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尿失禁,尿频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及各类膀胱炎等下尿路疾病。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黄海,男,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下尿路疾病专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委员。2012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临床技能大赛二等奖,2013年在中华医学会资助下先后在比利时鲁文大学泌尿外科中心、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泌尿外科、芬兰坦佩雷大学泌尿外科中心学习。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于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学习与研究。展开
个人擅长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尿失禁,尿频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综合症,神经源性膀胱,及各类膀胱炎等下尿路疾病。展开
  • 拔完导尿管怎么样快速尿

    拔完导尿管想排尿可通过以下方法:一是调整心态放松,紧张焦虑可能影响排尿,放松身心利于恢复;二是尝试听流水声,流水声可触发排尿反射;三是局部温水冲洗,刺激皮肤神经反射性引起膀胱收缩;四是变换排尿姿势,不同姿势改变腹压助排尿;五是按摩下腹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 一、调整心态放松 原理: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影响排尿反射,导致排尿困难。放松身心有助于身体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比如一些患者因担心拔管后排尿问题而过度紧张,反而加重了排尿障碍,而保持轻松的心态能让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更顺畅,利于排尿。 适用人群:所有拔完导尿管想排尿的人群,尤其适用于因心理因素导致排尿不畅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需要注意调整心态,比如长期久坐、生活节奏快易紧张的人群更要重视心理调节。 二、尝试听流水声 原理:听到流水声往往会触发人体的排尿反射。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机制,当大脑接收到流水声的刺激信号,会传递指令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促进排尿。 适用人群:大部分人群都适用,尤其对因听觉刺激能有效诱发排尿反射的人,不同年龄阶段,如儿童可能对流水声更敏感,性别差异不大,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流水声相关环境的人群可能更易通过此方法排尿。 三、局部温水冲洗 原理: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可刺激局部皮肤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收缩,进而帮助排尿。温水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排尿功能的恢复。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尤其对于皮肤感觉不太灵敏的老年人或糖尿病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要格外注意水温的把控,防止因感觉不敏锐而烫伤皮肤。 四、变换排尿姿势 原理:不同的排尿姿势会改变腹压对膀胱的压力,从而影响排尿。比如站立位排尿时,重力作用可能更利于尿液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从卧位改为坐位或站立位排尿姿势的改变可能有助于恢复正常排尿。 适用人群:大部分人群适用,卧床患者需在他人协助下安全变换姿势,老年人行动不便时要注意变换姿势的安全性,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合适的排尿姿势,如经常伏案工作的人群久坐后可能站立排尿更有利。 五、按摩下腹部 原理:适当按摩下腹部可以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用手掌轻柔地顺时针按摩下腹部,能刺激膀胱区域,帮助膀胱排空尿液。 适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但手法要轻柔,对于有腹部手术史或腹部有伤口的患者要避免过度用力按摩,防止引起不适或影响伤口愈合,老年人腹部皮肤较松弛,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根据自身腹部情况调整按摩力度和方式。

    2025-10-13 11:40:48
  • 孕妇尿道感染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孕妇尿道感染会增加早产风险、致胎儿生长受限和宫内感染风险,其相关因素包括生理结构(尿道短直、子宫压迫致尿液潴留)和激素变化(尿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应对需及时就医检查,轻中度可通过多饮水、注意卫生处理,中重度用影响小的抗生素,孕期要注意卫生健康、定期产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预防。 一、孕妇尿道感染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一)早产风险增加 尿道感染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细菌产生的炎症介质等可能会刺激子宫,引发子宫收缩。有研究表明,孕妇发生尿道感染时,早产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炎症反应会影响胎盘的功能,导致胎盘早剥等情况,进而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增加早产的可能性。早产的胎儿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出生后面临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二)胎儿生长受限 尿道感染会影响孕妇的身体状况,导致孕妇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同时,感染引起的炎症环境会干扰胎盘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得胎儿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表现为胎儿的体重低于同孕周胎儿的正常范围。 (三)胎儿宫内感染风险 严重的尿道感染可能会使细菌通过上行感染等途径波及到胎儿,引发胎儿宫内感染。胎儿一旦发生宫内感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神经系统发育受到影响,增加胎儿出生后智力发育障碍的风险等。而且宫内感染还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等情况,进一步威胁胎儿的健康。 二、孕妇尿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应对建议 (一)相关因素 1.生理结构因素:孕妇的尿道较短且直,临近阴道和肛门,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怀孕后子宫增大,会压迫输尿管和膀胱,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膀胱内潴留,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激素变化因素: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会使尿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二)应对建议 孕妇一旦怀疑有尿道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轻度尿道感染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多排尿来冲刷尿道,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对于中重度尿道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孕妇在整个孕期都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和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道感染的症状,要及时处理,以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同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尿道感染的发生。

    2025-10-13 11:39:37
  • 尿路感染痒怎么办

    尿路感染伴痒多因局部炎症刺激,需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包括不同人群注意清洗及换内裤等;要及时就医检查,如通过尿常规等明确病情,孕妇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告知;细菌感染可据药敏选抗生素治疗;要避免搔抓,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综合采取措施应对尿路感染伴痒情况。 一、明确尿路感染伴痒的原因 尿路感染时出现瘙痒症状,多与局部受到炎症刺激有关。细菌等病原体在尿路繁殖,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等,进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 二、一般处理措施 (一)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年龄与性别因素:对于女性,要注意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清洗时要从前向后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和阴道。对于男性,也要清洗阴茎、阴囊等部位。儿童的话,要选择柔软的棉质尿布,及时更换,清洗时动作要轻柔。 生活方式影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裤,内裤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减少局部不透气的情况,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三、针对尿路感染的处理 (一)就医检查 病史与症状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其他尿路感染症状,以及发病前的相关情况,如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等。通过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检查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还会结合身体的一般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特殊人群考虑:孕妇出现尿路感染伴痒时,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就医时要向医生明确告知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可能会用到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原体的药敏结果来定。不过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 四、缓解瘙痒的其他注意事项 (一)避免搔抓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尽量避免搔抓局部,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破损,进一步加重感染,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看管,防止儿童不自觉地搔抓外阴等部位。 (二)饮食调整 年龄与性别因素:一般来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重瘙痒症状。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总之,当出现尿路感染伴痒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保持局部清洁、及时就医明确病情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等,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来进行综合的应对。

    2025-10-13 11:38:24
  • 尿结石怎么治

    结石治疗分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特定值等情况需大量饮水及按成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有α受体阻滞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溶石药物适用于特定结石且需遵医嘱,手术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特定肾结石等、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用于中下段等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用于特定肾结石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避免高钙高草酸饮食等,孕妇优先保守治疗,老年人综合评估选方案,且无论何种治疗均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或CT等监测相关情况。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且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患者。首先需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以增加尿量冲刷尿路,促进结石排出;同时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若为尿酸结石需低嘌呤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摄入),草酸钙结石则需低草酸饮食(减少菠菜、苋菜等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 二、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适用于输尿管下段结石。 2.溶石药物:枸橼酸氢钾钠等,适用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通过改变尿液pH值等机制溶解结石,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2厘米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利用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块,便于随尿液排出,治疗后需注意观察碎石排出情况及可能出现的血尿等反应。 2.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及部分嵌顿的结石,经尿道插入输尿管镜直达结石部位,利用激光等将结石击碎取出,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输尿管黏膜。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2厘米的肾结石、部分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等,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将结石击碎取出,术后需关注肾脏穿刺部位恢复及感染等情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避免高钙、高草酸饮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尿结石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尽量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治疗方式,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及手术损伤。 孕妇:尿结石治疗需权衡胎儿安全,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如大量饮水等,尽量避免体外冲击波碎石等辐射性检查及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必要时在严密监测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老年人:多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对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术后加强护理,注意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 五、定期复查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均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或CT等,监测结石残留、复发及肾功能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3 11:36:44
  • 肾结石痛怎么缓解

    肾结石可通过非药物和医疗干预方法缓解。非药物方法有大量饮水和改变体位;医疗干预包括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不同年龄段使用有差异)和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不同年龄段需评估后选择)。 一、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大量饮水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大量饮水都有助于增加尿量,从而促进较小的肾结石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减轻疼痛。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3升水,可分多次饮用。例如,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保证充足摄入,避免脱水。对于成年人,正常生活状态下也应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保持尿液稀释,降低结石形成和疼痛的风险。 (二)改变体位 不同年龄段人群可尝试通过改变体位来缓解疼痛。比如站立、行走、跳跃等动作可能会促使结石移动,从而减轻结石对尿路的梗阻,缓解疼痛。对于儿童,家长可适当协助其进行一些轻柔的活动,如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适当跑动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疼痛加重。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体位改变。 二、医疗干预缓解方法 (一)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轻至中度的肾结石痛,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年龄段使用需注意差异,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成人不同。成年人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 阿片类镇痛药:当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可能会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阿片类药物有成瘾性风险,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对药物成瘾的易感性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或非阿片类药物缓解疼痛。成年人使用时也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合适大小的肾结石。对于儿童,要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和结石的具体情况,因为儿童的身体结构和成人有差异,手术的风险和收益需要谨慎权衡。成年人若符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适应证,可考虑该治疗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然后随尿液排出,从而缓解疼痛。 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较大的肾结石或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手术前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结石情况等。儿童进行此类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成年人则要关注术后恢复等情况。

    2025-10-13 11:35:3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