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咽喉头颈肿瘤的防治,以及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雷文斌,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常务副院长,咽喉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耳鼻喉医联体华南区分院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咽喉嗓音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头颈肿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委员会头颈组副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耳鼻咽喉头颈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医学参考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频道副主编;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局法医鉴定特聘医学专家顾问等。曾先后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美国斯隆凯特琳肿瘤医院留学深造。擅长咽喉头颈各类开放性手术,近年来每年完成喉癌、下咽癌、鼻窦癌等头颈肿瘤手术近两百台,喉显微手术近100台,经口内镜咽喉嗓音微创、CO2激光显微手术及头颈皮瓣修复等手术的更具特色,多项临床创新技术及成果被评为国际首创(I类IV级),得到同行的认可及广泛推广;与国内众多大型医院有较广泛的业务往来及技术交流帮扶,是一位实力派的中青年临床专家;在科研方面也成绩卓越,正主持国家自然、中大5010,省、市重大项目等近10项,在研经费达500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Head & neck’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论著2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咽喉头颈肿瘤的防治,以及咽喉疾病的微创治疗。展开
  • 喉咙上面有白色的东西怎么回事

    喉咙上面出现白色东西可能由扁桃体炎、鹅口疮、口腔溃疡合并感染、咽白喉等引起。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致扁桃体充血肿胀有白色渗出物;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致口腔现白色斑膜;口腔溃疡合并感染是因溃疡合并细菌感染致表面有白色炎性渗出物;咽白喉由白喉杆菌致局部形成灰白色假膜。发现喉咙有白色东西应及时就医检查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一、扁桃体炎 1.病因及机制: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易侵袭扁桃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表面出现白色的脓性分泌物。例如,儿童在劳累、受凉后易患扁桃体炎,此时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或融合成膜。 2.表现特点:患者可能有咽痛、发热等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表面有白色或黄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膜状,但易拭去,拭去后不易出血。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扁桃体炎相对更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而成人可能以局部咽痛等为主。 二、鹅口疮 1.病因及机制: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或口腔卫生不佳的人群。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形成白色斑膜。比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亲乳头清洁不到位,或使用抗生素后易引发鹅口疮;早产儿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弱,也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出现鹅口疮。 2.表现特点: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凝乳状小点或斑块,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婴幼儿患鹅口疮时可能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也可能发病,但相对较少见,且症状相对较轻。 三、口腔溃疡合并感染 1.病因及机制:口腔溃疡本身是口腔黏膜的破损,若此时合并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就可能在溃疡表面出现白色的炎性渗出物。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缺乏维生素等都可能诱发口腔溃疡,如长期熬夜的人群,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口腔溃疡,若不注意口腔卫生,就易合并感染出现白色分泌物。 2.表现特点:口腔溃疡处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假膜,周围黏膜红肿,患者有疼痛不适,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溃疡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进食、说话时疼痛会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口腔溃疡合并感染的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家长观察其口腔及进食等情况来判断。 四、咽白喉 1.病因及机制: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导致局部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纤维蛋白渗出,与坏死组织、白细胞等形成灰白色假膜。该病在卫生条件较差、未及时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易发生,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2.表现特点:假膜初呈点状,随后融合成片,不易拭去,强行剥离可引起出血,患者有发热、乏力、咽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感染咽白喉的症状可能相对更重,且传播风险较高,需要及时隔离治疗。 如果发现喉咙上面有白色的东西,应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如口腔检查、病原体检测等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更要格外注意。

    2025-10-13 13:11:51
  • 怎么样看出喉癌还咽炎

    喉癌与咽炎在症状表现、发病因素、检查方面有不同。喉癌症状多样且可能加重,有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等,发病与吸烟、饮酒、HPV感染等有关,检查需喉镜、CT等及病理活检;咽炎症状相对局限较轻,有咽部不适等,急性多由病毒等感染,慢性由急性转或其他因素引发,检查主要是间接喉镜看咽部情况,不同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综合考虑,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鉴别。 咽炎:咽炎的症状相对较局限且一般程度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为明显;慢性咽炎则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会出现如喉癌后期的吞咽困难、颈部肿块等严重表现。 发病因素方面 喉癌:喉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大量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可损伤喉部黏膜,引发细胞恶变;过度饮酒也是诱因之一,酒精会刺激喉部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某些类型喉癌有关,如HPV阳性的喉癌患者预后可能与HPV阴性者有所不同;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化学有害物质,如石棉、芥子气等,会增加患喉癌的几率;另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喉癌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可能与该年龄段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咽炎:咽炎的发病因素有多种。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所致,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刺激等因素可降低咽部抵抗力,从而诱发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则常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另外,患有鼻腔、鼻窦疾病,长期张口呼吸,接触有害气体、粉尘,长期过度用声等都可引发慢性咽炎,年龄因素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一般无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异性的明显偏向性,不过长期用声过度的人群如教师等相对更容易患慢性咽炎。 检查方面 喉癌:喉镜检查是诊断喉癌的重要手段,通过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等可以直接观察喉部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还可进行喉部CT、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喉部肿瘤的范围、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病理活检是确诊喉癌的金标准,通过在喉部病变处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咽炎:咽炎主要通过间接喉镜检查咽部情况,急性咽炎时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慢性咽炎时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一般不需要进行像喉癌那样复杂的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等检查,除非是怀疑有其他特殊病变的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喉癌和咽炎时都需要综合考虑。例如,长期吸烟的男性,出现声音嘶哑超过2周不缓解时,就需要高度警惕喉癌的可能,应及时进行喉镜等检查;而对于一般因用声过度出现咽部不适的教师等人群,更多考虑是咽炎,但也不能忽视喉癌的可能,需要通过详细检查进行鉴别。如果出现疑似喉癌或咽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2025-10-13 13:08:49
  • 喉咙发炎引起发热怎么办

    针对喉咙发炎发热需观察体温与症状表现,采取物理降温、调整饮食,出现及时就医情况,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儿童精神状态和用药、老年人基础疾病及病情变化等方面来应对喉咙发炎发热状况。 一、观察体温与症状表现 体温监测: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不同年龄段正常体温范围不同,儿童正常口腔温度为36.2~37.3℃,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相对较低,为36~37℃。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尝试物理降温;若超过38.5℃,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喉咙发炎症状观察:留意喉咙疼痛程度、是否有红肿、是否有分泌物等情况,这些表现有助于判断喉咙发炎的严重程度,比如严重的喉咙发炎可能伴有明显的化脓等表现。 二、物理降温方法 适用于所有人群的基础物理降温 散热:让患者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解开过多的衣物,增加散热。例如,对于儿童,不要包裹过严,以便身体热量能够散发出去。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对于婴幼儿,不建议采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 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患者的额头等部位,利用凝胶中水分的蒸发起到降温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尤其适合儿童,使用方便且相对安全。 三、饮食调整 多喝水:多饮用温开水,保持喉咙湿润,同时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鼓励多喝水,少量多次饮用。比如儿童可以每隔15~20分钟喝5~10毫升的水。 清淡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喉咙的不适。对于儿童,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宜过烫,以免刺激喉咙。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体温相关:如果儿童体温持续超过39℃,或者成人体温超过38.5℃且经物理降温后长时间不退;对于婴儿(3个月以下)出现发热情况,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应立即就医。 喉咙发炎相关:喉咙发炎伴有呼吸困难、吞咽极度困难,或者喉咙发炎持续时间超过3天且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如喉咙疼痛剧烈到无法进食、说话,或者出现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且有压痛等情况。 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发热同时伴有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无论体温高低,都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脑膜炎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喉咙发炎发热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如果儿童精神萎靡、哭闹不止且难以安抚,即使体温不是特别高,也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退烧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及缓解喉咙发炎的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喉咙发炎发热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如果老年人喉咙发炎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观察其他伴随症状,由于老年人可能对发热的耐受性不同,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感染情况,所以需要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3 13:06:41
  • 喉咙很疼是怎么回事

    喉咙很疼可由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性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病毒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非感染性因素有环境因素(干燥环境、空气污染)、用嗓过度(职业和非职业用嗓)、过敏因素(过敏性咽炎)、其他因素(胃食管反流、咽喉部异物)。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喉咙很疼 (一)病毒性感染 1.普通感冒 多种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如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咽喉部黏膜炎症反应。一般来说,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引发普通感冒导致喉咙疼。成人也可能因接触病毒而发病,症状通常包括喉咙疼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 2.流感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除了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外,咽喉部受累明显,喉咙疼痛较为剧烈。儿童感染流感后喉咙疼的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在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 (二)细菌性感染 1.急性扁桃体炎 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节高发。患者会出现喉咙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扁桃体红肿,表面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2.急性咽炎 常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诱因包括疲劳、受凉等。表现为喉咙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时疼痛明显,可伴有咳嗽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喉咙很疼 (一)环境因素 1.干燥环境 长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如空调房间、气候干燥地区等,会使咽喉部黏膜水分丢失,导致黏膜干燥、脆弱,容易引发喉咙疼痛。尤其是儿童,呼吸道黏膜相对娇嫩,更易受干燥环境影响。成人如果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且未注意补充水分,也容易出现喉咙疼。 2.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粉尘等污染物质被吸入呼吸道后,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喉咙疼痛。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地区的人群,喉咙疼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用嗓过度 1.职业用嗓人群 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职业用嗓人群,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用嗓,咽喉部肌肉疲劳,黏膜受损,容易出现喉咙疼痛。儿童如果长时间大声哭闹,也可能导致用嗓过度引起喉咙疼。 2.非职业用嗓情况 偶尔长时间K歌、大声喊叫等,也可能使咽喉部受到损伤,出现喉咙疼痛。 (三)过敏因素 1.过敏性咽炎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咽炎。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发生,症状除了喉咙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咽痒、咳嗽、打喷嚏等症状,且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的特点,儿童过敏体质者相对较多见。 (四)其他因素 1.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咽喉部炎症,导致喉咙疼痛。尤其是夜间睡眠时,平卧状态更易发生胃酸反流。肥胖人群、妊娠女性等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喉咙疼。 2.咽喉部异物 如鱼刺、骨头等异物卡在咽喉部,会直接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剧烈疼痛,且疼痛部位较为固定,患者多能明确指出异物所在位置,儿童由于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更易发生咽喉部异物情况。

    2025-10-13 13:05:16
  • 耳聋的原因

    耳聋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性因素,如某些基因突变致不同遗传方式的耳聋;孕期及分娩因素,孕期病毒感染、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滥用耳毒性药物,分娩时早产、低出生体重、难产缺氧等可致聋;感染性因素,耳部或全身感染可损伤内耳或听觉神经致聋;年龄相关因素,老年人内耳退行性变致老年性耳聋,儿童期因发育未全及不良习惯易致聋;噪声因素,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损伤内耳毛细胞致聋;耳部外伤因素,头部或耳部外力撞击致耳部结构损伤致听力下降。 孕期及分娩因素 孕期因素:孕妇在孕期受到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内耳发育,导致内耳结构异常,引起耳聋。孕妇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等,也可能损害胎儿内耳组织。此外,孕期滥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伤胎儿内耳毛细胞等结构,造成听力损伤。 分娩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内耳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听力问题。难产、产程过长等导致胎儿缺氧,也会影响内耳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增加耳聋的发生风险。 感染性因素 耳部感染:儿童时期反复发生的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长期刺激中耳,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听小骨粘连等,影响声音的传导,进而引起听力下降。例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就可能逐渐损害听力。成人长期处于耳部感染的环境中,如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等,也可能影响听力。 全身感染: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等,细菌或病毒可直接侵犯内耳或听觉神经,引起内耳炎症、神经损伤等,导致耳聋。例如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约有15%-3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年龄相关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耳蜗毛细胞逐渐减少,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下降,血管纹萎缩等,这些变化导致老年人听力逐渐下降,出现老年性耳聋。一般在6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的程度可能逐渐加重,表现为高频听力首先下降,逐渐累及低频听力,导致言语识别能力下降等。 儿童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耳部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各种损伤因素更为敏感。除了上述孕期、分娩等因素外,儿童时期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等,也可能损伤内耳毛细胞,引起听力下降。 噪声因素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噪声会损伤内耳的毛细胞。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重要细胞,噪声引起的毛细胞损伤可导致听力下降。急性高强度噪声暴露可能引起爆震性耳聋,而长期慢性噪声暴露则会逐渐导致噪声性耳聋,这种听力损失通常是双侧对称性的,从高频开始逐渐向低频发展。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不同,一般来说,85分贝以上的噪声长期暴露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耳部外伤因素 外力撞击: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摔倒等,可能导致耳部结构损伤,包括鼓膜穿孔、听小骨骨折或脱位等,从而影响声音的传导,引起听力下降。例如鼓膜穿孔后,如果穿孔较大且不能自行愈合,就会严重影响听力。耳部的其他外伤,如内耳震荡等,也可能损伤内耳的感受器和神经,导致听力障碍。

    2025-10-13 13:04:2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