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牙体缺损、缺失修复,颌骨缺损,前牙美容修复和种植牙、套筒冠义齿、磁性义齿修复。
向 Ta 提问
-
牙科洗牙对牙齿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牙科洗牙好处是可清除牙菌斑与牙结石降低牙龈炎等发病几率、维护口腔整体健康预防龋齿减少异味助全身健康、能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坏处有短期牙齿敏感、不当操作可能损伤牙龈,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谨慎及出血性疾病人群洗牙前要控病评估。 一、牙科洗牙的好处 1.清除牙菌斑与牙结石:牙菌斑长期堆积会矿化形成牙结石,洗牙可有效去除这些附着物,研究表明定期洗牙能显著降低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病几率,因为牙菌斑是引发牙周炎症的主要致病因素,清除后可阻断炎症的发展。例如多项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规律洗牙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不洗牙人群。 2.维护口腔整体健康:保持牙齿清洁能预防龋齿的发生,同时可减少口腔异味,提升口腔舒适度,让患者拥有清新的口气,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态,有助于全身健康,因为口腔感染可能与某些全身性疾病相关联。 3.早期发现口腔问题:洗牙过程中牙医能直观检查牙齿及牙龈状况,及时发现早期龋齿、牙龈异常等潜在问题,便于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问题恶化,比如能发现尚未形成明显龋洞但已存在脱矿的牙齿,及时进行干预处理。 二、牙科洗牙的坏处 1.短期牙齿敏感:对于牙龈已有退缩、牙本质暴露的人群,洗牙时器械的操作可能刺激牙本质,导致洗牙后短期内出现牙齿敏感现象,表现为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产生酸痛感,一般数天至数周可逐渐缓解,但部分人群敏感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2.不当操作可能损伤牙龈:若洗牙操作不规范,如洗牙器械压力过大、操作手法不当等,可能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加重、牙龈红肿等情况,正常规范的洗牙操作会尽量避免此类问题,但仍存在极小概率因操作失误引发。 3.特殊人群的风险: 孕妇:孕早期(妊娠前3个月)洗牙可能因刺激引发子宫收缩,存在流产风险;孕晚期(妊娠后3个月)洗牙可能因患者紧张等情绪因素影响,导致不适,所以孕妇洗牙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时机。 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未控制的血友病等,洗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因为洗牙过程会有局部创伤,这类人群洗牙前需先控制基础疾病,评估出血风险。
2025-10-27 10:42:49 -
饭后立即刷牙好吗
饭后立即刷牙不好因刚吃完饭牙齿表面有较软牙菌斑和食物残渣且牙釉质脆弱,此时刷牙易损伤牙釉质,儿童牙齿稚嫩立即刷牙更易影响发育,老年人牙齿有磨损等问题立即刷牙易致不适,一般建议饭后等待30-60分钟再刷牙合适,因可让酸碱环境恢复、降低食物残渣附着程度,既有效清洁口腔又减少对牙齿硬组织损伤。 牙齿结构方面 刚吃完饭时,牙齿表面有一层较软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此时牙齿的牙釉质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因为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如水果中的果酸、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使牙釉质的矿物质溶解,导致牙釉质脱矿。若立即刷牙,牙刷的刷毛可能会过度摩擦牙釉质,进一步损伤牙釉质,长期如此易使牙齿变得敏感,出现牙齿酸痛等不适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餐后即刻刷牙会使牙釉质的微观结构受到更多机械性损伤,破坏牙釉质的完整性。 不同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牙齿相对更稚嫩,饭后立即刷牙对乳牙和恒牙的发育可能产生更明显的不良影响。儿童吃饭后,牙齿表面的食物残留和酸性环境对乳牙釉质的影响同样存在,而且儿童刷牙时可能控制不好力度,立即刷牙更容易损伤乳牙釉质,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比如,学龄前儿童在餐后立即刷牙,由于刷牙技巧不熟练,更易导致牙釉质损伤,进而影响牙齿的美观和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的牙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牙龈退缩等问题。饭后立即刷牙,对于牙龈已经退缩的牙齿,牙根暴露,刷牙时刷毛对牙根的刺激会更明显,可能引起牙根敏感、疼痛等不适。而且老年人的牙釉质也可能因为长期咀嚼等原因有所磨损,此时立即刷牙对牙釉质的损伤风险更高,会加重牙齿的不适状况。 正确的口腔清洁时间 一般建议在饭后等待30-60分钟再刷牙比较合适。这样可以让口腔内的酸碱环境有一定时间恢复,同时食物残渣经过一段时间后,与牙面的附着程度有所降低,此时刷牙既能有效清洁口腔,又能减少对牙齿硬组织的损伤。例如,等待30分钟后,牙齿表面的酸性环境有所缓解,牙釉质的脱矿状况得到一定改善,此时刷牙相对更安全,能更好地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维护口腔健康。
2025-10-27 10:42:06 -
孕晚期能不能补牙
孕晚期出现牙齿问题且病变未累及牙髓等深部组织、身体状况稳定时可补牙,操作尽量选孕晚期相对稳定阶段,医生操作要轻柔无菌控时,有妊娠并发症需产科和口腔科联合会诊,考虑孕妇个体差异沟通安抚,补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硬黏食物,异常及时复诊。 一、孕晚期补牙的可行性评估 孕晚期(妊娠28周及以后)若出现牙齿问题,如龋齿导致疼痛、感染等情况时,可在充分评估后进行补牙。一般而言,若牙齿病变未累及牙髓等深部组织,且孕妇身体状况稳定,是可以进行补牙操作的。这是因为严重的牙齿问题可能会影响孕妇的进食、情绪等,进而间接影响胎儿健康,此时通过补牙缓解牙齿不适是有必要的。 二、补牙操作的注意事项 1.操作时机选择:尽量选择孕晚期相对稳定的阶段进行补牙,避免在孕晚期频繁的宫缩等不稳定时期操作,一般建议在孕28-36周之间,由医生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判断最为合适的时间点。 2.操作过程把控:医生在补牙时会格外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减少对孕妇的刺激。例如,在去腐质、填充材料等步骤中,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感染等问题。同时,会控制操作时间,避免孕妇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因为过度紧张可能对子宫产生一定影响。 三、特殊情况考虑 妊娠并发症情况:若孕晚期孕妇合并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补牙前需经产科和口腔科医生联合会诊。例如,妊娠高血压孕妇补牙时需警惕因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妊娠糖尿病孕妇要关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糖变化等情况,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补牙。 孕妇个体差异:不同孕妇的身体耐受程度不同,有些孕妇孕晚期对刺激较为敏感,在补牙前医生会提前了解孕妇的感受,通过沟通安抚等方式缓解孕妇的焦虑情绪,以保证补牙操作能顺利进行。 四、补牙后的护理建议 补牙后孕晚期孕妇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使用软毛牙刷轻轻清洁牙齿。同时,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补牙材料脱落等情况发生。若补牙后出现牙齿持续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2025-10-27 10:41:42 -
牙列稀疏怎么矫正 牙列稀疏的3个矫正方法介绍
牙列稀疏可通过佩戴传统金属或隐形矫正器改善,传统金属适大多情况需长时间佩戴效果稳定,隐形美观可摘戴适轻度且美观要求高;轻度稀疏牙齿状况好者可选贴面修复,用薄层材料粘结,瓷贴面美观但需少量磨除牙组织,快捷但不适严重情况;由严重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骨性牙列稀疏需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先正畸排齐再正颌手术,复杂周期长需多科合作适骨骼因素严重者。 一、矫正器矫正 牙列稀疏可通过佩戴矫正器来改善,常见的有传统金属矫正器、隐形矫正器等。传统金属矫正器利用弓丝和托槽施加力量,逐步移动牙齿,使其排列整齐,适用于大多数牙列稀疏情况,通过持续的轻力作用引导牙齿移动,一般需要较长时间佩戴,但矫正效果较为稳定;隐形矫正器则是通过一系列定制的透明矫治器逐步调整牙齿位置,美观性较好,患者可自行摘戴,方便清洁口腔,但费用相对较高,适用于牙列稀疏程度较轻且对美观要求较高的人群,其矫治器根据牙齿移动的不同阶段设计,能精准控制牙齿移动方向。 二、贴面修复 对于轻度牙列稀疏且牙齿表面状况较好的患者,贴面修复也是一种可选方法。贴面是通过将薄层修复材料粘结在牙齿表面,来改善牙齿的排列和外观,遮盖稀疏间隙。常用的贴面材料有树脂贴面和瓷贴面等,瓷贴面美观性极佳,与天然牙齿色泽接近,生物相容性好,但需要少量磨除牙齿表面组织。这种方法相对快捷,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牙齿的美观度,但不适用于牙列稀疏较为严重的情况,且长期效果需考虑贴面的维护和牙齿的后续变化。 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当牙列稀疏是由严重的骨骼发育异常(骨性牙列稀疏)引起时,单纯的正畸治疗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此时需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该方法首先通过正畸治疗排齐牙列,为正颌手术创造条件,然后进行正颌手术调整颌骨的位置,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牙列稀疏问题。这种治疗方法较为复杂,需要正畸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密切合作,治疗周期较长,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口腔局部状况要求较高,适用于因骨骼因素导致的严重牙列稀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手术和正畸的相关规范,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2025-10-27 10:39:46 -
补牙为什么要分两次
龋齿就诊首次需部分去除龋坏组织并用温和材料暂封观察牙髓状态,之后牙髓稳定时第二次进行永久性填充,儿童分两次补牙可减不适防牙髓损伤,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分两次就诊能监控牙髓状态保补牙安全。 一、第一次就诊的主要操作及原因 1.龋坏组织清除与初步处理:当患者因龋齿就诊时,首次就诊需先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龋坏组织中可能存在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若一次性将所有龋坏组织去除干净,可能会刺激牙髓。因为龋齿较深时,牙髓可能处于敏感状态,直接去除全部龋坏组织可能引发牙髓炎症反应。例如,研究表明,深龋患牙直接去净腐质可能导致牙髓暴露或激发牙髓的防御反应,所以需要先部分去除龋坏组织,并用温和的材料暂封,观察牙髓状况。 2.牙髓状态观察:通过第一次就诊暂封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通常为1-2周),了解牙髓是否出现充血、疼痛等异常反应。不同人群对龋坏刺激的反应不同,儿童牙髓相对更娇嫩,对刺激更敏感,分两次就诊能更好地监测儿童牙髓状态;成年人若龋坏较深,也需要通过第一次就诊后的观察来确定牙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以便后续进行合适的处理。 二、第二次就诊的操作及意义 1.永久性填充修复:在第一次就诊暂封观察后,若牙髓状态稳定,第二次就诊则进行永久性的填充。此时可以将龋洞用合适的填充材料严密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这是因为第一次暂封后为牙髓提供了恢复的时间,第二次能够确保填充材料与牙髓及牙体组织良好结合,保证补牙的长期效果。比如使用树脂材料等进行填充,能有效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防止食物残渣再次进入龋洞引发新的龋坏。 2.不同人群的特殊性体现:对于儿童,分两次补牙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对牙髓的过度刺激,符合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儿童在一次就诊中因长时间操作导致心理恐惧和牙髓损伤;对于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牙齿修复过程中牙髓的稳定尤为重要,分两次就诊可以更好地监控血糖等指标对牙髓状态的影响,确保补牙过程安全,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相对缓慢,牙髓状态的稳定对于补牙后的恢复至关重要。
2025-10-27 10:3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