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尚礼,男,教授,原骨科部主任,孙逸仙脊柱中心主任,硕士导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外科主任导师,1943年出生,广东省惠州市人。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名誉会长;第六届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常委、微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第一届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六省骨科协作组组长;中国康复学会骨科和风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脊柱非融合技术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多种刊物担任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或顾问等职务。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副院长、党委书记、大外科主任,中央保健局专家等。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展开
  • 腰肌筋膜炎症状及治疗

    腰肌筋膜炎有慢性疼痛、局部压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推拿按摩)和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兼顾不同因素以达最佳效果。 一、腰肌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表现 慢性疼痛:多数患者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的慢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长时间弯腰劳作、久坐、受寒等情况下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例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腰肌筋膜炎,出现长期的腰背部隐痛。 局部压痛:在腰背部可找到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多位于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肌肉的筋膜处,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且疼痛可向远处放射,比如压痛点在腰部某一肌肉附着点,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臀部或大腿部位。 2.肌肉紧张与活动受限 肌肉紧张:患病部位的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的状态,用手触摸能感觉到肌肉发硬。这是因为肌肉为了避免疼痛进一步加重,会不自觉地处于收缩状态,长期如此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的腰部活动会受到限制,表现为弯腰困难、转身不灵活等。例如,患者难以完成从地上拾起物品这样简单的弯腰动作,或者在转身时需要整个身体转动,而不能像正常那样灵活地扭转腰部。 二、腰肌筋膜炎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例如,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腰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儿童患者则需特别看护,防止发生意外。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能够深入组织内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一般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天1-2次。孕妇等特殊人群在进行红外线照射时需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红外线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运动疗法 腰部伸展运动:患者可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如仰卧位的“拱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3-4组。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强度,避免加重腰部病情。 游泳:游泳是一种对腰部负荷较小但又能锻炼腰部肌肉的运动方式。患者可以选择蛙泳等姿势,每周进行3-5次,每次游泳30-60分钟。不同年龄的人群游泳时要注意安全,儿童游泳需有成人陪同,老年人则要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推拿按摩:专业的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但对于一些伴有腰椎不稳定、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等情况的患者,推拿按摩需要谨慎操作,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例如,对于年轻且腰部基础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度进行腰部的揉、按、捏等手法按摩,但对于老年患者或有严重腰椎疾病病史的患者,不当的推拿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时需要咨询医生,权衡药物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 总之,腰肌筋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5-10-20 16:01:44
  • 站立时间长了膝盖疼怎么回事

    膝盖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膝关节本身问题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肌肉骨骼相关问题如股四头肌力量不足、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或松弛,以及其他因素如下肢力线异常,这些因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导致站立时膝盖疼痛及相关症状,且部分因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 一、膝关节本身的问题 1.膝关节软骨损伤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运动爱好者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更易出现。男性由于运动量通常较大,相对女性可能更易发生软骨损伤相关问题。例如,经常进行高强度篮球运动的青少年男性,膝关节软骨受到反复摩擦撞击,容易受损。当软骨损伤后,站立时间长了就会刺激周围神经等结构,引发膝盖疼痛。 病理机制:膝关节软骨是缓冲关节压力、减少摩擦的重要结构。一旦损伤,站立时关节压力传导异常,损伤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产生疼痛,常伴有膝关节活动时的弹响等症状。 2.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生活方式影响:多见于经常进行扭转、屈膝等动作的人群,如足球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这些人群在日常活动或运动中,膝关节半月板容易受到扭转力而损伤。比如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快速变向时,膝关节半月板承受的应力过大,易导致损伤。站立时间长时,半月板所承受的压力分布改变,刺激损伤部位引起疼痛。 病理表现:半月板损伤后,站立时膝关节的力学平衡被打破,损伤的半月板会受到异常应力,进而引发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膝关节肿胀、交锁等情况。 3.膝关节骨关节炎 年龄与病史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长期膝关节劳损病史的人。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出现。有膝关节外伤史、长期重体力劳动史等的人群,患骨关节炎的风险更高。站立时间长时,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膝盖疼痛,且疼痛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可能伴有膝关节畸形等表现。 二、肌肉骨骼相关问题 1.股四头肌力量不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易出现股四头肌力量不足。比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坐着,股四头肌得不到有效锻炼,力量减弱。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肌肉,力量不足时,站立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周围结构受力异常,容易引发膝盖疼痛。 影响机制:股四头肌力量不足,无法很好地维持膝关节在站立时的正常位置和受力平衡,使得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关节囊等结构承受过大应力,从而导致膝盖疼痛。 2.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或松弛 病史与运动因素:有膝关节扭伤病史的人,容易出现周围韧带损伤或松弛。运动爱好者在运动中发生膝关节扭伤后,若未得到规范治疗,可能导致韧带修复不良,出现韧带松弛。例如打篮球时膝关节扭伤,后续恢复不佳,站立时间长时,韧带无法正常稳定膝关节,引起膝盖疼痛。 病理影响:韧带损伤或松弛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站立时关节异常活动增加,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还可能伴有膝关节的不稳定感。 三、其他可能因素 1.下肢力线异常 生活方式与发育因素:长期不良姿势,如O型腿、X型腿等下肢力线异常的情况,可能与先天发育、后天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儿童时期长期跪坐等不良姿势可能影响下肢力线发育。下肢力线异常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匀,站立时间长时,受力集中的部位就会出现膝盖疼痛,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加速膝关节软骨磨损等病变。 力学改变:力线异常使膝关节各部位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部分区域压力过大,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长期可导致膝关节提前出现退变等问题。

    2025-10-20 16:00:47
  • 腿一伸直绷紧膝盖就疼怎么回事

    腿一伸直绷紧膝盖就疼可能由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前交叉、后交叉、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原因引起,不同病因有不同的原因及机制、表现,各年龄段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不同人群治疗康复侧重点不同。 一、肌肉拉伤 1.原因及机制:运动过程中,如突然发力伸直腿绷紧膝盖,可能导致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拉伤。肌肉纤维部分撕裂或断裂会引发疼痛,常见于运动爱好者或长时间未运动突然剧烈运动人群。 2.表现:伸直绷紧膝盖时疼痛明显,局部可能伴有肿胀、压痛,严重时活动受限。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人因运动强度大更易出现;生活方式上,运动过度、热身不充分者风险高。 二、韧带损伤 1.前交叉韧带损伤 原因及机制:多发生于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中,突然的扭转、伸直膝盖时的暴力等可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例如在变向过程中伸直腿绷紧膝盖,韧带承受过大张力而受损。 表现:伸直绷紧膝盖时疼痛,可能伴有膝关节不稳定感,患者常感觉膝盖有错位或松动,多见于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运动爱好者中高发。 2.后交叉韧带损伤:当膝关节受到向后的暴力时,如滑雪时膝盖受到撞击,可能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伸直绷紧膝盖时也会出现疼痛,年龄和生活方式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类似。 3.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在伸直绷紧膝盖时若受到过度牵拉也会损伤,常见于膝关节扭转等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运动人群风险较高。 三、半月板损伤 1.原因及机制:长期磨损或急性外伤可导致半月板损伤,如频繁上下楼梯、深蹲后伸直腿绷紧膝盖时,半月板受到挤压、摩擦而损伤,多见于中老年人退变基础上的损伤,也可见于年轻运动损伤人群。 2.表现:伸直绷紧膝盖时可能出现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弹响、卡顿等症状,年龄上中老年人退变相关损伤多见,年轻人多因运动创伤。 四、关节炎 1.骨关节炎 原因及机制: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退变磨损,骨质增生等,在伸直绷紧膝盖时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肥胖人群因膝关节负重过大更易患骨关节炎,中老年人高发。 表现:疼痛在伸直绷紧膝盖时出现或加重,可伴有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晨起有僵硬感但持续时间较短。 2.类风湿关节炎 原因及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膝关节滑膜等组织,导致炎症,在伸直绷紧膝盖时引发疼痛,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与自身免疫紊乱相关。 表现:疼痛为对称性,除伸直绷紧膝盖疼外,还伴有关节肿胀、僵硬,晨起僵硬时间较长,可超过30分钟,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五、髌骨软化症 1.原因及机制:髌骨软骨面因慢性损伤等出现软化、皲裂等,伸直绷紧膝盖时髌骨与股骨关节面摩擦增加,刺激病变软骨引起疼痛,多见于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长期跪位工作者等。 2.表现:伸直绷紧膝盖时髌骨周围疼痛,可伴有膝关节打软腿现象,年龄上青少年及年轻人群较多见,生活方式中运动不当或长期跪姿工作易诱发。 如果出现腿一伸直绷紧膝盖就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等)明确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治疗和康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运动损伤导致的疼痛可能需更积极的康复训练恢复运动功能,而中老年人骨关节炎相关疼痛则需综合考虑关节保护、适度运动等多方面。

    2025-10-20 15:58:29
  • 治疗腰突用髓核溶解术好吗

    髓核溶解术通过注入酶类物质溶解髓核组织来治疗腰突,有相对微创等优点,但适应证有限且可能出现过敏、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与保守治疗、开放性手术比较各有特点,选择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 髓核溶解术的优点 相对微创: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髓核溶解术创伤较小,对机体的损伤程度相对轻一些,术后恢复相对较快。有研究显示,其手术切口小,对周围组织的干扰相对少,患者术后疼痛等不适可能相对较轻。 一定的缓解症状效果:对于合适的腰突患者,能够有效地溶解髓核组织,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腰腿痛等症状。一些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接受髓核溶解术的患者腰腿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髓核溶解术的缺点 适应证有限:并非所有腰突患者都适合该手术。例如,髓核突出严重、钙化明显或者伴有严重椎管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髓核溶解术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无效。有研究表明,对于髓核突出较大且纤维环破裂严重的患者,髓核溶解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 可能出现并发症 过敏反应:由于注入的药物可能引起过敏,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生命。比如对用于髓核溶解的酶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神经根损伤: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损伤神经根,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加重。这是因为操作需要精准定位,稍有偏差就可能累及神经根。 感染风险:虽然是相对微创的操作,但仍存在感染的可能,一旦发生感染,会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 不同人群使用髓核溶解术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在术前需要全面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其能够耐受手术。同时,术后恢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因为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年轻人群: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也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如果年轻患者腰突症状较轻,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保守的康复训练、药物辅助等。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髓核溶解术适应证时才考虑该手术,并且术后要按照康复计划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女性特殊时期: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由于身体的特殊性,使用髓核溶解术需要谨慎。药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影响胎儿或婴儿,所以一般不建议在这些特殊时期进行髓核溶解术,优先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适当的保守治疗等。 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与保守治疗比较: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理疗、药物治疗等,对于大多数轻度腰突患者有效。保守治疗风险低,但疗程相对较长,部分患者症状可能反复。而髓核溶解术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存在手术相关风险。例如,对于一些经严格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髓核溶解术;但对于症状较轻、初次发作的患者,保守治疗应作为首选。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开放性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但对于病情复杂、髓核突出严重等情况的治疗效果可能更确切。髓核溶解术相对微创,但是适应证窄,并发症相对开放性手术也有不同特点。例如,开放性手术适用于髓核突出非常严重、合并椎管狭窄等复杂情况的患者,而髓核溶解术更适合相对简单的、符合其适应证的腰突患者。 总体而言,髓核溶解术治疗腰突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后做出合适的选择。

    2025-10-20 15:57:18
  • 右肩膀酸痛是怎么回事

    右肩膀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骨骼系统问题(如肩周炎、肩袖损伤、神经根型颈椎病)、内脏疾病牵涉痛(如心脏病、胆囊炎胆结石)以及其他原因(如过度劳累、姿势不良),不同原因有其相应成因、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等特点。 一、肌肉骨骼系统问题 1.肩周炎 成因: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相对多见,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慢性损伤是主要诱因。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肩关节囊粘连、挛缩,引起右肩膀酸痛,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夜间更为明显,还会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比如梳头、穿衣等动作难以完成。 年龄性别影响: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左右女性更易患病,与该年龄段激素水平变化、软组织退行性变以及日常活动中肩部使用频繁等因素相关。 2.肩袖损伤 成因:多因创伤(如跌倒时手臂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突然内收)或慢性劳损引起,运动员、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肩部过度运动的人群易发生。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的肌腱复合体,损伤后会出现右肩膀酸痛,尤其在肩部外展、上举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肩关节无力感。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肩部重复性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肩袖损伤风险,比如网球、棒球运动员肩部反复外展上举动作易导致肩袖损伤。 二、颈椎病 1.神经根型颈椎病 成因:颈椎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右侧神经根,可引起右肩膀酸痛,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程度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比如颈部突然扭转时疼痛明显加剧。 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低头工作、使用电子设备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颈椎退变,增加发病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更易患病。 生活方式影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坐姿不良等生活方式会使颈椎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间盘承受异常压力,引发颈椎病及相应肩膀酸痛症状。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心脏病 成因:少数情况下,心肌缺血可引起右肩膀牵涉痛,常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需注意与肩部本身疾病鉴别。比如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右肩膀放射性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肩部疾病。 病史影响: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发生心脏病牵涉痛的风险相对较高,需结合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2.胆囊炎、胆结石 成因:胆囊、胆道疾病可引起右肩部牵涉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还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胆囊、胆道的神经纤维与右肩部的神经纤维有交叉,炎症刺激会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右肩膀酸痛。 病史影响: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的人群,当疾病发作时易出现右肩膀牵涉痛,需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胆道情况。 四、其他原因 1.过度劳累 成因:长时间使用右侧肩部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如搬抬重物、打羽毛球等,会导致肩部肌肉乳酸堆积,引起右肩膀酸痛,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的生活方式,如连续多日进行高强度肩部活动,会使肩部肌肉疲劳,引发酸痛。 2.姿势不良 成因:长期伏案工作、睡觉姿势不当等导致右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肌肉痉挛,出现酸痛,比如长期弯腰驼背伏案工作,会使右肩部肌肉持续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引发酸痛。 生活方式影响:不良姿势的生活方式会持续对右肩部肌肉造成压力,导致肌肉慢性损伤,引起酸痛症状。

    2025-10-20 15:56: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