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苏逢锡,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教授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在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达42%~57%。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多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展开
  • 最近乳房胀痛感觉变大了

    乳房胀痛感觉变大可因青春期发育、月经周期、孕期等生理性因素引发,也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出现此情况可先自我检查乳房外观等,之后及时就医做乳腺超声等检查,青春期女性需正确认识发育并保持良好心态,孕期女性要重视乳房护理选合适内衣,哺乳期女性严格注意哺乳卫生预防乳腺炎,有乳腺疾病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需定期体检早发现处理乳房问题。 一、生理性原因及表现 1.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女性乳房开始发育时,受体内激素变化影响,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且感觉变大,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随青春期发育成熟会逐渐缓解,此阶段需正确认识乳房发育变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因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波动,乳腺组织增生,可出现乳房胀痛并感觉变大,月经结束后体内激素水平恢复,多数症状可缓解,需注意经期前后情绪调节及生活作息规律。 3.孕期:孕期女性体内激素大幅变化,乳房为哺乳做准备,会出现胀痛且感觉变大,属正常生理现象,孕期需选择合适内衣以舒适度过孕期。 二、病理性原因及提示 1.乳腺增生:多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可触及结节状或片状肿块,需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有乳腺疾病家族史者需提高警惕,定期关注乳房状况。 2.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女性,除胀痛变大外,可能伴有乳房红肿、发热等症状,非哺乳期也可能发病,哺乳期女性要注重哺乳卫生,预防乳腺炎发生,非哺乳期出现相关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3.乳腺纤维瘤:多为无痛性肿块,但也可能伴随胀痛,肿块一般边界清晰、活动度好,需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有乳腺疾病既往史者更应重视此类检查。 三、检查建议 出现乳房胀痛感觉变大情况,首先可自我检查,观察乳房外观有无红肿、异常肿块等,之后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检查,以精准明确乳房变化的原因。 四、特殊人群注意 青春期女性:需正确认识乳房发育过程,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乳房变化产生过度焦虑,关注自身身体变化的同时维持健康生活习惯。 孕期女性:重视乳房护理,选择合适内衣,定期关注乳房状况,若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哺乳期女性:严格注意哺乳卫生,预防乳腺炎发生,若出现乳房胀痛伴红肿发热等情况,应尽快就医。 有乳腺疾病家族史或既往乳腺病史者:需更加重视乳房状况,定期进行乳腺体检,以便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出现的乳房问题。

    2025-10-14 14:29:59
  • 乳腺癌晚期患者的身体会有哪些征兆

    乳腺癌晚期局部可出现侵犯Cooper韧带致酒窝征、阻塞淋巴管致橘皮样改变,转移方面骨转移有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肺转移有咳嗽咯血,肝转移有肝区痛、黄疸,全身有消瘦乏力及发热,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关注,女性需心理关怀,年轻患者要考虑生活生育等医疗决策因素。 一、局部症状表现 乳腺癌晚期时肿瘤局部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多种表现,例如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会使其缩短,进而导致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即局部皮肤凹陷;若肿瘤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致使皮肤水肿,且毛囊汗腺处皮肤相对凹陷,呈现出“橘皮样改变”,这是由于皮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堵塞后,皮肤组织液积聚,而毛囊处皮肤连接紧密,形成特殊外观。 二、转移相关症状 (一)骨转移征兆 乳腺癌晚期常见骨转移,好发于胸椎、腰椎、骨盆等部位。肿瘤细胞破坏骨组织,会引发骨痛,疼痛程度可因转移部位及破坏程度而异,严重时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这是因为肿瘤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使得骨质吸收破坏,骨骼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二)肺转移征兆 当肿瘤细胞转移至肺部时,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症状,若侵犯肺组织血管,还可能出现咯血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存在转移结节,这是肿瘤细胞在肺部生长繁殖,破坏肺组织及血管所致。 (三)肝转移征兆 肿瘤转移至肝脏时,会侵犯肝组织,引起肝区疼痛,同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代谢异常,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受肿瘤影响而发生障碍。 三、全身症状表现 乳腺癌晚期患者往往存在全身消耗性表现,由于肿瘤细胞持续消耗机体能量,加之患者食欲减退等情况,可出现消瘦、乏力症状,身体较为虚弱。此外,肿瘤坏死组织吸收或合并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是机体对肿瘤坏死物质或感染的免疫反应表现。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老年乳腺癌晚期患者,其症状可能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上述局部及转移相关征兆,因为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为隐匿。女性患者在面对乳腺癌晚期时,心理负担通常较重,需注重心理关怀,家属应给予更多陪伴与支持,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病情。而年轻乳腺癌晚期患者,除关注身体征兆外,还需考虑疾病对未来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影响,在医疗决策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2025-10-14 14:29:14
  • 引产后涨奶有硬块怎么办

    引产后出现乳房硬块涨奶可通过局部热敷、按摩乳房、让婴儿吸吮或使用吸奶器来缓解,若硬块伴有发热、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并获专业治疗建议,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取上述措施,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局部热敷 1.原理及方法: 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疏通乳腺管。用温毛巾热敷乳房硬块处,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热敷都是可行的非药物干预方法,能缓解涨奶带来的不适,尤其对于因引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乳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硬块有一定改善作用。 二、按摩乳房 1.正确按摩方式: 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硬块部位。对于女性而言,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乳房损伤。年龄方面,一般成年女性适用,但如果是特殊情况如乳房有炎症等情况需谨慎操作,不过引产后如果没有炎症等禁忌证可进行适当按摩。按摩能帮助松动硬块,促进乳汁排出,缓解涨奶。 三、让婴儿吸吮或使用吸奶器 1.婴儿吸吮: 如果有条件让婴儿吸吮乳头,婴儿的吸吮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和排出,有助于疏通乳腺管。婴儿吸吮时的吸力能有效帮助吸出淤积的乳汁,从而减轻乳房硬块和涨奶情况。对于女性来说,婴儿吸吮是自然且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等情况。 2.吸奶器使用: 使用吸奶器定时吸出乳汁。选择合适的吸奶器,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吸奶器能模拟婴儿吸吮,将乳房内的乳汁吸出,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硬块。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只要正确使用吸奶器都可以,但要注意吸奶器的清洁等问题,避免引起乳房感染等情况。一般建议每次吸奶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根据乳房涨奶情况可适当调整吸奶频率。 四、就医评估 1.情况严重时的处理: 如果涨奶硬块伴有发热、乳房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可能是发生了乳腺炎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关检查,如乳腺超声等,以明确病情。对于不同人群,如哺乳期女性(引产后如果有少量乳汁分泌也可视为类似情况),就医能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果是年龄较小的女性亲属出现这种情况,更要及时就医,因为乳腺炎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感染等情况,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女性,如本身有乳腺疾病史等,就医能更好地评估病情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10-14 14:27:47
  • 左侧乳腺结节bi_rads三类是什么意思

    左侧乳腺结节BI-RADS三类指该左侧乳腺结节良性可能性大,恶性率一般小于2%,通过影像学表现评估,一般建议短期随访观察,不同人群随访有不同注意事项,其与其他BI-RADS类别恶性概率等有区别,一类阴性,二类良性,四类、五类、六类恶性概率逐渐升高。 1.影像学特征及评估 影像学表现:通过乳腺超声、X线钼靶等检查发现左侧乳腺结节,在BI-RADS三类的评估中,其影像学特征通常显示结节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超声检查时),或在钼靶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结节等。 评估依据:主要依据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超声)或密度、钙化等情况来判断。例如,超声下如果结节没有明显的恶性征象,如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边界不清等,就会倾向于归类为BI-RADS三类。 2.后续处理建议 一般人群:通常建议短期随访观察,一般间隔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对于超声发现的结节)或根据首次检查的方法进行复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是否有变化,以进一步判断其性质。例如,在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大小、形态等无明显变化,多提示为良性;若有向恶性征象转变的趋势,则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检查或处理措施。 特殊人群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对乳腺结节有一定影响。在随访过程中要关注月经周期对结节的影响,同时要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结节。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乳腺结节BI-RADS三类相对来说风险相对更低一些,但仍需按照规定时间进行随访。要关注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的其他乳腺相关变化,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因为肥胖等因素可能与乳腺疾病有一定关联。 3.与其他类别的区别 BI-RADS一类:表示阴性,无异常发现。 BI-RADS二类:表示良性病变,恶性风险为0,如乳腺囊肿等。与三类相比,二类明确为良性,而三类是良性可能性大但有一定的恶性概率。 BI-RADS四类:四类又分为4a、4b、4c,4a类恶性概率为2%-10%,4b类为10%-50%,4c类为50%-95%,明显高于三类的恶性概率范围。 BI-RADS五类:高度提示恶性,恶性概率大于95%。 BI-RADS六类:已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病变。

    2025-10-14 14:27:22
  • 双侧乳腺结构不良什么意思

    双侧乳腺结构不良是乳腺组织良性病变,与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有乳房胀痛等表现,可通过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无症状者定期随访,有症状者调整生活方式,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大多良性需密切关注变化及管理。 可能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有双侧乳房的胀痛、隐痛,尤其在月经前期症状可能会加重,月经后有所缓解;还可能触及到双侧乳房的结节状或片状的增厚组织,但一般边界不太清晰,质地中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出现,年轻女性可能因激素波动更易受影响,更年期女性也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出现相关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可能会加重症状。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双侧乳腺结构不良。 相关检查 乳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双侧乳腺的结构,能发现乳腺组织的增厚、结节等情况,有助于初步判断双侧乳腺结构不良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超声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无辐射,是常用的筛查手段。 乳腺X线摄影(钼靶):能发现一些超声不易察觉的微小钙化等情况,对评估双侧乳腺结构不良有一定帮助,但对于年轻女性,因乳腺组织致密,钼靶的应用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不过更年期女性乳腺组织相对疏松,钼靶检查更有优势。 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可以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观察双侧乳腺结构不良的变化情况。对于有症状的患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女性:要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对乳腺的影响,在月经周期中注意乳房症状的变化,同时要避免滥用含有激素的保健品等。因为年轻女性处于生育等关键阶段,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不当的生活方式或外界因素可能会加重双侧乳腺结构不良的相关症状。 更年期女性:更要重视定期检查,因为更年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对有所升高,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同时,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更年期的身体变化,有助于乳腺健康的维护。 双侧乳腺结构不良大多是良性病变,但需要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通过定期检查和调整生活方式等来进行管理。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2025-10-14 14:26: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