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子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痤疮、玫瑰痤疮、痤疮凹陷性疤痕、雀斑、黄褐斑的治疗、以及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龚子鉴,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工作10余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委会委员、皮肤科激光美容治疗中心主管、药物临床基地秘书,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激光医疗美容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协会皮肤科分会黄褐斑学组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秘书。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国内外论著30余篇。展开
个人擅长
痤疮、玫瑰痤疮、痤疮凹陷性疤痕、雀斑、黄褐斑的治疗、以及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展开
  • 耳垂上长痘痘

    耳垂长痘痘可能因毛囊堵塞、细菌感染、饰品刺激,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处理要温和清洁耳垂、避免挤压、选安全饰品、调整生活方式,儿童用温和品防搔抓严重就医,女性选正规安全饰品及时处理异常,有基础皮肤疾病者控基础病并护理耳垂。 一、耳垂长痘痘的可能原因 1.毛囊堵塞:耳垂部位皮脂腺分布,若清洁不充分,油脂、角质等易堆积堵塞毛囊,引发痘痘。例如,日常面部清洁未顾及耳垂,导致局部皮脂淤积。 2.细菌感染: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在毛囊内繁殖,可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的痘痘。皮肤卫生状况差时易发生此类感染。 3.饰品刺激:佩戴耳环等饰品,若材质不佳或清洁不及时,可能刺激耳垂皮肤,导致毛囊口堵塞及炎症,进而长痘痘。 二、耳垂痘痘的表现特征 耳垂上的痘痘通常可见局部皮肤红肿,可能伴有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脓疱、白头等。若为细菌感染所致,痘痘周围可能有红晕,按压时有痛感。 三、处理与预防措施 1.清洁护理:用温和的洁面产品轻柔清洁耳垂部位,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油脂、污垢堆积。每日可适当清洁1-2次,但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损伤皮肤屏障。 2.避免挤压:切勿用手挤压耳垂痘痘,以免导致炎症扩散,加重感染,甚至可能引起局部瘢痕形成。 3.选择安全饰品:若因佩戴饰品引起,应选择材质安全(如纯银、医用级塑料等)的饰品,并定期清洁饰品,减少对耳垂皮肤的刺激。 4.调整生活方式: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规律作息,避免内分泌失调加重皮肤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皮肤娇嫩,清洁耳垂时应选用儿童专用温和洁面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若儿童耳垂长痘痘,需格外注意避免搔抓,以防感染扩散,且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清洁护理措施,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评估。 女性:佩戴耳环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安全饰品,定期检查耳环及耳垂皮肤状况,若出现红肿等异常及时取下饰品并清洁耳垂。 有基础皮肤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者,耳垂更易长痘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遵循皮肤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耳垂局部的清洁与护理,预防痘痘加重。

    2025-10-15 13:26:23
  • 扁平疣多长时间能自愈

    扁平疣自愈时间有个体差异,受年龄、免疫力、病毒感染情况影响,儿童要防搔抓,成年人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部分免疫力正常者6-24个月可能自愈,也有长期不愈甚至加重扩散的,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不愈或增多时应及时就医。 影响扁平疣自愈时间的因素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扁平疣自愈的情况,这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部分情况下免疫力可逐渐将病毒清除有关;而成年人的免疫系统相对稳定,扁平疣自愈的概率相对儿童青少年可能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还与个人体质等其他因素有关。 免疫力:免疫力较强的人,身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清除HPV病毒,扁平疣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时间可能较短;而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患有某些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的人,扁平疣自愈的难度较大,时间也可能较长。例如,患有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扁平疣往往难以自愈,且病情可能较为顽固。 病毒感染情况:如果感染的HPV病毒数量较少、病毒型别相对单一,那么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自愈时间可能较短;反之,如果感染的病毒数量多、病毒型别复杂,那么自愈的难度就会增加,自愈时间可能会延长,甚至可能需要借助医疗干预才能去除疣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扁平疣时,由于他们的皮肤比较娇嫩,且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搔抓疣体,防止自身接种导致疣体增多。同时,要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以增强免疫力,帮助扁平疣更好地恢复,但如果儿童扁平疣长时间不愈或有增多趋势,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因为儿童皮肤较为特殊,一些治疗方法需要谨慎选择。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患有扁平疣,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等,以维持良好的免疫力。如果扁平疣影响美观或有增多趋势,也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要盲目等待自愈,因为成年人的皮肤状态和身体状况相对稳定,有时扁平疣可能不会轻易自愈,且可能会因为搔抓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

    2025-10-15 13:23:50
  • 茎体上长痘痘是怎么回事

    茎体长痘痘可因毛囊炎(细菌感染、皮肤卫生不佳等引发)、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致皮脂淤积)、接触性皮炎(接触外源性物质过敏)导致,还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低下)、潮湿环境、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青少年因代谢活跃等易受影响,中老年有基础病等需关注茎体皮肤健康。 一、毛囊炎导致茎体长痘痘 毛囊炎是茎体上长痘痘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当皮肤卫生状况不佳、局部多汗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易侵入毛囊并引发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茎体部位毛囊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性丘疹,丘疹中央可能有毛发穿过,严重时可发展为脓疱。青少年因皮脂分泌相对旺盛,皮肤代谢活跃,若清洁不及时,更易发生毛囊炎。 二、皮脂腺囊肿引起茎体长痘痘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囊肿。初期可能表现为茎体部位的小丘疹样改变,外观类似痘痘。随着囊肿增大,可能会有红肿、疼痛等表现,若继发感染,局部红肿会加重,甚至出现化脓现象。该情况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皮肤油脂分泌较多者相对更易出现皮脂腺导管阻塞,从而引发囊肿。 三、接触性皮炎导致茎体长痘痘 接触性皮炎是因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例如,内裤材质过敏、使用某些刺激性清洁剂等,都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茎体局部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外观类似长痘痘。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原的易感性较高,接触相关物质后更易出现此类反应。 四、其他可能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茎体皮肤状况,如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皮肤感染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包括毛囊炎在内的皮肤炎症性病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皮肤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也可能导致茎体部位出现类似痘痘的皮肤问题。此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不注意局部清洁等)也会增加茎体长痘痘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因新陈代谢活跃、皮脂分泌多等因素,相对更易受上述因素影响;而中老年人群若存在基础疾病或皮肤屏障功能减退等情况,也需关注茎体皮肤健康状况。

    2025-10-15 13:20:44
  • 激光祛痘后十天疤痕能否完全消失

    激光祛痘后十天处于早期修复阶段疤痕难完全消失,皮肤从受损到疤痕完全成熟重塑需数周甚至数月,不同个体因皮肤修复能力、激光治疗参数、痘痘严重程度等有差异,年轻人群虽代谢快修复能力强但十天疤痕消除不现实,皮肤修复能力较弱人群如老人或有基础皮肤疾病者修复慢十天疤痕消失可能性更低,痘痘严重人群损伤大修复时间长十天疤痕完全消失概率低需知晓恢复渐进并配合护理。 一、激光祛痘原理及疤痕修复基本过程 激光祛痘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选择性地作用于痤疮部位,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同时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与重排来改善皮肤状态。而皮肤疤痕修复是一个渐进过程,一般分为炎症期、增殖期、重塑期等阶段。 二、激光祛痘后十天疤痕状态分析 激光祛痘后十天通常处于修复的早期阶段,此时皮肤炎症多已开始消退,但疤痕组织尚未完全成熟重塑。一般而言,激光祛痘造成的皮肤损伤修复到十天时,疤痕不会完全消失。因为皮肤从受损到疤痕完全成熟重塑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十天内皮肤还处于初步修复阶段,胶原蛋白等的重排尚未完成,疤痕组织仍处于较为明显的状态。不同个体因皮肤修复能力、激光治疗参数(如能量、波长等)、痘痘严重程度等因素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十天时疤痕难以完全消失。例如,相关研究表明,激光治疗后皮肤的胶原纤维重建等过程是逐步进行的,在术后早期(1-2周内)主要是炎症控制与初步修复,疤痕的完全改善往往需要数周到数月时间来完成重塑阶段。 三、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年轻人群:年轻人群皮肤新陈代谢相对较快,修复能力较强,但激光祛痘后十天疤痕也不太可能完全消失,仍需遵循术后护理规范促进修复,但十天时疤痕消除不现实。 皮肤修复能力较弱人群:如老年人或有基础皮肤疾病人群,其皮肤修复速度慢,激光祛痘后十天疤痕消失的可能性更低,更需耐心等待后续修复过程,且要严格遵循术后护理以避免疤痕加重等情况。 痘痘严重程度不同人群:痘痘越严重,激光祛痘造成的皮肤损伤越大,修复时间越长,术后十天疤痕完全消失的概率越低,这类人群更要知晓术后恢复是渐进过程,需配合护理促进良好修复。

    2025-10-15 13:20:15
  • 酒精过敏症

    酒精过敏症是人体接触酒精后因缺乏代谢酒精的特定酶致乙醛蓄积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发病机制是乙醇脱氢酶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后乙醛脱氢酶不足致乙醛积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症状包括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表现,诊断主要依据饮酒史及典型症状并结合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预防要避免接触酒精且特殊人群需注意,轻度过敏停接触观察,重度过敏出现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一、定义 酒精过敏症是人体接触酒精后引发的异常免疫反应,因体内缺乏代谢酒精的特定酶(如乙醛脱氢酶),致使酒精代谢中间产物乙醛蓄积,进而触发过敏相关症状。 二、发病机制 人体代谢酒精主要通过乙醇脱氢酶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排出体外。若体内乙醛脱氢酶缺乏或活性不足,乙醛无法及时代谢而在体内积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 三、症状表现 1.皮肤症状:饮酒后迅速出现皮肤潮红、瘙痒、红斑、荨麻疹等,可累及面部、颈部、躯干等部位。 2.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喉头水肿等,极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饮酒史及典型过敏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检测特定过敏原IgE,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辅助明确是否对酒精过敏。 五、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酒精:严格杜绝饮用含酒精的饮品,如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同时避免接触含酒精的日用品(如含酒精的洗手液、香水等)。 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因代谢功能不完善,接触酒精过敏风险高,需严禁饮酒及接触含酒精物品; 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酒精过敏反应可能更严重,应格外谨慎; 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酒精代谢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过敏,应避免饮酒; 有过敏病史或哮喘等基础疾病者,接触酒精风险极大,需高度警惕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六、处理方式 轻度过敏者:停止接触酒精,休息观察,症状多可逐渐缓解。 重度过敏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可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仅提药物名称)。

    2025-10-15 13:19:2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