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诊治;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路晓明,男,副主任医师,擅长白内障超生乳化,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激光治疗,角膜病,青光眼,斜弱视等眼科疾病的诊治。展开
个人擅长
白内障、青光眼诊治;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展开
  • 近视眼的病因

    近视眼的发生受遗传、年龄与性别、环境等因素影响。遗传方面父母均高度近视子女患病概率高,特定基因变异可致眼轴延长;年龄上儿童青少年高发,性别影响非主导;环境因素中,用眼习惯如近距离用眼时长过久、姿势不当易引发,光照过强或过弱不利,户外活动缺乏因少蓝光刺激多巴胺分泌致眼轴易延长而增加患病风险。 年龄与性别因素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近视眼高发阶段。这是因为此阶段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眼球也在不断生长变化。青少年的用眼活动频繁,若长期近距离用眼等不良用眼行为,更容易引发近视眼。例如,学生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设备等,眼睛调节负担加重,容易导致眼轴过度发育,进而发展为近视眼。 性别:在某些情况下,不同性别在近视眼发病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相对遗传和用眼习惯等因素来说不是主导因素。不过,一般来说,在青少年群体中,男女近视眼的发病情况可能因个体的用眼习惯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遗传和用眼行为等因素对近视眼的影响更为关键。 环境因素 用眼习惯 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使眼睛持续处于调节紧张状态。例如,青少年每天连续近距离用眼超过2-3小时,就会明显增加近视眼的发生风险。因为眼睛长时间处于近距离聚焦状态,会导致眼外肌对眼球的压力增加,久而久之引起眼球的生理结构改变,眼轴逐渐变长,从而引发近视。 用眼姿势不当:如躺着看书、看书时距离书本过近(小于33厘米)、乘车时看书等不良用眼姿势,会加重眼睛的调节疲劳,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增加近视眼的发病几率。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使眼睛与书本或电子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不合适,导致眼睛的调节功能失调,进而影响眼球的正常生长。 光照环境 光线过强或过弱:在过强的光线下看书,眼睛会受到刺激,容易产生疲劳;而在过弱的光线下用眼,为了看清物体,眼睛会不自觉地过度调节,长期如此也会增加近视眼的发生风险。例如,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写作业,或者在过亮的阳光下阅读,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容易引发近视眼。合适的光照强度应该是光线均匀、稳定,避免眩光和闪烁,一般建议读写时的光照度在500-1000勒克斯左右。 户外活动缺乏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是导致近视眼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发现,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的儿童,患近视眼的概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时间较长的儿童。因为阳光中的蓝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能够抑制眼轴的过度延长,从而起到预防近视眼的作用。而长期缺乏户外活动,会使眼睛接触蓝光的机会减少,多巴胺分泌不足,增加了近视眼的发病风险。例如,城市中很多儿童课余时间都待在室内,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严重不足,这也是近年来儿童近视眼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2025-09-29 12:19:11
  • 近视眼手术的后遗症

    近视眼手术可能引发干眼症、视力回退、角膜感染、眩光和光晕等问题,干眼症因手术影响泪膜等产生,表现为眼干等;视力回退与术前度数不稳定等有关,表现为视力下降;角膜感染因手术消毒或术后不注意卫生等引起,有红肿痛等表现;眩光和光晕因手术切削角膜形态导致,夜间等环境明显,可通过戴镜等改善。 一、干眼症 产生原因:近视眼手术可能会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泪液蒸发过快等情况。例如准分子激光手术会切断角膜神经,影响泪液分泌的反射弧,从而引发干眼症。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本身泪液分泌功能可能逐渐下降,进行近视眼手术后更易出现干眼症;生活方式上,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处于干燥环境等会加重干眼症症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术后发生干眼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表现及应对:患者会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建议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同时注意保持用眼环境湿度适宜,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二、视力回退 产生原因:如果患者术前近视度数不稳定,术后仍继续不良用眼习惯等,可能导致视力回退。比如部分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可能仍在缓慢增长,术后有一定概率出现视力回退。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体仍在发育,眼轴可能继续变长,视力回退风险相对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近距离过度用眼等会增加视力回退几率;高度近视病史的患者本身眼轴长等因素使得视力回退可能性增大。 表现及应对:视力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所下降。需要重新进行视力检查评估,对于轻度回退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等观察,严重回退可能需要再次评估手术方式等。 三、角膜感染 产生原因: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患者不注意眼部卫生,可能引发角膜感染。例如术后用手揉眼等行为可能将细菌等病原体带入眼内导致感染。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差,更易出现不注意眼部卫生的情况从而增加感染风险;生活方式中不注意眼部清洁等会提高感染几率;有眼部炎症病史的患者术后角膜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及应对:患者会出现眼睛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一旦怀疑角膜感染需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四、眩光和光晕 产生原因:手术切削角膜的形态等可能导致夜间光线经过角膜折射后出现异常,从而产生眩光和光晕现象。比如激光切削后的角膜表面不规则可能引起这种情况。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角膜的生理特性可能更易出现这种光学异常;夜间用眼较多或有夜间驾驶等生活方式的患者会更明显感受到眩光和光晕;术前角膜不规则等病史的患者术后出现眩光和光晕的可能性增大。 表现及应对:患者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环境下会感觉看东西有眩光、光晕等。一般可通过佩戴特殊眼镜等方式改善症状,部分患者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可能有所减轻。

    2025-09-29 12:17:58
  • 眼睛痒红血丝怎么回事

    眼睛痒伴有红血丝可能由眼部过敏、感染性结膜炎、干眼症、眼外伤及长时间用眼、过敏体质等因素引起,不同原因有不同表现,出现该症状应避免揉眼并及时就医,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 一、眼部过敏 1.原因:当眼睛接触到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发生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眼睛痒、出现红血丝。例如,在花粉传播的季节,过敏体质者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接触宠物毛发等致敏;成年人可能因接触工作环境中的粉尘等致敏。 2.表现:眼睛瘙痒明显,还可能伴有眼睑肿胀、流泪等症状,眼部结膜充血,表现为红血丝增多。 二、感染性结膜炎 1.细菌性结膜炎 原因:不注意眼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等,导致细菌感染结膜。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相互传染;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劳累、免疫力暂时下降等引发感染。 表现:眼睛有异物感、瘙痒,伴有较多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明显,红血丝显著。 2.病毒性结膜炎 原因:感染腺病毒等病毒引起,具有一定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各年龄层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常见。 表现:眼睛瘙痒、疼痛,结膜充血,常伴有流泪、畏光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红血丝范围较广。 三、干眼症 1.原因: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等,导致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等更为常见。老年人因泪液分泌功能下降也易患干眼症。 2.表现:眼睛干涩、瘙痒,同时伴有红血丝,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四、眼外伤 1.原因: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擦伤等,如运动时被球类击中、做家务时被异物划伤等。各年龄层均可发生,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发生眼外伤;成年人可能因工作或运动等原因受伤。 2.表现:眼睛受伤部位出现痒感,伴有红血丝,受伤处可能有疼痛、肿胀等表现。 五、其他因素 1.长时间用眼:连续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会使眼睛疲劳,出现痒感和红血丝。各年龄段长时间用眼者都可能出现,学生因学习用眼时间长、上班族因工作用眼多等情况较常见。 2.过敏体质: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在接触过敏原时出现眼睛痒和红血丝的情况,且可能反复发作。儿童中过敏体质者相对较多,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果出现眼睛痒伴有红血丝的情况,应注意避免揉眼,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例如,眼部过敏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感染性结膜炎需根据感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干眼症患者可通过调整用眼习惯、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出现此类情况时,更应谨慎处理,儿童需避免自行用药,老年人要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2025-09-29 12:16:51
  • 眼屎多黄粘稠怎么回事

    眼屎多黄粘稠可能由眼部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眼部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结膜炎(多由细菌感染,儿童易因不注意眼部卫生发病,表现为眼屎多黄粘稠、眼部充血红肿等)和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淋病奈瑟菌,出生后2-4天发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可致严重后果)。非感染性因素有干眼症(因多种因素致,成年人常见,表现为眼屎多黄粘稠、眼部干涩等)和眼内异物(眼部进异物刺激致,儿童易发生,表现为异物感、眼屎多黄粘稠等),出现症状应保持眼部清洁,不缓解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儿童要尤其注意眼部卫生。 一、眼部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结膜炎 成因:多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在儿童群体中,若不注意眼部卫生,用手揉眼等行为易导致细菌侵入眼部引发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经常用不洁的手接触眼部,会使眼部感染细菌的风险显著增加。 表现:除了眼屎多黄粘稠外,还常伴有眼部充血、红肿,患者可能会感觉眼部有异物感、刺痛感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但儿童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 2.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成因:主要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感染淋病奈瑟菌所致。这与产妇患有淋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疗有关,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部感染情况。 表现:出生后2-4天发病,眼部会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穿孔等严重后果,对新生儿的视力造成极大威胁。 二、非感染性因素 1.干眼症 成因:多种因素可引起,如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处于空调环境、年龄增长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等。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长期使用电脑的办公族,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容易引发干眼症。 表现:除了眼屎多黄粘稠外,还可能有眼部干涩、烧灼感、视物模糊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2.眼内异物 成因:眼部进入沙尘、小飞虫等异物,会刺激眼部产生过多分泌物来试图排出异物。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意外情况导致眼内进入异物,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在户外活动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表现:患者会感觉眼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同时伴有眼屎增多且呈黄粘稠状,还可能出现眼部疼痛、流泪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在玩耍时若不注意,更容易发生眼内异物情况。 当出现眼屎多黄粘稠的情况时,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注意其眼部卫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2025-09-29 12:15:37
  • 婴儿白眼球发黄是怎么回事

    婴儿白眼球发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多因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代谢不完善致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型不合溶血病)、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感染、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胆汁排泄障碍(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发现婴儿白眼球发黄应及时就医检查,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更需密切关注黄疸情况。 一、生理性因素 婴儿白眼球发黄可能是生理性黄疸导致。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5-7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尚未完善,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而排泄能力不足,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白眼球发黄的现象,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增多症:常见于有宫内窘迫、脐带结扎延迟等情况的婴儿,由于红细胞数量过多,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也增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白眼球发黄。 血型不合溶血病: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产生大量胆红素,引起黄疸,出现白眼球发黄,同时可能伴有贫血、水肿等表现。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细菌及其毒素可抑制肝细胞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影响胆红素的结合过程,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出现白眼球发黄。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缓慢,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从而出现黄疸表现,白眼球发黄是其中之一,还可伴有反应低下、吃奶差等症状。 3.胆汁排泄障碍 先天性胆道闭锁:多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白眼球发黄逐渐明显,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由于胆道发育异常,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 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侵犯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出现白眼球发黄,同时可能伴有肝脾肿大等表现。 当发现婴儿白眼球发黄时,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胆红素测定、血常规、血型、肝功能、腹部B超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多喂养、多晒太阳等促进胆红素排泄;对于病理性黄疸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光照治疗、药物治疗(如使用白蛋白等)甚至手术治疗等。对于早产儿、有高危因素的婴儿等特殊人群,更要密切关注黄疸情况,因为他们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相对更高,一旦发现白眼球发黄需及时评估和处理,以保障婴儿健康。

    2025-09-29 12:13:0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