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亚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展开
  •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什么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通常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等区域,可波及心前区等范围并常放射至左肩等部位,从解剖学看与神经支配相关,不同人群中心绞痛典型部位一般相似,不同情况人群在发作上有相应特点但典型部位相对固定。 一、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通常是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一)解剖学相关因素影响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心脏的神经支配与胸部、上肢等部位的神经有一定的关联。心脏的痛觉神经纤维主要经交感神经传入,其传入纤维分布在T1-T5脊髓节段,所以心绞痛的疼痛感觉会投射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区域,即胸骨后及上肢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中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一般是相似的,但儿童相对较少发生心绞痛,若儿童出现类似胸痛症状需警惕其他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情况;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心绞痛的发作可能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有一定细微差别,但典型部位仍符合上述情况;有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影响心脏供血时,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依然是胸骨后等区域,但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绞痛发作的风险;有冠心病等病史的人群,心绞痛发作时更易出现典型部位的疼痛,且可能因病情进展等因素影响疼痛的程度、频率等,但典型部位相对固定。

    2025-08-05 14:17:24
  • 心悸是什么样的感觉

    心悸是患者能感觉到心脏跳动不适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人群心悸感觉有差异,还常伴随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表现,若伴持续胸痛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不同人群心悸感觉的差异 儿童:儿童表述可能相对模糊,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或者活动时比平时更容易疲劳,可能家长观察到孩子心跳比平时快等情况,但由于儿童难以准确描述内心感受,需要家长仔细留意其日常活动状态变化。 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心悸情况,感觉心跳异常的频率可能相对更高,且在情绪波动较大时,如紧张、焦虑等,心悸症状可能更明显。 老年人:老年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弱,出现心悸时可能更易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且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心悸的耐受程度可能较低,需要更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心悸发作时的感觉可能与无基础病史人群不同,可能会更强烈,且可能伴随基础疾病相关的其他症状加重,如冠心病患者可能在心悸时胸痛症状更明显等。 心悸伴随的相关表现 心悸往往可能伴随其他表现,比如有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有的会伴有气短,呼吸变得急促、困难;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黑矇、晕厥等情况。如果心悸同时伴有持续胸痛、呼吸困难加重、意识障碍等情况,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严重心血管疾病发作,需立即就医。

    2025-08-05 14:11:50
  •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哪里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左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等部位,约50%-60%心肌梗死发生于此,因其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多种因素如长期吸烟等会增加风险,不同人群虽有差异但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仍是常见好发部位。 从解剖结构来看,左前降支是左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之一,它的供血范围广泛,涵盖了心脏的重要区域。大量的临床研究统计显示,约50%-60%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前降支供血区域。这是因为左前降支的解剖特点使得其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当斑块不稳定时,就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发心肌梗死。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左前降支供血区域仍是心肌梗死的常见部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使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大。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已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其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无相关病史者。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更易在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出现心肌梗死相关病变;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也可能增加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但无论何种人群,左前降支供血区域都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好发部位。

    2025-08-05 14:04:04
  • 心脏脂肪瘤的药物治疗

    心脏脂肪瘤无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案,无症状小瘤体多定期随访观察,儿童患者小瘤体密切随访、大瘤体或影响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干预,有基础病史者处理时权衡利弊,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基础病症状而非针对心脏脂肪瘤本身。 一、心脏脂肪瘤药物治疗现状 心脏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心脏良性肿瘤,目前尚无针对心脏脂肪瘤的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案。因其为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若肿瘤较小且无症状,主要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无需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二、特殊人群相关考虑 (一)儿童患者 儿童心脏处于发育阶段,心脏脂肪瘤的处理需格外谨慎。若儿童患者的心脏脂肪瘤无明显症状且瘤体较小,优先选择密切随访观察,暂不采用药物治疗,避免因药物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中的心脏产生潜在不良影响。若瘤体较大或出现影响心脏功能等情况,需综合评估后考虑手术等干预方式,而非依赖药物治疗。 (二)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心脏脂肪瘤患者,在处理心脏脂肪瘤时需充分评估基础病对治疗方式的影响。例如,若患者合并严重心血管基础病,手术治疗的风险会增加,此时需在多学科协作下,权衡手术与非手术(随访)的利弊,而并非通过药物来针对心脏脂肪瘤进行治疗,药物在此类情况下主要用于控制基础病相关症状,而非针对心脏脂肪瘤本身。

    2025-08-05 14:00:10
  • 做心脏彩超需要空腹吗

    做心脏彩超通常不需要空腹,因其检查原理及特点不依赖胃肠道消化排空情况,儿童检查时需安抚其情绪,合并胃肠道疾病及定期复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正常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主要依心脏超声图像表现判定,空腹与否不影响。 一、心脏彩超检查的原理及特点 心脏彩超是利用超声波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心脏的房室大小、瓣膜运动、心肌厚度等情况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其检查过程并不依赖于胃肠道的消化和排空情况,所以一般不需要空腹。 二、特殊情况的考虑 1.儿童人群:儿童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同样不需要空腹,但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使其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以便检查顺利进行。因为儿童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家长需要提前做好沟通和安抚工作。 2.合并胃肠道疾病的人群:若患者本身合并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肠梗阻等,一般也不影响心脏彩超检查,可正常进行检查来评估心脏情况,因为心脏彩超主要关注的是心脏相关结构和功能,与胃肠道的空腹状态无直接关联。 3.其他情况: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且需要定期复查心脏彩超的患者,无论是否空腹都可以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主要依据心脏本身的超声图像表现来判定,空腹与否不影响心脏超声的成像质量和对心脏病变的判断。

    2025-08-05 13:55: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