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咽喉头颈肿瘤的防治,以及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雷文斌,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常务副院长,咽喉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耳鼻喉医联体华南区分院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咽喉嗓音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头颈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委员会头颈组副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医学参考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频道副主编;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局法医鉴定特聘医学专家顾问等。曾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美国斯隆凯特琳肿瘤医院留学深造。擅长咽喉头颈各类开放性手术,近年来每年完成喉癌、下咽癌、鼻窦癌等头颈肿瘤手术近两百台,喉显微手术近100台,经口内镜咽喉嗓音微创、CO2激光显微手术及头颈皮瓣修复等手术的更具特色,多项临床创新技术及成果被评为国际首创(I类IV级),得到同行的认可及广泛推广;与国内众多大型医院有较广泛的业务往来及技术交流帮扶,是一位实力派的中青年临床专家;在科研方面也成绩卓越,正主持国家自然、中大5010,省、市重大项目等近10项,在研经费达500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Head & neck’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著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咽喉头颈肿瘤的防治,以及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展开
  • 刚刚洗澡的时候耳朵进水了,后来一直耳鸣怎么办

    耳朵进水后可能因水阻塞外耳道致耳鸣,可先尝试单脚跳跃或头偏向进水侧手掌紧压耳郭再松开等方法处理,若不缓解或有其他不适要就医,医生会检查并排除耵聍堵塞、中耳炎等情况,还需日常用耳塞防护及正确清洁耳部来预防耳朵进水及耳鸣复发。 一、耳朵进水后耳鸣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处理 耳朵进水后出现耳鸣,可能是由于水阻塞了外耳道,影响了声波的正常传导。当外耳道被水充满时,声音传导受阻,可能会引发耳鸣。首先,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处理,比如单脚跳跃法,患耳向下,同侧腿单脚跳跃,利用重力让水流出;或者头偏向进水侧,用手掌紧压在耳郭上,屏住呼吸,然后迅速松开手掌,利用空气压力将水吸出。但如果尝试后耳鸣仍不缓解或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二、持续耳鸣的进一步应对及可能的情况分析 1.就医检查:需要到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医生可能会用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情况,看是否有耵聍被水浸泡膨胀、鼓膜是否有损伤等情况。如果是耵聍遇水膨胀堵塞外耳道导致耳鸣,医生会在合适的情况下将耵聍取出。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外耳道较窄,皮肤娇嫩,在处理时更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外耳道。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一些耳部退行性变,在检查和处理时也需要特别关注其身体整体状况,确保操作安全。 2.排除其他耳部疾病:持续耳鸣还可能是其他耳部疾病引起,如中耳炎等。如果是中耳炎导致的耳鸣,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中耳炎,要注意其可能出现的发热、哭闹等症状,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有长期耳部病史的人群,更要密切排查是否有病情复发或加重导致耳鸣的情况。 三、预防耳朵进水及耳鸣复发的建议 1.日常防护:在洗澡、游泳等可能让耳朵进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正确使用耳塞,避免耳塞使用不当造成耳部损伤。选择合适的耳塞很重要,要确保耳塞能有效阻挡水进入耳道,同时材质要舒适,不会引起过敏等问题。 2.耳部清洁:定期清洁外耳道,但要注意方法正确,不要用过于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如果发现外耳道有耵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清理,尤其是本身容易产生较多耵聍或有耳部不适的人群,更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和维护,降低耳朵进水后出现问题的风险。 总之,耳朵进水后出现耳鸣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若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同时注意日常对耳部的防护以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

    2025-10-16 12:42:37
  • 女性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女性打呼噜原因多样,包括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特殊时期激素变化、肥胖、生活方式(睡眠姿势、饮酒吸烟)、鼻部、咽喉部、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孕期和更年期女性有特殊注意事项,女性可通过控制体重、调整睡姿、治疗疾病等减少打呼噜影响。 一、解剖结构与生理因素 女性打呼噜可能与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有关,比如鼻腔狭窄、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会使气道通气受阻。此外,女性在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影响上气道肌肉功能,导致打呼噜。青春期时激素波动可能引起鼻腔黏膜充血等;孕期体重增加、激素变化可能使咽喉部肌肉松弛;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导致上气道组织变化,增加打呼噜风险。 二、肥胖因素 肥胖是女性打呼噜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在颈部,会压迫上气道,使气道变窄,呼吸时气流通过受阻,从而引发打呼噜。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25kg/㎡的女性,打呼噜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女性。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睡眠姿势: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容易后坠,堵塞气道,增加打呼噜的几率。女性若长期习惯仰卧睡眠,相对更容易出现打呼噜情况。 2.饮酒和吸烟:饮酒会使咽喉部肌肉松弛,加重上气道阻塞;吸烟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增加打呼噜风险。女性长期饮酒或吸烟,会使打呼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四、疾病因素 1.鼻部疾病: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会导致鼻腔黏膜炎症、肿胀,鼻腔通气不畅,进而引发打呼噜。例如,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鼻黏膜水肿明显,影响空气流通。 2.咽喉部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成年女性也可能出现)等会使咽喉部空间变窄,阻碍气流通过,引起打呼噜。 3.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导致黏液性水肿,累及上气道,造成气道狭窄,引发打呼噜。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期女性:孕期女性要注意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过度肥胖加重打呼噜情况。同时,尽量避免仰卧位睡眠,可尝试侧卧位睡眠以减轻气道压迫。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应关注自身激素变化,定期体检,若有上气道相关问题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降低打呼噜风险。 女性打呼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这些原因后,女性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控制体重、调整睡眠姿势、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以减少打呼噜对健康的影响。

    2025-10-16 12:41:18
  • 打鼾怎么治

    打鼾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使用医疗设备和手术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打鼾的严重程度、病因、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儿童打鼾需特别关注,应及时就医。 1.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打鼾的风险,因为多余的脂肪会压迫气道。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可以减轻打鼾的程度。 避免饮酒和镇静药物:酒精和某些镇静药物会放松喉部肌肉,导致气道狭窄,增加打鼾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在晚上摄入这些物质。 采取合适的睡眠姿势:侧卧位睡眠可以减少打鼾的发生,因为它可以减轻气道的压力。你可以尝试使用特殊的睡眠枕头来保持侧卧位。 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会导致肌肉松弛,增加打鼾的风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缓解打鼾很重要。 2.使用医疗设备: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设备:CPAP设备通过提供持续的正压气流,帮助保持气道开放,减少打鼾和呼吸暂停的发生。这是治疗打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口腔矫治器:口腔矫治器可以调整下颌的位置,改善气道的通畅性,从而减轻打鼾。它们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的打鼾患者。 3.手术治疗: 鼻中隔矫正术:如果打鼾是由于鼻中隔偏曲引起的,手术可以纠正鼻中隔的畸形,改善气道的通畅性。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如果打鼾是由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手术可以切除这些组织,减轻气道的阻塞。 其他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手术来治疗打鼾,例如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打鼾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包括打鼾的严重程度、病因、健康状况等因素。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的建议。此外,一些人可能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来获得最佳效果。 对于儿童打鼾,需要特别关注。儿童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鼻腔结构异常或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如果儿童打鼾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或出现呼吸暂停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总之,打鼾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个体情况。改变生活方式和使用医疗设备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而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的打鼾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情况。在治疗打鼾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025-10-16 12:38:45
  • 咽炎吃头孢还是罗红

    咽炎分急性和慢性等类型,病毒感染致急性咽炎多对症治疗,细菌感染致急性咽炎需据病情选头孢或罗红霉素等抗生素,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有基础疾病人群用药各有考量,儿童病毒感染不常规用抗生素,老人用抗生要关注肝肾功能,孕妇用抗生要权衡对胎儿影响,有基础疾病者用抗生要考虑对肝脏等影响。 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咽炎:一般不需要使用头孢或罗红霉素等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服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咽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咽炎:如果考虑细菌感染,需要根据病情判断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还是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例如头孢拉定等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抗菌活性;罗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的可能病原体等因素来选择。如果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两者都可能被选用,但需要遵循药敏等情况来精准选择。 特殊人群的考虑 儿童:儿童咽炎需要特别谨慎用药。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咽炎,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若考虑细菌感染,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对于儿童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咽炎,罗红霉素相对可能更合适一些,但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的身体代谢等与成人不同,药物的剂量等需要精确计算,且要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咽炎如果是细菌感染,使用头孢或罗红霉素等抗生素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相关的考量,但总体还是依据感染的细菌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 孕妇:孕妇咽炎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头孢类抗生素相对来说在孕期使用相对较安全的情况较多,但也需要医生评估;罗红霉素在孕期使用也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使用以及选择哪种抗生素。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例如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头孢或罗红霉素等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因为这些药物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肝脏代谢能力下降,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等,医生会综合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用于咽炎的治疗。

    2025-10-16 12:37:08
  • 几岁会出现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面容通常在4-10岁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出现,4岁时面部骨骼开始发育,腺样体若肥大可能影响面部发育进程,7-10岁是面部骨骼发育关键期,此阶段腺样体持续肥大等会致面容特征渐显著,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先天性鼻腔结构异常的儿童风险更高,需关注并及时干预。 4岁左右的情况 年龄特点:4岁时儿童的面部骨骼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发育,若此时腺样体开始出现肥大等问题,就可能逐渐对气道产生影响,进而开始干扰面部发育的正常进程。例如,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儿童长期用口呼吸,开始影响上颌骨的发育方向。由于长期用口呼吸,空气不能通过鼻腔正常过滤、湿润和加温,气流冲击硬腭会使硬腭变形、高拱,影响上颌骨的发育,使上颌骨变长,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等面部特征开始逐渐显现,但此时可能还不太明显。 生活方式影响:4岁儿童如果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容易诱发腺样体增生,从而增加出现腺样体面容的风险。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睡眠姿势不佳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面部发育的进程。 7-10岁的情况 年龄特点:7-10岁是儿童面部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腺样体如果持续肥大,用口呼吸的情况会更加明显,对面部骨骼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重。上颌骨会进一步变长,腭骨高拱,牙列拥挤,前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典型的腺样体面容特征会逐渐变得较为显著。例如,很多这个年龄段因腺样体肥大导致长期用口呼吸的儿童,面部外观已经能明显看出与正常鼻腔呼吸儿童的不同,上颌骨的发育异常使得面部整体轮廓发生改变。 病史影响:如果儿童既往有反复的腺样体炎、鼻炎等病史,会使腺样体反复增生,在7-10岁这个关键发育阶段,更容易导致腺样体面容的形成。比如有长期慢性鼻炎病史的儿童,炎症长期刺激腺样体,使其不断增生肥大,进而影响面部发育。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有家族面部发育不良遗传倾向的儿童,或者本身存在先天性鼻腔结构异常的儿童,在4-10岁期间出现腺样体面容的风险可能更高。这类儿童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腺样体的发育情况以及面部的发育状况,一旦发现腺样体有增生肥大趋势,应及时就医评估,采取相应措施,如早期进行腺样体切除等干预手段,以减少腺样体面容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面部发育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腺样体肥大等问题更容易对其面部发育产生较大影响。

    2025-10-16 12:34: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