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和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尤其擅长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癌、肝血管瘤、胆管癌、胆道损伤、胆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继红,男,主任医师,教授,重庆合川人,医学博士,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时期就读于著名的第三军医大学全军肝胆外科中心,师从我国肝胆外科名师韩本立教授、杨可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时期就读于著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师从于我国肝胆外科名师黄洁夫教授和梁力建教授。展开
个人擅长
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治和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应用,尤其擅长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癌、肝血管瘤、胆管癌、胆道损伤、胆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胆结石癌变可以治愈吗

    胆结石癌变即胆囊癌,其能否治愈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早期胆囊癌部分可治愈,中晚期往往难完全治愈,有胆结石人群尤其是特定情况者需定期监测,特殊人群治疗需兼顾其特点。 肿瘤分期:肿瘤处于早期,病灶局限,未发生远处转移时,通过手术等治疗有更大的治愈机会;而中晚期胆囊癌,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难度大,治愈可能性低。 病理类型:不同的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不同,例如高分化的胆囊癌相对低分化的预后可能更好,有一定治愈希望的机会相对大些,低分化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患者身体状况:患者自身的身体基础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及后续治疗,对于治疗的耐受性较好,相对更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增加治愈的可能性;若患者身体状况差,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往往无法耐受激进的治疗,影响预后。 对于有胆结石的人群,尤其是胆结石较大、病程较长、合并胆囊息肉等情况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监测,一旦怀疑有癌变可能,要尽早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争取更好的预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对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和保护;女性在治疗时也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对治疗耐受性等方面的影响等。

    2025-09-17 12:39:17
  • 胆结石颜色区别

    胆结石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胆固醇结石多呈黄白、灰黄或淡黄色,与高脂饮食相关;胆色素结石主要呈棕褐色、棕黑色,与胆道感染相关,通过颜色可初步推测类型,最终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不同类型形成机制、预防治疗有差异,了解颜色区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类型为诊疗提供线索。 胆固醇结石:多呈黄白、灰黄或淡黄色。这是因为其主要成分以胆固醇为主,胆固醇本身的颜色特征使得此类结石呈现出这样的色泽。胆固醇结石在西方人群中较为常见,与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相关,高脂饮食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容易析出形成结石。对于有高脂饮食病史的人群,需注意胆固醇结石的发生风险。 胆色素结石:主要呈棕褐色、棕黑色。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胆道感染时,细菌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与钙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进而形成胆色素结石。在一些有胆道感染病史的人群中,胆色素结石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通过胆结石的颜色可以初步推测其大致类型,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不同类型胆结石的形成机制不同,在预防和治疗上也有所差异,了解胆结石颜色区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结石类型,为进一步的诊疗提供线索。

    2025-09-17 12:38:08
  • 胆囊炎不能吃的9种食物

    胆囊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辛辣刺激性、酸性、产气、高盐、冷饮、酒精和油煎油炸食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 1.高脂肪食物 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症。 2.高胆固醇食物 如蛋黄、蟹黄、动物脑等,过多的胆固醇摄入会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 3.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花椒、胡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胆囊收缩,加重疼痛。 4.酸性食物 如醋、山楂、杨梅等,酸性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症状。 5.产气食物 如豆类、红薯、芋头、南瓜等,这些食物会在肠道内产气,引起腹胀,加重胆囊负担。 6.高盐食物 如咸菜、咸鱼、腊肉等,过多的盐摄入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加重胆囊炎症。 7.冷饮 如冰淇淋、冰饮料等,冷饮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胆囊收缩,加重疼痛。 8.酒精 酒精会刺激胆囊收缩,加重胆囊炎症,甚至诱发胆绞痛。 9.油煎、油炸食物 这些食物难以消化,会加重胆囊负担,引起胆囊收缩,加重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胆囊炎患者的饮食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定期复查。

    2025-09-17 12:36:58
  • 胆囊息肉手术后吃什么好

    胆囊息肉手术后,饮食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 1.术后短期以清流食为主,排气后改为低脂半流食,逐渐过渡到低脂普食。 2.选择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3.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4.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卫生。 1.术后短期(1-2天):应以清流食为主,如米汤、果汁、藕粉等。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改为低脂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馄饨等。 2.逐渐过渡:术后1周左右,可改为低脂普食,但仍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 3.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豆腐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5.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能量供应,但应避免摄入过多精制糖。 6.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7.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8.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防引起肠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不同,饮食调整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如果对饮食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此外,还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025-09-17 12:35:03
  • 胆结石一般多大

    胆结石大小差异大,小如沙粒数毫米,大可达数厘米甚至更大,多数常见于0.2-2厘米左右,不同人群分布有特点,女性因雌激素等因素与男性无绝对性别特异性差异,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生活方式及有胆囊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其大小。 常见的大小范围 多数胆结石的直径在0.2-2厘米左右较为常见。较小的胆结石可能在体检做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较大的胆结石相对更容易引起胆绞痛等症状。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不同人群中胆结石的大小分布有一定特点,比如在一些西方人群中,胆结石的平均直径可能相对较大一些,但这也会因个体的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所不同。对于女性而言,由于雌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胆结石的发生和大小情况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在大小范围上并没有绝对的性别特异性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可能影响胆结石的形成和大小,高脂饮食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等成分改变,增加胆结石形成风险,进而可能影响胆结石的大小情况;肥胖人群往往更容易出现较大的胆结石。有胆囊病史或其他相关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其胆结石的大小可能与基础疾病的发展过程相关,比如长期的胆道炎症等刺激可能导致胆结石逐渐增大等情况。

    2025-09-17 12:31: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