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苏逢锡,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教授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在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达42%~57%。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多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展开
  • 乳腺纤维瘤能喝蜂蜜吗

    乳腺纤维瘤患者一般可适量喝蜂蜜,但需分情况考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蜂蜜含糖高需严格控制或避免饮用,年幼患者也要谨慎,最好咨询医生依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饮用及量。 一、乳腺纤维瘤的发病机制与蜂蜜成分的关系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当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时,可刺激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形成肿瘤。而蜂蜜主要成分是糖类(约占75%以上)、水分(约17%-20%),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蜂蜜中的成分会直接影响乳腺纤维瘤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乳腺纤维瘤病情加重或发展。 二、临床研究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喝蜂蜜的观点 从现有的临床观察和相关研究来看,一般情况下乳腺纤维瘤患者是可以适量喝蜂蜜的。例如,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喝蜂蜜会促使乳腺纤维瘤增大或引发其他不良的临床症状。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乳腺纤维瘤患者需要额外注意: 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纤维瘤患者:蜂蜜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喝蜂蜜后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蜂蜜的摄入,甚至可能需要避免饮用蜂蜜。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机制异常,高糖食物的摄入会打破血糖的稳定状态,可能会对整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进而间接影响乳腺纤维瘤相关的健康管理。 年幼的乳腺纤维瘤患者(虽相对少见,但需考虑):儿童患乳腺纤维瘤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由于儿童的身体代谢和对糖分的耐受与成人不同,过量饮用蜂蜜可能会对其正在发育的身体代谢系统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对于年幼的乳腺纤维瘤患者,在考虑喝蜂蜜时更要谨慎,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饮用及饮用的量。 总体而言,大多数乳腺纤维瘤患者可以适量饮用蜂蜜,但需要根据自身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情况来综合考量,如有特殊情况最好咨询医生以获取更精准的建议。

    2025-10-14 13:11:18
  • 不喂奶容易得乳腺癌吗

    目前无确凿科学证据表明不喂奶就一定会得乳腺癌,乳腺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其相关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因素等,喂奶对乳腺健康有一定益处但非不喂奶就必然患癌,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女性应密切关注自身乳腺健康,无论是否喂奶都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 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近亲患有乳腺癌,那么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有所增加。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会显著提高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与是否喂奶并无直接关联。 激素水平: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未生育、初次生育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晚等情况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比如,初次生育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相对于适龄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有所上升,而这与是否喂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大量饮酒、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可能影响激素代谢等过程,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缺乏运动则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等功能,间接对乳腺癌的发生产生影响。 喂奶对乳腺健康的益处及与乳腺癌的间接关联 喂奶对乳腺健康有一定益处,它可以促进乳腺的正常发育和排空等。从间接角度看,喂奶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乳腺起到保护作用,但这不是说不喂奶就一定会得乳腺癌。例如,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时长较长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相对较低,但这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将其绝对化地理解为不喂奶就必然患乳腺癌。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有乳腺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更应密切关注自身乳腺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乳腺检查,而不能单纯将不喂奶作为患乳腺癌的判断依据。同时,无论是否喂奶,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5-10-14 13:10:39
  • 乳腺b超4a是什么意思

    乳腺B超4a类指可疑阳性病变、恶性可能性2%-10%,其超声有相应表现特点,需综合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进一步处理,如活检明确性质,良性定期复查,恶性制定治疗方案,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 超声表现特点 在乳腺B超下,4a类病变通常具有一些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比如病变的边界可能部分清晰部分不清晰,形态可能轻度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等,但具体表现会因病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进一步处理建议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女性,由于乳腺组织相对致密等因素,即使是4a类病变也需要谨慎对待;而对于年龄较大,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相对更要重视。 性别因素:女性都需要关注,但男性乳腺出现类似情况也需要按照相应原则处理。 生活方式:有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在面对4a类病变时,更需要积极配合后续检查,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对乳腺病变有一定影响。 病史因素:如果既往有乳腺疾病史,如乳腺良性肿瘤病史等,出现4a类病变时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一般会建议进一步进行活检(如空心针穿刺活检等)来明确病变的性质,通过病理检查来最终确定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如果活检提示为良性病变,也需要定期复查乳腺B超等检查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如果提示为恶性病变,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一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等。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涉及到胎儿的安全,在处理乳腺4a类病变时需要更加谨慎。需要综合评估孕妇的孕周、病变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检查和处理时机。例如,在孕早期一般尽量避免对乳腺进行有创的活检等操作,可先密切观察B超下病变的变化,到孕中期等相对稳定的时期再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而对于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4a类病变,需要兼顾哺乳期的特点,在保证婴儿喂养的同时,合理安排对乳腺病变的评估和处理。

    2025-10-14 13:09:57
  • 乳腺纤维瘤手术后多久可以拆绷带

    乳腺纤维瘤手术后绷带拆除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在术后7-10天左右,个体差异方面青少年恢复快拆除早,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推迟;手术方式上传统开放手术拆除晚,微创手术拆除早;妊娠期女性因特殊生理状态拆除时间需谨慎评估且稍晚。 个体差异方面 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身体恢复相对较快,可能在术后7天左右就可以拆除绷带;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可能会慢一些,拆除绷带时间可能会延长到10天甚至更久。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乳腺纤维瘤术后患者的跟踪研究发现,15-20岁的青少年患者平均在术后7.5天拆除绷带,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平均拆除绷带时间为9.2天。 身体状况:本身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绷带拆除时间可能较早;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从而导致绷带拆除时间推迟。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纤维瘤术后患者,绷带拆除时间平均比无基础疾病患者推迟2-3天。 手术方式方面 传统开放手术: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伤口相对较大,愈合时间可能相对长一些,绷带拆除时间一般在术后8-10天。因为传统开放手术对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大,需要更长时间让伤口周围组织恢复,以保证伤口能够良好愈合,此时绷带起到的固定和保护作用需要维持到伤口有一定强度可以承受外力时才能拆除。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一般在术后7天左右就可以拆除绷带。微创手术对乳腺组织的损伤小,术后伤口愈合相对迅速,所以绷带拆除时间较早。 特殊人群方面,比如妊娠期女性进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由于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会影响伤口愈合,绷带拆除时间需要更加谨慎评估,一般会在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根据伤口愈合进度来决定拆除时间,通常会比非孕期患者稍晚一些,以确保伤口在相对稳定的激素环境下良好愈合,避免因激素波动等因素影响伤口恢复。

    2025-10-14 13:09:39
  • 乳腺癌化疗8次属几期

    乳腺癌化疗8次不能直接确定所属分期,分期依据肿瘤大小(T)、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TNM分期,化疗次数由病理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多因素决定,明确分期需综合临床检查等,不同年龄、有既往病史患者化疗情况有别,化疗方案及次数由专业医生据患者具体病情权衡。 一、乳腺癌TNM分期相关内容 1.T分期 T:肿瘤最大径≤2cm;Ta为肿瘤最大径>0.1cm且≤0.5cm;Tb为肿瘤最大径>0.5cm且≤1cm;Tc为肿瘤最大径>1cm且≤2cm。 T:肿瘤最大径>2cm且≤5cm。 T:肿瘤最大径>5cm。 T:肿瘤大小不计,但侵及胸壁或皮肤(溃疡或皮肤结节)。 2.N分期 N: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同侧腋窝有可活动的转移淋巴结;N: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3.M分期 M:无远处转移;M:有远处转移。 二、化疗次数与分期的关系 化疗次数是根据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因素来决定的。例如,对于一些晚期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化疗来控制肿瘤进展,化疗8次可能是在综合评估后制定的治疗方案。但仅从化疗8次这一信息,无法直接对应到具体的TNM分期。要明确分期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如乳腺及腋窝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钼靶、CT、MRI等)以及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可能在身体耐受性等方面与老年患者有所不同,但化疗次数的确定主要还是基于肿瘤相关因素。女性患者在乳腺癌治疗中,化疗方案的选择和次数的确定都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权衡,要考虑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等因素。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基础疾病时,在制定化疗方案及确定化疗次数时会更加谨慎,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脏器功能能否耐受化疗。

    2025-10-14 13:08:2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