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擅长: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徐庚,男,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神经外科肿瘤区主任。从事神经外科以来共完成急诊手术1500余例(外伤、脑出血),择期手术3000余例(脑脊髓肿瘤、血管病等),手术成功率99%以上,死亡率低于0.3%。 在功能区肿瘤手术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在国内率先完成功能区肿瘤全切除并保留神经功能,及早地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使术前存在的神经功能得以保存而且使部分术前失去的神经功能恢复,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在做好一线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以及来医院进修医生的临床教学指导工作,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教学部门的好评。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998年前往日本参加了亚洲神经外科会议。2005年在第十三届国际神经外科大会做题目为《DTI辅助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发言,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多次受中华医学会之邀为继续教育学习班讲学。2010年前往美国克里夫兰clinic神经外科参观学习。展开
个人擅长
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癫痫,脑室内肿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展开
  • 后脑皮下脂肪瘤20年

    后脑皮下脂肪瘤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20年多稳定病理见边界清晰脂肪样团块临床表现为后脑皮下可触及无痛性边界清活动度尚可肿块大小多稳定体积大时可有局部轻微不适或影响外观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观察(小且无症状定期复查)和手术治疗(大且有症状或影响外观时)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成人有基础疾病需控制后再考虑干预并依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干预。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后脑皮下脂肪瘤是起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而成,其生长具有缓慢特性,病程长达20年时,肿瘤通常已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病理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脂肪样组织团块,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明确。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后脑皮下可触及无痛性肿块,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因病程长达20年,肿块大小多相对稳定,一般无明显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但若肿瘤体积较大,可能出现局部轻微不适感或影响外观。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可触及后脑皮下质地柔软、边界清晰的肿块,通过触诊初步判断肿块性质。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显示为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能初步提示脂肪瘤的存在及大致范围。 CT检查: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表现为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CT值接近脂肪组织。 MRI检查:T1加权像、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此为脂肪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能精准判断脂肪瘤与周围脑组织等结构的关系。 四、治疗原则 1.保守观察:若后脑皮下脂肪瘤较小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如无头痛、局部压迫感等),因病程已20年且肿瘤稳定,可选择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体格检查及影像学(如超声或MRI)复查,监测肿瘤大小、形态变化。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头痛、局部不适等症状,或严重影响外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针对此类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手段,通过切除肿瘤解除相关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后脑皮下脂肪瘤20年,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若必须手术,需在术前做好全面评估,术后密切关注恢复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成人患者:成人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手术相关风险;同时,成人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2025-09-29 11:46:44
  • 脑袋中间长了脂肪瘤

    脑袋中间脂肪瘤为体表常见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而成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质地柔软,局部可皮下触及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一肿块一般无压痛大时可致胀痛外观异常,可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体积小无症状可定期观察随访,较大或有不适可手术切除,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术后观察,成年女性需关注生长速度等避免刺激定期自查,有基础病史患者术前控病术后监测护理。 一、脂肪瘤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脑袋中间的脂肪瘤属于体表常见的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聚集而成,一般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质地多柔软,通常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肿块表现:患者可于脑袋中间皮下触及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可直径数厘米,一般无压痛等不适症状,若脂肪瘤较大可能会因压迫局部组织出现轻微胀痛或外观异常。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的质地、边界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时还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辅助诊断,以更精准评估脂肪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治疗策略 1.观察随访:若脑袋中间的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无任何不适症状,不影响外观及正常生活,通常可选择定期观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体格检查或超声复查,监测脂肪瘤的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影响头部外观,或因压迫周围组织出现明显不适,如头痛、局部坠胀感等,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脑袋中间脂肪瘤的有效手段,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脂肪瘤可消除相关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脑袋中间出现脂肪瘤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需谨慎评估。手术前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颅骨及周围组织发育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及脂肪瘤有无复发等,且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需家长加强对伤口的护理及对脂肪瘤变化的关注。 成年女性患者:成年女性若脑袋中间有脂肪瘤,需关注脂肪瘤的生长速度、大小变化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挤压、刺激脂肪瘤部位,同时定期自我检查,若发现脂肪瘤短期内明显增大或出现疼痛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若需手术治疗脑袋中间的脂肪瘤,术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血压等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过程中因基础疾病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术后也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及伤口的护理。

    2025-09-29 11:45:23
  • 脑瘤会引起什么症状

    脑瘤引发颅内压增高可致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且晨夜明显)、呕吐(喷射性与进食无关)、视力减退(因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受压萎缩);神经系统定位有运动障碍(大脑运动区附近致肢体无力等)、语言功能障碍(累及语言中枢相关区域致失语)、视觉异常(累及视觉中枢相关区域致视野缺损);部分患者有癫痫发作;影响额叶等脑区可致精神行为异常;垂体部位等肿瘤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如泌乳素瘤致女性月经紊乱泌乳、男性性功能障碍,生长激素瘤致儿童巨人症或成人肢端肥大症;儿童脑瘤有头颅增大、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老年脑瘤症状常不典型多以非特异性表现为主。 一、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 脑瘤生长使颅内空间相对狭窄,引发颅内压升高,常见表现为: 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早晨或夜间较明显,这是由于颅内压变化刺激脑膜或神经所致。 呕吐:呈喷射性,与进食无明显关联,是因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 视力减退: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受压萎缩,进而影响视觉功能。 二、神经系统定位症状 因脑瘤所在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受损表现: 运动障碍:若脑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致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偏瘫,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障碍:当肿瘤累及语言中枢附近区域时,可引发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 视觉异常:若累及视觉中枢相关区域,可出现视野缺损等表现,影响对周围视觉范围的感知。 三、癫痫发作 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可为局部性发作或全身性大发作,是肿瘤刺激大脑皮层导致异常放电引起神经元异常同步化活动的结果。 四、精神症状 当脑瘤影响额叶等相关脑区时,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干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 五、内分泌紊乱症状 若脑瘤为垂体部位等内分泌相关区域的肿瘤,可引起内分泌功能异常: 泌乳素瘤: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泌乳,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等。 生长激素瘤:儿童期发病可致巨人症,成人期发病引起肢端肥大症,影响生长发育及身体形态。 六、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脑瘤:除上述常见症状外,因儿童颅缝未完全闭合,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颅增大、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重点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变化。 老年脑瘤:症状常不典型,多以头痛、认知障碍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临床排查时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及潜在基础疾病影响。

    2025-09-29 11:43:18
  • 脑内脂肪瘤引起头痛

    脑内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致脂肪异位沉积引发,可因压迫神经或脑脊液循环障碍刺激神经致头痛,临床表现有头痛为隐痛胀痛等且程度等有差异、伴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诊断靠头颅MRI为金标准,治疗分无症状观察随访和症状明确评估获益大时手术解除压迫,儿童手术谨慎优先保守观察,老年手术要评估全身状况及耐受、控制基础病等。 一、脑内脂肪瘤引起头痛的病因机制 脑内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管闭合过程中脂肪组织异位沉积可形成脑内脂肪瘤。当脂肪瘤压迫周围神经结构(如累及颅内神经、血管等)或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时,可刺激神经组织引发头痛,其具体机制与局部机械性压迫导致神经传导异常、炎症介质释放等相关。 二、临床表现特点 1.头痛表现:头痛多为隐痛、胀痛等,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及脂肪瘤压迫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部分患者头痛呈间歇性发作,也可呈持续性,且可能随体位变化等因素有所改变。 2.伴随症状:除头痛外,还可能伴随癫痫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丧失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视力下降、肢体无力等,这与脂肪瘤压迫相应神经结构有关。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是诊断脑内脂肪瘤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如可位于脑实质内、胼胝体等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通过MRI的T1加权像等特征可明确脂肪瘤的脂肪成分特性。 四、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无症状的脑内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观察随访,监测脂肪瘤变化及患者症状情况。 2.手术干预:当头痛等症状明确与脑内脂肪瘤相关,且经评估手术获益大于风险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脂肪瘤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压迫,但需充分权衡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损伤等问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内脂肪瘤引发头痛时,手术需格外谨慎,因手术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需综合评估脂肪瘤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及手术必要性,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措施,如无特殊情况暂不急于手术,密切随访监测。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内脂肪瘤引发头痛需手术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需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手术相关风险,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监测。

    2025-09-29 11:34:15
  • 脑子长脂肪瘤怎么治疗

    颅内脂肪瘤无症状者定期行头颅磁共振等检查随访观察,有症状致周围脑组织受压出现神经缺损时手术切除需综合病情等因素评估,儿童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术后密切观察神经恢复,老年患者术前控基础病术后防并发症,出现癫痫可结合非药物干预辅助控制且药物使用遵规范。 一、无症状颅内脂肪瘤的处理 对于无任何临床症状的颅内脂肪瘤,通常采取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的策略。通过定期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监测脂肪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等变化情况,一般建议间隔一定时间(如6-12个月)进行复查,以动态评估病情进展。 二、有症状颅内脂肪瘤的治疗——手术治疗 当颅内脂肪瘤出现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时,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以解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缓解相关症状。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一般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评估是否适合手术。例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血糖控制等情况,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颅内脂肪瘤患者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详细评估等。术后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加强术后护理,因为儿童术后恢复可能受到神经系统发育特点的影响,需格外关注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 老年患者 老年颅内脂肪瘤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优化患者身体状况,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同时关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指导等。 四、其他辅助情况 若颅内脂肪瘤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在考虑手术治疗的同时,可结合非药物干预措施辅助控制癫痫,如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诱发癫痫的因素等),但一般不优先采用药物治疗作为主要的控制手段,且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

    2025-09-29 11:29: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