下垂的人群,合适的胸罩可以提供外部支撑,减轻乳房重量对乳房悬韧带等结构的牵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年轻女性乳房组织弹性相对较好,可选择有一定弹性和支撑力的胸罩;中老年女性乳房组织弹性下降,需要选择支撑力更强的胸罩。生活方式方面,日常活动较多时更要注意佩戴合适胸罩,减少乳房晃动。 (二)加强胸部肌肉锻炼 通过锻炼胸部肌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乳房下垂状况。例如俯卧撑、哑铃飞鸟等运动。年轻人群身体状况较好,可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和难度;中老年人群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锻炼造成损伤。锻炼要长期坚持,一般每周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 二、手术改善方法 (一)乳房悬吊术 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将乳房的皮肤和组织向上悬吊,以提升乳房位置。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手术的风险和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年轻人群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手术风险相对较低;中老年人群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等情况,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手术前要避免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等,手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恢复期间要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如避免剧烈运动等。 (二)乳房缩小整形术 如果乳房过大同时伴有下垂,乳房缩小整形术也是一种选择。该手术在缩小乳房体积的同时,将乳房组织上提,改善下垂状况。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在手术前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年轻人群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生育哺乳等情况对乳房的影响,与医生充分沟通手术对后续生育哺乳的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群要关注手术后乳房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等。 总之,对于乳房太大下垂的情况,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改善方法,非手术方法适用于轻度下垂等情况,手术方法适用于较为严重的情况,选择手术时要充分评估自身状况并与医生深入沟通。

    2025-10-14 13:58:57
  • 乳腺纤维瘤的症状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症状主要有:乳房多单发或多发肿块,呈圆椭圆,光滑边界清,质地韧实活动度大;疼痛较轻,多为隐痛等,少数与月经周期相关但变化不剧烈;极少数有乳头溢液,一般量少;通常无皮肤改变,较大时可能有不典型局部皮肤凹陷,发现异常肿块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乳房肿块 肿块特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触之有滑动感。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超过3厘米。 年龄与肿块特点:在青春期女性中,乳腺纤维瘤的肿块可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在育龄期女性中,肿块大小可能相对较稳定。对于老年女性,乳腺纤维瘤的肿块一般生长较为缓慢。 二、疼痛症状 疼痛程度:一般疼痛较轻,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不剧烈,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周期前后,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出现肿块部位疼痛略有加重的情况,但这种疼痛通常也较轻微,不会像乳腺炎等疾病那样出现剧烈的红肿热痛等明显炎症表现。 疼痛与月经关系:部分患者的疼痛可能与月经周期相关,在月经前激素水平升高时,乳房可能会有轻度的胀痛不适,月经来潮后,随着激素水平的回落,疼痛可有所缓解,但乳腺纤维瘤本身引起的疼痛一般不会随月经周期有非常显著的、剧烈的变化。 三、其他表现 乳头溢液:极少数乳腺纤维瘤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溢液多为无色透明、淡黄色或乳白色的稀薄液体,一般量较少,多在挤压乳房时发现。这种乳头溢液的情况相对少见,与乳腺纤维瘤内部的腺体分泌等因素有关,但需要与其他乳腺疾病引起的乳头溢液相鉴别。 皮肤改变:通常乳腺纤维瘤不会引起皮肤的明显改变,如橘皮样改变、皮肤红肿等。但如果乳腺纤维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略有凹陷等不典型表现,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多数乳腺纤维瘤患者乳房皮肤外观正常。 对于发现乳房有异常肿块等情况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检查,以明确肿块性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特别是青春期女性发现乳房肿块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重视,及时排查乳腺纤维瘤等疾病。

    2025-10-14 13:56:57
  • 正常乳房有没有硬块

    正常乳房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等构成,触感柔软均匀,不同年龄阶段乳房有其特点,生活方式及病史也会对乳房触感产生影响,正常乳房一般无硬块,若发现异常硬块应及时就医检查。 不同年龄阶段乳房的特点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房开始发育,此时乳房内主要是乳腺组织在生长,可能会有轻度的硬结感,这是正常的乳腺发育过程,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成熟会逐渐变得柔软均匀。这是因为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促使乳腺组织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受月经周期影响,乳房可能在月经前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出现轻度的肿胀感,但通常也不会有硬块。如果在月经前触摸到轻微的片状增厚,多是正常的乳腺腺体组织,而非病理状态的硬块。而如果月经结束后这种增厚感仍不消退且有异常硬块,则需引起重视。 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后,体内激素水平下降,乳房组织逐渐萎缩,触感相对更柔软,正常情况下也不会有硬块。若出现硬块则要高度警惕可能存在病变。 生活方式对乳房触感的影响 饮食方面:长期高油、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激素代谢等,但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正常乳房出现硬块。而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对乳房健康有益。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橙子、西兰花、坚果等,可能有助于维持乳腺组织的正常状态。 运动方面: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乳房组织的健康。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间接影响乳房健康,但一般不会直接使正常乳房出现硬块。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对乳房健康有一定好处。 病史相关因素 无特殊病史女性:既往身体健康,没有乳腺相关疾病史、家族肿瘤病史等情况的女性,正常乳房一般不会有硬块。但仍需定期进行自我乳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有乳腺相关病史女性:如有过乳腺良性肿瘤病史的女性,在康复后要密切关注乳房情况,因为有过乳腺病变经历的乳房再次出现异常硬块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自我检查或定期就医检查。 总之,正常乳房通常没有硬块,如果发现乳房有异常硬块,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何,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病变情况。

    2025-10-14 13:56:11
  • 哺乳后乳房下垂干瘪怎么办

    改善乳房下垂可选择具良好支撑性、材质合适且依乳房变化调整尺码的内衣,坚持做俯卧撑、扩胸运动等胸部运动锻炼,调整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摄入,还可考虑隆胸手术或射频治疗等医美干预手段但需充分了解利弊并遵医嘱。 一、选择合适内衣 应选择具有良好支撑性的内衣,其能提供合适胸型支撑以减轻乳房下垂程度。需根据乳房大小与形态适配,优先选用棉质、透气性佳的材质,日常活动时穿着可稳定乳房位置,不同年龄段女性可依自身乳房变化调整内衣尺码,如哺乳期结束1年以上的女性可根据当前乳房状态更换更具支撑力的内衣款式。 二、坚持胸部运动锻炼 1.俯卧撑:可增强胸部肌肉力量,通过手臂支撑身体做上下运动,每次10-15个为一组,每天3-4组,长期坚持能紧实胸部肌肉、改善乳房下垂,不同年龄女性可据体能调整运动强度,如年轻女性可适当增加每组次数。 2.扩胸运动:站立或坐姿时双手握拳缓慢向两侧扩展胸部,每组15-20次,每天3-4组,有助于锻炼胸部肌肉、提升乳房支撑力,年龄较小女性运动时需注重动作规范以防受伤。 三、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中需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像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胸部组织修复与维持的重要营养;同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西兰花等,维生素利于维持乳房组织健康。不同生活方式女性可依自身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有特殊病史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相关营养成分摄入,例如糖尿病女性要控制糖类食物摄取同时保障蛋白质等合理摄入。 四、考虑医美干预手段 1.隆胸手术:通过植入假体或自体脂肪移植等增加乳房体积以改善下垂干瘪状况,但手术存在风险,需充分了解利弊后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术后需遵循医生护理建议,不同年龄女性考虑手术时要权衡自身健康状况等因素,如40岁以上女性需更谨慎评估身体对手术的耐受度。 2.射频治疗:利用射频技术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紧致乳房皮肤与组织以改善下垂,治疗相对无创可多次进行达较好效果,不同年龄段女性治疗后恢复与效果因个体差异有别,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如30岁左右女性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恢复较快但仍需遵医嘱护理。

    2025-10-14 13:54:17
  • 乳腺刺痛像针扎一样

    乳腺针扎样刺痛可因生理性因素如青春期乳房发育、经前期综合征引发,也可由病理性因素如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乳腺癌导致,生理性的经调整生活方式多可缓解,病理性的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处理,特殊人群中哺乳期要注意哺乳卫生防乳腺炎,育龄女性关注月经与乳腺症状关系,中老年女性不明原因刺痛要排查乳腺癌等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 一、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乳腺针扎样刺痛 1.青春期乳房发育:青春期女性乳房开始发育,乳腺组织增生,可能出现针扎样刺痛,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乳房发育成熟多可自行缓解,此阶段需选择合适胸罩,避免压迫乳房。 2.经前期综合征:女性月经前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乳腺组织增生,可引发乳腺针扎样刺痛,一般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此时期应保持心情舒畅、作息规律,减少高盐、高咖啡因食物摄入。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乳腺针扎样刺痛 1.乳腺增生:由内分泌失调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与复旧不全引起,除乳腺针扎样刺痛外,常伴乳腺肿块,月经周期对症状影响明显,月经前症状多加重,月经后缓解,需定期行乳腺超声检查监测病情。 2.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多因细菌感染乳腺引发炎症,除乳腺针扎样刺痛外,常伴乳房红肿、发热等表现,哺乳期需注意哺乳卫生,预防乳头损伤及细菌入侵。 3.乳腺纤维瘤:为良性肿瘤,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感乳腺针扎样刺痛,瘤体一般边界清晰、活动度好,需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较小且无症状的纤维瘤可定期随访。 4.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乳腺针扎样刺痛,常伴无痛性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中老年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乳腺针扎样刺痛时需高度警惕,及时行乳腺钼靶、病理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应对建议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的乳腺针扎样刺痛,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多可缓解;病理性因素引起的需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处理。特殊人群中,哺乳期女性出现乳腺刺痛要注意哺乳卫生,预防乳腺炎;育龄女性需关注月经周期与乳腺症状关系;中老年女性出现不明原因乳腺刺痛应尽早排查乳腺癌等严重疾病,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健康。

    2025-10-14 13:52:1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