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特别是巨大型重度脱出性痔的PPH微创和复杂性肛瘘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胜龙,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方医院门诊部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专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授牌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站)----李胜龙名医工作室。是广州地区首位从事以痔疮、肛瘘为研究方向的医学硕士、博士,师从我国老一辈著名肛肠病专家谢力子、贺执茂教授,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对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痛苦少,疗效好,无复发的特点,对各类复杂性肛瘘、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的各种微创治疗(注射、套扎、PPH等)具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位复杂性疑难性肛瘘的治疗和PPH治疗巨大型痔,已主持科研课题5项,主编专著1部-----《痔疮揭秘》,参编3部,在《中华普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等等学会的委员、常务委员。展开
个人擅长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肛门直肠良性疾病,特别是巨大型重度脱出性痔的PPH微创和复杂性肛瘘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展开
  • 痔疮手术以后会有哪些后遗症

    痔疮手术可能引发疼痛、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感染、尿潴留等后遗症,各后遗症有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术后需注重肛周护理、保持排便规律等,医生手术操作要精细,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及处理。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身体恢复机能相对较弱,可能疼痛持续时间稍长;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生活方式上,术后若过早剧烈活动、排便不规律等会加重疼痛;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患者,因局部血液循环及愈合能力受影响,也可能导致疼痛恢复不佳。 出血 产生原因:手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破裂出血情况。一方面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另一方面是术后排便等外力因素导致创面血管破裂。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者凝血功能相对较弱,出血风险可能稍高;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出血风险显著增加;生活方式中,术后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会增加出血几率。 肛门狭窄 产生原因:多因手术时切除组织过多或术后创面瘢痕挛缩导致。 影响因素:手术操作中切除组织量的把控是关键,若术者经验不足切除过多易引发;年龄较小患者身体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强相对不易出现,但特殊病史患者如曾有肛门部位感染等可能增加风险;生活方式上,术后创面护理不当导致严重瘢痕形成也会增加肛门狭窄风险。 肛门失禁 产生原因:手术过程中若损伤了肛门括约肌等结构,可能导致肛门失禁,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便排气。 影响因素:手术中对肛门括约肌的操作是关键,年轻患者身体修复及代偿能力相对较好,若损伤后可能通过一定代偿恢复部分功能,但老年患者代偿能力差;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生理阶段后肛门功能本就可能有一定变化,若再行痔疮手术损伤括约肌则更易出现肛门失禁;有肛门括约肌相关基础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 感染 产生原因:术后创面若护理不当,如粪便污染等,易引发细菌感染。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稍高;糖尿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感染几率增加;生活方式中,术后不注意肛周清洁等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尿潴留 产生原因:痔疮术后患者因疼痛刺激等因素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失调,引起尿潴留。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男性患者本身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可能增加尿潴留风险;术后疼痛明显导致患者不敢用力排尿也易引发;有泌尿系统基础病史患者风险更高。 对于接受痔疮手术的患者,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男性还是女性,术后都要注重肛周清洁护理,保持排便规律,避免过早剧烈活动等。同时,医生在手术操作中要精细操作,尽量避免各种后遗症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证创面良好愈合环境;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更要关注排尿情况等。

    2025-10-14 15:22:38
  • 肛瘘手术后便秘怎么办

    肛瘘手术后出现便秘需从多方面综合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术后早期适当活动、康复期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注意力分散;心理调节,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医疗干预,通过非药物方法便秘未改善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药物辅助,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便秘促进康复。 保证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可使粪便软化,便于排出。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ml。肛瘘手术后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年龄较小的儿童需家长按需喂养,保证其水分摄入。 适度运动 术后早期活动:肛瘘手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适度活动。早期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如术后麻醉清醒后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可帮助其进行四肢被动活动等。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术后1~2天可在床边短时间站立、行走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同年龄患者活动量需根据恢复状况调整,儿童活动需在家长监护下进行。 康复期运动:康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15~30分钟左右。散步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带动肠道蠕动。对于儿童,家长可陪其在安全的环境中散步,既有利于儿童身体恢复,也能增加亲子互动。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尝试排便,养成规律的排便反射。例如,可选择早餐后半小时左右,此时胃肠道蠕动较活跃,有助于排便。不同年龄人群固定排便时间可根据其生活规律调整,儿童可由家长帮助培养规律排便习惯。 避免排便时注意力分散: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在排便时看书、玩手机等。肛瘘手术后患者需特别注意这一点,避免因注意力分散导致排便不畅。儿童排便时家长应给予关注,避免其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心理调节 缓解焦虑情绪:肛瘘手术后便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情绪,而焦虑又可能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应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焦虑。例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使身心放松,有助于肠道蠕动。儿童若因肛瘘手术及便秘出现情绪问题,家长要及时给予安抚和心理疏导,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医疗干预(必要时) 药物辅助:若通过上述非药物方法便秘仍未改善,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药物辅助。但需注意,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泻药等,可优先考虑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缓泻剂,如乳果糖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医嘱。成人可根据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药物,如容积性泻药等。 肛瘘手术后出现便秘需从多方面综合干预,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便秘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2025-10-14 15:21:53
  • 痔疮肛门周围疼

    痔疮肛门周围疼的病因包括肛垫下移、静脉曲张等,主要症状有肛门疼痛、便血、瘙痒、痔核脱出等,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和儿童需注意预防和治疗。 一、病因 痔疮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肛垫下移:肛垫是肛管黏膜下的静脉丛,正常情况下起到闭合肛管、节制排便的作用。当肛垫下移时,会导致痔疮的形成。 2.静脉曲张: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静脉曲张团,也是痔疮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长期便秘、腹泻、久坐、久站、妊娠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 二、症状 痔疮的症状主要包括: 1.肛门疼痛:肛门周围疼是痔疮的常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能是隐痛、胀痛或灼痛。 2.便血:大便时带血或便后滴血,血色鲜红,出血量可多可少。 3.肛门瘙痒: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会出现瘙痒、潮湿等症状。 4.痔核脱出:内痔或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痔核会脱出肛门外,需要用手回纳。 三、诊断 痔疮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医生会进行肛门指诊、肛门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1.非药物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适量运动,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坐浴:用温水坐浴,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 局部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可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如迈之灵、地奥司明等,可减轻痔疮引起的肿胀和疼痛。 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缓解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痔疮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痔结扎术、外痔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等。 五、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量运动。 2.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和腹泻。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痔疮等肛肠疾病。 六、特殊人群 1.孕妇:孕妇由于子宫增大,会压迫直肠,导致痔疮的发生或加重。孕妇应注意饮食调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 2.儿童:儿童痔疮较少见,多与便秘有关。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便。 总之,痔疮肛门周围疼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法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预防痔疮的发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025-10-14 15:20:41
  • 产后大便出血怎么引起的

    产后女性大便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因孕期子宫压迫、分娩用力等导致,肛裂与产后便秘、分娩损伤肛管皮肤有关,肠道病变包括肠道炎症、息肉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因子缺乏等也可能导致产后女性大便出血,产后女性因特殊生理阶段易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大便出血情况。 一、痔疮 1.原因分析: 孕期因素:女性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盆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加上孕期活动量相对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时排便用力会使肛管周围静脉丛曲张,从而引发痔疮,产后腹压降低,痔静脉丛瘀血肿胀就可能导致大便出血。 分娩因素:顺产过程中,产妇用力屏气,会使腹压增高,进而影响直肠静脉回流,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导致大便出血,尤其是有会阴撕裂或进行会阴侧切的产妇,疼痛可能会使产妇不敢正常排便,进一步加重便秘,加重痔疮出血情况。 2.人群影响:产后女性较为常见,与孕期生理变化和分娩过程相关,女性在产后身体处于恢复阶段,若有不良排便习惯等情况易诱发。 二、肛裂 1.原因分析: 便秘因素:产后产妇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等易引起便秘,干结的大便通过肛管时,容易撕裂肛管皮肤,导致肛裂,出现大便出血,同时伴有肛门剧烈疼痛。 分娩因素:分娩时过度用力等可能会直接损伤肛管皮肤,尤其是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的产妇,肛管局部有伤口,在排便时容易引发肛裂出血。 2.人群影响:产后女性因上述分娩及产后恢复相关因素容易发生,女性在产后身体状态特殊,排便等情况易受影响。 三、肠道病变 1.原因分析: 肠道炎症:产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可能会发生肠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从而出现大便出血,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肠道息肉:孕期可能因激素等变化等因素导致肠道息肉形成,产后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息肉可能受到刺激而出现大便出血情况,一般为大便表面带血。 2.人群影响:产后女性身体处于恢复调整期,免疫力等可能有变化,肠道病变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考虑,女性在产后身体各系统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相关肠道问题。 四、血液系统疾病 1.原因分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产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大便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 凝血因子缺乏:某些凝血因子缺乏的血液系统疾病,产后身体状态变化可能使病情显现,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起大便出血。 2.人群影响:产后女性虽较少见血液系统疾病,但也有发生可能,女性在产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阶段,血液系统情况变化可能与疾病相关。

    2025-10-14 15:19:37
  • 孕妇痔疮犯了能用药吗

    孕妇痔疮发作时,通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用药需要谨慎选择,以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同时,孕妇还应注意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当运动等,以预防痔疮的发生。 一、引言 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结构的变化和激素水平的改变,容易出现痔疮等肛肠疾病。痔疮发作时,孕妇可能会感到疼痛、瘙痒、出血等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孕妇痔疮犯了能用药吗?本文将为您解答。 二、孕妇痔疮的原因 1.子宫增大 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引起痔疮。 2.激素水平变化 怀孕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慢,容易导致便秘,进而引起痔疮。 3.运动量减少 怀孕期间,孕妇运动量减少,腹肌无力,排便时用力过度,也容易导致痔疮。 三、孕妇痔疮的症状 1.肛门瘙痒 由于分泌物增多,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肛门瘙痒。 2.肛门疼痛 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水肿,血栓形成,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3.便血 内痔或混合痔发作时,可有便血,血色鲜红,出血量或多或少。 4.痔核脱出 内痔或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 四、孕妇痔疮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 (2)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便秘。 (4)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 2.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痔疮膏、痔疮栓等,可减轻症状。 (2)口服药物:如迈之灵、地奥司明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如果痔疮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在孕中期进行,以减少流产的风险。 五、孕妇痔疮用药的注意事项 1.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2.应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较小的药物。 3.对于局部用药,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4.如果使用药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应及时就医。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有痔疮病史的孕妇,应在孕前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减少孕期痔疮的发生。 2.对于初次发生痔疮的孕妇,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七、结论 孕妇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引起疼痛、瘙痒、便血等不适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孕妇应注意饮食调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当运动等,以预防痔疮的发生。

    2025-10-14 15:18: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