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卫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贾卫娟,女,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乳腺外科副主任。目前任广东省女医师协会乳腺病防治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英国Cardiff大学访问学者。从事乳腺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20年。专攻乳腺疾病单病种,特长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各种乳腺癌根治术,及乳房切除术后假体再造手术;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多次去美国和欧洲的参加国际乳腺癌学术会议和交流,并多次在国内的学术会议上发言。主持和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加编写了《乳腺癌内科治疗》和《乳腺癌保乳治疗》,作为编委参加编写《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和《小分子RNA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专著。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保乳手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以及乳腺癌全切后的重建。展开
  • 假体隆胸会影响哺乳吗

    假体隆胸一般不会直接影响哺乳,理论上正常哺乳功能可保留,大量临床研究显示正规操作下对哺乳影响小,育龄女性考虑手术需沟通风险,哺乳期女性一般不建议手术,手术操作规范很重要以降低对哺乳潜在不良影响。 一、假体隆胸对哺乳的影响机制 假体隆胸手术是将假体置于乳腺后间隙或胸大肌后间隙。从解剖结构来看,乳腺组织是产生乳汁的部位,而假体放置的位置通常避开了乳腺导管系统。一般情况下,假体隆胸不会直接阻断乳腺导管,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正常的哺乳功能是可以保留的。但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哺乳,例如手术操作不当导致乳腺组织损伤、形成瘢痕等情况。不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正规操作下的假体隆胸术对哺乳功能的影响较小。 二、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多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接受假体隆胸手术的女性,在术后进行哺乳时,多数能够正常分泌乳汁并进行哺乳。例如一些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跟踪了数千名接受假体隆胸手术的女性,发现其中大部分女性的哺乳过程与未接受该手术的女性并无明显差异,乳汁的分泌量、质量等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这表明假体隆胸本身并非是导致哺乳障碍的绝对因素,但需要强调手术的规范性。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考虑 育龄女性:对于有计划怀孕和哺乳的育龄女性,在考虑假体隆胸手术时,应充分与医生沟通手术的相关风险。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手术对未来哺乳的潜在影响。一般建议在完成生育和哺乳计划后再考虑假体隆胸手术,但如果已经进行了手术,也不必过度担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密切关注乳腺健康状况。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一般不建议进行假体隆胸手术,因为此时乳腺处于活跃的生理状态,手术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干扰正常的哺乳生理过程。 四、手术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假体隆胸对哺乳可能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手术操作必须严格遵循规范。医生在手术中要精细操作,避免过度损伤乳腺组织,准确将假体放置在合适的间隙,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避免形成不必要的瘢痕组织等,从而保障女性术后的哺乳功能不受明显影响。

    2025-10-10 10:15:46
  • 乳腺癌患者可以过性生活吗

    乳腺癌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可过性生活,治疗期间依手术、化疗、放疗阶段身体状况调整;康复阶段身体允许时可正常进行,心理因素影响需伴侣理解支持,老年及年轻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关键是根据自身不同阶段身体和心理状态合理调整,伴侣配合很重要。 治疗期间 手术及化疗阶段:手术可能会对乳房外观、身体功能等造成一定影响,化疗可能导致疲劳、恶心、脱发等副作用,此时患者身体较为虚弱,性生活的频率和方式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调整,以患者感觉舒适为主。例如,身体极度疲惫时应避免过于激烈的性生活,可选择相对轻柔、舒缓的互动方式。 放疗阶段:放疗部位附近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反应,如发红、瘙痒等,性生活时要注意避免对放疗部位的过度摩擦和刺激,防止加重皮肤损伤等不适。 康复阶段 身体状况允许时: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身体逐渐恢复,一般状况良好时,是可以正常进行性生活的。此时性生活有助于患者身心的放松,对心理状态的调节有益,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仍要注意根据自身恢复情况来把控节奏,比如体质较好的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到患病前相对正常的性生活频率,但体质较弱的可能需要适当减少频率。 心理因素影响: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如对身体形象的担忧、对疾病复发的恐惧等,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性生活的体验。伴侣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通过沟通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营造轻松、和谐的性生活氛围。比如伴侣可以多与患者交流情感,让患者感受到被爱和接纳,从而更有利于性生活的正常开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身体机能本身有所下降,在性生活时更要关注身体的耐受程度,避免因过度劳累引发身体不适;而年轻的乳腺癌患者,除了考虑身体恢复,还需考虑生育等后续问题,但这与能否过性生活并无直接的冲突性禁忌,只是在具体决策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 总之,乳腺癌患者可以过性生活,关键是要根据自身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来合理调整,伴侣的支持配合也至关重要。

    2025-10-10 10:15:14
  • 乳房大会是癌症吗

    乳房大本身不是癌症,乳房大小受遗传、激素水平、体型等多种正常因素影响,而乳腺癌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典型异常表现,青春期女性乳房发育大是正常生理过程,成年女性若乳房除大小外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要正确区分乳房正常生理情况与乳腺癌不同表现。 乳房大小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女性普遍乳房较大,个体乳房大可能是遗传导致,这是正常的生理特征,与癌症毫无关联。从遗传学角度看,基因决定了乳房组织的发育模式等,这种遗传带来的乳房大是正常的表型。 激素水平:青春期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乳房发育,部分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作用出现乳房较大的情况。例如青春期女性随着性激素分泌增加,乳房开始发育增大,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癌症没有关系。成年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引起乳房大小短时间的变化,但这都属于正常生理范畴。 体型因素:体型较胖的人往往乳房相对更丰满,这是因为身体脂肪组织在乳房部位的堆积,属于正常的身体体型表现,与癌症无关。 乳腺癌的相关特点 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乳腺癌通常会有乳房肿块,这些肿块一般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能伴有乳头溢液(血性等异常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乳腺癌是由于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是一种恶性肿瘤,和乳房大小本身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乳房发育大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家长应给予正确的引导,让青少年了解这是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因乳房大产生心理负担。同时要注意穿着合适的内衣,避免过度束缚乳房影响发育。 成年女性:如果发现乳房除了大小改变外,还伴有上述提到的乳腺癌相关异常表现,如乳房肿块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包括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以排除乳腺癌等疾病的可能。对于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定期进行乳腺筛查。 总之,乳房大不是癌症,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要正确区分乳房的正常生理情况和乳腺癌等疾病的不同表现。

    2025-10-10 10:14:18
  • 乳腺结节3类会降级吗

    乳腺结节3类有一定概率会降级,受自然病程、干预措施影响,监测与随访很重要,育龄女性和绝经后女性情况各有特点,其是否降级因人而异,需通过规范监测随访观察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影响因素 自然病程:部分乳腺结节3类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因激素波动等暂时因素引起的结节,随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节可能缩小甚至消失,从而降级。从临床观察来看,有研究发现约一定比例的乳腺结节3类会出现自然转归降级情况,但具体比例因不同研究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干预措施:如果采取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干预手段,也可能影响结节情况。比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长期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可能对结节产生积极影响。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类食物摄入等,也可能对乳腺结节的发展产生作用。 监测与随访:对于乳腺结节3类患者,定期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进行监测随访非常重要。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乳腺超声,通过对比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降级等变化。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有明显变化,如缩小、边界更清晰等,就可能出现降级情况;若结节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增大、形态改变等情况,则需要进一步评估,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检查甚至活检等明确性质。 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激素波动相对较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结节可能有一定变化。比如月经前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结节可能稍有增大等,但月经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缓解。这部分人群在监测随访时要注意结合月经周期情况分析结节变化。同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含激素的保健品等,以免影响激素水平加重结节情况。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结节受激素影响相对减小,但也不能放松监测。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其他因素如乳腺组织退变等也可能影响结节情况,仍需要定期复查评估。 总之,乳腺结节3类有降级的可能,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需要通过规范的监测随访来观察其变化,并根据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0 10:12:11
  • 乳房的良性肿瘤有哪些

    乳房常见良性病变包括纤维腺瘤(青年女性好发,单发或多发,定期观察或手术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经产妇多见,中央型多乳头血性溢液,外周型无症状,手术为主)、脂肪瘤(任何年龄可发,女性多见,大或有症状时手术)、腺病(中年女性,伴周期性胀痛,调整生活或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活检)、囊肿(积乳囊肿哺乳期,单纯囊肿中年女性,相应处理)。 乳管内乳头状瘤 特点: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为高发年龄。可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管内乳头状瘤位于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溢液;外周型乳管内乳头状瘤发生在周边小乳管,瘤体较小,常无自觉症状,溢液少见。一般通过乳腺导管造影、乳管内镜等检查协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尤其是对于有症状或怀疑恶变的患者。 脂肪瘤 特点: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相对多见。乳房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乳房内单个或多个肿块,质地柔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生长缓慢。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当瘤体较大影响美观或有压迫症状时可手术切除。 腺病 特点:是乳腺导管和小叶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于中年女性。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疼痛具有周期性,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乳房可触及结节状或片状增厚,质地韧,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可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辅助诊断,症状较轻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等缓解,症状明显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活检以排除恶变可能。 囊肿 特点:包括积乳囊肿和单纯囊肿等。积乳囊肿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排出不畅,乳汁淤积形成囊肿,表现为乳房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囊性感,活动度好。单纯囊肿常见于中年女性,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超声检查可发现无回声区,内部透声好。积乳囊肿可通过按摩、吸乳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必要时穿刺抽液;单纯囊肿较小且无症状时可定期观察,较大或有症状时可考虑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

    2025-10-10 10:10:1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