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和包裹性胸腔积液。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林建聪,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早期曾在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及胸膜腔疾病有较深研究,开展微创包裹性胸腔积液消融术、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内异物钳取术及肺内病灶活检术,承担区级及省级科研项目三项。展开
个人擅长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和包裹性胸腔积液。展开
  • 大叶性肺炎属于哪种炎症

    大叶性肺炎属于纤维素性炎症,其特点是纤维蛋白原渗出继而形成纤维素,典型病理分期有充血水肿期等,不同人群患大叶性肺炎时炎症表现有差异,纤维素性渗出有两面性,过多渗出可能致肺肉质变等并发症。 纤维素性炎症的特点 纤维素性炎症是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即纤维素)的炎症。在大叶性肺炎时,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等)在肺泡内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肺泡腔内,随着炎症的发展,渗出的纤维蛋白等成分在肺泡内交织成网,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 从病理过程来看,大叶性肺炎的典型病理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在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显微镜下可见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网,其中有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这种纤维素性渗出对于机体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纤维素性渗出可以限制病原体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等防御反应;但另一方面,如果纤维素渗出过多,若不能完全被溶解吸收,则可能会机化,导致肺肉质变等并发症。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大叶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及炎症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患大叶性肺炎时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更剧烈,且在治疗上需更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症状等;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炎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大叶性肺炎的病情可能更复杂,炎症可能更难控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等。

    2025-07-24 12:14:03
  • 引起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什么

    大叶性肺炎最常见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其荚膜是主要致病因素,有典型病理分期,儿童、老年人、青壮年感染肺炎链球菌患大叶性肺炎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了解这些有助于预防和应对大叶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制 肺炎链球菌的荚膜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使得细菌能够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并扩散。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可导致肺部的纤维素性炎症,典型的病理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在充血水肿期,肺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液;红色肝变期时,肺泡内有大量红细胞、纤维素及肺炎链球菌等;灰色肝变期则以大量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溶解消散期时,渗出物逐渐被吸收清除。 不同人群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肺炎链球菌后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需及时关注。要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儿童过度疲劳,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常合并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感染肺炎链球菌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密切观察老年人的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青壮年:青壮年虽然免疫力相对较好,但在受凉、过度劳累等情况下仍可能感染肺炎链球菌。发病时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帮助机体对抗感染。 总之,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大叶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了解其致病特点及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大叶性肺炎。

    2025-07-24 12:12:29
  • 请问肺炎传染吗

    肺炎是否传染因类型而异,部分细菌性肺炎具传染性、病毒性肺炎传染性较强、非感染性肺炎不传染,有肺炎症状者应做好防护,疑似肺炎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 细菌性肺炎:部分细菌性肺炎具有传染性,比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健康人吸入了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就有可能被感染。但一般来说,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少量病菌的入侵,并非一接触就会发病。例如,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学校、养老院等,若有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就可能在人群中造成一定范围的传播,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感染。 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传染性相对较强,常见的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较快,尤其是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相对更容易被感染,因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例如,流感季节时,学校里一个孩子感染了流感病毒引发肺炎,就可能迅速在同学间传播开来。 非感染性肺炎:非感染性肺炎不具有传染性,比如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部接受放射性治疗等原因引起的炎症,过敏性肺炎是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的肺部炎症,这些情况都不存在病原体的传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对于有肺炎相关症状的人群,应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避免接触传染源。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疑似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或防护等措施。

    2025-07-24 12:10:05
  • 肺大泡能自己消失吗

    肺大泡一般不能自己消失,其形成是肺泡结构病理性改变所致,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病史者的肺大泡均不会自行消退,发现肺大泡需由医生据情况评估是否进一步治疗。 一、形成机制相关因素影响 从形成机制来看,肺大泡的产生是肺泡结构的病理性改变。例如,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长期的气道炎症会使气道狭窄,气体进出肺泡受阻,肺泡内压力增加,进而容易形成肺大泡;而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和肺泡组织,影响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肺大泡的形成,这种病理性改变是不可逆的,所以肺大泡不会自己消失。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人群:儿童患肺大泡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导致的肺大泡,同样不会自行消失。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肺大泡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不同变化,但一般也不会自发消失,若肺大泡较大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等,需要密切关注。 老年人群:老年人肺组织弹性下降,本身就可能存在一些基础肺部疾病相关的肺结构改变,肺大泡形成后更不会自行消退,而且老年人机体修复能力较弱,肺大泡可能会逐渐影响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加重。 有基础病史人群:比如有肺气肿病史的患者,其肺大泡是在肺气肿基础上形成的,由于肺气肿导致的肺泡结构破坏是不可逆的,所以肺大泡也不会自己消失。这类患者需要更加注意避免诱发肺大泡破裂等情况,如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 总之,肺大泡通常不会自己消失,一旦发现肺大泡,需要根据其大小、患者症状等情况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观察、手术等。

    2025-07-24 12:08:10
  • 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感冒是由病毒、细菌、免疫系统下降、环境因素、个人习惯和其他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高危人群需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 1.病毒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感染的表面传播,进入呼吸道后感染鼻腔、喉咙和气管等部位,引发感冒症状。 2.细菌感染 在某些情况下,细菌也可能导致感冒。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感冒并发症,如肺炎等。 3.免疫系统下降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容易感染感冒病毒或细菌。这可能由于疲劳、压力、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因素引起。 4.环境因素 寒冷、干燥的天气,空气污染,长时间暴露在空调环境中,以及接触过敏原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刺激呼吸道,增加感冒的风险。 5.个人习惯 不良的个人习惯,如不勤洗手、过度饮酒、吸烟等,可能影响呼吸道的健康,增加感染感冒的机会。 6.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季节变化、人群密集等也可能对感冒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虽然通常是自限性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老年人、儿童、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感冒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注意休息、多喝水,并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

    2025-07-24 12:06:4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