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张彬,男,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学临床博士,博士生导师,口腔科党支部书记。1989毕业于南京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7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颌面整复临床硕士;2003年获中山大学肿瘤学-口腔颌面肿瘤防治临床博士。展开
个人擅长
口腔颌面部肿瘤以及疾病的诊治。展开
  • 牙结石洗牙能洗掉吗

    牙结石洗牙通常能洗掉大部分龈上牙结石,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洁治器高频振动破碎并去除牙结石,龈下牙结石单纯洗牙难完全清除需结合龈下刮治,洗牙后一般人群牙齿可能短暂敏感要注意口腔清洁,儿童洗牙需谨慎,孕妇洗牙选孕期4-6个月且要告知医生孕期情况,有出血性疾病人群洗牙前要告知病情。 洗牙去除牙结石的原理 超声波洁治器在工作时,能产生高频的振动,这种振动可以使牙结石破碎,同时产生的水雾可以冲洗掉破碎的牙结石碎片。其原理是利用物理振动的力量来破坏牙结石的附着状态,从而将其从牙齿表面清除。 不同类型牙结石的清除情况 龈上牙结石:位于牙龈缘以上,相对较容易通过洗牙去除。因为其暴露在口腔中,与牙齿表面的附着相对没有那么紧密,超声波洁治器可以较方便地接触并去除。 龈下牙结石:位于牙龈缘以下,由于位置较深,视野受限,单纯洗牙可能难以完全清除干净。这时候需要进行龈下刮治,使用专门的器械深入牙龈下方,刮除龈下的牙结石。不过,龈下刮治也需要根据牙结石的具体情况来操作,对于一些非常顽固的龈下牙结石,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清除。 洗牙后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人群考虑 一般人群:洗牙后牙齿可能会有短暂的敏感,这是因为牙结石去除后,牙齿暴露出来,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增加。通常在1-2周内会逐渐缓解。洗牙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以防止牙结石再次形成。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洗牙需要谨慎,因为儿童的牙齿和牙龈相对较娇嫩。如果儿童有较多牙结石,需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洗牙,且洗牙过程中要尽量安抚儿童,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儿童洗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的引导,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因为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如果不佳,更容易再次形成牙结石。 孕妇:孕妇在洗牙时需要特别注意,由于孕期的特殊性,洗牙一般选择在孕期4-6个月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洗牙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洗牙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过度紧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洗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防止口腔感染等问题。 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患者,洗牙前需要告知医生病情,因为洗牙可能会导致牙龈出血,而这类人群凝血功能较差,容易引起出血不止等严重问题。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洗牙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5-10-14 14:15:43
  • 小孩乳牙蛀空后是否需要进行固定治疗

    乳牙蛀空需按程度处理,轻度可通过清洁口腔等保守措施抑制进展,中重度常需树脂充填等固定治疗,固定治疗适用于龋坏未累及牙髓或接近牙髓未发炎情况,需考虑年龄、口腔健康史、咀嚼功能等因素,不及时固定治疗会致龋坏发展累及牙髓、牙齿过早缺失影响恒牙等。 一、乳牙蛀空的不同程度及对应处理原则 当小孩乳牙出现蛀空情况时,需根据龋坏程度区分处理: 轻度龋坏:若蛀空范围较小,未累及牙髓等深层组织,可先通过清洁口腔(如指导正确刷牙方法)、局部涂氟等保守措施抑制龋坏进展,此阶段一般无需立即进行固定治疗,但需密切观察龋坏变化。 中重度龋坏:若蛀空导致牙体组织缺损较明显,已影响牙齿形态及咀嚼功能,或存在进一步龋坏扩大风险时,通常需要进行固定治疗。此时固定治疗可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维持牙列完整性,保障咀嚼功能正常发挥,避免龋坏向深层发展累及牙髓等结构。 二、固定治疗的常见方式及适用情况 常见的乳牙固定治疗方式为树脂充填: 当乳牙蛀空形成明显的牙体组织缺损时,医生会使用牙科专用树脂材料填充缺损部位,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这种方法适用于龋坏未累及牙髓的情况,通过填充树脂可阻止细菌进一步侵入,保护剩余牙体组织。 若蛀空已接近牙髓,但未引发牙髓炎症,也可通过树脂充填结合护髓材料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恢复牙齿形态的同时尽量保护牙髓组织。 三、需考虑的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低龄儿童配合度相对较差,进行固定治疗时可能需要在舒适化治疗(如笑气吸入镇静等)下进行,以确保治疗过程顺利,同时要考虑儿童心理,尽量减轻其恐惧心理。 口腔健康史:对于既往有频繁龋坏史的儿童,乳牙蛀空后更需及时评估并进行合适的固定治疗,因为此类儿童龋坏进展可能较快,及时干预可避免牙齿进一步破坏。 咀嚼功能影响:乳牙蛀空严重会影响小孩咀嚼,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颌面部发育,因此当蛀空影响咀嚼时,即使年龄较小,也可能需要尽早进行固定治疗来恢复咀嚼功能,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四、不进行固定治疗的风险 若乳牙蛀空后不及时进行固定治疗,可能导致以下风险: 龋坏进一步发展,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出现疼痛等症状,影响小孩进食和睡眠。 牙齿缺损范围扩大,可能导致乳牙过早缺失,影响恒牙萌出的空间和方向,造成恒牙排列不齐等问题,进而影响口腔美观和功能。

    2025-10-14 14:14:47
  • 拔智齿后痛几天能好

    拔智齿后疼痛持续时间有个体差异,受智齿生长位置、拔除难度和个人身体状况等影响,简单拔除3-5天缓解,复杂拔除5-7天甚至更长。可通过冷敷、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缓解疼痛,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敏感需密切观察,孕妇选安全止痛措施,老年人加强营养关注感染。 缓解拔智齿后疼痛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方面: 冷敷:在拔智齿后的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脸部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2-3小时一次。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控制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耐受力相对较弱。 保持口腔清洁: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24小时后可以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并指导正确的漱口方法。 饮食方面: 拔牙后应进食温凉、soft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伤口,加重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选择营养丰富且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要避免给儿童吃坚果、硬糖等坚硬的食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智齿后疼痛可能会表现得相对更敏感,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疼痛情况和伤口恢复情况。如果儿童出现持续哭闹、伤口出血较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在拔智齿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孕妇:孕妇拔智齿后要更加谨慎对待疼痛管理。在选择缓解疼痛的方法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或方法。可以优先采用物理冷敷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果疼痛较为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安全的止痛措施,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特殊,任何治疗措施都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拔智齿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疼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老年人要密切关注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伤口红肿加重、发热等,一旦出现要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2025-10-14 14:12:37
  • 正常情况下口腔内会有多少口水

    正常成人口腔内唾液总量每天分泌约千至千五毫升且静止留存约一至三毫升,儿童唾液分泌随年龄增长变化总体低于成人水平,老年因唾液腺功能减退分泌量减少易致口腔干燥,饮水多促唾液分泌脱水则减,饮食中水分多的食物可促分泌,刺激性食物可致分泌异常,儿童分泌调节弱异常需关注就医保水,老人要注重口腔保湿并定期检查口腔。 一、正常成人口腔内唾液量情况 正常成人每天唾液分泌总量约为1000~1500毫升,而在静止状态下(非进食、非吞咽时),口腔内留存的唾液量约为1~3毫升。这是因为唾液腺持续分泌唾液,一部分通过吞咽等动作被咽下,一部分留存于口腔内维持口腔的湿润等功能。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 (一)儿童阶段 儿童唾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幼儿时期唾液分泌相对较少,随着牙齿萌出、吞咽功能逐渐完善等,唾液分泌量逐步增加,但总体低于成人水平,一般在儿童期结束时接近成人每天1000~1500毫升的分泌总量,但静止状态下口腔内留存唾液量仍低于成人的1~3毫升水平。 (二)老年阶段 老年人由于唾液腺功能逐渐减退,唾液分泌总量会有所减少,静止状态下口腔内留存唾液量可能较青壮年时期有所降低,这可能导致口腔更容易出现干燥等问题,需要注意通过适当饮水等方式来维持口腔湿润。 三、生活方式对唾液分泌的影响 (一)饮水情况 日常饮水较多时,唾液腺受刺激分泌增加,进而会使口腔内唾液总量增多;而脱水状态下,唾液分泌量会减少,导致口腔内留存唾液量降低,易出现口腔干燥不适。 (二)饮食因素 食用富含水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可促进唾液分泌,从而增加口腔内唾液量;而长期食用过干、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影响唾液腺正常分泌功能,导致唾液分泌量异常。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唾液分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若出现唾液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可能与口腔炎症、唾液腺发育异常等有关,需关注儿童口腔卫生及唾液分泌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且日常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唾液分泌相关生理功能。 (二)老年人 老年人因唾液腺功能减退,更要注重口腔保湿,可通过少量多次饮水、适当食用具有生津作用的食物等方式来改善口腔干燥问题,同时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因唾液分泌异常引发的口腔相关疾病。

    2025-10-14 14:11:18
  • 睡觉流口水

    睡觉流口水可由生理性与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因素有长期不当睡姿致面部肌肉受压干扰唾液吞咽及儿童乳牙萌出期因唾液分泌多且口腔容量小、吞咽功能不完善易流口水;病理性因素包括口腔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面瘫致面部肌肉运动失调、脑血管病恢复期中枢神经损伤影响吞咽反射、胃食管反流病致胃酸反流刺激唾液分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引发;不同人群中儿童家长需留意口腔卫生及排查病理因素,成年人长期不明原因流口水要检查,老年人要重视口腔护理并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流口水风险。 一、生理性原因剖析 1.睡姿影响:长期采用趴着睡等不当睡姿时,面部肌肉受压迫,会干扰唾液的正常吞咽流程,进而引发睡觉流口水状况,此类情况通过调整为仰卧或侧卧等正确睡姿可得到改善。 2.生长发育阶段特性:儿童处于乳牙萌出时期,乳牙萌出会对牙龈神经产生刺激,致使唾液分泌量增多,加之儿童口腔容量相对较小且吞咽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睡觉流口水现象,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二、病理性原因探究 1.口腔疾病因素: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炎症会对唾液腺形成刺激,促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同时炎症改变口腔内环境,从而引发睡觉流口水,患者往往还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 2.神经系统问题:面瘫患者因面部神经受损,面部肌肉运动出现失调,可能出现闭眼不全、口水外流等情形;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患者,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影响吞咽反射,导致睡觉流口水。 3.全身性疾病关联: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夜间平卧时,胃酸易反流至口腔,刺激唾液分泌,进而引起流口水,常伴随烧心、反酸等症状;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可能出现流口水的表现。 三、不同人群注意要点 1.儿童:家长需留意儿童口腔卫生,协助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及时应对乳牙萌出相关不适,若流口水情况持续异常且对生活造成影响,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 2.成年人:长期不明原因出现睡觉流口水时,需留意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全身健康评估,若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应尽早就诊明确病因。 3.老年人:因肌肉松弛等生理变化,更易发生流口水情况,要重视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存在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需规范治疗以降低流口水的发生风险。

    2025-10-14 14:10: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