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彬,男,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学临床博士,博士生导师,口腔科党支部书记。1989毕业于南京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7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颌面整复临床硕士;2003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口腔颌面肿瘤防治临床博士。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疾病的诊治。展开
  • 磨牙的危害是什么

    磨牙会带来多方面危害,牙齿方面可致磨损、松动;颞下颌关节方面会引发疼痛、弹响;面部肌肉方面造成疲劳、咬肌肥大;还会使全身健康受影响,如睡眠质量下降、头痛,儿童长期磨牙还会影响颌面部发育,需重视并采取措施干预。 牙齿松动:由于磨牙时牙齿承受的力量过大,会导致牙周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引起牙齿松动。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长期磨牙会破坏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牙齿的支持组织减少,从而出现松动现象。 颞下颌关节方面的危害 关节疼痛:磨牙会使颞下颌关节长期处于紧张和过度运动的状态,容易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疼痛通常位于耳前区或关节区,在咀嚼、张口、闭口时可能会加重。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磨牙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磨牙人群。 关节弹响:颞下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弹响,这是因为磨牙导致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关节盘、关节面等组织的正常关系受到影响,在关节运动时就会产生异常的摩擦和弹响,影响患者的咀嚼和说话功能。 面部肌肉方面的危害 肌肉疲劳:磨牙时面部的咀嚼肌会持续收缩,容易导致肌肉疲劳。患者可能会感到面部肌肉酸胀、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这种疲劳感可能会比较明显。长期的肌肉疲劳还可能影响面部的外观,导致面部肌肉紧张、僵硬,影响面部表情的自然展现。 咬肌肥大:由于磨牙时咬肌反复用力收缩,可能会引起咬肌肥大,使面部外观发生改变,出现脸部变宽等情况,影响面部美观。有研究显示,磨牙患者中咬肌肥大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一定比例。 对全身健康的潜在危害 睡眠质量下降:磨牙会干扰睡眠,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因为磨牙产生的声音和肌肉的运动都会影响患者的深度睡眠,使患者容易惊醒,从而影响整体的休息和身体恢复。长期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 头痛:磨牙引起的肌肉紧张和关节问题可能会放射到头部,导致头痛。头痛的部位多为颞部、额部等,疼痛性质可以是胀痛、刺痛等多种形式,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磨牙还可能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骨发育不协调等问题。家长如果发现儿童有磨牙情况,应及时带其就医检查,寻找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比如排查是否有肠道寄生虫等情况。对于成年人,也需要关注磨牙带来的上述危害,若有磨牙问题可以通过佩戴咬合板等方式来减轻磨牙对牙齿、关节和肌肉等的损害。

    2025-10-14 14:46:42
  • 如何让上牙膛的口腔溃疡快速恢复

    上牙膛口腔溃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儿童需避免误吞)、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并增加含维生素B族、C的食物摄入、局部使用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凝胶等促进愈合药物、儿童需家长协助清洁监督饮食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注重口腔卫生和营养及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机体修复。 一、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淡盐水漱口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淡盐水可抑制口腔内部分细菌生长,减少对溃疡创面的刺激,每日可酌情多次漱口,尤其在进食后及时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为溃疡恢复创造清洁环境。需注意儿童漱口时要避免误吞淡盐水,应选择适宜浓度的淡盐水(约0.9%的生理盐水浓度近似)。 二、调整饮食结构 1.避免刺激性食物:应杜绝食用辛辣(如辣椒、芥末等)、过烫(温度过高会加重溃疡疼痛并延缓愈合)、过硬(如坚果等可能摩擦溃疡面)的食物,此类食物会持续刺激上牙膛溃疡部位,阻碍恢复。 2.增加有益食物摄入: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族(如全麦制品、瘦肉等)、维生素C(如橙子、草莓、西兰花等)的食物,维生素B族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对黏膜修复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溃疡创面愈合。 三、局部药物辅助(仅提及药物名称) 可使用含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凝胶等具有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局部药物,这类药物能加速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溃疡修复,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应在成人监护下谨慎选择,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口腔溃疡常与口腔卫生不佳或维生素缺乏相关,家长要协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监督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儿童误食可能刺激溃疡的物品,且儿童机体修复相对较快,但仍需关注饮食和口腔清洁以加快恢复,若溃疡持续不愈需及时就医。 2.孕妇:孕妇口腔溃疡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的物理方法缓解,如淡盐水漱口等,若溃疡较严重需使用药物时,必须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药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影响母婴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口腔溃疡恢复相对缓慢,更要注重口腔卫生,严格遵循饮食禁忌,可适当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局部促进愈合药物,同时关注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对溃疡恢复的影响。 五、保证充足休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过程,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不利于上牙膛口腔溃疡的恢复,因此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每日有足够时长的睡眠。

    2025-10-14 14:44:46
  • 每天口苦口臭是什么原因

    口苦口臭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口腔局部因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和牙齿疾病;胃肠道因素有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全身性疾病涉及糖尿病、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因素包含药物副作用以及长期吸烟饮酒。 牙齿疾病:龋齿(蛀牙)中可存在食物残渣滞留,细菌大量繁殖;牙龈炎时牙龈组织红肿、易出血,细菌滋生;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有大量菌斑、牙石及炎性分泌物,这些都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苦口臭。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牙齿疾病,儿童可能因爱吃甜食且口腔清洁不彻底患龋齿,中老年人则可能因牙龈萎缩等问题引发牙周炎等。 胃肠道因素 消化不良: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发酵产生异味,向上反流至口腔就会引起口苦口臭。比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出现消化不良导致口苦口臭;年轻人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引发。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刺激口腔黏膜,导致口苦口臭。肥胖人群、妊娠女性(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以及有胃肠道结构异常等情况的人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病进而出现口苦口臭。 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体内酮体生成增加,可出现烂苹果味的口臭,同时可能伴有口苦。糖尿病患者需密切关注血糖情况,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且自身代谢紊乱也会影响口腔状况;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病也可能出现相关口腔表现。 肝胆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可导致胆汁排泄异常,胆汁反流进入口腔引起口苦,同时可能伴有口臭。中老年女性患胆结石等肝胆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肝胆病变出现此类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细菌等可产生异味,经口腔呼出导致口苦口臭。儿童可能因感冒等引发鼻窦炎,成年人也可能因慢性扁桃体炎等出现相关情况。 其他因素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可能引起口苦的副作用,进而导致口臭。不同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需留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副作用;孕妇用药更需谨慎,若因疾病服药出现口苦口臭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长期吸烟饮酒:吸烟会使口腔内残留烟渍,烟草中的化学成分经口腔代谢产生异味;过量饮酒会导致口腔干燥,且酒精代谢产物可通过口腔呼出,引起口苦口臭。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者对胃肠道和口腔的刺激更大。

    2025-10-14 14:43:45
  • 种牙后肿胀几天能好

    种牙后肿胀恢复时间有差异,受手术创伤、个人体质、术后护理影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种牙后肿胀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需精心护理,老年人要关注整体健康及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保口腔清洁、定期复诊。 手术创伤程度:如果种牙手术相对简单,创伤较小,那么肿胀程度通常较轻,恢复时间也会短一些,可能1-2天肿胀就开始消退,1周左右基本恢复正常;若手术创伤较大,比如种植体植入过程较为复杂,涉及较多骨组织的操作等,肿胀可能会更明显,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到2-3周。 个人体质:年轻人身体代谢较快,免疫力相对较强,种牙后肿胀恢复可能会比老年人快一些。例如,20-30岁的健康人群种牙后,肿胀一般1周左右就能基本消退;而50岁以上的人群,身体代谢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肿胀可能需要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凝血功能和恢复能力会有所变化,种牙后肿胀恢复可能会相对慢一些,肿胀持续时间可能比非生理期延长1-2天。 术后护理情况:术后遵循正确护理方法的患者,肿胀恢复会更顺利。比如术后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冷敷(术后24小时内)等,有助于减轻肿胀,缩短肿胀时间。如果术后不注意口腔卫生,导致伤口感染,会加重肿胀,使恢复时间大大延长,可能肿胀持续2周以上都不能消退,甚至还会出现发热、疼痛加剧等更严重的情况。 特殊人群种牙后肿胀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一般较少进行种牙操作,但若因特殊情况需要种牙,由于儿童身体各方面还在发育中,术后肿胀恢复需要更加精心护理。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避免儿童用手触碰种牙部位,防止感染。同时,要告知儿童避免食用过硬食物,以免影响种牙部位恢复,儿童肿胀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种牙后肿胀恢复要更加关注整体健康状况。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进而影响肿胀恢复。所以老年人种牙后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的术后医嘱,密切观察肿胀情况,如果肿胀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其他不适,如血糖波动大、伤口疼痛加重等,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相应处理。 糖尿病患者:种牙后肿胀恢复时间可能延长,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监测种牙部位恢复情况,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肿胀尽快消退和种牙部位的恢复。

    2025-10-14 14:42:48
  • 拔大牙出血多久能恢复

    拔大牙出血恢复时间受个体差异、正常情况及异常情况影响。个体差异中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会致恢复时间不同;正常时1-2小时出血渐停,1周左右初步愈合,1-3个月长平;异常时出血多需就医处理,恢复时间依情况而定。 年龄方面:儿童拔大牙后出血恢复相对较快,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一般1-2天出血基本可初步控制;而老年人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长时间恢复,这是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凝血功能也相对较弱,影响了止血和组织修复的进程。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出血恢复时间有本质不同,但女性在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可能使拔大牙后出血时间稍有延长,大概比非生理期多1-2天左右,因为生理期时凝血因子活性可能会有所降低。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利于伤口止血和愈合,可能使拔大牙后出血恢复时间延长2-3天;而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作息规律、饮食均衡的人,身体状态较好,出血恢复相对较快,一般1-3天就能较好恢复。 病史方面: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由于体内缺乏特定的凝血因子,拔大牙后会出现难以止住的出血,出血恢复时间会大大延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来处理出血问题并促进伤口恢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本身血液循环状态可能不佳,也会影响伤口的止血和修复,出血恢复时间可能比无病史者延长1-2天。 正常情况下的恢复时间 正常情况下,拔大牙后轻微渗血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拔牙后1-2小时出血会逐渐停止,24小时内口水中有少量血丝也属于正常。通常1周左右拔牙创基本初步愈合,出血情况基本完全恢复,此时拔牙创内开始形成新的肉芽组织等进行修复。但完全恢复正常,拔牙创长平可能需要1-3个月,不过这期间出血基本不会再出现。 异常情况及应对 如果拔大牙后出血较多,超过正常渗血情况,如拔牙后半小时仍有明显活动性出血,可能是因为拔牙创内有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未缝合好或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处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止血处理,如重新缝合伤口、压迫止血等,出血恢复时间会根据处理情况而改变,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具体取决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的效果。例如,如果是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需要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治疗,出血恢复时间就会延长。

    2025-10-14 14:40:5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