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黄海主任医师(69)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黄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尿失禁,尿频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及各类膀胱炎等下尿路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海,男,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下尿路疾病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委员。2012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2013年在中华医学会资助下先后在比利时鲁文大学泌尿外科中心、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泌尿外科、芬兰坦佩雷大学泌尿外科中心学习。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于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学习与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尿失禁,尿频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及各类膀胱炎等下尿路疾病。展开
  • 小便有异味是怎么回事

    小便异味可能由饮食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引起,如有异常或不适,应及时就医。 1.饮食因素: 食用某些食物:某些食物,如芦笋、大蒜、肉类等,可能会导致小便异味。 水分摄入不足:饮水过少会使尿液浓缩,导致异味加重。 2.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等,会导致尿液中细菌滋生,产生异味。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糖分,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肝病: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尿液呈现特殊的异味。 肾病:肾炎、肾衰竭等肾病可能影响尿液的排泄和成分,导致异味。 其他: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小便异味。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可能会影响尿液的味道。 如果发现小便有异味,尤其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均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等,有助于预防小便异味的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小便异味可能与生理或病理因素有关,应特别关注。如有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2025-05-29 17:24:57
  • 血尿酸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血尿酸值正常范围因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而异,男性为150-380μmol/L,女性为90-360μmol/L,但可能会受饮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尿酸值异常可能导致痛风等疾病,需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血尿酸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痛风等疾病。痛风是一种由于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沉积,引起炎症和疼痛的疾病。痛风的症状包括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 如果血尿酸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贫血、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对于血尿酸值异常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饮食控制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饮水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降尿酸药物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血尿酸正常值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些情况下,需要更加关注血尿酸值的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血尿酸正常值范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如果对血尿酸值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2025-05-29 17:21:17
  • 导尿管拔出来后小便疼怎么办

    导尿管拔出后小便疼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感染或损伤引起的。可通过多喝水、注意卫生、热敷、服药等方法缓解,若疼痛持续或加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多喝水 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有助于缓解疼痛。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 3.避免憋尿 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避免憋尿。 4.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有助于缓解疼痛。 5.药物治疗 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6.就医 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尿急、尿频、血尿等症状,可能是发生了尿路感染或尿道损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拔除导尿管后,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需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如果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或者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容易发生尿路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和治疗。此外,如果对导尿管拔除后的护理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护士。

    2025-05-29 17:19:23
  • 肾结晶是什么意思

    肾结晶是肾结石的先兆,无传染性,通常采用B超或CT检查确诊,病因多样,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关键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 1.形成原因:造成肾结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水过少、嘌呤代谢异常、草酸代谢异常等。 2.检查方法:通常采用B超或CT检查来确诊。 3.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能会出现腰痛、血尿等。 4.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多饮水、调整饮食等方式促进结晶排出;手术治疗则是针对较大的结晶或已经形成结石的情况。 5.预防措施:预防肾结晶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饮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6.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饮食调整。 如果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监测结晶的变化情况。 对于有肾结晶的患者,应重视并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肾结晶的形成也非常重要。

    2025-05-29 17:12:42
  • 为什么会肾囊肿

    肾囊肿的形成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基因突变、年龄增长、某些疾病、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有关。 1.先天性发育异常:肾囊肿可能是由于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的。 2.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肾囊肿的发生风险。 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肾囊肿的形成。 4.其他因素:某些疾病,如多囊肾病、获得性肾囊肿病等,也可能导致肾囊肿的发生。 5.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肾囊肿的发生风险。 6.环境因素:某些环境污染物,如石棉、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肾囊肿的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肾囊肿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肾囊肿的治疗,应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症状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评估。一般来说,小于4厘米的肾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复查。如果囊肿较大或出现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预防肾囊肿的发生和发展。

    2025-05-29 17:10: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