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逢锡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苏逢锡,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广东省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苏教授坚持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人性化治疗方面在国内领先并达国际水平,在国内首先开展“Fisher保乳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研究”,保留乳房手术率达57%;国内首先开展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中华外科》杂志上首先报告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的研究成果,并把该成果用于临床,保腋窝率达42%~57%。在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包括早期乳腺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解救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省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乳腺癌临床医学研究专家。曾多次前往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佛罗里达州坦帕H Lee Moffitt 癌症中心和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综合乳腺中心学习交流。 目前正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1项;近5年在国内和国际级杂志发表研究论著3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参与多项全国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举办多届国家级“现代乳腺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主持举办广东乳腺病研讨会和主办多届“广州乳腺癌研讨会”,推广保乳保腋窝等新技术及增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展开
个人擅长
乳腺癌的治疗、研究、手术等,主要是保乳手术、内分泌、靶向治疗、化疗、生物学治疗等。展开
  • 副乳切除的方法

    副乳切除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法和吸脂去除法。手术切除法包括传统切开手术和微创旋切术,传统切开手术适用于体积较大、副乳内腺体组织及乳头乳晕结构复杂的情况,在隐蔽处做切口切除副乳组织;微创旋切术适用于体积较小、以脂肪组织为主的副乳,通过小切口用旋切刀旋切吸出脂肪组织,两者均建议成年后进行,术后需注意休息等生活方式;吸脂去除法适用于以脂肪组织增生为主且皮肤松弛不明显的副乳,通过吸脂针负压抽吸吸出脂肪,术后需穿戴弹力服塑形并注意生活方式。 一、手术切除法 1.传统切开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副乳,尤其是副乳内有明显腺体组织、乳头乳晕结构较复杂的情况。 操作原理:在副乳部位做合适的切口,一般选择在腋窝皱襞处等相对隐蔽的位置,然后将副乳的腺体组织、脂肪等进行切除。通过手术切口能够直接暴露副乳组织,清晰地进行分离和切除操作。对于有乳头乳晕的副乳,也需要将其完整切除。 年龄因素:成年后身体发育基本稳定时可考虑,未成年人身体还在发育,不建议进行此类手术。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发生副乳,手术适应情况类似,但女性可能更关注术后胸部外观对穿着等的影响。 生活方式: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影响伤口愈合,在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对伤口的刺激。 2.微创旋切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体积较小、以脂肪组织为主的副乳。对于一些体积不是特别大,但有美容需求希望创伤更小的患者也较为适用。 操作原理:利用旋切刀通过小切口(一般在1cm左右)进入副乳组织,通过负压吸引将副乳的脂肪组织旋切吸出。这种方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外观上的瘢痕也相对不明显。 年龄因素:同样建议成年后进行,未成年人不适合。 性别因素:男女适用情况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根据副乳的具体情况选择。 生活方式:术后也要注意休息,避免上肢过度活动,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恢复日常轻度活动,但完全恢复可能需要几周时间,在恢复期间要遵循医生关于伤口护理等方面的指导。 二、吸脂去除法 1.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以脂肪组织增生为主的副乳,尤其是那些皮肤松弛不明显的患者。 操作原理:通过吸脂针利用负压抽吸的原理,将副乳内的脂肪组织吸出。手术时在副乳部位做微小切口,将吸脂针插入副乳脂肪层,均匀地抽吸脂肪。 年龄因素:成年后身体脂肪分布相对稳定时可考虑,未成年人不建议。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根据副乳脂肪含量等情况决定是否适用。 生活方式:术后需要穿戴弹力服进行塑形,一般需要穿戴几周时间,以帮助皮肤回缩,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饮食上也要注意控制,避免脂肪摄入过多影响手术效果。

    2025-10-14 15:12:10
  • 乳头溢血一定是乳腺癌吗

    乳头溢血原因众多不一定是乳腺癌,良性病因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炎症等,乳腺癌也可致乳头溢血,出现乳头溢血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不同,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老年女性出现乳头溢血有不同特点及处理要求。 一、良性病因引起的乳头溢血 1.导管内乳头状瘤 发病情况:这是引起乳头溢血较常见的良性原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40-50岁多见。 机制:乳腺导管内的乳头状瘤是由扩张的导管内的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瘤体血管丰富,容易破裂出血,从而导致乳头溢血,通常为单侧单孔溢血,溢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淡红色或棕褐色等。 2.乳腺增生 发病情况:乳腺增生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机制:乳腺增生时,乳腺导管上皮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情况,其中也包括乳头溢血,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溢液多为单侧单孔,颜色多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等。 3.炎症 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乳腺炎症。炎症导致乳腺导管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可能出现乳头溢血,同时还伴有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病因较为复杂,与乳腺导管扩张、免疫反应等有关,也可出现乳头溢液,部分患者有乳头溢血表现,常伴有乳房肿块、乳晕周围皮肤红肿等表现。 二、乳腺癌引起的乳头溢血 1.发病情况:乳腺癌也可能导致乳头溢血,一般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现在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2.机制:乳腺癌细胞侵犯乳腺导管,破坏导管结构,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乳头溢血,通常为单侧单孔溢血,溢血颜色多样,可为血性、暗红色等,同时可能伴有乳房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等表现,还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其他乳腺癌相关表现。 当出现乳头溢血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导管造影、乳腺钼靶、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乳头溢血,治疗方法也不同,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多需手术治疗;乳腺增生可通过调整内分泌、对症治疗等;乳腺炎则根据具体类型进行抗感染等相应治疗;乳腺癌需根据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出现乳头溢血,需要更加谨慎检查,因为妊娠期生理状态特殊,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等检查,同时要密切观察溢血情况及乳房变化,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合适处理;老年女性出现乳头溢血时,要高度重视,因为乳腺癌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要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2025-10-14 15:11:00
  • 断奶期间乳房有硬块怎么办

    断奶期间出现乳房硬块可通过热敷缓解(40℃左右温毛巾敷15-20分钟,每天3-4次)、按摩疏通(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轻柔按摩,注意力度)、调整哺乳或挤奶频率(哺乳期增加哺乳次数或用吸奶器辅助,非哺乳期保持规律作息)来处理,若硬块未缓解或伴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触诊、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确保乳房健康。 一、热敷缓解 1.原理:通过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疏通乳腺导管,减轻硬块症状。 2.方法: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在乳房硬块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哺乳期女性,热敷有助于乳汁更顺畅地排出;非哺乳期女性也能通过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均可采用此方法,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 二、按摩疏通 1.原理:通过合理的按摩手法,将硬块处的乳汁或淤积物进行疏导,使乳腺管保持通畅。 2.方法:洗净双手后,从乳房外侧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硬块部位,按摩力度以感觉舒适为宜。哺乳期女性在按摩前可先挤压乳晕周围,将少量乳汁挤出以减轻不适感,再进行按摩;非哺乳期女性按摩时也要注意力度和节奏。按摩时要关注自身感受,若有疼痛加剧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 三、调整哺乳或挤奶频率 1.哺乳期女性:如果是因为哺乳间隔过长导致乳房硬块,应增加哺乳次数,让婴儿充分吸吮硬块所在部位的乳房,确保乳汁排空。一般建议每2-3小时哺乳一次,两侧乳房交替进行。若婴儿吸吮力量不足,可使用吸奶器辅助吸奶,吸奶器要选择合适的型号,避免对乳头造成损伤。不同月龄的婴儿吸吮力度和频率有所不同,需根据婴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非哺乳期女性:若因内分泌等原因出现乳房硬块,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因为生活不规律可能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加重乳房硬块情况。 四、就医检查 1.适用情况: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硬块仍未缓解,或者伴有乳房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可能是乳腺炎等疾病引起,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哺乳期女性发生乳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因乳腺增生等疾病出现类似情况。 2.检查项目:医生一般会进行乳房触诊、乳腺超声等检查。乳房触诊可以初步判断硬块的性质、位置等;乳腺超声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乳房内部结构,明确硬块是乳汁淤积还是其他病理性改变等情况。不同年龄和病史的女性在就医检查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项目和诊断方式。 总之,断奶期间出现乳房硬块时,可先尝试热敷、按摩、调整哺乳或挤奶频率等方法,若情况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确保乳房健康。

    2025-10-14 15:10:10
  • 乳腺病可能分为几类

    乳腺炎症性疾病分哺乳期与非哺乳期,哺乳期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非哺乳期病因复杂;乳腺增生性疾病主要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内分泌失调相关表现为腺体增厚可触及结节或肿块伴周期性乳房胀痛且与月经周期相关;乳腺良性肿瘤包括纤维腺瘤好发青年女性由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形成,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于经产妇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有乳头溢液等;乳腺恶性肿瘤主要是乳腺癌多因素致有无痛性肿块等表现高危人群需加强筛查育龄女性发现异常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及后续处理。 一、乳腺炎症性疾病 乳腺炎症性疾病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等。哺乳期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后合并细菌感染所致,常见于哺乳期女性,乳汁淤积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引发乳腺的炎症反应;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相对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导管排泄障碍等因素相关,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参与,临床表现多样,如乳房红肿、疼痛、包块等,但无明确的哺乳期乳汁淤积病史。 二、乳腺增生性疾病 主要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与内分泌失调密切相关,尤其是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会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且复旧不全,表现为乳腺腺体增厚、可触及结节或肿块,常伴有周期性乳房胀痛,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症状多加重,月经后缓解。 三、乳腺良性肿瘤 (一)纤维腺瘤 好发于青年女性,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增生形成,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通常边界清楚、质地韧、活动度好,其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异常增高有关,雌激素刺激可促使纤维组织和腺上皮过度增生形成肿瘤。 (二)导管内乳头状瘤 多发生于经产妇,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可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或浆液性,外周型相对少见,其发病与导管上皮异常增生有关,部分导管内乳头状瘤存在恶变可能。 四、乳腺恶性肿瘤 主要是乳腺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如BRCA1/2基因突变会显著增加发病风险;激素水平方面,长期高水平雌激素暴露(如初潮早、绝经晚、未育或晚育等)会增加乳腺癌发生几率;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也与乳腺癌发病相关。乳腺癌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晚期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不同人群中,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携带遗传突变基因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等)需加强筛查监测;育龄女性若发现乳腺异常需综合考虑生育、哺乳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及后续处理。

    2025-10-14 15:08:22
  • 何为乳腺触诊

    乳腺触诊是临床医生用手指触摸检查乳房状况的体格检查方法,操作需在安静温度适宜环境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指腹按顺序检查乳房各象限及乳头乳晕区并注意相关情况,育龄女性月经周期有生理变化,哺乳期需留意乳腺炎表现,有乳腺病史或家族史人群检查更仔细,该检查是初步筛查手段但对微小钙化灶等不易察觉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一、乳腺触诊的定义 乳腺触诊是临床医生运用手指触摸检查乳房状况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触感来初步判断乳房组织是否存在异常,如肿块、结节、质地改变等情况。 二、乳腺触诊的操作步骤及要点 1.检查环境:需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让被检查者处于放松状态。 2.被检查者体位:通常可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坐位时,被检查者双臂自然下垂或上举,充分暴露乳房;取仰卧位时,可在肩下垫薄枕,使乳房充分展开。 3.检查手法:医生用手指指腹轻按乳房,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检查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以及乳头乳晕区。检查时要注意触摸乳房的质地(是柔软、韧硬还是坚硬)、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活动度如何等。一般指腹轻压的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导致无法感知组织状态,也不能过重引起被检查者不适。 三、不同人群乳腺触诊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中乳腺会有生理性变化,月经前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乳腺可能出现轻度胀痛、质地稍韧,此时进行乳腺触诊可能会感觉乳房组织相对致密,但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月经后乳腺恢复相对正常状态,触诊时可更清晰判断乳房组织情况。 2.哺乳期女性:除关注乳房质地、肿块等情况外,需特别注意有无乳腺炎相关表现,如乳房局部是否有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因为哺乳期乳腺炎可导致乳房局部组织改变,通过触诊能初步筛查是否存在炎症相关异常。 3.有乳腺病史或家族乳腺疾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发生乳腺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乳腺触诊时需更加仔细、全面地检查各个象限及乳头乳晕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肿块较前增大、边界不清等),应及时进一步结合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四、乳腺触诊的意义与局限性 1.意义:乳腺触诊是乳腺疾病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医生的手感可以发现一些较明显的乳房异常情况,如能及时察觉乳房肿块等,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疾病,为后续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线索。 2.局限性:乳腺触诊对于一些微小的钙化灶等情况可能不易察觉,还需要结合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如钼靶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判断乳房状况,以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2025-10-14 15:07: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