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亚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大心脏的逆转治疗、心血管常见病的优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精准诊疗、饮食改良的指导。展开
  • 心律不齐的症状是什么

    心律不齐可致心悸(儿童活动后、成人静息时易察觉)、心跳暂停感(老年人更敏感需关注伴随症状)、胸闷(久坐缺运动及有心血管基础病者需警惕或评估)、头晕(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女性生理期、儿童发育阶段需排查)、乏力(病史长患者有且长期高强度工作者出现需重视排查)。 一、心悸 心律不齐时患者常自觉心脏跳动不规则,可表现为心跳明显加快(如心动过速)或过慢(如心动过缓),产生心慌感。不同年龄人群感受有差异,儿童可能因活泼好动,在活动后更易察觉心跳异常;成人则可能在静息状态下明显感觉到心脏跳动异常。 二、心跳暂停感 部分心律不齐患者会有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有时可伴随胸闷不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心血管系统调节功能下降,对这种心跳暂停感的感知可能更敏感,需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出现。 三、胸闷 患者会出现胸部压迫感或憋闷感,可能影响正常呼吸。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出现胸闷时,更应警惕心律不齐的可能;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病史的人若出现胸闷,需及时评估心律不齐的可能性,因为原有疾病可能加重胸闷症状。 四、头晕 心律不齐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机能有所变化,若出现头晕需排查是否与心律不齐相关;儿童出现头晕时,要考虑其发育阶段心脏功能的变化是否可能引发心律不齐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五、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病史较长的心律不齐患者可能长期存在乏力症状,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可能不同,比如长期高强度工作者出现乏力时更需重视心律不齐的排查。

    2025-08-27 17:34:34
  • 动脉硬化指数70是正常的吗

    动脉硬化指数70远超正常范围提示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且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大幅升高,有基础疾病者需更严格控基础病指标及排查加重因素,健康人群要重视排查生活方式因素并调整生活方式及就医明确具体情况。 一、动脉硬化指数的定义与计算方式 动脉硬化指数是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动脉硬化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情况下,动脉硬化指数应小于4,若达到70,远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倾向。 二、动脉硬化指数70的异常意义 动脉硬化指数为70时,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严重,此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风险大幅升高。因为该指数越高,意味着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分相对过多,而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不足,使得动脉管壁易发生脂质沉积、斑块形成等病变。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应对 有基础疾病人群:若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动脉硬化指数达70时,会进一步加速基础疾病对血管的损害,需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指标,如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同时排查可能加重动脉硬化的其他因素。 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出现如此高的动脉硬化指数,需高度重视,及时排查生活方式因素,如是否存在长期高脂饮食(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等)、缺乏运动、吸烟等情况,应尽快调整生活方式,如改为低脂饮食、增加规律运动、戒烟等,并建议进一步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动脉硬化的具体原因及严重程度,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2025-08-27 17:30:42
  • 心绞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绞疼主要因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失衡引发,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及其他少见原因,中老年人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风险相对较高,绝经前女性因雌激素保护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趋近,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是诱因,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史者血管病变风险高发病概率增加。 心绞疼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血之间失衡所致,其常见原因如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主要的病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血管内膜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当心脏负荷增加(如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时,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充分增加供血,使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引发心绞疼。二、冠状动脉痉挛:无明显粥样硬化基础的情况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疼,该情况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三、其他少见原因:如冠状动脉栓塞(栓子阻塞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炎(炎症累及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如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限,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心绞疼。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心绞疼风险相对较高;性别方面,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保护作用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风险趋近于男性;生活方式上,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高脂饮食易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缺乏运动、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这些均是心绞疼的诱发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血管病变风险更高,心绞疼发生概率增加。

    2025-08-27 17:28:24
  • 总胆固醇正常值是多少

    成年人总胆固醇合适水平小于某值、边缘升高及升高有相应范围,儿童不同年龄段总胆固醇正常范围随年龄增长趋近成人,老年人代谢减退需定期检测血脂,有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总胆固醇控制目标更严格需个性化血脂管理,有基础疾病或用药人群要密切监测胆固醇并遵医生评估调整方案及遵循专业指导关注变化。 一、成年人总胆固醇正常值 成年人总胆固醇的合适水平一般定义为小于5.2毫摩尔/升(mmol/L);边缘升高范围是5.2~6.19mmol/L;当总胆固醇≥6.2mmol/L时则被判定为升高。 二、儿童总胆固醇正常值 不同年龄段儿童总胆固醇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一般儿童总胆固醇正常范围大致在3.1~5.2mmol/L左右,随年龄增长会趋近于成年人的合适水平范围。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胆固醇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减退,更易出现血脂异常,需定期检测总胆固醇,关注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半年至一年检测一次血脂。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此类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情况者)总胆固醇控制目标更严格,通常需将总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以下,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血脂管理。 有基础疾病或正在用药人群:若患有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或正在服用可能影响血脂的药物(如某些激素类药物等),胆固醇水平可能受影响,需密切监测总胆固醇,并在医生评估下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胆固醇指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用药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来关注胆固醇变化。

    2025-08-27 17:25:33
  • 低压高怎么降下来

    低压高即舒张压高,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控制。 1.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入,增加钾摄入。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食用油摄入量25-30g。 运动: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帮助降低舒张压。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血压骤升。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不饮酒,如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减轻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可通过听音乐、旅游、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2.定期监测血压:建议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如果舒张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降低舒张压,或舒张压升高明显(如舒张压≥110mmHg),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血压升高原因和治疗方法可能不同。老年人舒张压升高可能与血管弹性下降有关,年轻人舒张压升高可能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血压升高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舒张压升高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8-27 17:20: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