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亚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展开
  • 右心房肥大能恢复吗

    右心房肥大能否恢复取决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可逆因素致右心房肥大去除诱因后可能恢复,不可逆因素致者较难完全恢复,儿童患者代偿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需及时治原发病,老年患者恢复能力弱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致恢复难,需结合多因素综合判断,发现后应及时就医采取针对性治疗。 一、可逆因素导致的右心房肥大 1.某些心脏外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患者长期存在肺功能障碍,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房肥大。当通过规范治疗控制COPD病情,如积极抗感染、改善通气(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等,使肺动脉压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右心房的负荷减轻,右心房肥大有可能部分恢复。例如,有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治疗后,部分COPD患者肺动脉压下降,右心房大小可有所改善。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起反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负荷加重,引起右心房肥大。通过治疗睡眠呼吸暂停(如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装置等),改善了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状况,右心房肥大有恢复的可能。研究发现,经过有效的睡眠呼吸暂停治疗后,部分患者右心房大小会缩小。 2.某些心脏本身的可逆因素 三尖瓣反流:轻度的三尖瓣反流如果是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逆病因引起,在感染得到控制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改善,右心房的容量负荷减轻,右心房肥大可能会恢复。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瓣膜病变改善,右心房压力恢复正常,右心房大小可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二、不可逆因素导致的右心房肥大 1.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因素 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房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未得到及时治疗,长期存在右向左或左向右的分流,右心房长期处于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状态,随着病情进展,右心房心肌会发生重构,即使后期进行手术修复了缺损,右心房肥大也较难完全恢复至正常。因为长期的负荷过重已经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 2.原发性心肌病相关因素 右心型心肌病:某些原发性右心型心肌病,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累及右心房时,心肌组织被纤维脂肪组织替代,右心房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右心房肥大很难恢复。这类疾病往往会进行性发展,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 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累及三尖瓣:风湿性心脏病导致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长期的瓣膜病变使右心房长期处于异常负荷状态,引起右心房肥大,且随着病情的迁延,瓣膜病变难以完全逆转,右心房肥大也难以恢复。 特殊人群右心房肥大恢复的特点 1.儿童患者 儿童若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右心房肥大,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脏的代偿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未及时干预,右心房肥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心功能逐渐下降。例如,儿童房间隔缺损患儿,若不及时手术,右心房肥大会进行性加重,影响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育,所以对于儿童右心房肥大,及时治疗原发病非常关键,以最大程度促进右心房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于右心房肥大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相互影响,增加了右心房肥大恢复的难度。例如,老年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治疗时需要兼顾多种疾病的治疗,右心房肥大的恢复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右心房肥大能否恢复需要结合具体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一旦发现右心房肥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2025-09-30 13:26:15
  • 心电图早搏是啥意思

    心电图早搏是常见心律失常表现,分房性和室性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病理性与心脏及其他系统疾病相关,有良性和病理性之分,需结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其临床意义并采取合适处理措施。 一、定义 心电图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发生的一次心跳。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正常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起冲动来控制的,而早搏时是由心脏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心脏提前搏动。 二、分类及心电图表现 (一)房性早搏 1.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P-R间期大于0.12秒,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也可能出现房性早搏,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基础的儿童,其发生房性早搏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电活动紊乱有关;对于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因素,也较易出现房性早搏。 (二)室性早搏 1.心电图表现: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室性早搏。例如,长期每日大量饮酒的人,酒精可能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引发室性早搏;年轻人群中,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室性早搏的发生风险。 三、发生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与性别: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都可能出现早搏,一般女性在某些生理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等,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早搏。比如妊娠期女性,随着子宫增大等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可能出现早搏。 2.生活方式: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都可能引起早搏。像考试前紧张复习的学生,可能因精神高度紧张出现早搏;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身体疲劳状态下也可能发生早搏。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脏疾病: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导致心肌受损,引发早搏。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早搏;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心脏正常的电传导,导致早搏发生。 2.其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脏跳动频率,增加早搏发生的可能性;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引发早搏等心律失常。比如严重腹泻导致钾丢失过多的患者,容易出现低钾血症,进而出现早搏。 四、临床意义 (一)良性早搏 1.特点: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早搏次数较少,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健康人偶尔因劳累、精神紧张出现的一两次早搏,多属于良性早搏。 2.应对措施:一般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减轻精神压力、戒烟限酒等,早搏可能会减少或消失。 (二)病理性早搏 1.特点: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早搏次数较多,可能伴有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冠心病患者频繁出现室性早搏,可能提示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需要及时处理。 2.应对措施: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早搏的情况,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进行干预,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总之,心电图早搏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断其临床意义,以便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2025-09-30 13:24:36
  • 血压压差小的危害

    血压压差小对人体多方面有不良影响,会增加心肌缺血风险、影响脑部供血,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外周组织灌注不良,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疾病进展风险,如使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生长迟缓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一、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一)增加心肌缺血风险 血压压差小会使心脏在舒张期时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血压压差小的人群中,发生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相关症状的概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主要在心室舒张期获取血液,当压差减小时,舒张期的主动脉压力降低,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心肌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对于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就较差,压差小更容易影响心肌供血,进而增加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影响脑部供血 脑部的血液供应依赖于正常的血压压差来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当血压压差小时,脑部的灌注压也会降低,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脑梗死等脑血管事件。尤其是患有高血压且压差小的患者,由于脑部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障碍,压差小对脑部供血的影响更为明显。女性在更年期后,血压调节机制可能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压差小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 二、对重要脏器灌注的影响 (一)肾脏灌注不足 肾脏需要足够的灌注压来维持正常的滤过功能。血压压差小会使肾脏的灌注压降低,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长期的肾脏灌注不足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出现蛋白尿等肾脏损害的表现。对于患有糖尿病且血压压差小的患者,肾脏更容易受到损伤,因为糖尿病本身就会对肾脏血管有一定的损害,再加上压差小导致的灌注不足,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导致压差小,也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因为肾脏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稳定且足够的血液灌注来支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二)外周组织灌注不良 身体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也依赖于正常的血压压差。压差小会使外周组织的血流减少,导致四肢发冷、麻木等症状。老年人由于外周血管弹性下降,压差小更容易出现外周组织灌注不良的情况,而且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因为组织灌注不足会影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供应以及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本身活动量少,压差小导致的外周组织灌注不良可能会加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血流缓慢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三、对整体健康状况的综合影响 (一)降低生活质量 血压压差小引起的头晕、乏力、肢体不适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例如,患者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体力活动,甚至连简单的家务劳动都难以完成。对于年轻的患者,压差小带来的不适会对其学习和社交活动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问题。孕妇如果出现血压压差小,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胎盘的血液供应也依赖于母体正常的血压压差来保证胎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二)增加疾病进展风险 长期的血压压差小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干预,会使患者的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比如在高血压患者中,压差小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血管的压力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压差小会使血管受到更多的不良刺激。对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压差小会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儿童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压差小,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问题,因为心脏功能受损会影响全身的营养供应和代谢。

    2025-09-30 13:23:57
  • 心脏搭桥手术吃什么好

    心脏搭桥手术后患者饮食需注意,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蔬菜水果类中绿叶蔬菜、富含钾蔬菜及富含维C、膳食纤维的水果有益;全谷物类食物可提供能量等;健康脂肪类如橄榄油、深海鱼类对心脏好;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肥胖患者有不同饮食注意事项,要均衡营养并依自身情况调整。 一、蛋白质类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心脏搭桥手术后的患者可适当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肉、鱼肉等白肉相对红肉更适合,因为白肉脂肪含量较低),鱼肉中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像每100克的鳕鱼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鸡蛋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鸡蛋约含蛋白质6-7克;豆类及豆制品,例如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约36克,豆腐等豆制品也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 二、蔬菜水果类 1.蔬菜 绿叶蔬菜:如菠菜,每100克菠菜含维生素C约32毫克、维生素K约487微克等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等;西兰花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51毫克,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而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需避免因便秘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 富含钾的蔬菜:像土豆,每100克土豆含钾约342毫克,钾对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调节心脏的电生理活动,预防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2.水果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33毫克,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对手术伤口的恢复有帮助;草莓每100克含维生素C约47毫克,同时还含有抗氧化剂等成分,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 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等膳食纤维,果胶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每100克苹果含膳食纤维约2克左右,有助于维持血脂稳定,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三、全谷物类食物 全谷物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例如燕麦,每100克燕麦含膳食纤维约10.6克,B族维生素对于能量代谢等有重要作用,能够为身体提供持续的能量,且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对于有糖尿病风险或合并糖尿病的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较为适宜,因为稳定的血糖水平有利于心脏的恢复。 四、健康脂肪类食物 适当摄入健康脂肪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例如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每100克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每100克三文鱼含Omega-3脂肪酸约2.7克,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够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心脏健康非常有益。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适当将食物做得更软烂一些,如将肉类炖得更烂,蔬菜切碎等,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根据身体状况调整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糖尿病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杂粮饭等,同时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证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和身体恢复。 肥胖患者:肥胖的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需要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低热量、高纤维食物的比例,通过合理饮食配合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

    2025-09-30 13:22:47
  • 心脏缺损的症状

    心脏缺损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常见一般症状包括呼吸(婴儿呼吸急促、年长儿活动后气促)、生长发育(婴幼儿生长迟缓、青春期第二性征异常等)、循环(口唇甲床发绀、心脏杂音);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婴儿期早产儿症状不典型、足月儿有喂养困难等,儿童期学龄期易疲劳心悸、青春期女孩月经不规律;特殊人群中女性妊娠风险增加,有基础病史者病情易加重。 一、常见一般症状 1.呼吸方面 婴儿时期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缺损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肺循环淤血,使得婴儿呼吸时需要更用力来获取足够氧气。例如,正常婴儿平静时呼吸频率在30-40次/分钟左右,而患有心脏缺损的婴儿呼吸频率可能会超过60次/分钟。 年长儿可能会在活动后出现气促,活动耐力下降,因为心脏缺损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射血,身体在活动时需要更多氧气,但心脏无法充分供应,从而导致气促。 2.生长发育方面 对于婴幼儿心脏缺损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这是由于心脏缺损使得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影响了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平均水平。 在青春期的心脏缺损患者,可能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情况,因为心脏功能不佳影响了整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平衡,从而干扰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 3.循环方面 可能会出现口唇、甲床发绀的情况,尤其是在哭闹、活动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心脏缺损导致静脉血不能充分氧合就进入体循环,使得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青紫。 心脏听诊时可闻及心脏杂音,不同类型的心脏缺损杂音特点有所不同。比如室间隔缺损时,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时,可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等。 二、不同年龄段特点 1.婴儿期 早产儿心脏缺损时症状可能更为不典型,因为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将心脏缺损的一些症状掩盖。例如,早产儿可能除了呼吸急促外,还可能出现体温不升等情况,这是因为心脏功能不佳影响了整体的代谢和体温调节功能。 足月儿心脏缺损时,除了上述呼吸急促、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因为婴儿在吃奶时需要消耗较多体力,而心脏缺损导致其无法有效获取氧气,从而出现吃奶时大汗淋漓、吸吮无力等喂养困难的情况。 2.儿童期 学龄期儿童心脏缺损患者,可能会在体育课等活动中更容易出现疲劳、心悸等症状。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活动量增加,而心脏缺损限制了心脏的泵血功能,不能满足身体活动时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出现这些不适症状。 对于青春期的女孩心脏缺损患者,月经周期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月经不规律等情况,这与心脏功能不佳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心脏缺损患者 在妊娠期间,心脏缺损患者面临的风险会增加。因为妊娠时身体的血容量会增加,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负担。可能会出现心功能不全加重的情况,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水肿等。所以女性心脏缺损患者在妊娠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心脏评估,妊娠期间要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有基础病史的心脏缺损患者 如果患者本身还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等,心脏缺损的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呼吸道感染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而心脏缺损患者本身心脏泵血功能受限,无法满足增加的耗氧量需求,从而使呼吸急促、气促等症状更加明显。所以有基础病史的心脏缺损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减少对心脏功能的额外负担。

    2025-09-30 13:21: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