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特别是巨大型重度脱出性痔的PPH微创和复杂性肛瘘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胜龙,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方医院门诊部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专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授牌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站)----李胜龙名医工作室。是广州地区首位从事以痔疮、肛瘘为研究方向的医学硕士、博士,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肛肠病专家谢力子、贺执茂教授,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痛苦少,疗效好,无复发的特点,对各类复杂性肛瘘、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各种微创治疗(注射、套扎、PPH等)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位复杂性疑难性肛瘘的治疗和PPH治疗巨大型痔,已主持科研课题5项,主编专著1部-----《痔疮揭秘》,参编3部,在《中华普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等等学会的委员、常务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特别是巨大型重度脱出性痔的PPH微创和复杂性肛瘘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展开
  • 大便出鲜血疼痛怎么回事

    大便出鲜血疼痛可能由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引起,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不同相关情况,痔疮有内痔(便血、肿物脱出等)、外痔(肛门不适、剧痛等),肛裂排便剧痛、便后短缓后长痛伴少量便血,直肠息肉大时脱出肛门外、表面糜烂溃疡时大便带鲜血,直肠癌早期无症状,进展后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儿童肛裂与便秘有关、直肠息肉需重视,孕妇多因痔疮、要注意生活方式,老年人需警惕直肠癌要及时检查。 一、痔疮 1.内痔: 成因:通常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所致。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内痔。 表现:一般以便血为主要表现,便血特点为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排便时可能有肿物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 2.外痔: 成因:常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发生炎症、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血栓瘀滞等引起。 表现: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则有剧痛,即表现为大便出鲜血且疼痛。 二、肛裂 1.成因:多因长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 2.表现:典型表现为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有短暂缓解,随后出现长时间的肛痛,同时伴有便血,便血特点为便纸上带血或滴血,出血量一般较少。 三、直肠息肉 1.成因: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等有关。 2.表现:当息肉较大时,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息肉表面糜烂、溃疡,可出现大便带鲜血,一般无疼痛,但如果息肉脱出嵌顿,可能会有疼痛。 四、直肠癌 1.成因:与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直肠慢性炎症等有关。 2.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继而出现便血,多为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混有黏液,还可伴有肛门疼痛等症状。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大便出鲜血疼痛可能是肛裂或直肠息肉等原因。儿童肛裂多与便秘有关,家长要注意调整儿童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对于直肠息肉,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儿童直肠息肉也需重视。 2.孕妇:孕妇大便出鲜血疼痛较常见的原因是痔疮。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孕妇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适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可进行温水坐浴等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大便出鲜血疼痛要警惕直肠癌等肠道肿瘤性疾病。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肠道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若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进行直肠指诊、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

    2025-10-14 15:25:32
  • 大便喷血是癌症吗

    大便喷血不一定是癌症但需重视,其非癌症因素有痔疮(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肿大致排便时摩擦出血,各年龄段可发病,久坐等人群易患)、肛裂(肛管皮肤破裂或撕裂,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致出血,年轻人及有便秘习惯人群易患);癌症因素有直肠癌(与遗传、饮食习惯等有关,肿瘤血管破裂出血,40岁以上易发病,有家族史等为高危人群)、结肠癌(与饮食、肠道腺瘤癌变等有关,肿瘤血管破裂出血,40-65岁易发病,有遗传病史为高危人群),出现大便喷血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出现需重视排查病因并规范治疗。 一、非癌症因素导致大便喷血 1.痔疮 成因及机制: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所致。排便时粪便摩擦曲张的静脉丛,可导致出血。内痔常见症状为无痛性便血,出血方式可为喷射状出血,尤其在大便干燥、排便用力时容易出现。 人群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人群易患痔疮。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由于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易引发痔疮导致大便喷血。 2.肛裂 成因及机制:肛裂是肛管皮肤的破裂或撕裂,通常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时过度用力,撑开裂化的肛管皮肤引起出血。肛裂导致的出血一般伴有剧烈疼痛,便血颜色鲜红,有时可呈喷射状,但相对痔疮喷射出血程度可能稍轻,不过也可表现为较明显的喷血情况。 人群特点:多见于年轻人,尤其是有便秘习惯的人群,儿童也可能因大便干结发生肛裂出现大便喷血。 二、癌症因素导致大便喷血 1.直肠癌 成因及机制: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肿瘤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当肿瘤侵犯较大血管时,可出现大便喷血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腹痛等症状。 人群特点: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有直肠癌家族史、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2.结肠癌 成因及机制:结肠癌的病因与饮食、肠道腺瘤癌变、遗传等因素相关。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当出血量较多且出血较急时,可出现大便喷血现象,还可能伴有腹胀、腹痛、腹部肿块、贫血等表现。 人群特点:发病年龄一般在40-65岁之间,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当出现大便喷血时,无论何种年龄、性别,都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直肠指诊、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出现大便喷血,家长需高度重视,因为儿童大便喷血可能有其特殊病因,需尽快排查;老年人出现大便喷血,要警惕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4 15:25:06
  • 痔疮破了流血怎么治疗

    痔疮破了流血时,一般处理包括局部清洁(温水坐浴等)、保持局部干燥;药物治疗可外用相关药物;饮食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方式上要避免久坐久站、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出血严重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依情况采取注射硬化剂或手术等医疗措施。 保持局部干燥:坐浴后用干净柔软的纸巾轻轻吸干局部水分,保持肛门局部干燥,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防止感染。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可使用一些具有止血、消肿、止痛作用的外用药物,如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痔疮局部,起到缓解出血、减轻炎症和疼痛的效果。但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使用,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新鲜的蔬菜(芹菜、菠菜等)和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避免大便干结,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从而减轻出血症状。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注意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例如儿童可以通过将蔬菜制作成有趣的造型来增加其食用量,孕妇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因过量导致胃肠不适。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肛门局部血管,加重痔疮出血和疼痛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久站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加重痔疮病情。因此,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学生等人群,每隔1-2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孕妇也应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排便时不要久蹲厕所看手机等。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引导其每天定时排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排便习惯的养成,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帮助排便,避免因便秘导致痔疮出血加重。 医疗干预情况 当出血严重时:如果痔疮破了流血量较多,经上述一般处理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措施,如注射硬化剂治疗,通过向痔疮内注射硬化剂,使痔疮萎缩、硬化,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一些严重的痔疮出血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但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而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025-10-14 15:23:59
  • 痔疮自己能消下去吗

    痔疮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痔疮部分可自行消退,其与形成原因、轻度表现及生活方式影响有关;中重度痔疮难以自行消退,有相应表现且出现严重情况需医疗干预,特殊人群中重度痔疮也难自行缓解。 一、轻度痔疮有自行消退可能 1.形成原因及轻度表现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所致。对于一些轻度的痔疮,比如一期内痔,可能仅表现为便血,无明显脱出,在改善生活方式后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例如,一些人因短期饮食辛辣、久坐等诱因出现轻度痔疮症状,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有可能使静脉丛充血情况缓解,痔疮消退。 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盆腔压力增大,可能出现痔疮,部分女性在分娩后,盆腔压力恢复正常,轻度的痔疮也有自行消退的情况。而对于有轻度痔疮的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也有自行消退的可能。 2.生活方式对轻度痔疮消退的影响 饮食方面: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对痔疮部位的刺激,有助于轻度痔疮的消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注意饮食调整。比如儿童若有轻度痔疮相关诱因,家长应引导其多吃蔬菜水果;老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消化情况,合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排便习惯方面: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蹲厕所。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可以减少肛门局部静脉丛的压力,利于轻度痔疮的恢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久坐工作的人,更要注意定时起身活动并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有便秘病史的人群,需特别关注排便习惯的调整。 二、中重度痔疮难以自行消退 1.中重度痔疮表现 中重度痔疮包括二期及以上内痔,表现为便时脱出,需用手推回或可自行回纳;外痔表现为疼痛、肿胀明显,影响行走和坐立等。这种情况下痔疮很难自行消退。例如,二期内痔患者,每次排便后痔核都会脱出,且不能自行回纳,需要用手辅助才能回纳,这种情况一般不会自行消退。 对于患有中重度痔疮的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处于中重度痔疮阶段,由于妊娠因素,痔疮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很难自行缓解;老年患者若有中重度痔疮,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自身恢复能力差,也难以自行让痔疮消退。 2.需要医疗干预情况 当痔疮出现严重疼痛、大量出血、痔核脱出不能回纳甚至发生嵌顿等情况时,必须进行医疗干预。比如痔核嵌顿后,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后果,此时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如外用痔疮膏等缓解症状,但一般不能使痔疮完全消退,多为缓解症状后进一步采取手术等治疗)、手术等方式处理。对于儿童,若出现中重度痔疮相关严重情况,由于儿童身体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更需要及时就医,采取合适的医疗手段,而不能等待自行消退。

    2025-10-14 15:23:37
  • 肛门流液体是什么情况

    肛门流液体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肛瘘导致,其因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致瘘管有分泌物流出,青壮年男性多见;肛周脓肿破溃后,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有脓性液体流出,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患;直肠脱垂造成,儿童多因盆底组织发育不全,成人及老年人与盆底肌肉松弛等有关;肠炎引发,如溃疡性结肠炎因炎症刺激致肠道分泌功能紊乱,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老年人因盆底肌肉衰退、有肛门直肠手术史者等易出现。 一、肛瘘导致的肛门流液体 成因: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瘘管内会有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从而导致肛门流液体,分泌物的量会因瘘管的大小、长短而不同。 人群差异: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生活中久坐、不注意肛周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肛瘘相关症状。 二、肛周脓肿破溃后引起的肛门流液体 成因: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当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会有脓性液体持续从破溃口流出,初期液体可能较为浓稠,随着病情好转会逐渐变稀薄。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患者等更易患肛周脓肿。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饮酒、进食大量辛辣食物等可能诱发肛周脓肿。 三、直肠脱垂造成的肛门流液体 成因:直肠脱垂是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当直肠黏膜脱出时,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分泌的黏液会流出,引起肛门流液体,同时可能伴有肛门坠胀感等。 人群差异:儿童直肠脱垂多为黏膜脱垂,常与盆底组织发育不全有关,随着生长发育有自愈可能;成人直肠脱垂多为完全性脱垂,与盆底肌肉松弛等因素有关,老年人由于盆底组织松弛等原因发病率相对较高。 四、肠炎引发的肛门流液体 成因:如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功能紊乱,出现黏液脓血便,部分患者会表现为肛门流液体,同时可能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等可能诱发肠炎。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五、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的肛门流液体 成因:多种原因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如老年人盆底肌肉衰退、肛门直肠手术损伤括约肌等。肛门括约肌松弛后,直肠内的黏液等分泌物容易不自主流出,导致肛门流液体。 人群差异: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肛门括约肌松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肛门直肠手术史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相关症状。

    2025-10-14 15:23:3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