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亚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邹亚伟,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对小儿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发热性疾病,慢性咳嗽和小儿血液肿瘤疾病。展开
  • 6个月宝宝吐奶怎么办

    6个月宝宝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呈45度左右斜抱位喂养、喂养中或后竖抱轻拍背部3-5分钟助排空气、依食量少量多次喂养、喂完后将上半身适当抬高15-30度并右侧卧位、密切留意吐奶状况异常时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来减少吐奶及应对相关情况。 一、调整喂养姿势:6个月宝宝吐奶时,应采用正确喂养姿势,如将宝宝抱起呈45度左右斜抱位进行喂养,避免让宝宝平躺喂奶,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奶液反流,降低吐奶发生概率。二、喂养后拍嗝: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完奶后,需将宝宝竖抱,让其头部靠在家长肩上,然后轻拍宝宝背部,一般持续拍嗝3-5分钟,帮助宝宝排出胃内积攒的空气,从而减少吐奶情况。三、控制喂养量与频率:依据宝宝的食量合理调整每次喂奶量,避免一次喂食过多,同时科学安排喂奶间隔时间,遵循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减轻宝宝胃肠消化负担,降低吐奶风险。四、体位抬高:喂完奶后不要立刻让宝宝平卧,可将宝宝上半身适当抬高15-30度,并且保持右侧卧位,借助重力防止奶液反流引发吐奶。五、观察异常情况:要密切留意宝宝吐奶状况,若吐奶频繁、吐奶量较多,或者伴随精神欠佳、发热、腹胀等异常表现时,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等病理因素。

    2025-08-14 15:23:35
  • 哺乳期妈妈吃辣的对孩子有影响吗

    哺乳期妈妈吃辣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消化、过敏、上火、睡眠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如想吃辣可适量食用,并观察孩子的反应。 哺乳期妈妈吃辣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问题: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辣椒中的成分可能会刺激宝宝的胃肠道,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问题。 2.过敏反应:有些宝宝可能对辣椒中的成分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症状等。 3.上火:哺乳期妈妈食用过多辣椒,可能会导致宝宝上火,出现眼屎多、便秘等症状。 4.影响睡眠:辣椒中的成分可能会使宝宝感到兴奋,影响其睡眠质量。 因此,哺乳期妈妈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以免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如果哺乳期妈妈非常想吃辣,可以适量食用,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避免再次食用辣椒。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早产儿、过敏体质的宝宝,哺乳期妈妈更应谨慎饮食,避免食用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的食物。如果有任何关于哺乳期饮食的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2025-08-14 15:22:16
  • 小孩子可以经常喝茶吗

    小孩子不建议经常喝茶,因茶叶含咖啡因,会致其神经系统兴奋、干扰睡眠周期影响发育;茶中鞣酸等成分会影响铁、钙等营养吸收,致营养缺乏;还会刺激其娇嫩胃肠道引发不适,家长应让孩子少喝茶,多饮适合的白开水等保证健康成长。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小孩子的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经常喝茶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兴奋,出现烦躁、失眠等情况,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过量的咖啡因摄入会干扰儿童的睡眠周期,而充足的睡眠对儿童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影响营养吸收 茶中的鞣酸等成分可能会与食物中的铁、钙等营养成分结合,影响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例如,长期经常喝茶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缺铁性贫血等营养缺乏问题。有相关研究显示,儿童过量饮茶后,铁的吸收利用率会显著降低。 对胃肠道的刺激 小孩子的胃肠道比较娇嫩,经常喝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腹痛、腹泻等症状。相比成年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更为脆弱,更容易受到茶中某些成分的刺激。 对于特殊人群即小孩子,家长应避免让孩子经常喝茶,尽量给孩子饮用白开水等适合其年龄阶段的饮品,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满足其身体对水分和营养的正常需求。

    2025-08-14 15:20:36
  • 小孩为什么会真菌感染

    小孩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未全黏膜屏障等功能不完善抵御真菌弱,长期处潮湿温暖环境如接触潮湿地面等增接触真菌风险,长期或不规范用抗生素等致菌群失衡使真菌繁殖,患先天免疫缺陷病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等削弱免疫致真菌感染易感性升高。 一、小孩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小孩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免疫系统尚处发育过程,黏膜屏障、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等功能未完全成熟,对真菌的抵御能力较弱,易受真菌侵袭。例如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为真菌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外部环境真菌暴露因素 自然界中真菌广泛分布,在潮湿、温暖环境易滋生,若小孩长期处于此类环境,如经常接触潮湿的地面、使用公共浴室、共用毛巾等,会增加接触真菌的几率,从而提高真菌感染风险。 三、药物使用导致菌群失衡 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破坏小孩体内正常菌群平衡,使有益菌数量减少,真菌等条件致病菌便会大量繁殖,引发真菌感染。 四、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影响 若小孩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或因其他疾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会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真菌感染的易感性显著升高。

    2025-08-14 15:13:53
  • 婴儿频繁吐奶应该怎么办

    婴儿频繁吐奶可先从调整喂养量与频率入手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喂奶时将头部抬高呈斜躺状态,喂奶后竖抱轻拍背部排空气,短时间内采取右侧卧位,若伴有精神萎靡、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等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消化道畸形等病理性因素。 一、调整喂养方式婴儿频繁吐奶可先从喂养量与频率入手进行调整,避免一次性喂养量过大,遵循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有研究显示合理控制单次喂养量能降低吐奶发生率。二、改善喂养姿势喂奶时将婴儿头部抬高约30度,保持身体呈斜躺状态,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此正确喂养姿势可明显减少奶液反流,从而改善吐奶情况。三、做好拍嗝环节喂奶后需将婴儿竖抱,轻拍其背部,一般每次拍嗝持续3-5分钟,多数研究证实拍嗝能有效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吐奶发生。四、进行体位调整喂奶后短时间内让婴儿采取右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奶液反流至食管,相关儿科研究表明右侧卧位对减轻婴儿吐奶有一定作用。五、观察与就医若婴儿频繁吐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等异常状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畸形等病理性因素,因为这些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需要医学干预的病理情况。

    2025-08-14 15:12: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