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尚礼,男,教授,原骨科部主任,孙逸仙脊柱中心主任,硕士导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外科主任导师,1943年出生,广东省惠州市人。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名誉会长;第六届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常委、微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第一届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六省骨科协作组组长;中国康复学会骨科和风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脊柱非融合技术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多种刊物担任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或顾问等职务。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副院长、党委书记、大外科主任,中央保健局专家等。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展开
  • 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平躺吗

    腰椎间盘突出能否平躺分情况,多数患者可平躺且有助缓解症状,需注意姿势等,特殊情况如疼痛剧烈时可调整姿势或侧卧位等,儿童患者平躺要选合适床垫并关注脊柱状态。 一、一般情况 1.多数患者可平躺 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适当平躺是可以的,而且平躺有助于减轻腰部的压力。当人体平躺时,腰椎所承受的压力相对站立或坐姿时会明显降低,能够让腰部的肌肉、椎间盘等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有利于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一般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这样能更好地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比如硬度在中等偏硬的床垫,既不会让腰部过度下陷,又能提供一定的支撑。 2.平躺时的注意事项 患者平躺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所受的压力。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腰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平躺时更要注意姿势的正确,避免因姿势不当加重腰部不适。而对于年轻、平时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的患者,正确平躺通常能较好地缓解症状,但如果本身有长期不良坐姿等生活方式问题,单纯平躺可能效果有限,还需结合其他康复措施。 二、特殊情况 1.疼痛剧烈时的平躺调整 当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较为剧烈时,可能需要调整平躺的姿势来找到相对舒适的状态。有些患者可能平躺时会感觉腰部疼痛加剧,此时可以尝试侧卧位,同时将双腿屈曲,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部的压力,但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还是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在调整平躺姿势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姿势突然改变引起血压波动等情况,加重基础病情。 2.儿童患者的平躺情况 儿童患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儿童平躺时同样需要注意姿势。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床垫,一般建议偏硬一些的床垫来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平躺姿势不当可能会影响脊柱发育,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平躺时的脊柱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带儿童就医检查,避免因腰椎间盘突出问题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025-10-20 13:02:09
  •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含绝对卧床休息、卧床时逐步开展腰背肌锻炼、稳定性骨折用支具固定;手术有适用于不稳定骨折等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特殊人群中老年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儿童少见多优先保守,女性围绝经期关注骨密度,有基础疾病者需兼顾控制基础病以保治疗安全。 一、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受伤后需严格卧硬板床持续约6~8周,此期间避免坐起、站立等活动,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环境促进初步愈合,相关研究证实绝对卧床可减少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风险。 2.腰背肌锻炼:卧床期间逐步开展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锻炼能增强腰背肌力量,维持脊柱稳定性,缩短康复时间,有研究表明适当腰背肌锻炼对骨折恢复有积极作用。 3.支具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固定,支具限制脊柱活动、提供外部支撑以维持骨折复位后位置,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支具,保证固定强度与舒适度。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不稳定骨折或伴神经压迫等情况,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后复位,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恢复脊柱解剖结构与稳定性,临床研究显示可有效改善脊柱功能与预后。 2.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缓解疼痛并增强椎体强度,PKP能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两者均有大量临床数据支持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的有效性,需由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后选择。 特殊人群提示: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为常见病因,治疗中需重视抗骨质疏松治疗,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改善骨质量;儿童患者腰椎压缩性骨折少见,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密切观察骨折愈合及脊柱发育情况;女性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需关注骨密度变化,预防骨质疏松相关骨折;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确保治疗安全,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以利伤口愈合。

    2025-10-20 12:59:56
  • 膝盖韧带撕裂可以治好吗

    膝盖韧带撕裂可以治好,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韧带撕裂程度较轻者,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并配合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用于韧带严重撕裂者,如韧带重建术,术后需规范康复训练,不同人群治疗康复有不同特点,多数患者经合适治疗和科学康复训练可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韧带撕裂程度较轻,如部分撕裂且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例如,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膝关节没有明显的不稳定表现时。 具体措施:通常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一般固定时间为4-6周,在此期间需要避免患肢负重,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收缩练习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 二、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韧带撕裂严重,如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稳定性受到明显影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会导致膝关节明显不稳定,影响正常的行走、运动功能等。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韧带重建术等,通过手术用自体肌腱或异体肌腱等重建受损的韧带,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后同样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康复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以逐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在治疗韧带撕裂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要更加谨慎;女性患者可能在产后等特殊时期身体状态不同,康复时要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恢复的影响;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在韧带撕裂治疗后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来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等恢复过程。总之,通过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配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大多数膝盖韧带撕裂的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膝关节功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

    2025-10-20 12:58:02
  • 腰酸背疼的状况是何种病症

    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症有腰肌劳损因长期不良姿势等致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等,腰背肌筋膜炎由寒冷潮湿等致腰背部弥漫性疼痛等;脊柱相关病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椎间盘退变等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颈椎病累及胸背部是颈椎退变牵涉肩背腰部酸痛等;内脏疾病牵涉性腰酸背疼包括肾脏疾病如肾盂肾炎等引发腰部牵涉痛,妇科疾病如女性炎症引起腰骶部酸痛伴相关表现。 一、肌肉骨骼系统常见病症 1.腰肌劳损:多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工作等)或过度劳累引发,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出现慢性损伤,表现为腰部隐痛且反复发作,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查体可见腰部肌肉紧张、有压痛,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体力劳动者等。 2.腰背肌筋膜炎:由寒冷、潮湿环境或慢性劳损等因素致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出现腰背部弥漫性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疼痛会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变化,多见于久坐少动、受寒人群。 二、脊柱相关病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椎间盘退变、损伤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无力等,好发于20~50岁人群,长期弯腰工作、重体力劳动者易患病,典型表现为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颈椎病(累及胸背部时):颈椎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除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外,可牵涉引起肩背部、腰部酸痛不适,常见于长期低头使用电子设备、伏案工作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 三、内脏疾病牵涉性腰酸背疼 1.肾脏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病变可引发腰部牵涉痛,肾盂肾炎除腰酸背疼外常伴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肾结石可出现腰部绞痛且疼痛较剧烈,可向下腹部放射,通过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妇科疾病:女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酸痛,常伴白带异常、月经紊乱等表现,尤其在劳累、经期前后症状易加重,育龄期女性需考虑此类疾病可能。

    2025-10-20 12:56:11
  • 久坐站起来膝盖后窝痛伸不直是怎么回事

    久坐后膝盖后窝痛伸不直可能由肌肉劳损、膝关节滑膜炎、腘窝囊肿、半月板损伤、关节退行性变等引起,出现该情况应减少久坐并适当康复锻炼,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就医做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有相应特殊情况需谨慎处理。 一、肌肉劳损 长时间久坐后,腘窝处的肌肉可能因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出现劳损。例如,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等腘绳肌在久坐后突然收缩发力时容易引发疼痛且伸不直。一般来说,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久坐不动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 二、膝关节滑膜炎 久坐后起身活动时,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可能导致滑膜炎发作。滑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进而引起腘窝处疼痛、屈伸不利。既往有膝关节外伤史、慢性劳损的人群发生膝关节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腘窝囊肿 本身存在腘窝囊肿的患者,久坐后囊肿受到挤压等刺激,可出现疼痛及膝关节伸不直的情况。腘窝囊肿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与膝关节的退变等因素相关。 四、半月板损伤 久坐后膝关节活动时,半月板可能发生异常运动导致损伤,从而出现腘窝后疼痛且伸不直的现象。有膝关节扭伤史、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的人群,如运动员等,较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五、关节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出现退行性变,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情况可导致久坐后腘窝处疼痛、伸不直。中老年人是关节退行性变的高发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发生关节退行性变的风险可能更高。 如果出现久坐站起来膝盖后窝痛伸不直的情况,首先应减少久坐时间,适当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简单的康复锻炼。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膝关节X线、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若出现类似情况需考虑是否有先天发育等特殊因素;孕妇由于身体负担等原因,出现该情况时需更谨慎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2025-10-20 12:52: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