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卫娟,女,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乳腺外科副主任。目前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乳腺疾病单病种,特长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切除术后假体再造手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多次去美国和欧洲的参加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和《乳腺癌保乳治疗》,作为编委参加编写《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展开
  • 乳腺增生腋下会疼吗

    乳腺增生部分患者会出现腋下疼,原因是体内激素失衡致乳腺组织增生刺激神经等,其疼有程度、范围特点,需与腋下淋巴结炎、腋窝肿瘤鉴别,应对可观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治疗,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要关注乳腺变化、调整生活习惯降低不适。 一、乳腺增生引起腋下疼的原因 乳腺增生主要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乳房的神经分布较为丰富,当乳腺发生增生时,增生的组织可能会刺激周围神经,而乳房的神经与腋下的神经有一定的关联,从而引起腋下疼痛。另外,乳腺增生患者的乳腺组织可能会发生结构紊乱,这种紊乱可能会波及到腋下邻近的乳腺组织相关区域,进而导致腋下疼痛。 二、乳腺增生腋下疼的特点 1.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隐痛,而有的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较为明显的胀痛,甚至在触碰腋下时疼痛会加重。一般来说,在月经前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腋下疼痛可能会有所加重,月经结束后,随着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不会随月经周期有明显变化。 2.疼痛范围:腋下疼的范围可能不太固定,有的患者是腋下局部疼痛,有的患者可能疼痛会放射到上臂等部位。 三、与其他疾病引起腋下疼的鉴别 1.腋下淋巴结炎:腋下淋巴结炎引起的疼痛通常伴有腋下淋巴结的肿大、压痛,淋巴结炎多是由于周围组织的感染引起,如上肢皮肤感染、乳腺炎等。而乳腺增生引起的腋下疼一般乳腺本身有增生的相关表现,如乳房内可触及结节状或片状的增生组织,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可以辅助鉴别。 2.腋窝肿瘤:腋窝肿瘤引起的腋下疼多可在腋下触及到异常的肿块,且肿块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或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过乳腺超声、钼靶以及病理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与乳腺增生引起的腋下疼有明显区别。 四、乳腺增生腋下疼的应对措施 1.观察与随访:如果是轻度的乳腺增生腋下疼,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通过定期观察乳腺增生的情况来处理。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了解乳腺增生的变化情况。 2.调整生活方式:对于乳腺增生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会加重乳腺增生的症状。另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3.就医治疗:如果腋下疼痛较为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或者乳腺增生的情况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的建议。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乳腺增生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一般育龄女性较为常见,但其他年龄段也可能发生。年轻女性在面对乳腺增生腋下疼时,要更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中老年女性也不能忽视乳腺增生的情况,因为少数乳腺增生有恶变的可能,所以更要密切关注乳腺的变化,定期进行检查。有乳腺增生病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身情绪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降低腋下疼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

    2025-10-10 12:13:37
  • 乳腺癌有哪些症状

    乳腺癌有多种局部症状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表现,乳房肿块质地硬、不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差,乳房皮肤可出现酒窝征、橘皮样改变,乳头有溢液、回缩等异常,部分患者首先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家族病史人群相关表现有一定特点及差异。 一、乳房局部症状 (一)肿块 1.特点:乳腺癌患者乳房内的肿块通常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乳腺癌肿块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女性的肿块可能相对更易活动,但总体仍符合上述质地、边界等特点。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肿块出现几率相应提高。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其乳房肿块出现的可能性相对更高,且可能有更早发病的倾向。 2.示例:不少临床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肿块多为单发,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 (二)乳房皮肤改变 1.酒窝征:当癌组织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形成类似酒窝的改变。无论男女(男性乳腺癌相对少见,但也有类似表现),若乳房出现酒窝征都应高度警惕乳腺癌。对于有乳房外伤史等情况的人群,需注意与外伤导致的皮肤改变鉴别,但乳腺癌导致的酒窝征一般不会因外伤等因素缓解。 2.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在年龄较小的女性中,若出现橘皮样改变,更要及时排查,因为相对而言年轻患者乳腺癌恶性程度可能有其特点,但橘皮样改变本身是乳腺癌较典型的皮肤表现之一。 二、乳头乳晕改变 (一)乳头溢液 1.特点: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等,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在年龄上,绝经前后的女性出现乳头溢液需格外关注,年轻女性乳头溢液多为良性原因引起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但也不能忽视恶性的可能。生活方式中,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导致乳头溢液情况改变。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的人群,乳头溢液的性质和情况可能与乳腺癌相关乳头溢液有交叉,需要仔细鉴别。 2.示例:临床研究显示,乳腺癌引起的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占比较高。 (二)乳头乳晕异常 1.乳头回缩:肿瘤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导致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甚至完全陷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对于有乳头长期异常改变的人群,不管年龄大小,都要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比如一些有先天性乳头内陷的女性,若近期乳头内陷情况突然加重,就需要进行排查。 三、腋窝淋巴结肿大 1.表现:部分乳腺癌患者首先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初期可推动,随着病情进展,可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融合成团。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可能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现相对较晚,但这不是绝对的。生活方式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等功能,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一定间接影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的风险相对增加,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乳腺癌的恶性程度等特性更易导致淋巴结转移。 2.示例:多项临床追踪观察发现,乳腺癌患者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后,病情进展相对会更快一些,需要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2025-10-10 12:12:06
  • 乳腺增生能自愈好吗

    乳腺增生部分有自愈可能,这与生理因素(年轻女性激素稳定、绝经期女性雌激素下降等)、生活方式调整(良好心态、合理饮食)有关;但伴有复杂病理改变、增生程度重、年龄大且病史长、有乳腺相关疾病家族史等情况则难自愈,女性应定期检查乳腺,异常及时就医。 一、可能自愈的情况及相关因素 1.生理因素 对于一些年轻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相对稳定且波动较小,在调整生活方式后有自愈可能。例如,青春期后的女性,若乳腺增生是因青春期激素变化引起的轻度增生,当随着年龄增长,激素水平逐渐稳定,乳腺组织适应了激素环境,部分轻度的乳腺增生可能会自行缓解。一般来说,此类女性乳腺增生程度较轻,超声检查等显示乳腺组织增生不明显,结构相对正常。 部分处于绝经期的女性,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乳腺增生也可能逐渐减轻甚至自愈。这是因为绝经期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乳腺组织不再受过高雌激素的持续刺激,原本因雌激素刺激导致的增生状态得以改善。这类女性乳腺增生时间相对较短,且绝经前增生程度不是很严重。 2.生活方式调整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乳腺增生的自愈有帮助。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而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的女性,其内分泌紊乱情况能得到改善,从而利于乳腺增生的自愈。比如,一些女性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压力,使情绪稳定,乳腺增生有自愈的倾向。这类女性通常生活节奏相对较轻松,能较好地调节自身情绪,乳腺增生多为轻度,与情绪因素关系密切。 合理的饮食也有助于乳腺增生的自愈。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研究表明,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调节体内激素代谢,对乳腺组织的修复有一定帮助。例如,每日摄入足够的绿叶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均衡,此类女性乳腺增生程度较轻,通过饮食调整后有自愈可能。 二、难以自愈的情况及相关因素 1.病理因素 若乳腺增生伴有复杂的病理改变,如乳腺组织出现不典型增生等情况,一般很难自愈。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超声或钼靶等检查可发现乳腺组织结构紊乱较明显,细胞形态异常等表现。这类女性需要密切监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乳腺增生程度较重,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乳腺组织弥漫性增生,腺体结构紊乱严重的情况,也较难自愈。例如,超声下可见乳腺腺体增厚明显,回声不均匀,形成多个结节样改变,这种情况下仅依靠自身调节很难使增生完全消退。 2.年龄和病史因素 年龄较大且有较长乳腺增生病史的女性,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比如,40岁以上且乳腺增生病史超过5年的女性,由于乳腺组织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异常增生刺激,自身修复能力相对减弱,自愈的几率降低。 有乳腺相关疾病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增生自愈的可能性也较低。家族中有乳腺癌等相关疾病病史,会使乳腺组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不同,乳腺增生更难自行缓解。 总之,乳腺增生是否能自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对于乳腺增生的情况,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以便及时了解乳腺状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2025-10-10 12:11:50
  • 乳腺纤维瘤病症怎么办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好发于18-25岁女性,与雌激素失衡等有关。较小无症状且生长缓慢者可观察随访,每3-6个月乳腺超声检查,年轻和老年女性观察有别,健康生活方式助稳定;手术指征为纤维瘤直径大于1cm且增大、患者强烈意愿、哺乳期明显增大等,手术方式有传统开刀和微创旋切,妊娠期和哺乳期手术需特殊注意;预防要保持良好心态、合理饮食、定期自我检查与体检。 一、乳腺纤维瘤的定义与基本情况 乳腺纤维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混合而成,好发于18-25岁的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失衡等因素相关,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 二、观察随访 适用情况: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乳腺纤维瘤,尤其是处于观察阶段的患者,若纤维瘤直径小于1cm且生长缓慢,可选择定期观察随访。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以监测纤维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 年龄因素影响:年轻女性处于乳腺发育及内分泌变化较活跃的阶段,乳腺纤维瘤有一定的生长可能性,但也有部分会在妊娠、哺乳期后停止生长甚至消退。对于老年女性,乳腺纤维瘤恶变风险相对稍高,观察随访时需更加密切关注其变化。 生活方式影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类食物摄入)、适度运动等,对于观察随访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很重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稳定病情。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纤维瘤直径大于1cm,且有逐渐增大趋势; 患者有强烈的手术意愿,担心纤维瘤恶变或影响美观等; 哺乳期发现的纤维瘤,虽少见,但如纤维瘤在哺乳期明显增大,也可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 传统开刀手术:适用于较大的乳腺纤维瘤,在乳房做切口将纤维瘤切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一般术后1周左右拆线。 微创旋切手术:创伤较小,利用旋切装置通过小切口将纤维瘤切除,术后恢复相对较快,美容效果较好,但费用相对较高,适用于部分符合条件的乳腺纤维瘤患者。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若在妊娠期发现乳腺纤维瘤需综合评估,如纤维瘤在妊娠期增长迅速,可在妊娠中期(4-6个月)考虑手术,此时手术相对安全,对妊娠影响较小。术后需密切观察,防止出现流产、早产等情况。 哺乳期女性:手术需谨慎,术后要注意保持乳汁通畅,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同时要考虑手术对哺乳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哺乳影响小的手术方式。 四、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导致雌激素水平波动,从而增加乳腺纤维瘤的发生风险。女性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如听音乐、瑜伽、与亲友倾诉等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油炸食品、快餐等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雌激素的过多摄入,有助于维持乳腺健康。 定期自我检查与体检:女性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我乳房检查,观察乳房外观有无异常,触摸是否有肿块等。同时,定期进行乳腺超声等专业检查,尤其是有乳腺纤维瘤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加强体检频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早期处理。

    2025-10-10 12:10:42
  • 乳腺发炎怎么办

    乳腺发炎分哺乳期和非哺乳期等类型,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伴发热等,早期可排空乳汁、冷敷热敷,发热高需就医;非哺乳期乳腺炎有乳房肿块等表现,要保持清洁、调整生活方式后就医,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考虑对婴儿影响,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基础疾病对炎症恢复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类型和病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助炎症恢复且不同人群针对性应对。 一、明确乳腺发炎类型及表现 乳腺发炎主要包括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等。哺乳期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女性,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非哺乳期乳腺炎表现多样,可能有乳房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情况,不同类型表现有差异。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处理 1.一般措施 保持乳房清洁: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房局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乳房,避免细菌滋生加重炎症。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因为不良情绪和劳累等可能影响身体免疫力,不利于炎症恢复。 2.就医检查与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钼靶等,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或者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等。 三、哺乳期乳腺炎的处理 1.早期症状处理 排空乳汁:哺乳期乳腺炎早期,若乳房只是轻度红肿疼痛,可通过频繁哺乳或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因为乳汁淤积是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排空乳汁能减轻乳房内压力,缓解炎症。比如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若婴儿不能吸空,及时用吸奶器吸出。 局部冷敷与热敷:在炎症早期,可使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进行。当炎症有所控制,肿胀开始消退时,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即可。 2.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 监测体温:哺乳期女性出现哺乳期乳腺炎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如果体温不是很高,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等方式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 及时就医:如果体温较高,或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对婴儿的影响,可能会选择对婴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发生乳腺发炎时,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婴儿的影响,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保证婴儿的喂养不受过多干扰,尽量继续母乳喂养,因为停止母乳喂养可能会加重乳汁淤积等情况,但如果炎症严重需要使用某些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时,可能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并将乳汁吸出保持乳腺通畅。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女性出现乳腺发炎时,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炎症的恢复,所以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总之,乳腺发炎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和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正确的处理有助于炎症的恢复,不同人群在处理乳腺发炎时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应对。

    2025-10-10 12:10: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