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庚,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神经外科肿瘤区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以来共完成急诊手术1500余例(外伤、脑出血),择期手术3000余例(脑脊髓肿瘤、血管病等),手术成功率99%以上,死亡率低于0.3%。 在功能区肿瘤手术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在国内率先完成功能区肿瘤全切除并保留神经功能,及早地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术前存在的神经功能得以保存而且使部分术前失去的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在做好一线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以及来医院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指导工作,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教学部门的好评。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998年前往日本参加了亚洲神经外科会议。2005年在第十三届国际神经外科大会做题目为《DTI辅助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发言,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多次受中华医学会之邀为继续教育学习班讲学。2010年前往美国克里夫兰clinic神经外科参观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展开
  • 大脑镰后部枕叶旁脂肪瘤

    大脑镰后部枕叶旁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位于大脑镰后部邻近枕叶区域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边界清晰生长缓慢CT呈低密度影MRI检查T1WI、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减低可诊断较小者可无症状较大者可压迫脑组织致头痛癫痫等症状主要靠头颅MRI诊断无症状无进行性增大者可随访观察有症状或进行性增大者需手术切除儿童患者手术需评估风险关注恢复孕妇患者需多学科评估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大脑镰后部枕叶旁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位于大脑镰后部邻近枕叶区域,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肿瘤边界通常清晰,生长较为缓慢。 二、影像学表现 1.CT检查: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约-20至-120HU,具有脂肪组织的典型密度特征。 2.MRI检查:T1WI、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上信号减低,此为诊断脂肪瘤的重要影像学依据,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较小的脂肪瘤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因其他原因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情况:较大的脂肪瘤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引发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视野缺损、肢体无力等),具体症状与肿瘤压迫部位及范围相关。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头颅MRI检查,凭借其典型的信号特征可明确诊断脂肪瘤,并能准确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无进行性增大的脂肪瘤,可定期进行头颅MRI复查,监测肿瘤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若脂肪瘤出现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等)或呈进行性增大趋势,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目的是解除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改善临床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密切关注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加强术后护理,因儿童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及恢复能力与成人有别,需格外注重术后康复监测。 2.孕妇患者:孕妇诊断为大脑镰后部枕叶旁脂肪瘤时,需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外科、产科等)共同评估,权衡手术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及不手术可能导致的病情进展风险,谨慎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充分考虑孕妇及胎儿的双重安全。

    2025-09-29 11:13:21
  • 宝宝脑积水症状是什么

    宝宝脑积水在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儿期可出现头颅异常增大、落日征、精神萎靡、呕吐等;幼儿及儿童期有头痛、视力障碍、共济失调、智力发育迟缓等,还可能伴随癫痫发作、发育迟缓,家长发现异常需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并尽早干预。 一、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婴儿期脑积水: 头颅异常增大:多数在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开始迅速增大,前囟门扩大且膨出,颅缝分离,头围大于正常同龄婴儿。这是因为婴儿颅缝尚未闭合,颅内压增高会使头颅不断扩张。例如,正常婴儿头围在3个月时约38-40cm,而脑积水婴儿可能超过此范围较多。 落日征:眼球下转,露出上方巩膜,形似落日,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眼球垂直运动受限所致。 精神萎靡:宝宝可能出现反应迟钝,对周围环境兴趣降低,吃奶量减少等情况。因为脑积水影响了脑部正常的神经功能,导致宝宝整体的精神状态不佳。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 幼儿及儿童期脑积水: 头痛:随着年龄增长,颅缝逐渐闭合,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尤其是在清晨或用力后加重。这是因为颅内压力升高刺激颅内疼痛敏感结构。 视力障碍: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长期脑积水压迫视神经等结构会影响视觉功能。例如,可能会出现看东西模糊,不能准确识别周围物体等情况。 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协调,这是因为脑积水影响了小脑等平衡调节相关区域的功能。 智力发育迟缓:如果脑积水未能及时治疗,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宝宝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表现为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滞后。 二、伴随症状 癫痫发作:部分脑积水宝宝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脑积水导致脑神经元异常放电。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可能是全身性抽搐,也可能是局部肢体的抽搐等。 发育迟缓:除了智力发育迟缓外,还可能伴有运动发育迟缓,如抬头、坐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以及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如抓握物品不灵活等。 脑积水的症状因宝宝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诊断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宝宝预后非常重要,能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等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2025-09-29 11:11:42
  • 脊柱裂怎么进行急救

    脊柱裂急救需先评估环境安全,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跳骤停则心肺复苏;局部处理要保护伤口,怀疑脊柱骨折固定脊柱;然后及时呼叫急救并转运,转运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脊柱稳定。 一、现场评估与初步处理 环境安全:首先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避免二次损伤,如移开周围可能导致进一步伤害的物体等。 观察生命体征: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按照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但需注意操作力度和频率要适合患者情况,儿童和成人的心肺复苏操作有差异,对于儿童(1-8岁)胸外心脏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5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婴儿(1岁以下)用两指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4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二、针对脊柱裂局部的初步处理 伤口保护:如果脊柱裂部位有开放性伤口,要用清洁的敷料或干净的布等覆盖伤口,以防止感染,但不要随意对伤口进行冲洗或涂抹药物等操作,避免加重损伤或引入污染。对于脊髓外露的情况,更要特别小心保护,可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外露的脊髓,注意保持纱布湿润,避免干燥。 固定脊柱:如果怀疑有脊柱骨折(脊柱裂常可能合并脊柱骨折),要对脊柱进行固定。可以使用硬板担架等将患者平稳地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身体平直,避免脊柱弯曲、扭转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等结构相对柔软,搬运时更需轻柔,可由多人协调配合,分别托住患者的头部、肩部、背部、臀部和腿部,使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三、及时转运 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在现场初步处理后,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急救电话,向专业医护人员说明患者的情况,包括脊柱裂相关表现、生命体征情况等。 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转运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其呼吸、面色等情况。继续保持脊柱的稳定,按照专业急救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快速地转运至有条件进行进一步救治的医疗机构。例如在转运救护车中,要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并且根据儿童的特点,调整固定的方式和力度,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转运途中的二次损伤风险。

    2025-09-29 11:10:07
  • 右侧小脑有脂肪瘤严重吗

    右侧小脑脂肪瘤大多为良性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大小及对周围脑组织是否产生压迫,较小无压迫症状者通常无明显不适病情相对轻定期监测影像学即可,较大或有压迫者可致平衡失调、头痛头晕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需评估干预,儿童患者需格外关注对生长发育神经功能影响,成人有明显症状需医生评估是否手术等治疗,主要通过头颅MRI诊断,无症状小者定期复查,有症状或增大者可能需手术等缓解改善。 一、右侧小脑脂肪瘤的性质与一般情况 右侧小脑脂肪瘤大多为良性病变,其严重程度首先取决于脂肪瘤的大小、是否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等情况。一般而言,较小且未压迫周围结构的右侧小脑脂肪瘤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相对不严重。 二、不同情况的严重程度分析 (一)较小且无压迫症状的情况 若右侧小脑脂肪瘤体积较小,未对小脑及周围神经结构造成压迫,患者通常无明显不适,这种情况下病情相对较轻,定期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监测脂肪瘤变化即可,一般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二)较大或有压迫症状的情况 当右侧小脑脂肪瘤较大时,可能会压迫小脑组织、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例如,压迫小脑可导致平衡失调、行走不稳;压迫周围神经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若长期压迫还可能影响神经功能,严重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这种情况相对严重,需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一)儿童患者 儿童右侧小脑出现脂肪瘤时,需格外关注其对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较小的脂肪瘤也可能因持续生长压迫神经结构,进而影响运动、平衡等功能发育,因此更需密切监测,必要时及时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 (二)成人患者 成人右侧小脑脂肪瘤若引发明显症状,如严重的头痛、平衡障碍等,会对日常生活、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此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等治疗手段来解除压迫、改善症状。 四、诊断与后续处理 右侧小脑脂肪瘤主要通过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脂肪瘤,通常建议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其变化;而对于有症状或逐渐增大的脂肪瘤,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来缓解压迫、改善病情。

    2025-09-29 11:06:55
  • 脂肪瘤型脑膜瘤

    脂肪瘤型脑膜瘤为脑膜瘤特殊亚型具脂肪成分等病理特征,常见症状有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不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无特异差异儿童有头颅外观改变等特殊表现老年症状可不典型或复杂,影像学检查MRI为主要手段T1加权像高信号CT可辅助,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儿童手术需注意保护颅骨生长结构及术后监测康复,老年术前要控基础病术后关注基础病对恢复影响及监测护理。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脂肪瘤型脑膜瘤是脑膜瘤的特殊亚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含脂肪成分,其细胞形态及组织学特征符合脑膜瘤的基本类型,同时存在脂肪相关成分,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类似脂肪细胞的结构。 二、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这与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升高有关;部分患者会有癫痫发作,因肿瘤刺激脑组织引发异常放电;还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具体表现取决于肿瘤所在部位。 2.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肿瘤生长可能导致头颅外观改变等特殊表现;老年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可能使症状表现不典型或加重病情复杂性。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MRI是主要诊断手段,T1加权像上肿瘤常表现为高信号,这与肿瘤内脂肪成分有关,结合增强扫描等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检查也可辅助诊断,可见肿瘤内脂肪密度影等特征。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对于儿童患者,需充分考虑颅骨发育等因素,精细操作以减少对脑组织及周围结构的损伤;老年患者则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颅骨处于发育阶段,手术中需格外注意保护颅骨生长相关结构,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及颅骨修复等问题,因儿童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加强术后护理及康复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病,降低手术相关风险;术后要关注基础病对恢复的影响,加强对心脑血管等系统的监测与护理,促进患者平稳恢复。

    2025-09-29 11:04:3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