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亚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邹亚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对小儿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展开
  • 宝宝肚子咕咕响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肚子咕咕响拉肚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观察拉肚子频率、大便性状等情况,可通过腹部保暖、调整饮食等非药物干预,小婴儿和较大婴儿有特殊注意事项,若出现严重脱水、持续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可能原因及观察要点 宝宝肚子咕咕响拉肚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腹部着凉、饮食因素、感染等。需要观察拉肚子的频率、大便的性状(是稀水样便、蛋花汤样便还是伴有黏液脓血等)、宝宝的精神状态、有无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如果是腹部着凉导致,宝宝可能有穿着过少等情况;饮食因素的话,可能近期有添加新的辅食、进食过多生冷食物等情况;感染因素则可能有接触感染源等情况。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腹部保暖 对于腹部着凉引起的肚子咕咕响拉肚子,要注意给宝宝腹部保暖。可以使用温暖的水袋(外面包裹毛巾,避免烫伤宝宝)热敷宝宝腹部,温度保持在38-40℃左右,每次热敷10-15分钟,注意观察宝宝皮肤反应,防止烫伤。因为宝宝腹部保暖后可以缓解肠道痉挛,减轻肚子咕咕响和拉肚子的症状。 对于小婴儿,还可以给宝宝穿上合适的肚兜,起到保暖腹部的作用。 2.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母乳影响宝宝。继续母乳喂养,喂养时要注意喂养姿势,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适当调整奶粉的浓度,按照奶粉说明书将奶粉冲调得稍稀一些,减轻宝宝肠道消化负担。如果是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要暂时停止新的辅食添加,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油腻食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 小婴儿拉肚子时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因为小婴儿体液调节能力差,拉肚子容易导致脱水。如果小婴儿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如24小时尿量少于平时的一半)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小婴儿皮肤娇嫩,在进行腹部保暖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和接触方式,避免损伤皮肤。 2.较大婴儿 较大婴儿要注意引导其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给宝宝喝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如果宝宝不愿意主动喝水,可以用勺子慢慢喂。同时,要注意观察较大婴儿拉肚子后的情绪和活动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关注并考虑就医。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宝宝拉肚子伴有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严重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哭时无泪、口唇干燥等。 2.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 3.大便带大量黏液脓血。 4.精神状态极差,嗜睡或烦躁不安难以安抚。 宝宝肚子咕咕响拉肚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宝宝情况,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对于特殊人群要格外留意其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2025-10-15 14:57:15
  • 孩子低烧呕吐是脑炎吗

    孩子低烧呕吐不一定是脑炎,但需重视。其可能由胃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脑炎除低烧呕吐外还有精神差、头痛等表现,诊断需结合多方面,出现该症状应一般护理并及时就医评估以明确病因做针对性处理。 一、可能导致孩子低烧呕吐的其他原因 1.胃肠道感染 孩子的胃肠道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除了低烧、呕吐外,还常伴有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其发病机制是病毒侵袭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呕吐和发热。 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如大肠杆菌感染,也可出现低烧、呕吐症状,可能还会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且有黏液等表现。这是因为细菌在胃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的一系列反应。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孩子可能出现低烧,同时感染引起的不适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呕吐。比如普通感冒,除了低烧、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孩子会伴有呕吐。这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波及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失调。 二、脑炎的典型表现及诊断要点 1.典型表现 除了低烧、呕吐外,还可能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特殊表现。例如头痛较为明显,孩子可能会用手抱头哭闹;精神状态改变,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嗜睡、精神萎靡;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抽搐,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抽动等。 2.诊断要点 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详细询问孩子的起病过程、是否有接触过感染源等病史。体格检查时可能会发现脑膜刺激征等异常体征。辅助检查方面,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其中的细胞数、蛋白、糖等指标。如果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升高,糖降低等,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诊断脑炎。但腰椎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需要谨慎操作,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进行。 三、孩子出现低烧呕吐时的应对措施 1.一般护理 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呕吐的孩子,要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可以让孩子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脱水,如果呕吐频繁,需要适当补充电解质溶液。 2.及时就医评估 当孩子出现低烧呕吐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如果考虑脑炎可能,会尽快安排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低烧呕吐,也能根据病因进行相应处理,比如胃肠道感染引起的,会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或抗感染治疗等。 总之,孩子低烧呕吐不一定是脑炎,但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2025-10-15 14:56:40
  • 宝宝睡觉时间长

    宝宝睡觉时间长因年龄段不同有正常范围,生理性原因包括生长发育需求和个体差异,病理性原因有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新生儿和低龄婴儿要注意睡眠环境安全,较大幼儿要引导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尊重个体差异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一、不同年龄段宝宝正常睡眠时间范围 新生儿(0-2个月):通常每天睡眠时间可达16-18小时左右。这是因为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需要通过大量睡眠来促进身体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3-11个月婴儿:一般每天睡眠时间在12-15小时。此阶段宝宝的活动量逐渐增加,但仍需要充足睡眠来支持其快速成长。 1-2岁幼儿:每天睡眠时间大概在11-14小时。随着幼儿对外界探索的增多,睡眠时长会相对婴儿期有所减少,但仍需保证足够睡眠。 二、宝宝睡觉时间长的可能原因及应对 生理性原因 生长发育需求:在快速生长期,宝宝身体需要大量能量用于细胞修复和组织增长,睡眠是身体进行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例如,婴儿在睡眠中会分泌大量生长激素,促进骨骼、肌肉等的生长。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干预,只需为宝宝提供舒适、安静且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5℃左右)的睡眠环境即可,让宝宝能自然地通过睡眠满足生长需求。 个体差异:有些宝宝本身就是“睡眠型”宝宝,天生睡眠时间较长。只要宝宝醒来后精神状态良好,食欲正常,体重等生长指标增长符合标准,就属于正常情况。家长无需过度担心,也不要强行唤醒宝宝,应尊重宝宝的睡眠节奏。 病理性原因 感染性疾病:当宝宝患有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时,身体处于消耗状态,会通过延长睡眠来恢复体力。此时宝宝可能还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其他症状。如果怀疑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睡觉时间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合适的非损伤性治疗方式,避免不恰当用药对低龄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代谢性疾病: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新陈代谢,导致宝宝出现嗜睡、睡眠时间过长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皮肤粗糙等症状。一旦怀疑代谢性疾病,需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等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和低龄婴儿,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睡眠环境的安全,避免床上有过多松软的被褥、玩具等,防止宝宝被捂住口鼻发生窒息危险。在宝宝睡眠过程中,要定时观察宝宝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果是较大的幼儿,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营造规律的睡眠氛围,但也要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尊重宝宝的睡眠特点,以保障宝宝健康成长。

    2025-10-15 14:55:37
  • 一个月的宝宝几天不拉便怎么办

    一个月宝宝几天不拉便,先观察是否为生理性攒肚,若精神好、吃奶正常等可能是,可通过腹部按摩(空腹顺时针轻柔按摩,注意手部温度)、刺激排便(用棉签蘸温水轻刺激肛门周围,动作轻柔)等非药物干预;若伴腹胀明显、呕吐等异常,可能是病理性,如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等,无法判断时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检查明确原因并处理。 一、观察宝宝状态 1.判断是否为生理性攒肚 一个月的宝宝几天不拉便,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宝宝精神好,吃奶正常,没有腹胀、哭闹不安等表现,可能是生理性攒肚。这是因为宝宝消化能力逐渐提高,能对母乳进行充分消化、吸收,导致产生的食物残渣少,从而出现几天不拉便的情况。 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宝宝可能会出现几天才排便一次的情况,但排出的大便通常是黄色软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 1.腹部按摩 可以在宝宝空腹时,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摩时间可以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每天可以按摩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宝宝肠道蠕动,帮助排便。这是因为按摩能够刺激肠道神经,促进肠道的蠕动功能,从而有助于大便的排出。 按摩时要注意手部温度,避免过凉刺激宝宝腹部引起不适。因为一个月的宝宝腹部皮肤比较娇嫩,温度变化可能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 2.刺激排便 可以用棉签蘸取少量温水,轻轻刺激宝宝的肛门周围,引起宝宝的排便反射。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的肛门黏膜。这是利用刺激肛门周围神经来诱发排便。不过这种方法要谨慎使用,只有在宝宝有明显排便意愿但又难以排出时可以尝试。 三、特殊情况处理 1.考虑病理性因素 如果宝宝几天不拉便的同时,伴有腹胀明显、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吃奶量减少等情况,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段肥厚、扩张,多在出生后出现顽固性便秘。 还有可能是肠梗阻等疾病,肠梗阻会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宝宝会出现不排便、不排气、腹胀等症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必须立即就医。 2.就医评估 当家长无法判断宝宝几天不拉便的情况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超声等,来明确宝宝不拉便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医生会根据具体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个月的宝宝几天不拉便时,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宝宝的整体状态,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温和干预方法,如腹部按摩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以确保宝宝的健康。

    2025-10-15 14:54:31
  • 婴儿三天不排便但有臭屁正常吗

    婴儿三天不排便但有臭屁可能正常也可能异常,正常可能是攒肚,异常可能是便秘、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等。攒肚可做腹部按摩,疑似异常需及时就医,纯母乳妈妈要注意饮食,婴儿补水适量,药物需遵医嘱,密切关注婴儿排便及一般状况。 一、可能的正常情况及原因 婴儿三天不排便但有臭屁可能是正常的,常见于以下情况: 攒肚:多见于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随着婴儿消化功能逐渐完善,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从而出现几天不排便的情况,但肠道会有气体产生,所以会有臭屁。一般婴儿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大便性状正常,不伴有腹胀等不适。 二、需要警惕的异常情况及原因 便秘:如果婴儿除了三天不排便、有臭屁外,还伴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甚至出现肛裂、便血,以及腹胀、食欲减退等表现,可能是便秘导致。其原因可能与婴儿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摄入不够、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患儿往往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出现排便延迟,伴有腹胀逐渐加重,也可出现不排便但有臭屁的情况,而且患儿可能会有呕吐、营养不良等表现。 肠梗阻:婴儿如果患有肠梗阻,也会出现不排便、排气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肠梗阻时一般一开始可能排气较多,之后会出现排气减少甚至停止排气,但如果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仍会有少量排气,包括臭屁,但同时会伴有频繁呕吐、腹胀明显、哭闹不安等表现,这种情况比较危急,需要及时就医。 三、观察与处理建议 对于攒肚情况:家长可以适当给婴儿做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婴儿腹部,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2-3次,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同时要保证婴儿充足的母乳喂养,一般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对于疑似异常情况:如果婴儿三天不排便且有臭屁,同时伴有上述可能异常的表现,如腹胀明显、呕吐、精神差等,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特殊人群(婴儿)的温馨提示 婴儿的消化系统和身体机能尚不完善,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婴儿的排便及一般状况。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的饮食也会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母亲应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同时要注意给婴儿适当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天气炎热或婴儿有出汗等情况时,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影响婴儿的奶量摄入。如果需要使用药物等干预措施,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用药,因为婴儿的器官功能还在发育中,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5 14:52:0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