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卫娟,女,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乳腺外科副主任。目前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乳腺疾病单病种,特长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切除术后假体再造手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多次去美国和欧洲的参加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和《乳腺癌保乳治疗》,作为编委参加编写《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展开
  • 乳腺癌肿块一年能长多大

    乳腺癌肿块一年生长情况个体差异大,受肿瘤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增殖活性、分子分型)和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身体整体状况)影响,一般无治疗干预时不同情况有别,发现肿块应及时就医,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如果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高,细胞分裂速度快,那么肿块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明显增大。例如,一些具有高增殖指数的乳腺癌亚型,如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某些aggressive亚型,其肿瘤细胞增殖较为活跃,肿块一年的增长幅度可能相对较大。研究表明,这类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较短,可能在一年左右使肿块体积有较显著的增加。 肿瘤的分子分型: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有差异。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通常生长较为迅速,肿块一年的增长可能相对明显。有研究数据显示,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其肿瘤体积在一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可能高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而Luminal型乳腺癌相对生长速度可能较慢,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年龄:年轻患者的机体代谢较为旺盛,细胞活性相对较高,乳腺癌肿块可能生长得相对更快。而老年患者机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细胞增殖等活动相对缓慢,肿块生长速度可能相对较慢。例如,年轻的乳腺癌患者(<35岁)与老年患者(>65岁)相比,前者的肿块一年生长幅度往往更大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身体整体状况:患者的营养状况、基础健康状态等也会影响肿块生长。营养良好、身体基础健康状况佳的患者,机体有更多的能量和物质支持肿瘤细胞生长,肿块可能生长得更快;而营养不良、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从而影响肿块的生长速度。 通常来说,乳腺癌肿块在一年的时间里可能从较小的病灶逐渐增大,可能从直径1-2厘米左右增长到数厘米甚至更大,但具体的生长情况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发现乳房有肿块,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BRCA基因携带等,更应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密切关注乳房肿块的变化情况。

    2025-10-10 10:39:26
  • 乳腺癌6年会骨转移吗

    乳腺癌6年可能发生骨转移,其受肿瘤生物学特性、治疗情况、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骨转移有相应表现,需通过骨扫描等检查监测,患者要遵医嘱随访监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辅助肿瘤控制。 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时间的因素 肿瘤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是关键因素。如果肿瘤细胞恶性程度高,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潜能,那么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骨转移,包括确诊后数年的情况。例如,一些具有特定分子亚型的乳腺癌,如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相对更容易出现早期转移,其中就包括骨转移。 治疗情况:规范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骨转移的发生风险或延缓骨转移发生的时间。如果患者在确诊后接受了恰当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进展,那么骨转移发生的概率会降低,发生时间可能会推迟。反之,如果治疗不规范或效果不佳,肿瘤持续进展,就更易较早出现骨转移。 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基础健康等个体因素也有影响。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肿瘤可能进展相对较快,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而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对治疗的耐受性有限,肿瘤进展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身体状况较好、免疫力相对较强的患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转移的发生。 骨转移的相关表现及监测 骨转移相关表现:骨转移后患者可能出现骨痛,疼痛部位与转移的骨部位相关,如转移至脊柱可能出现胸背部、腰背部疼痛,转移至长骨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严重时可能影响骨骼的强度,导致病理性骨折等。 监测方法:对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确诊后较长时间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来监测是否发生骨转移,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骨扫描、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骨扫描可以较早发现骨骼的异常代谢情况,X线等检查则可以更直观地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改变。 对于乳腺癌患者,无论确诊后多长时间,都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随访和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骨转移等复发转移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辅助肿瘤的控制。

    2025-10-10 10:38:29
  • 绝经后乳腺增生和结节会好吗

    绝经后乳腺增生和结节转归存在个体差异,受年龄、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风险等因素影响,部分可能改善甚至缓解,年龄大自我调节恢复能力相对弱,饮食运动有作用,有家族史者需密切检查,合并慢性疾病者要控基础病,需综合多因素判断并采取监测管理措施。 年龄因素的影响 对于年龄较大的绝经后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渐衰退,乳腺组织的生理变化也更为复杂。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身体自我调节和恢复的能力相对越弱,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个体差异较大。年轻一些的绝经后女性,身体相对更具活力,激素水平的波动对乳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有利于乳腺增生和结节的改善,但这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检查和个体情况来判断。 生活方式的作用 饮食方面:保持健康的饮食对绝经后乳腺增生和结节的转归有影响。例如,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内分泌平衡,可能对乳腺状况的改善有帮助。而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影响激素代谢,不利于乳腺健康。 运动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调节内分泌,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对乳腺增生和结节的转归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缺乏运动的绝经后女性,身体代谢减慢,可能不利于乳腺问题的改善。 特殊人群风险及注意事项 有家族乳腺疾病史的绝经后女性:这类人群属于特殊风险人群,即使绝经后,乳腺增生和结节转归的情况可能与无家族史者不同。她们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乳腺检查,如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增加了患乳腺恶性病变等情况的风险。 本身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绝经后女性:例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绝经后女性,身体的内环境更为复杂。慢性疾病可能会通过影响激素代谢、身体的整体机能等多方面来影响乳腺增生和结节的转归。这类人群在关注乳腺问题的同时,需要更好地控制基础疾病,以创造更有利于乳腺健康的身体条件。 总之,绝经后乳腺增生和结节的转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都会好或不会好,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生活方式、是否有家族史和其他慢性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监测和健康管理措施。

    2025-10-10 10:37:58
  • 乳腺增生是什么原因

    乳腺增生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受内分泌环境影响,雌激素相对过高或孕激素相对不足等易致增生)、精神情志因素(长期不良情绪干扰激素分泌增加患病风险)、生活习惯因素(饮食高脂高能量、作息熬夜、长期服含雌激素避孕药、佩戴过紧胸罩等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年龄在30-50岁易发病、有家族史风险高、患卵巢或甲状腺疾病等增加风险)。 精神情志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易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功能。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女性,精神持续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女性患乳腺增生的概率比情绪稳定的女性要高。 生活习惯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例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从而诱发乳腺增生。 作息方面: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有其规律的昼夜节律,熬夜会干扰这种节律,使得激素分泌失调,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病几率。经常熬夜的女性相较于作息规律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避孕方式: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会人为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打破正常的激素平衡,引发乳腺增生。另外,佩戴过紧的胸罩,会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也可能对乳腺组织的正常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乳腺增生发生的可能性。 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乳腺增生好发于30-50岁的女性,这个年龄段女性的乳腺组织相对较为活跃,且随着年龄增长,内分泌调节功能逐渐出现变化,所以更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乳腺增生。 遗传因素:有乳腺增生家族史的女性,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乳腺增生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乳腺增生,那么其他女性成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疾病因素:一些患有卵巢疾病(如卵巢囊肿、卵巢功能不全等)的女性,由于卵巢功能异常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此外,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而与乳腺增生的发生相关。

    2025-10-10 10:37:21
  • 乳腺癌四种鱼不能吃,是真的吗

    乳腺癌患者在鱼类选择上无绝对“四种鱼不能吃”的普遍定论,一般大部分鱼可适量食用,需警惕受污染的鱼和过度加工的鱼制品,应优先选新鲜可靠、未受污染的鱼,以健康方式烹饪,且不同状况患者在鱼的选择和食用量上可能有差异,要综合来源、加工及自身状况合理选择鱼类摄入。 一、首先需明确乳腺癌患者在鱼类选择上的一般原则 乳腺癌患者在鱼类选择方面,并没有绝对的“四种鱼不能吃”的普遍定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大部分鱼类都是可以适量食用的,因为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例如,深海鱼通常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有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可能对身体的炎症反应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整体健康有益,而乳腺癌患者也需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来应对疾病和治疗相关影响。 二、需警惕的特殊情况鱼类 1.受到污染的鱼:如果鱼类生活在被污染的水域中,比如含有重金属(如汞等)、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质的水域,那么这类鱼是不建议乳腺癌患者食用的。因为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甚至可能干扰乳腺癌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例如,长期摄入汞含量超标的鱼,汞会在人体内蓄积,对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而乳腺癌患者本身可能因为治疗等原因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到这些有害物质的影响。 2.过度加工的鱼制品:一些经过过度加工、添加了大量防腐剂、添加剂等的鱼制品,乳腺癌患者也需要谨慎选择。过度的加工添加物可能存在不确定的健康风险,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保持饮食的简单、天然、少添加是比较合理的。比如一些腌制过度、添加了大量人工色素和香精的鱼罐头等加工鱼制品,其中的成分可能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对于乳腺癌患者,在鱼类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新鲜、来源可靠、未受污染的鱼类,以清蒸、炖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为主。同时,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乳腺癌患者在鱼类的具体选择和食用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的消化功能等情况适当调整鱼类的摄入量;年轻患者如果处于治疗期,也需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鱼类。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四种特定的鱼绝对不能吃,而是要综合考虑鱼的来源、加工情况以及自身的个体状况来合理选择鱼类的摄入。

    2025-10-10 10:36: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