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苏逢锡,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教授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在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达42%~57%。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多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展开
  • 乳腺结节1cm是几级

    乳腺结节1cm的分级采用BI-RADS分级系统,包括0级(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1级(阴性,正常乳腺,需定期检查)、2级(良性病变,定期复查)、3级(可能良性,恶性率<2%,缩短复查间隔)、4级(可疑恶性,分4a、4b、4c,需进一步明确诊断)、5级(高度怀疑恶性,恶性率≥95%,积极准备治疗)、6级(已病理证实恶性,按乳腺癌治疗),且该分级是辅助诊断工具,最终诊断结合临床医生综合判断及病理结果,评估还需考虑患者年龄、月经周期、生育史等因素。 0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比如临床检查高度怀疑,但影像学检查不能完全评价病变,可能是因为乳腺结节的某些特征在当前检查下不明确,需要结合超声、钼靶等其他检查手段来综合判断。对于年龄在20-50岁的女性,如果发现1cm乳腺结节为0级,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发现1cm乳腺结节为0级时更要谨慎,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 1级:阴性,正常乳腺。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当乳腺结节经过评估后各项特征符合1级标准时,说明没有发现异常病变。但即使是1级,也需要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对于有乳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的女性,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2级:良性病变,基本可以排除恶性。常见于乳腺纤维瘤等良性结节,1cm的乳腺结节如果是2级,通常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对于年轻女性发现的1cm2级乳腺结节,由于纤维瘤在年轻女性中相对常见,可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复查;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也需要定期复查,关注结节大小、形态等有无变化。 3级:可能良性,恶性率<2%。对于1cm的3级乳腺结节,需要缩短复查间隔,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乳腺超声。比如30岁左右的女性发现1cm3级乳腺结节,需要密切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边界等情况;对于有乳腺疼痛等症状的女性,发现1cm3级结节时,更要注意症状与结节的关系,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变化。 4级:可疑恶性,4级又分为4a、4b、4c。4a恶性率3%-30%,4b恶性率31%-60%,4c恶性率61%-94%。当乳腺结节为4级时,需要考虑进行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4级1cm乳腺结节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尽快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穿刺活检等;对于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的女性,发现1cm4级结节时,要高度重视,因为这类人群发生恶性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 5级:高度怀疑恶性,恶性率≥95%。如果1cm乳腺结节为5级,需要积极准备手术等治疗措施。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发现1cm5级乳腺结节,要尽快评估手术方案,因为这个年龄段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如基因检测发现相关突变等)的女性,发现1cm5级结节时,必须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6级:已经病理证实恶性。此时需要按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BI-RADS分级只是一个辅助诊断工具,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以及病理检查结果。在评估乳腺结节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生育史等因素。例如,育龄女性的乳腺结节受月经周期影响较大,而绝经后女性的乳腺结节性质判断可能有所不同;有生育史的女性和未生育的女性在乳腺结节的评估上也可能存在差异,生育史较长的女性相对来说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有一定变化,但这并不绝对,仍需依据具体检查结果判断。

    2025-10-10 12:40:03
  • 哺乳期堵奶发烧怎么办

    哺乳期堵奶发烧需及时评估观察,包括监测体温、观察乳房情况;要频繁哺乳或吸乳、局部按摩来疏通乳汁;采用物理降温、保证休息与营养饮食;当体温持续不退、乳房严重异常时要及时就医,需综合运用措施并依自身情况灵活处理,不确定时及时咨询医生。 一、及时评估与观察 监测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哺乳期堵奶发烧时,体温可能会在37.5℃-39℃左右波动。持续监测体温有助于了解发烧的趋势,如果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需引起重视,但不要盲目依赖体温数字来决定是否就医等处理方式,重点还是关注整体状况。对于哺乳期女性,不同体温情况处理方式有别,若体温不是很高但堵奶症状严重也需要积极干预。 观察乳房情况:查看乳房局部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有无硬结范围扩大等情况。因为堵奶发烧往往是由于乳汁淤积导致乳腺导管堵塞,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乳房红肿范围迅速扩大,或者出现波动感,可能提示已经形成乳腺脓肿,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二、疏通乳汁 频繁哺乳或吸乳: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婴儿的吸吮是最自然有效的疏通乳汁方式。婴儿的吸吮力度可以帮助打开堵塞的乳腺导管,促进乳汁排出。如果婴儿吸吮不充分,也可以使用吸奶器来吸乳,保证每2-3小时吸乳一次,甚至更频繁,以排空乳房,减轻乳汁淤积。对于不同月龄的婴儿,吸吮能力有所不同,但都要尽量利用婴儿的吸吮来帮助疏通。比如对于小月龄婴儿,可能需要家长辅助保持正确的含接姿势,确保有效吸吮。 局部按摩:在哺乳前可以进行乳房局部按摩,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帮助疏通乳腺导管。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乳房的损伤和疼痛。对于有乳腺炎症的部位,按摩要更加轻柔。比如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湿敷乳房后再进行按摩,能让乳腺组织相对松弛,更利于按摩疏通。但如果乳房已经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按摩要谨慎,避免导致炎症扩散。 三、物理降温与一般护理 物理降温:如果体温不是很高,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哺乳期女性采用物理降温相对安全,不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要注意避免擦拭胸前区等敏感部位,同时保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 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能量来对抗感染和恢复。饮食上要摄入充足的水分,多喝温开水、汤类等,保证乳汁分泌的同时也利于身体代谢。同时要保持清淡、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体温持续升高不退: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体温仍然持续在38.5℃以上,或者发烧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没有改善,需要及时就医。因为持续高烧可能提示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乳房出现严重异常:如乳房红肿范围迅速扩大,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加重时,可能已经发展为乳腺炎甚至乳腺脓肿,此时必须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比如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感染程度,必要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但哺乳期使用抗生素需要谨慎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医生会权衡利弊。 哺乳期女性在堵奶发烧时要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同时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婴儿的喂养。如果有任何不确定的情况,及时咨询医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哺乳期女性的身体状况和堵奶发烧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处理。

    2025-10-10 12:39:26
  • 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怎么办

    对于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先从超声特征初步评估检查,包括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还可进一步通过钼靶、MRI等影像学检查;然后判断良恶性,良性结节如纤维腺瘤、囊肿等,较小无症状可定期复查,有症状可相应处理,恶性结节需活检确诊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年轻、老年、妊娠期女性各有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不同情况制定合适处理方案。 一、初步评估与检查 1.超声特征分析:低回声结节的超声特征很关键,比如结节的大小(一般小于1cm的结节相对较常见)、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相对良性可能性大,不规则形需警惕恶性)、边界(清晰边界通常良性可能高,模糊边界需进一步评估)、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等)。例如,若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无钙化,良性可能性较高;若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且有微小钙化,恶性风险相对增加。不同年龄人群超声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乳腺组织致密,可能影响结节观察,需更仔细检查。 2.影像学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进行乳腺X线摄影(钼靶),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如40岁以上)女性,钼靶对发现钙化等情况更敏感。对于某些情况还可能考虑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它对乳腺结节的检出和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优势,能更清晰显示结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检查选择可能有调整,比如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的人群,结节评估需更谨慎。 二、良恶性判断及对应处理 1.良性结节的情况及处理 常见良性结节类型:纤维腺瘤是常见的良性结节,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对于较小的(如直径小于2cm)、无症状的纤维腺瘤,可以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节变化情况。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结节大小、形态等有无明显改变。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变化,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囊肿等良性病变:乳腺囊肿也是良性病变,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或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较小的囊肿若无症状,可定期观察;如果囊肿较大引起疼痛等不适,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等处理。 2.恶性结节的情况及处理 乳腺癌相关情况:如果考虑结节为恶性,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以获取病理诊断。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更注重保留乳房的美观和功能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女性:年轻女性乳腺组织活跃,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需密切关注。在复查过程中要注意乳腺组织的变化,因为年轻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相对较大,可能影响结节情况。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乳腺的健康状态。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乳腺组织逐渐萎缩,低回声结节的评估要考虑到乳腺组织的变化特点。在进行检查时要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决策时需要综合权衡结节处理与基础疾病治疗的关系。比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手术等治疗的风险需要更充分评估。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右侧乳腺低回声结节在妊娠期可能会有变化。此时要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和治疗方式。如果结节在妊娠期有明显变化,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考虑胎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2025-10-10 12:37:23
  • 乳腺癌检查的全过程是什么

    乳腺癌的诊断包括临床问诊,详细询问病史与症状;乳腺体格检查,视诊观察乳房外观、触诊检查肿块;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成像、钼靶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MRI对多中心等情况敏感;病理检查,包括穿刺活检(空心针穿刺活检、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和手术活检;最后综合各项结果对是否患乳腺癌及分期等全面诊断以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临床问诊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乳腺癌病史等情况。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的女性也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2.症状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年轻患者乳房腺体较致密,肿块相对难发现,而老年患者乳房腺体萎缩,肿块相对易触及。 二、乳腺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双侧乳房的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破溃、酒窝征等。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乳房外观会有相应变化,但也需注意是否存在异常改变。 2.触诊:医生会双手触诊乳房,检查乳房内是否有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边界情况等。对于不同年龄段女性乳房组织的触感不同,青年女性乳房组织较柔软,中年女性乳房可能因腺体增生等情况触感相对复杂,需仔细辨别。 三、影像学检查 1.乳腺超声检查: 原理及优势:利用超声波对乳房组织进行成像,可清晰显示乳腺内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对于年轻女性致密乳腺,超声是很好的筛查手段,因为超声对软组织分辨力高,且无辐射。 检查过程:患者仰卧,暴露乳房,医生将超声探头涂抹耦合剂后在乳房表面滑动进行检查,会对双侧乳房的各个象限进行全面扫查。 2.乳腺X线摄影(钼靶): 适用人群及意义:适用于40岁以上女性(40-45岁可每年进行1次钼靶检查,45-54岁每1-2年检查1次,55岁以上每2年检查1次),对于发现微小钙化灶等有重要价值,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于年轻女性致密乳腺,钼靶的穿透力相对受限。 检查过程:患者站在钼靶机前,将乳房放置在压迫器上进行挤压拍摄,通常需要拍摄双侧乳房的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等。 3.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优势:对于发现多中心、多病灶的乳腺癌有较高敏感性,还可用于乳腺癌术后复查、评估乳腺假体周围情况等。 检查过程:患者躺在磁共振检查床上,将乳房放置在专门的乳腺线圈内,通过注射造影剂等进行成像检查,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四、病理检查 1.穿刺活检: 空心针穿刺活检:对于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可疑肿块,可采用空心针穿刺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块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穿刺操作的风险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需提前评估。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用细针抽取肿块内的细胞进行涂片检查,判断细胞的形态等情况,辅助诊断。 2.手术活检:如果通过穿刺活检仍不能明确诊断,或肿块较大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块并进行快速病理检查,以确定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综合诊断 医生会综合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对患者是否患有乳腺癌以及乳腺癌的分期等情况进行全面诊断。例如,根据病理检查明确是乳腺癌后,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来进行分期,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0 12:36:38
  • 乳腺脓肿抽脓怎么治疗

    乳腺脓肿抽脓治疗包括术前准备(评估病情、患者准备)、抽脓操作(消毒、麻醉、抽脓)、术后处理(伤口处理、抗感染治疗、观察病情变化),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哺乳期女性要保乳汁通畅、选安全抗生素并观察婴儿,非哺乳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促愈合。 一、术前准备 1.评估病情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乳腺相关疾病史、近期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哺乳期女性乳腺脓肿和非哺乳期女性乳腺脓肿,评估重点有所不同。哺乳期女性需了解哺乳情况、是否有乳头皲裂等;非哺乳期女性要关注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史。 进行体格检查,明确乳腺脓肿的部位、大小、波动感等情况。通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脓肿的范围、深度等,超声可清晰显示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抽脓操作的定位有重要指导意义。 2.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抽脓治疗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需保持乳房局部清洁,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可在抽脓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等部位。 二、抽脓操作过程 1.消毒 用碘伏等消毒剂对脓肿周围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消毒范围应包括脓肿周围足够大的区域,一般要大于脓肿范围的2-3倍,按照由内向外、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消毒,至少消毒2-3遍,以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降低感染扩散的风险。 2.麻醉 根据情况选择局部麻醉,对于哺乳期女性乳腺脓肿,尽量选择对哺乳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常用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在脓肿周围组织,使操作部位感觉神经被阻滞,减轻患者抽脓时的疼痛。 3.抽脓 使用合适的注射器(根据脓肿大小选择)和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准确穿刺至脓肿内,缓慢抽吸脓液。抽吸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穿刺针的位置稳定,尽量将脓液抽吸干净。如果脓液黏稠不易吸出,可在抽吸后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抽吸,以确保将脓肿内的脓液尽可能清除。 三、术后处理 1.伤口处理 抽吸完毕后,可根据情况在脓腔内放置引流条等,引流条要妥善固定,防止其脱落。对于哺乳期女性,放置引流条后要注意避免引流条影响哺乳,可适当调整哺乳姿势等。 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一般每天或隔天更换敷料一次,根据伤口情况调整更换频率。 2.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发热、血常规等炎症指标情况等,考虑是否使用抗生素。如果患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感染较轻,也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对于哺乳期女性,要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3.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乳房局部症状等。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加重、乳房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扩大引流等。同时,对于哺乳期女性要关注哺乳情况,如乳汁分泌、婴儿喂养等是否受到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 抽脓后要注意保持乳汁的通畅排出,可通过让婴儿多吸吮或使用吸奶器等方式。如果脓肿影响哺乳,要注意避免患侧乳房哺乳,但要定时将乳汁吸出,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病情。同时,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对婴儿安全的药物,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是否有不良反应。 2.非哺乳期女性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非哺乳期女性,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感染的控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使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病情恢复。

    2025-10-10 12:36: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