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和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杨钦泰,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2017年入选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青年委员, 《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中心》负责人。本人分别师从史剑波教授、李源教授和王德云教授等国内外知名鼻科专家,目前承担14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Allergy》等国际杂志发表SCI文章20篇,发表科普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参与编写相关专著3本。展开
个人擅长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和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展开
  • 中耳炎后遗症的分类

    中耳炎包括粘连性、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分泌性中耳炎,不同类型有不同后遗症,粘连性中耳炎致中耳粘连影响功能与听力;胆脂瘤型中耳炎致局部骨质破坏及颅内外并发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鼓膜穿孔不愈、长期流脓异味;分泌性中耳炎致中耳积液机化、鼓室硬化症,均会影响患者听力及健康,儿童更易受影响。 一、粘连性中耳炎后遗症 (一)病理表现 中耳黏膜因受到长期炎症刺激,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鼓室黏膜与听骨链之间、鼓膜与鼓岬之间产生粘连,进而影响中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儿童中,若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反复刺激中耳黏膜,更易引发粘连性改变。 (二)听力影响 患者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程度因粘连程度而异。轻度粘连可能仅导致轻微的高频听力下降,而重度粘连则可引起明显的低频到高频的广泛听力减退,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儿童在语言学习阶段需要良好的听力来接收和理解语言信息。 二、胆脂瘤型中耳炎后遗症 (一)局部骨质破坏 胆脂瘤不断增大,会对周围骨质产生压迫和侵蚀作用,可破坏鼓室、鼓窦及乳突骨质,严重时可累及颅底骨质,如破坏面神经管可导致面神经麻痹,破坏乙状窦可引起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等。在儿童中,由于骨质相对较薄且生长发育较快,骨质破坏可能进展更为迅速。 (二)颅内、外并发症 1.颅内并发症 可引起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例如脑脓肿,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儿童血-脑屏障功能相对不完善,感染更容易向颅内扩散。 2.颅外并发症 常见的有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表现为颈部肿胀、压痛等;还可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急剧下降等。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后遗症 (一)鼓膜穿孔长期不愈 鼓膜穿孔持续存在,可使中耳与外界相通,容易反复发生中耳感染,影响听力。对于儿童来说,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可能影响其听力发育,导致言语交流障碍。 (二)长期流脓及异味 患者耳部长期有脓性分泌物,且可能伴有异味,这是由于中耳内长期存在炎症感染,细菌繁殖产生异味物质。长期流脓还可能刺激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皮肤炎症、湿疹等。 四、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症 (一)中耳积液机化 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中耳积液可能发生机化,形成胶冻样物质,进一步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功能,导致听力持续下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相对常见,若积液机化未得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其语言学习和认知发展。 (二)鼓室硬化症 中耳黏膜反复炎症刺激后,可能发生纤维组织增生和玻璃样变,形成鼓室硬化灶,可累及鼓膜、听骨链等结构,导致听力进行性减退。儿童时期若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鼓室硬化症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2025-10-16 13:29:21
  •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状

    咽鼓管异常开放时患者有多种症状表现,耳部症状包括自听过强、耳闷胀感、耳鸣;耳部相关其他症状有耳鸣;咽部症状有咽部异物感、咽部不适;还有与呼吸相关的症状,不同个体症状有差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治疗措施。 耳部症状: 自听过强:患者能听到自己呼吸声、心跳声等自身的声音,这是因为咽鼓管异常开放,中耳内压力与外界气压易平衡,声音传导情况改变所致。例如,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有调节中耳压力的功能,当异常开放时,这种调节失衡,导致声音传导异常,患者主观上感觉自己的声音被过度传导至中耳并传入耳内。 耳闷胀感:会感觉耳朵有闷塞的感觉,就好像耳朵被堵住一样。这是由于咽鼓管异常开放打破了中耳原本相对稳定的压力环境,影响了中耳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患者产生耳内闷胀的不适感受。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等情况,因为耳部闷胀会影响声音的正常传导,进而影响其对周围声音的感知。 耳部相关的其他症状: 耳鸣:可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的吹风样耳鸣等。这是因为咽鼓管异常开放引起中耳内压力等多方面的改变,影响了耳部的神经等结构功能,从而导致耳鸣的产生。对于有基础耳部疾病或特定生活方式(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等)的人群,咽鼓管异常开放更易引发耳鸣且症状可能更明显,因为其耳部本身的敏感度等情况可能与常人不同。 咽部症状: 咽部异物感:患者会感觉咽部有异物存在,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这是因为咽鼓管与咽部相邻,咽鼓管异常开放相关的病理变化可能波及咽部周围组织,导致咽部出现异物感。比如,儿童如果存在腺样体肥大等情况同时合并咽鼓管异常开放,可能会加重咽部异物感的症状,因为腺样体等结构与咽部和咽鼓管都有关系,相互影响。 咽部不适:还会有咽部的不适感,如干燥、瘙痒等。这是由于咽鼓管异常开放后,局部的生理环境改变,影响了咽部的正常状态,导致咽部出现干燥、瘙痒等不适感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吸烟的人,本身咽部就可能处于相对敏感的状态,当合并咽鼓管异常开放时,咽部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更显著。 其他症状: 与呼吸相关的症状:由于咽鼓管与呼吸时的气流等情况相关,患者可能在呼吸时感觉耳部有异常感觉,或者因为咽鼓管异常开放影响呼吸相关的气压平衡,导致呼吸时耳部等相关部位有异样感。例如,在深呼吸时,可能会更明显地感觉到耳部的不适等情况,这与咽鼓管异常开放后对呼吸时气压调节的影响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呼吸时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但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呼吸及耳部相关的表现。 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症状表现多样,不同个体可能有所差异,当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3:27:57
  • 神经衰弱好了引起的耳鸣会好吗

    神经衰弱好了耳鸣是否会好分情况,若因神经衰弱相关因素致耳鸣,部分随神经衰弱康复而改善,若耳部有基础病变或神经损伤不可逆则不一定;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要排查耳部潜在问题,女性关注特殊时期影响,男性要保持生活方式等,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关注基础病对耳鸣影响。 如果神经衰弱导致的耳鸣是由于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因素引起,当神经衰弱经过规范治疗等逐渐康复后,部分患者的耳鸣可能会随之好转。例如,神经衰弱引起耳鸣是因为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影响了耳部神经的正常调节,当神经衰弱改善后,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耳鸣可能减轻甚至消失。有研究表明,约30%-40%因神经衰弱相关因素引发耳鸣的患者,在神经衰弱病情缓解后,耳鸣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耳鸣不一定随神经衰弱好转而痊愈的情况 耳部本身存在基础病变:若耳鸣是本身耳部存在如中耳炎、内耳病变等基础疾病引起,只是恰好同时伴有神经衰弱,那么即使神经衰弱好了,耳部本身的病变未得到处理,耳鸣仍会存在。比如患者本身有慢性中耳炎,炎症影响耳部结构和神经,同时合并神经衰弱,当神经衰弱好转后,中耳炎相关的耳鸣不会因为神经衰弱的改善而消失,仍需要针对耳部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病程较长导致神经损伤不可逆:如果神经衰弱引起耳鸣的病程较长,已经导致耳部神经等结构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那么即使神经衰弱好了,耳鸣也可能不会完全消失。长期的神经衰弱状态使耳部神经长期处于异常应激状态,造成神经纤维变性等不可逆改变,此时神经衰弱好转后,耳鸣依然存在。 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神经衰弱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出现因神经衰弱相关因素导致的耳鸣,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等尚不完善,当神经衰弱好转后,要密切观察耳鸣情况,因为儿童耳部病变可能发展较快,需及时就医排查耳部是否有潜在问题,避免延误病情。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神经内分泌等易发生变化,若因神经衰弱引发耳鸣,当神经衰弱好转后,要关注这些特殊时期对耳鸣的影响,比如更年期女性本身内分泌紊乱,即使神经衰弱改善,耳鸣可能受更年期其他因素影响仍存在,需综合调整。 男性:男性若因工作压力等导致神经衰弱进而出现耳鸣,当神经衰弱好转后,仍要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避免再次因工作等压力因素导致神经衰弱复发而引发耳鸣反复,同时要关注耳部健康,定期进行耳部检查。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合并神经衰弱引发耳鸣,当神经衰弱好转后,不能忽视基础病史对耳鸣的影响,比如高血压可能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即使神经衰弱改善,高血压控制不佳仍可能导致耳鸣持续或加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2025-10-16 13:26:04
  • 鼻炎出血怎么办,该怎么治好

    鼻出血紧急处理需保持正确姿势并按压止血,鼻炎出血与干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等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用药、针对病因)、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刺激、适度锻炼)来处理,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鼻出血的紧急处理 1.保持正确姿势: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也能避免血液咽下后刺激胃部导致呕吐。比如儿童发生鼻炎出血时,需有成人在旁协助保持正确姿势。 2.按压止血: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让患者张口呼吸。对于儿童,家长可轻柔地捏住其鼻翼进行按压止血。 二、鼻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鼻炎类型 1.干燥性鼻炎: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干燥状态,黏膜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环境空气过于干燥、长期吸入粉尘等都可能引发干燥性鼻炎导致出血。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2.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过敏反应会使鼻黏膜水肿、充血,患者频繁打喷嚏、揉鼻等动作易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症状往往会加重。 三、针对鼻炎的治疗及预防出血措施 1.药物治疗鼻炎 局部用药:使用鼻腔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洁鼻腔、减轻鼻黏膜水肿,降低出血风险。对于变应性鼻炎,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能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变应性鼻炎,明确过敏原后尽量避免接触,必要时可进行脱敏治疗。 2.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尤其是在干燥季节。在室内放置水盆等也有一定增加湿度的作用。 避免刺激鼻腔:不要用力擤鼻、挖鼻等。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鼻黏膜的健康。对于儿童,家长要留意孩子的行为,避免其挖鼻等不良习惯。 适度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改善鼻炎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锻炼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慢跑、跳绳等;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游泳、跑步等运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炎出血时,家长需格外小心处理。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紧张哭闹加重出血。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谨慎,尽量选择儿童适用的温和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鼻炎的诱发因素,如是否对某些儿童常见的过敏原过敏等。 2.老年人:老年人鼻炎出血可能与身体机能下降、鼻黏膜更脆弱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在处理鼻炎出血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因为高血压可能会加重鼻出血的情况。在治疗鼻炎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2025-10-16 13:25:11
  • 咽峡炎多久能好

    咽峡炎恢复时间因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而异,普通病毒性咽峡炎多1-2周恢复,细菌性咽峡炎规范用抗生素2-3天症状改善、1-2周左右恢复。影响因素包括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促进恢复可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影响咽峡炎恢复时间的因素 病因: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咽峡炎恢复时间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相对病毒种类而言,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恢复时间较短,而EB病毒等引起的咽峡炎可能恢复时间稍长。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不同细菌致病的恢复时间也有差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性咽峡炎,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恢复相对较快,而其他少见细菌引起的可能恢复时间相对长些。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的咽峡炎患者,如只是轻度的咽部疼痛、轻度充血,没有明显发热等全身症状,恢复时间较短;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咽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明显,甚至伴有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等情况时,恢复时间会大大延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而且还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 个体差异:儿童、成人的恢复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儿童的恢复相对成人可能稍快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另外,自身免疫力较强的人,恢复时间相对较短,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咽峡炎的恢复时间会明显延长,且容易反复。 促进咽峡炎恢复的措施 一般治疗: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同时要多喝水,保持咽部湿润,避免咽部干燥加重疼痛。饮食方面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咽部造成刺激,加重症状。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辅助缓解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咽峡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孩子发热,要采用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避免使用成人的退热方法不恰当导致儿童不适。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有助于身体恢复。 成人:成人患咽峡炎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尽量少说话,让咽部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为情绪也会影响身体的恢复。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患咽峡炎后要更加重视治疗,除了常规的针对咽峡炎的治疗外,还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025-10-16 13:24: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