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尚礼,男,教授,原骨科部主任,孙逸仙脊柱中心主任,硕士导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外科主任导师,1943年出生,广东省惠州市人。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名誉会长;第六届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常委、微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第一届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六省骨科协作组组长;中国康复学会骨科和风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脊柱非融合技术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多种刊物担任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或顾问等职务。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副院长、党委书记、大外科主任,中央保健局专家等。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展开
  • 大腿扭伤筋的症状

    大腿扭伤筋后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淤血等表现,疼痛部位、性质因情况而异,肿胀程度与扭伤程度相关且不同年龄人群有差异,活动受限受人群生活方式等影响,淤血范围和严重程度与扭伤程度有关且不同健康状况人群有不同表现。 疼痛性质:多为刺痛、胀痛或酸痛等。如果是急性扭伤,疼痛往往比较剧烈;慢性的扭伤筋可能表现为隐痛、酸痛,且在活动后可能会加重。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因哭闹等表现出疼痛较明显,而成年人可能能更清晰描述疼痛性质。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关节炎等疾病,大腿扭伤筋后的疼痛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的疼痛相互影响,变得更为复杂。 肿胀 肿胀程度:受伤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轻度扭伤筋可能只是局部有轻微的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比周围组织稍隆起;重度扭伤筋时肿胀会比较明显,皮肤可能会发亮,肿胀范围也可能较大。年龄较小的儿童新陈代谢较快,肿胀可能消退相对快一些,但如果损伤严重也可能肿胀较明显。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液循环相对较慢,肿胀消退可能会更慢。有血液循环障碍病史的人群,大腿扭伤筋后肿胀可能会更严重且恢复更慢。 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改变:大腿扭伤筋会导致腿部的活动受到限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屈伸大腿,比如抬腿、弯腰触碰脚部等动作会受到明显阻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的人,大腿扭伤筋后活动受限对其日常活动影响更大;而长期久坐的人相对影响可能稍小,但也会影响行走等基本活动。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跑动、跳跃等活动,需要家长格外关注。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活动协调性可能就差,大腿扭伤筋后活动受限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行动不便。 淤血 淤血表现: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淤血,皮肤表面会呈现出青紫色或紫红色的斑块。淤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扭伤筋的程度相关,扭伤越严重,淤血可能越明显。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淤血吸收相对较慢;婴幼儿皮肤较薄,淤血可能更容易观察到,但由于其不太会表达,需要通过外观等判断。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大腿扭伤筋后淤血可能会更严重,且不易消退,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处理。

    2025-10-15 13:35:53
  • 轻微崴脚怎么快速恢复

    崴脚后要休息制动,24-48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若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等要评估伤情及时就医,恢复期进行适当康复锻炼,儿童需家长监护,成年人循序渐进。 一、休息制动 原因:崴脚后,受伤部位需要休息来减少进一步损伤,避免加重肿胀和疼痛。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崴脚后都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行走或运动,让受伤的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例如,儿童在玩耍时崴脚,应马上让其坐下或躺下,减少受伤脚踝的负重。 二、冷敷 操作及原理:在崴脚后的24-48小时内进行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多次进行。对于儿童,要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避免冻伤;成年人也应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比如,用毛巾包裹冰块后敷于崴脚处,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三、加压包扎 方法及作用:使用弹性绷带对崴脚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可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从远端向近端包扎,力度适中,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达不到加压效果。不同年龄人群包扎时都要保证松紧合适,儿童皮肤娇嫩,包扎时更要轻柔。例如,将弹性绷带环绕脚踝进行包扎,从脚底开始向上逐渐缠绕。 四、抬高患肢 做法及好处:把崴脚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尽量将受伤的脚踝抬高,休息时可在脚下垫枕头等。如老年人崴脚后,休息时可在床上将脚部垫高,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 五、评估伤情及就医判断 判断标准:如果崴脚后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无法站立行走或怀疑有骨折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崴脚后若家长不能判断是否严重,应带其到医院进行X线等检查;成年人自己也应留意这些情况,及时决定是否就医。比如,崴脚后脚部畸形或持续剧烈疼痛不缓解,就需尽快就医。 六、后期康复锻炼 阶段及内容:在崴脚后的恢复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初期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等小范围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儿童康复锻炼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成年人也应循序渐进。例如,先缓慢地做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动作,每天多次,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幅度。

    2025-10-15 13:33:48
  • 颈椎病脊髓受压的症状是什么

    颈椎病脊髓受压会引发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肌力减弱、行走及握物等困难;感觉障碍是肢体麻木、减退及有异样感觉;严重时出现二便功能障碍;还会有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等病理反射阳性,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有基础病史患者情况更复杂。 感觉障碍 感觉方面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可从手指、脚趾开始,逐渐向上发展。部分患者还会有感觉减退,比如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知变得不灵敏。有些患者会感觉肢体有异样的感觉,如刺痛、烧灼感等。这是由于脊髓受压影响了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使得身体接收感觉信号出现异常。对于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关注自身细微的感觉变化,而男性患者可能相对不太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症状有性别差异,只是感知程度可能因个体性格等因素有所不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本身颈部就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出现感觉障碍相关症状,因为他们颈部长期受压,脊髓受压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便功能障碍 病情严重时会出现二便功能障碍。早期可能表现为排尿、排便无力,后期可能发展为尿潴留或大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受压影响了控制二便的神经中枢功能,使得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导致二便的正常排泄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比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出现脊髓受压时,二便功能障碍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和脊髓受压的双重影响,治疗时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和处理。 反射异常 会出现病理反射阳性,比如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等。霍夫曼征检查时,检查者用手指快速弹拨患者的中指指甲,若患者拇指内收,其余手指呈屈曲动作则为阳性;巴宾斯基征检查时,用竹签由后向前划患者足底外侧缘,若拇指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阳性。这些反射异常是脊髓受压后神经传导通路异常的表现,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反射,有助于辅助诊断颈椎病脊髓受压的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反射异常的表现可能在程度和出现频率上有一定差别,一般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若出现脊髓受压,反射异常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2025-10-15 13:30:59
  • 如何矫正脚趾和脚丫子

    脚丫问题的矫正分非手术与手术情况及不同人群考虑,非手术可通过选宽松舒适合适鞋具(如拇外翻初期选前端宽大鞋、儿童选契合脚型童鞋)和在医生指导下佩戴矫形支具(如轻度锤状趾戴分趾垫)来矫正,手术适用于畸形严重非手术无效时(如严重拇外翻等需专业医生评估制定方案),术后要遵康复指导,儿童矫正优先温和方式且定期监测脚型,成年人依病情选矫正方式需考量自身健康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 一、非手术矫正方法 1.合适鞋具选择:对于因穿鞋不当引发的脚丫问题,应挑选宽松、鞋头宽敞且舒适的鞋子,避免过紧鞋具对脚趾及脚丫造成压迫。以拇外翻初期为例,选择前端宽大、能让脚趾自然伸展的鞋子,可减轻脚趾受压状况。儿童需选用契合其脚型发育阶段的童鞋,防止鞋子过小影响脚趾正常生长。 2.矫形支具佩戴:针对先天性脚趾畸形等情形,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矫形支具。如轻度锤状趾,可佩戴分趾垫,借助物理方式逐步纠正脚趾形态。儿童佩戴矫形支具时,需密切留意舒适度与皮肤状况,确保支具不会致使皮肤损伤或干扰足部正常发育。 二、手术矫正情况 1.手术适应人群:当脚趾或脚丫畸形严重且非手术矫正无效时,可考虑手术矫正。例如严重的拇外翻畸形、复杂多趾畸形等,需由专业骨科或足踝外科医生经详细足部检查、影像学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2.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矫正后需遵循医生康复指导,涵盖伤口护理、适度康复训练等。不同年龄人群术后康复有别,儿童术后康复注重促进足部正常功能恢复且不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则依手术创伤程度开展相应康复锻炼以恢复足部功能。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群体:儿童脚趾与脚丫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矫正时优先采用非药物、非手术的温和方式,如合适鞋具与轻柔矫形支具。需定期监测脚型发育状况,避免因矫正不当影响足部正常生长。例如3-12岁儿童发现脚趾畸形,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观察随访还是早期干预矫正。 2.成年人群:成年人因长期穿鞋习惯、外伤等致脚趾脚丫问题,需依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矫正方式。若为退行性改变引发的脚趾问题,非手术矫正无效后可考虑手术,同时需考量自身健康状况对手术的耐受性等因素。

    2025-10-15 13:29:15
  • 骨折长骨头的时候会疼吗

    骨折长骨头时部分人会疼,原因与组织修复反应有关,且儿童、老年人、特殊病史人群在骨折长骨头时疼痛表现有差异,若疼痛过于剧烈或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 组织修复反应:骨折部位在愈合过程中,会有新的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等参与修复,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增加,可能会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一般骨折早期(1-2周内)骨折断端血肿形成、炎症反应阶段,以及中后期骨痂形成等阶段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骨折的严重程度、部位、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等有关。例如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大,在骨头生长过程中疼痛可能相对更明显。 不同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骨折后骨头生长能力较强,新陈代谢快,骨痂形成相对迅速,但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相对敏感,不过也有部分儿童在骨折长骨头时疼痛相对成人不那么剧烈,这与儿童的神经发育特点以及骨折后的修复机制有关。比如儿童前臂骨折后,在骨痂形成阶段,可能会有轻微的局部不适,但不一定都会有明显疼痛,不过仍需密切观察其肢体活动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骨头生长相对缓慢,且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骨头生长过程中,由于骨质本身的问题,可能更容易出现疼痛。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能力也可能有所下降,而且老年人骨折后常需要长期卧床等,可能会因为卧床相关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使骨折长骨头时的疼痛感受更复杂。例如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在骨痂形成阶段,除了骨折部位的疼痛,还可能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进一步加重不适感觉。 特殊病史人群:如果骨折患者本身合并有神经病变等基础疾病,那么在骨折长骨头时,疼痛的表现可能会更复杂,可能会干扰对骨折本身引起疼痛的判断。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骨折后骨头生长时的疼痛可能与单纯骨折引起的疼痛表现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疼痛感知的影响来进行评估和处理。 总体而言,骨折长骨头时部分人会有疼痛,但疼痛程度和表现因多种因素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如果疼痛过于剧烈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局部红肿加重、发热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2025-10-15 13:27: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