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庚,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神经外科肿瘤区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以来共完成急诊手术1500余例(外伤、脑出血),择期手术3000余例(脑脊髓肿瘤、血管病等),手术成功率99%以上,死亡率低于0.3%。 在功能区肿瘤手术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在国内率先完成功能区肿瘤全切除并保留神经功能,及早地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术前存在的神经功能得以保存而且使部分术前失去的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在做好一线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以及来医院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指导工作,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教学部门的好评。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998年前往日本参加了亚洲神经外科会议。2005年在第十三届国际神经外科大会做题目为《DTI辅助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发言,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多次受中华医学会之邀为继续教育学习班讲学。2010年前往美国克里夫兰clinic神经外科参观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展开
  • 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如康复治疗、中医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调整等,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治疗需个体化,患者应积极配合并定期复查。 1.药物治疗: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对于预防脑出血复发至关重要。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改善脑循环: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丹参、川芎嗪等,以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营养神经:使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康复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问题,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2.手术治疗: 对于脑出血量大、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 对于脑出血引起的脑积水,可以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手术治疗。 3.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对脑出血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使用。 康复训练: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康复训练,如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恢复功能。 饮食调整: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吸烟、饮酒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健康状况、脑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康复。此外,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9-29 10:05:52
  • 脑袋里脂肪瘤怎样治疗好

    对于无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无明显生长、未压迫周围脑组织的颅内脂肪瘤可定期随访头颅磁共振成像动态监测病情,当颅内脂肪瘤出现导致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压增高等相关症状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儿童患者手术要谨慎评估对生长发育及术后恢复的影响,老年患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基础疾病管理及护理。 一、观察等待策略 对于无症状的颅内脂肪瘤,若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无明显生长、未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情况,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动态监测脂肪瘤的大小、位置及周围脑组织的形态变化,通过持续观察来评估病情进展情况,此策略适用于肿瘤处于稳定状态且未引发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尤其需关注儿童患者因颅内结构尚在发育,长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潜在变化。 二、手术治疗考量 1.手术指征:当颅内脂肪瘤出现相关症状时,如导致癫痫发作、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运动障碍、视力视野异常等)、因肿瘤占位效应造成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等),则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以缓解症状,但手术风险需综合评估,包括肿瘤的位置、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由于儿童颅内组织仍在发育,手术需格外谨慎。一方面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代偿能力与成人不同,术后需更细致的神经功能监测及康复指导。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术后也需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及伤口等的护理,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5-09-29 10:02:43
  • 小脑脂肪瘤症状是什么

    小脑脂肪瘤可致颅内压升高出现持续性胀痛且早晚可能加重的头痛及喷射性呕吐,有共济失调表现如行走不稳、肢体动作不协调,儿童运动发育可能延迟,还可能有眼球运动障碍等其他神经功能影响,女性特殊阶段需留意,部分患者会出现突然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癫痫发作症状。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小脑脂肪瘤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症状,多为持续性胀痛,早晨或夜间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肿瘤占据颅腔空间,使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力梯度改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还可伴有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该类症状,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头痛而更易被忽视呕吐等表现。 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共济失调表现: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像醉酒步态,走路时左右摇晃、步履蹒跚;肢体动作不协调,比如拿东西时手抖、难以准确完成指鼻试验等,这是因为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脂肪瘤影响了小脑正常结构与功能,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运动发育进程中体现出落后于同龄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如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发育延迟。 2.其他神经功能影响:若肿瘤压迫周围神经结构,可能出现眼球运动障碍等,不同性别在此类症状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身体状况变化可能导致对症状感知或表现的细微不同,需格外留意自身身体变化。 三、癫痫发作相关症状 部分小脑脂肪瘤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突然的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这是由于肿瘤组织对脑神经元产生异常刺激,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癫痫,但儿童癫痫发作需谨慎排查是否与小脑脂肪瘤相关,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癫痫可能对脑功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025-09-29 10:01:21
  • 颅脑损伤具体指的是什么状况

    颅脑损伤分闭合性与开放性及轻中重程度,儿童因活泼易致伤且需关注生长发育,老年人骨质脆弱恢复慢易并发感染,高危职业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需强化防护与调整生活方式,有基础病史者病情复杂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症状变化。 一、定义及分类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外界暴力作用所引发的脑部结构损伤,涵盖头皮、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依据损伤机制可分为两类:一是闭合性颅脑损伤,即头部受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作用,颅骨保持完整,常见于交通事故、坠落、打击等情况;二是开放性颅脑损伤,头部被锐器或火器等穿通,颅骨与硬脑膜破损,脑组织与外界相通。按损伤程度划分,可分为轻度(通常意识障碍时间<30分钟,有轻微头痛、头晕等)、中度(意识障碍时间30分钟至6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等)、重度(意识障碍>6小时,出现肢体瘫痪、瞳孔改变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 二、不同人群特点影响 儿童:因活动活泼、平衡能力差,易发生坠落、碰撞等致伤,且儿童颅骨较软、脑组织代偿能力相对弱,损伤后恢复需关注生长发育影响,需特别注意早期监测神经功能变化。 老年人:骨质脆弱,轻微外力也易致颅骨骨折,且常合并脑血管病等基础疾病,损伤后恢复慢,并发症风险高,如肺部感染等,需加强护理预防相关问题。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高空作业等)者,颅脑损伤风险显著增高,需强化防护措施;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长期熬夜等)者,自身机体调节及恢复能力可能受影响,损伤后恢复需综合生活方式调整配合。 有基础病史人群:原有脑血管病(如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史等)者,发生颅脑损伤后,原基础病可能加重,病情变化更复杂,需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2025-09-29 09:59:54
  • 颅内脂肪瘤核磁

    颅内脂肪瘤在核磁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且边界清楚,多位于脑沟脑池,儿童需关注对脑发育的潜在影响,成人要关注神经功能症状,核磁可精准显示其位置大小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并助区分其他病变及判断是否需干预。 一、颅内脂肪瘤核磁表现特征 1.信号特点:在T1加权成像(T1WI)上呈均匀高信号,这是由于脂肪瘤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在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加权成像(T2WI)上同样呈高信号,与脑脊液的低信号形成鲜明对比,能清晰凸显病灶。 2.形态与位置: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常见于脑沟、脑池内,例如大脑纵裂、鞍上池等部位较为多见,可观察到其占据相应脑池、脑沟的解剖位置,与周围脑组织分界清晰。 二、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1.儿童人群:儿童颅内脂肪瘤需格外关注对脑发育的潜在影响,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脂肪瘤若占据特定脑池、脑沟可能干扰正常脑结构发育,核磁检查时要密切观察病灶与脑发育相关结构的关系,以便早期评估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发育异常风险。 2.成人人群:成人颅内脂肪瘤主要关注是否因病灶存在引发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通过核磁明确脂肪瘤位置、大小后,结合患者具体神经功能表现来综合判断后续诊疗方案,若病灶导致明显神经压迫等情况则需进一步考虑干预措施。 三、核磁检查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核磁检查能够精准显示颅内脂肪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详细关系,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通过清晰的影像表现可区分脂肪瘤与其他颅内病变,是诊断颅内脂肪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辅助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来缓解相关症状或防止病情进展。

    2025-09-29 09:58: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