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咽喉头颈肿瘤的防治,以及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
鼻咽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鼻咽炎局部有鼻咽干燥灼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儿童全身症状明显且可有高热、呕吐腹泻等,慢性鼻咽炎局部表现为鼻咽异物感、灼热干燥感、频繁清嗓、刺激性咳嗽,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有非特异性表现影响生活质量。 一、急性鼻咽炎症状 1.局部症状:初期患者可感觉鼻咽部干燥、灼热,随后出现鼻塞,多为单侧或双侧交替性鼻塞,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转为黏液脓涕,还可能伴有咽痛,吞咽时咽痛加重,部分患者有咳嗽症状。 2.全身症状: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低热、头痛、乏力等;儿童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烦躁不安等表现,因儿童免疫系统及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情况。 二、慢性鼻咽炎症状 1.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感,患者常感觉鼻咽部有异物感,总觉得有东西堵着,还可能有灼热感、干燥感,由于鼻咽部黏膜分泌物黏稠,患者常有频繁清嗓动作,可伴有刺激性咳嗽,一般咳嗽无明显咳痰或仅有少量黏稠分泌物咳出。 2.全身症状:通常全身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不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因慢性病程,对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方面,比如影响睡眠、社交等。
2025-08-06 14:55:13 -
抠鼻子鼻孔会变大吗
一般情况下偶尔抠鼻子不会直接让鼻孔变大,鼻孔大小主要由先天因素决定,但频繁过度抠鼻子会有不良影响,如引起鼻腔黏膜损伤、炎症等,儿童鼻腔更娇嫩,应避免频繁抠鼻,成年人也应尽量避免,要保持鼻腔健康,尽量避免频繁抠鼻行为 从解剖结构来看,鼻腔内的皮肤等组织有一定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然而,频繁抠鼻子可能会引起鼻腔黏膜损伤、炎症等问题。例如,频繁抠鼻子可能导致鼻前庭炎等疾病,出现鼻腔黏膜充血、肿胀等情况,这种短期的肿胀可能会让人感觉鼻孔外观有一定变化,但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鼻孔变大。不过,长期反复的鼻腔黏膜损伤等情况可能会对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的鼻腔黏膜更为娇嫩,更不应该频繁抠鼻子。儿童频繁抠鼻子除了可能引发上述鼻腔黏膜相关问题外,还可能影响鼻腔正常的发育环境等。家长需要引导儿童避免频繁抠鼻子的行为,若儿童因鼻腔不适等有抠鼻子的倾向,可通过清洁鼻腔等适当方式来缓解,比如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温和的方法清洁鼻腔。对于成年人,虽然鼻腔黏膜相对成人儿童更有一定耐受性,但也应尽量避免频繁、用力地抠鼻子,保持鼻腔的健康状态。总之,正常偶尔抠鼻子不会使鼻孔变大,但频繁抠鼻子会带来鼻腔黏膜等相关的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频繁抠鼻的行为。
2025-08-06 14:49:07 -
宝宝的耳屎能掏吗
宝宝耳屎多数可自行排出无需特意掏,若出现耵聍栓塞致耳部不适、听力下降等异常情况需专业处理,家长勿用尖锐工具自行掏,应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据情况用专业器械处理,尤其小婴儿更需谨慎。 宝宝耳道内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在正常情况下,多数可自行排出。这是因为外耳道皮肤具有自洁功能,耵聍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关节的运动,逐渐向外排出。一般无需特意去掏。 异常情况 耵聍栓塞:如果宝宝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较硬的团块堵塞耳道,即耵聍栓塞,此时可能会引起宝宝耳部不适、听力下降等问题,这种情况则需要专业处理。但家长切勿自行用尖锐的工具(如发卡、棉签等)给宝宝掏耳朵,以免损伤宝宝娇嫩的耳道皮肤或鼓膜。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由医生使用专业的器械,如耵聍钩、吸引器等进行清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由于其耳道较为狭窄、脆弱,更需谨慎处理,医生会根据耵聍栓塞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对于较软的耵聍,可先用碳酸氢钠滴耳液等软化耵聍后再取出;对于较硬且牢固的耵聍,可能需要在耳内镜下进行精细操作。 总之,宝宝的耳屎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意去掏,只有在出现耵聍栓塞等异常情况时才需要专业处理,家长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对待宝宝耳部相关问题。
2025-08-06 14:44:40 -
真菌性耳朵图
真菌性外耳道炎耳部可见灰白色黄白色或绿色霉苔紧密附着外耳道皮肤,儿童因外耳道窄皮肤娇嫩潮湿易诱发且伴局部轻度红肿,成人因相关诱因有差异但具霉苔附着特征,耳内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其外观特征为确诊关键。 一、真菌性外耳道炎耳部外观特征 1.典型沉积物表现:外耳道内可见灰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的霉苔,呈膜状或粉丝状,紧密附着于外耳道皮肤表面,此为真菌在耳道内滋生繁殖形成的典型视觉征象,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重要外观体现,由真菌菌丝及孢子等聚集而成。 2.不同人群差异:儿童因外耳道相对狭窄且皮肤娇嫩,若存在潮湿环境(如频繁游泳后未及时擦干)等情况,易诱发真菌感染,耳部外观上霉苔附着常伴随局部轻度红肿;成年人群若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有耳部外伤史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致菌群失调等,耳部外观的霉苔附着情况因个体诱因不同有差异,但均具霉苔附着于外耳道皮肤这一基本特征。 二、耳部检查与真菌性外耳道炎关联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外耳道内具体状况,能直观呈现上述真菌性外耳道炎对应的耳部外观特征,耳内镜检查是明确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关键检查方式,可精准展现外耳道内真菌滋生形成的异常物质分布及附着状态,为医生确诊提供直接依据。
2025-08-06 14:39:46 -
流鼻血应该怎样处理
现场初步处理为让患者保持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止血,若压迫约十分钟仍无法止血、频繁流鼻血或出血量较大伴不适需及时就医,儿童需安抚情绪且按压鼻翼力度适中,老年人要留意基础疾病,有基础病史者需谨慎处理并及时就医。 一、现场初步处理 1.体位调整:让患者保持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倒流至咽喉引发呛咳,切勿仰卧。 2.按压止血:用手指紧紧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通过压迫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达到止血目的。 二、就医情形判断 若经过上述压迫止血约10分钟仍无法止血,或出现频繁流鼻血、出血量较大(如血流呈喷射状、伴随头晕、乏力等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可能会采取鼻腔填塞、电凝止血等进一步医疗措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安抚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哭闹加重出血,按压鼻翼力度要适中,因其鼻腔相对脆弱。 老年人:需留意是否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出血难以控制且有高血压病史,应尽快就医,因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止血。 有基础病史者: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凝血功能可能异常,流鼻血时需谨慎处理,及时就医,避免出血难以控制。
2025-08-06 14: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