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苏逢锡,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教授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在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达42%~57%。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多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展开
  • 乳晕为什么会越变越大

    乳晕变大受多因素影响,青春期雌激素升高刺激致其渐大色深,怀孕后激素上升进一步使乳晕明显增大色加深,年龄增长致皮肤胶原蛋白流失弹性下降致乳晕变大,短期内体重快速变化时身体脂肪分布及皮肤组织改变可致乳晕变大,长期过度揉搓胸部或穿不合适内衣的摩擦刺激也会使乳晕变大。 一、青春期发育影响 青春期(通常10-19岁左右)时,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这会刺激乳腺组织发育,同时也会作用于乳晕区域的皮肤和组织,促使乳晕逐渐变大、颜色加深,这是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是身体为未来可能的生育哺乳做准备的表现。 二、怀孕因素影响 女性怀孕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大幅上升。这些激素会进一步刺激乳晕部位的组织增生,导致乳晕明显增大,同时颜色也会加深,这是为哺乳阶段做好生理准备,属于正常的妊娠生理变化。 三、年龄增长因素影响 随着年龄增加,皮肤中的胶原蛋白逐渐流失,乳晕部位的皮肤弹性随之下降,皮肤会逐渐松弛,从而出现乳晕变大的情况,这是机体衰老在皮肤局部的一种表现。 四、体重变化因素影响 短期内体重快速变化时,如快速增重或减重,身体脂肪分布及皮肤组织会发生相应改变,乳晕周围的皮肤组织也可能受影响,进而导致乳晕变大。例如,体重增加时,胸部脂肪堆积可能使乳晕相对显得更大。 五、摩擦刺激因素影响 长期过度揉搓胸部、穿着不合适(如过紧、材质粗糙等)的内衣,会对乳晕部位产生持续摩擦刺激,这种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乳晕周围皮肤组织发生适应性变化,逐渐出现乳晕变大的情况。

    2025-10-14 12:24:45
  • 乳腺癌能吃鸡蛋吗

    乳腺癌患者通常可吃鸡蛋,因其富含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但合并高脂血症或肥胖的患者需控制鸡蛋摄入量,如高脂血症患者可适当减少蛋黄食用量,肥胖患者要注意热量摄入平衡,根据自身具体健康状况合理调整鸡蛋食用量和方式。 鸡蛋的营养成分及对乳腺癌患者的益处 鸡蛋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3克左右,这种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氮平衡,对于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手术、化疗等)身体蛋白的补充有积极意义,能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身体的修复等。鸡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铁、锌等),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合并高脂血症的乳腺癌患者:如果乳腺癌患者同时合并高脂血症,需要控制鸡蛋的摄入量。因为鸡蛋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每100克鸡蛋黄中胆固醇含量约585毫克,过量摄入可能会加重血脂异常。这类患者可以适当减少蛋黄的食用量,例如每周吃3-4个鸡蛋,只吃蛋白部分等。 肥胖的乳腺癌患者:肥胖的乳腺癌患者也需要关注鸡蛋的摄入量。虽然鸡蛋营养好,但也要注意热量的摄入平衡。可以选择吃蛋白为主,或者控制每天鸡蛋的食用量,因为鸡蛋含有一定热量,过多摄入可能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而肥胖可能会对乳腺癌的预后等产生一定影响。 总体而言,乳腺癌患者可以吃鸡蛋,但需根据自身的具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高脂血症、肥胖等)来合理调整鸡蛋的食用量和食用方式。

    2025-10-14 12:24:12
  • 乳腺结节长在几点钟位置不好

    乳腺结节良恶性判断不能单纯依长在几点钟位置,其良恶性主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如超声、钼靶、MRI及病理活检等,不同人群评估处理不同,无论哪个位置结节都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一步检查随访,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结节需谨慎制定方案保障母婴健康。 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乳腺结节的良恶性主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病理活检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比如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等超声表现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钼靶检查对于发现微小钙化等有一定优势,恶性结节可能出现微小钙化等表现;病理活检是诊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乳腺结节的评估和处理也有所不同。年轻女性乳腺组织相对致密,超声可能更适合作为初步检查;中年女性钼靶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频繁和细致的检查。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物、有乳腺外伤史等情况的人群,乳腺结节的评估也需要结合具体病史进行全面考虑。 温馨提示:无论是哪个位置的乳腺结节,都应该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发现乳腺结节,不要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发现乳腺结节,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影响结节的观察,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检查和处理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14 12:23:39
  • 成人后如何使乳房继续增大

    维持健康体重使体质指数在适宜范围以利乳腺健康,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营养素避免不均衡,适度锻炼胸部肌肉增强力量让乳房更挺拔,有基础疾病人群改善乳房外观先咨询医生,青少年等未成年阶段不宜尝试影响健康的乳房增大行为。 一、维持健康体重 成人后乳房大小主要由脂肪组织和乳腺组织决定,健康体重(体质指数BMI维持在18.5~23.9)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对乳腺健康有积极影响。体重过低可能因脂肪储备不足影响乳房外观,体重过高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 二、保证均衡饮食 合理的营养摄入是基础。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充足供给。例如,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橄榄油等)可能对乳腺组织的维护有一定益处,但并无直接促使乳房增大的确凿科学证据。需避免过度节食或单一营养摄入不均衡,以防影响整体健康及激素水平稳定。 三、适度锻炼胸部肌肉 通过针对胸部肌肉的锻炼(如俯卧撑、扩胸运动等),可增强胸部肌肉力量,使乳房在视觉上显得更挺拔,但这并非使乳房实质增大。锻炼时需遵循科学适度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损伤。 特殊人群提示 有基础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等)的人群,若考虑通过特定方式改善乳房外观,需先咨询专业医生,经评估后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不当行为加重基础疾病或引发健康风险。同时,不建议青少年及未到成年阶段的人群尝试可能影响健康的乳房增大相关行为,因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稳定,需以健康成长为首要考虑。

    2025-10-14 12:21:29
  • 来月经前十天乳房胀痛是怎么回事

    来月经前十天乳房胀痛的原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波动致乳房组织水肿)、乳腺增生(月经前增生组织水肿充血引发)、个体差异(对激素变化敏感),应对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疼痛明显可热敷,持续不缓解等要就医检查,有家族史者定期乳腺检查。 乳腺增生引起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在月经前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增生的乳腺组织进一步水肿、充血,就会引发乳房胀痛。据相关研究,约有50%-70%的育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其中很多人会在月经前出现乳房胀痛的表现,尤其在情绪波动大、生活不规律的女性中更易发生。 个体差异因素 不同个体对激素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女性本身乳腺组织相对敏感,即使激素水平处于正常波动范围,也会较为明显地感觉到乳房胀痛。比如一些生活方式不太健康,经常熬夜、压力大的女性,其身体内分泌调节相对不稳定,对月经前激素变化的反应更强烈,更容易出现来月经前十天乳房胀痛的情况。 应对及注意事项 对于来月经前十天乳房胀痛的情况,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压力。对于疼痛较明显的女性,可以通过热敷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如果乳房胀痛持续不缓解或者逐渐加重,或者伴有乳房肿块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乳腺其他病变的可能。尤其对于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更要密切关注乳房状况,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乳腺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4 12:20: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