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亚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展开
  • 老年人心衰喘不上气怎么办

    针对老年人心衰喘不上气需采取多措施处理,包括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药物治疗(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等),实施氧疗,治疗基础病因并避免诱因,且因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处理时更谨慎,家属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发作。 一、紧急处理措施 1.体位调整:让老年人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缓解喘不上气的症状。因为坐位或半卧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确保气道畅通。如果有痰液,可鼓励老年人咳出,必要时可进行吸痰等操作。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排尿,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缓解气喘症状。但老年人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容易出现低钾等情况。 2.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不过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因为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 3.正性肌力药物:像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但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比如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等。 三、氧疗 1.吸氧方式:根据老年人的血氧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一般可通过鼻导管吸氧,氧流量通常为2-4L/min。如果血氧饱和度较低,可能需要面罩吸氧,甚至是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吸氧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状况,缓解喘憋。 2.注意事项:要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血氧情况调整吸氧浓度和方式。同时,要注意保持吸氧装置的清洁和通畅。 四、病因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如果老年人心衰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可能需要进行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冠脉供血;如果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等。要针对不同的基础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从根本上缓解心衰喘不上气的情况。 2.避免诱因: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因为感染是诱发心衰加重的常见诱因;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心衰发作或加重气喘症状。 五、特殊人群(老年人)温馨提示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在处理心衰喘不上气时需要更加谨慎。首先,在药物使用上,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例如使用利尿剂时,要定期检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频繁监测血压变化。其次,在体位调整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导致头晕等不适。同时,家属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如气喘程度、呼吸频率、心率等,一旦病情有变化要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低盐饮食,适量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心脏负担),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减少心衰发作的频率。

    2025-10-09 12:59:28
  • 心脏右室肥大有危害么

    心脏右室肥大是心脏结构异常改变,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包括影响心脏功能(收缩舒张受限、引发心律失常)、影响全身器官灌注(影响肺循环和体循环、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诱发心力衰竭、增加猝死风险),不同人群危害有差异,患者需积极找病因针对性治疗来减轻危害提高预后。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收缩和舒张功能受限:右室肥大时,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会影响右心室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例如,右心室心肌肥厚可能导致心肌的顺应性下降,影响心室的充盈,进而影响整个心脏的泵血功能。研究表明,右室肥大的患者心脏的射血分数可能会降低,使得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能力减弱。 引发心律失常:异常的心肌结构容易导致电生理活动的紊乱,从而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常见的如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心悸、头晕、黑矇,甚至出现晕厥等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全身器官灌注的影响 影响肺循环和体循环:右心室主要负责将血液泵入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将氧合血泵入体循环供应全身组织器官。右室肥大时,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血流动力学都会受到干扰。在肺循环方面,右心室向肺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加,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在体循环方面,由于心脏整体泵血功能下降,全身各器官的灌注不足,可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导致器官功能受损:长期的全身器官灌注不足会逐渐导致各个器官功能受损。例如,肾脏灌注不足可能引起肾功能减退,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表现;肝脏灌注不足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脑灌注不足则可能导致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器官灌注不足还可能加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 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诱发心力衰竭:右室肥大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发右心衰竭,随着病情的进展,也可能合并左心衰竭,导致全心衰竭。心力衰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预期寿命。据统计,右室肥大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一旦发生心力衰竭,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增加猝死风险: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功能的严重受损会显著增加猝死的风险。尤其是存在复杂心律失常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右室肥大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心脏右室肥大带来的危害在表现和影响程度上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在儿童中,生长发育受影响更为明显;在老年人中,可能更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从而使危害进一步加重。对于有心脏右室肥大的患者,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如是否由先天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减轻右室肥大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5-10-09 12:58:18
  • 什么叫心肌酶

    心肌酶是心肌受损时细胞内的酶释放入血致浓度升高可辅助判断心肌情况,肌酸激酶分布在骨骼肌等,心肌受损时迅速升高且不同人群参考值有差异;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主要存于心肌,心梗时升高早且特异性较高;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多种组织,心梗时升高晚且特异性不如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于心肌等组织,心肌受损可升高但特异性差,特殊人群需结合多因素判断。 一、心肌酶的定义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的一类酶的统称,当心肌细胞因各种原因(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导致心肌受损)发生损伤时,细胞内的心肌酶会释放进入血液,使得血液中相应心肌酶的浓度升高,通过检测血液中心肌酶的水平,可辅助判断心肌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相关情况。 二、常见心肌酶种类及相关情况 (一)肌酸激酶(CK) 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心肌、脑组织中。 临床意义:当心肌梗死等心肌受损时,CK会迅速升高,一般在发病3-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不同年龄人群CK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例如成人男性CK正常参考值约38-174U/L,女性约26-140U/L,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会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若出现胸痛等症状,检测CK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损情况。 (二)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 分布情况: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对心肌的特异性相对较高。 临床意义:在心肌梗死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相比CK更能精准提示心肌受损是否由心肌梗死导致。在孕妇等特殊人群中,若怀疑有心肌相关问题,检测CK-MB结合其他检查能更准确评估心肌状况,因为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可能影响其他指标,但CK-MB相对更具心肌特异性。 (三)乳酸脱氢酶(LDH) 分布情况: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如心肌、骨骼肌、肝脏等。 临床意义:心肌梗死发病后8-18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到高峰,1-2周恢复正常。由于其特异性不如CK-MB,所以单一LDH升高不能完全确诊心肌梗死,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其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儿童LDH正常参考值约109-245U/L,且不同年龄段略有差异,在评估儿童心肌状况时,需依据其年龄对应的正常参考值来分析LDH水平是否异常。 (四)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分布情况:在心肌、肝脏、骨骼肌等组织中均有分布。 临床意义:心肌受损时可升高,但特异性相对较差,其他如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AST升高。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其身体机能衰退,检测AST时需考虑年龄因素对其正常参考值的影响,同时结合其他心肌酶指标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肌受损情况。

    2025-10-09 12:57:10
  • 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重要诱因,细菌感染致心脏负荷等改变可加重心衰;心房颤动是常见诱发心律失常类型,影响心脏泵血致心衰;钠盐摄入过多致血容量增加使心脏前负荷加重诱发心衰,老年人等易受影响;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使心脏负荷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心衰,儿童和老年人等更易受影响;治疗不当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或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诱发,不同人群需注意合理治疗。 心律失常 具体情况: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类型。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心室率不规则且往往增快,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导致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心力衰竭。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性别差异导致心律失常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不同,但从生活方式看,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风险。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就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病史的患者,心律失常更容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 血容量增加 具体情况:钠盐摄入过多是常见的导致血容量增加的原因。过多的钠盐摄入会使机体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心脏前负荷加重,进而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比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血容量增加情况。在年龄因素上,老年人肾脏调节功能有所下降,对钠盐的代谢能力减弱,所以相对更易因血容量增加诱发慢性心力衰竭;从生活方式看,不注意控制钠盐摄入的人群风险更高;对于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本身肾脏对水钠的调节就存在问题,更易因血容量增加引发慢性心力衰竭。 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 具体情况:剧烈运动等过度体力消耗会使心脏负荷显著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进而影响心脏功能,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情绪激动如大怒、过度紧张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不同性别在情绪激动对心脏影响上无明显差异,但从年龄角度,儿童和老年人对体力消耗和情绪激动的耐受能力较差,更易受其影响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后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期处于高压力、易激动情绪状态下的人群风险较高;有基础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在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时更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不当 具体情况:如不恰当停用利尿药物,会导致水钠潴留,使心脏前负荷增加,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另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当也可能诱发,比如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影响肾功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不当使用药物更易影响心脏功能;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易因治疗不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从性别看无明显差异,但在用药方面需根据个体情况谨慎选择;有基础疾病且正在长期用药的人群,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治疗不当诱发慢性心力衰竭。

    2025-10-09 12:56:32
  • 心律失常自我诊断

    心律失常时需关注心悸感受与自我观察,包括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通过心电图初步判断,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记录有注意事项;还要观察伴随症状,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特殊关注,如冠心病患者要防心肌缺血加重,甲亢患者要考虑甲状腺功能对心脏影响。 一、心悸感受与自我观察 心律失常时常见的主观感受是心悸,即自己能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可以留意心悸发生的时间,是在休息时、活动时还是特定体位时出现。比如一些人在静息状态下突然感到心脏快速跳动,持续几分钟后缓解,这可能提示存在心律失常。同时观察心悸发作时的心跳感觉,是心跳过快(如快于100次/分钟)、过慢(如慢于60次/分钟)还是不规则。 (一)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表达可能不如成人清晰,家长需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的躁动、呼吸急促等情况,因为儿童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不典型,比如婴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哭闹不安,同时伴有心率异常。 老年人:老年人对心悸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但更易出现因心律失常导致的头晕、黑矇等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心律失常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更易被放大。 二、心电图初步初步判断 可以通过记录心电图来辅助自我诊断,但自行记录有一定局限性。可以使用便携式心电记录仪,在感觉不适时及时记录心电图波形。正常心电图有规律的P波、QRS波群等,而心律失常时心电图会出现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频率快于100次/分钟;心房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一)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记录注意事项 长期熬夜人群:长期熬夜可能影响心脏节律,在记录心电图时需告知医生自己的作息情况,因为熬夜可能导致生理性的心律短期波动,但也可能是潜在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大量吸烟饮酒人群:吸烟饮酒会影响心脏电活动,在记录心电图前应尽量避免吸烟饮酒一段时间,否则可能干扰心电图结果判断,因为尼古丁、酒精等成分可能导致短暂的心律改变,影响对真实心律失常情况的判断。 三、伴随症状观察 心律失常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伴有胸闷,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伴有头晕、乏力,可能是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伴有呼吸困难,可能提示心律失常已影响到心肺功能的协调,尤其在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时更需警惕。 (一)有基础病史人群的特殊关注 有冠心病病史人群:本身有冠心病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要格外注意是否是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的表现,因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相互影响,冠心病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会加重心肌缺血。 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人群: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所以这类人群出现心悸等疑似心律失常表现时,要考虑甲状腺功能状态对心脏的影响,需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功能及心脏相关指标。

    2025-10-09 12:55: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