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卫娟,女,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乳腺外科副主任。目前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乳腺疾病单病种,特长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切除术后假体再造手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多次去美国和欧洲的参加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和《乳腺癌保乳治疗》,作为编委参加编写《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展开
  • 乳腺纤维瘤不能吃什么食物

    乳腺纤维瘤患者需避免高雌激素含量食物(如蜂王浆、雪蛤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不同人群包括育龄期、中老年、孕妇、年轻女性、更年期女性、青少年、中老年、肥胖及体型瘦者受这些食物影响各异,需注意饮食调整以维持健康。 一、高雌激素含量食物 1.来源及影响:一些富含雌激素的食物可能会刺激乳腺纤维瘤生长。比如蜂王浆,其中含有较多的天然雌激素成分,对于乳腺纤维瘤患者来说,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进而影响乳腺纤维瘤的状态。还有雪蛤,雪蛤中也含有较高的雌激素相关成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乳腺纤维瘤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如育龄期女性,本身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波动较大,这类食物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而中老年女性,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这类高雌激素食物以维持体内激素平衡。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患有乳腺纤维瘤的孕妇,由于孕期体内激素变化较大,更要严格避免高雌激素含量食物的摄入,因为激素波动可能会加重乳腺纤维瘤的情况,甚至可能影响孕期健康及产后哺乳等情况。 二、辛辣刺激性食物 1.来源及影响: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后可能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对乳腺纤维瘤产生不良刺激。例如辣椒,过量食用辣椒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刺激乳腺组织,促使乳腺纤维瘤有增大或不适症状加重的风险。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本身身体内分泌调节就容易出现问题,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会进一步打乱内分泌平衡,加重对乳腺纤维瘤的影响。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年轻女性,若有乳腺纤维瘤且喜欢吃辛辣食物,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因为年轻女性可能生活中社交等场合较多,容易接触到这类辛辣刺激性食物,而不良的饮食方式可能会影响乳腺纤维瘤的病情。对于处于更年期的女性,本身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更易加重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乳腺纤维瘤状况。 三、高脂肪食物 1.来源及影响:像油炸食品(炸鸡、薯条等)、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奶油制品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使体内脂肪堆积,导致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进而刺激乳腺纤维瘤生长。以油炸食品为例,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会导致身体脂肪代谢异常,多余的脂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使得乳腺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激素平衡,同时也可能为成年后乳腺纤维瘤的发生发展埋下隐患;中老年人群本身代谢功能逐渐下降,摄入高脂肪食物更难代谢,容易加重身体负担,影响乳腺纤维瘤情况。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肥胖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尤为重要,因为肥胖本身就与体内激素失衡等情况相关,再加上高脂肪食物的影响,会进一步加重病情。而对于体型较瘦但有乳腺纤维瘤的人群,也不能忽视高脂肪食物的影响,因为即使体型瘦,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异常。

    2025-10-10 11:57:22
  • 乳腺炎反复发作的危害

    乳腺炎反复发作会带来多方面严重危害,对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会增加感染扩散风险,影响心理状态,损害乳腺组织功能,还对特殊人群有特殊危害,如哺乳期女性会影响母乳喂养及婴儿营养,老年女性恢复差且易诱发加重基础疾病。 一、对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乳腺炎反复发作会让患者频繁出现乳房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比如患者可能因为乳房疼痛无法舒适地进行睡眠,白天也会因疼痛而难以集中精力工作或照顾家人,极大降低生活质量。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还可能因为疼痛等不适影响正常的哺乳行为,进而对母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导致母乳喂养难以持续,影响婴儿的营养获取。 二、增加感染扩散风险 1.局部感染加重:乳腺炎反复发作时,乳房局部炎症持续存在,炎症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乳房组织破坏更严重,形成脓肿等情况的风险增加。一旦形成脓肿,不仅治疗难度加大,还可能需要进行穿刺引流甚至手术切开引流等操作,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 2.全身感染可能:如果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细菌等病原体有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出现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情况。此时患者会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等,更容易发生全身感染的不良后果。 三、对心理状态的不良影响 长期反复发作的乳腺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反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比如患者会担心疾病是否会恶化,是否会影响今后的乳房健康等,这种长期的心理负担不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还可能因为担心疾病对婴儿的影响而产生额外的心理焦虑。 四、对乳腺组织功能的损害 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的炎症可能导致乳腺组织纤维化,影响乳房的外观和触感,还可能影响今后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在未来的月经周期等情况下,乳房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不适等症状,甚至有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乳腺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乳腺其他疾病的风险,如乳腺增生等疾病的发病几率可能会有所升高。 五、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1.哺乳期女性:除了上述一般危害外,反复发作的乳腺炎会严重影响母乳喂养。因为疼痛等不适可能使哺乳期女性不愿意继续哺乳,进而导致乳汁淤积,而乳汁淤积又会进一步加重乳腺炎的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若因为乳腺炎反复发作而不得不中断母乳喂养,还可能影响婴儿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对于婴儿来说,母乳中的免疫成分等是非常重要的营养和保护因素,中断母乳喂养可能使婴儿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等。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乳腺炎反复发作时,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感染扩散等不良后果发生的风险更高。而且老年女性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乳腺炎的反复发作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比如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等出现波动,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

    2025-10-10 11:56:42
  • 乳腺炎的病因是什么

    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淤积、细菌入侵、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乳汁淤积可因乳头发育异常、婴儿吸吮不当、哺乳间隔过长引起;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或婴儿口腔细菌感染侵入;哺乳期女性因营养状况、激素变化、疲劳等致免疫力下降易发病。 一、乳汁淤积 1.原因及影响 乳头发育异常:乳头过小或内陷等情况会影响婴儿正常吸吮,导致乳汁不能被充分吸出,进而引起乳汁淤积。例如,乳头内陷的女性,婴儿难以有效含接乳头,乳汁排出不畅,增加乳腺炎发生风险。在青春期女性中,乳头发育异常相对常见,若未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为日后哺乳期乳腺炎埋下隐患。 婴儿吸吮不当:婴儿吸吮力量不足或吸吮时间过短,不能将乳汁完全排空。比如一些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吸出乳汁,就容易造成乳汁在乳腺内积聚。对于初产妇来说,可能缺乏正确的哺乳经验,也会导致婴儿吸吮不当,引发乳汁淤积。 哺乳间隔过长:新妈妈由于各种原因,如休息不好、注意力分散等,未能按时哺乳,使得乳汁不能及时排出,长时间积聚在乳腺内。尤其是一些工作中的哺乳期女性,由于工作繁忙,哺乳间隔延长,增加了乳汁淤积的可能性。 二、细菌入侵 1.皮肤破损与细菌侵入 乳头破损:乳头皲裂是常见情况,多因婴儿吸吮姿势不正确或哺乳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乳头破损后,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容易从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例如,婴儿在吸吮时用力过大,可能导致乳头表面出现微小裂口,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在哺乳期女性中,乳头皲裂较为多发,尤其是初产妇,由于乳头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婴儿口腔细菌感染:婴儿口腔内的细菌可通过乳头破损处进入乳腺。婴儿口腔卫生状况若不佳,或者患有口腔疾病,其口腔内的细菌就可能在哺乳过程中传播到妈妈的乳头及乳腺。比如婴儿患有鹅口疮等口腔感染性疾病时,口腔内的白色念珠菌等细菌容易在哺乳时感染妈妈的乳头和乳腺组织。 三、机体免疫力下降 1.哺乳期特殊生理状态 营养状况影响:哺乳期女性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以保证乳汁分泌和自身健康,但如果营养摄入不均衡,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例如,一些哺乳期女性为了身材恢复等原因过度节食,使得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患乳腺炎的风险。 激素变化影响: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处于动态变化中,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大幅下降,而催乳素水平升高,促进乳汁分泌。这种激素变化可能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使机体抵抗力相对降低。在产后身体恢复阶段,女性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激素水平的波动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为细菌感染引发乳腺炎创造条件。 疲劳因素:哺乳期女性往往需要频繁夜间哺乳、照顾婴儿,容易出现疲劳。长期疲劳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例如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等,进而增加乳腺炎的发病几率。比如一些新妈妈夜间多次哺乳后,白天休息不好,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细菌感染而患上乳腺炎。

    2025-10-10 11:56:16
  • 断奶时有硬块怎么办

    断奶时乳房出现硬块可通过冷敷、热敷、按摩疏通、穿戴合适内衣来缓解,同时要密切观察硬块变化,若硬块未缓解反增大、疼痛加剧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高龄产妇、有乳腺基础疾病者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性质并治疗。 一、冷敷与热敷 1.冷敷:在断奶初期,乳房出现硬块时,可使用冷敷来缓解。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一般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过要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冻伤。对于哺乳期女性来说,冷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药物缓解方式,能快速减轻不适症状。 2.热敷:当断奶一段时间后,硬块有软化趋势时,热敷可能更合适。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疏通乳腺导管。可以用温毛巾热敷乳房,温度保持在4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但如果乳房有明显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时,应避免热敷,以免加重感染情况。 二、按摩疏通 1.正确按摩方法:洗净双手后,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自身能承受的轻微胀痛感为宜。可以用手指指腹轻轻打圈按摩硬块部位,逐渐将硬块向乳头方向推移。通过按摩有助于促进乳腺导管的通畅,使乳汁能够更顺利地排出,从而缓解硬块情况。不过,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出现明显疼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及时就医。 2.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的按摩注意事项:对于年轻哺乳期女性,日常应养成良好的按摩习惯;而对于有乳腺疾病史的女性,按摩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确保按摩不会对乳腺造成不良影响。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哺乳期女性,更需要通过适当按摩来促进乳腺健康,但要注意避免在身体疲劳过度时进行按摩。 三、穿戴合适内衣 1.内衣选择要点:断奶期间应选择宽松、舒适、支撑性好的内衣。合适的内衣可以避免乳房受到过度挤压,减少对硬块部位的刺激。避免穿紧身、有钢圈的内衣,这些内衣可能会压迫乳房,加重肿胀和疼痛。对于不同体型的女性,要选择适合自己胸型的内衣,确保乳房能够得到良好的支撑,同时又不会感到束缚。例如,体型较丰满的女性,应选择专门为大胸设计的舒适内衣;而体型较瘦的女性,也需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内衣来提供必要的支撑。 四、观察与就医 1.观察要点:在采取上述措施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硬块的变化情况,包括硬块的大小、质地、疼痛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发热、红肿等症状。如果硬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后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增大、疼痛加剧,或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乳腺炎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2.特殊人群就医建议:对于哺乳期的高龄产妇,由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更应密切关注硬块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尽早就诊。而对于本身有乳腺基础疾病(如乳腺增生等)的女性,在断奶时出现硬块更要谨慎对待,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严重病变的可能。就医时,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等,以明确硬块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0 11:55:11
  • 乳腺癌临床分期的标准有哪些

    乳腺癌临床分期依据TNM分期标准,T分期关乎原发肿瘤情况,N分期涉及区域淋巴结状况,M分期涉及远处转移情况,由此组合出0期、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Ⅳ期等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期在治疗方案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且不同人群患者需综合考虑各自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乳腺癌临床分期的TNM分期标准 (一)T分期:原发肿瘤情况 Tx:原发肿瘤不能评估,或以前切除的肿瘤无原发肿瘤证据。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及Paget病伴有原位癌但无肿块。 T1:肿瘤最大径≤2cm。其中T1a为肿瘤最大径>0.1cm且≤0.5cm;T1b为肿瘤最大径>0.5cm且≤1cm;T1c为肿瘤最大径>1cm且≤2cm。 T2:肿瘤最大径>2cm且≤5cm。 T3:肿瘤最大径>5cm。 T4:肿瘤大小不论,但侵及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或皮肤(包括炎性乳腺癌)。其中T4a为侵及胸壁;T4b为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橘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结节;T4c为T4a与T4b同时存在;T4d为炎性乳腺癌。 (二)N分期:区域淋巴结情况 Nx: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证据。其中N2a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为临床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证据。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其中N3a为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N3b为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N3c为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三)M分期:远处转移情况 Mx: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二、根据TNM分期组合的临床分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A期:T0N1M0、T1N1M0、T2N0M0。 ⅡB期:T2N1M0、T3N0M0。 ⅢA期:T0N2M0、T1N2M0、T2N2M0、T3N1M0、T3N2M0。 ⅢB期: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ⅢC期:任何T任何NM1。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在治疗方案选择、预后评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对于年龄较小的乳腺癌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因素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合并的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考虑内分泌等相关因素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则要避免治疗方案中可能对其既往病史产生不良影响的部分。

    2025-10-10 11:54: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