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礼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擅长: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尚礼,男,教授,原骨科部主任,孙逸仙脊柱中心主任,硕士导师,博士和博士后导师,外科主任导师,1943年出生,广东省惠州市人。兼任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名誉会长;第六届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七届常委、微创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第一届常委;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中南六省骨科协作组组长;中国康复学会骨科和风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脊柱非融合技术学组组长;广东省康复学会骨关节与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多种刊物担任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或顾问等职务。曾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长、副院长、党委书记、大外科主任,中央保健局专家等。展开
个人擅长
脊柱、关节、小儿骨科等。展开
  • 早上起床屁股骨头疼怎么回事

    晨起屁股骨头疼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劳损(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可通过拉伸锻炼、改善睡姿缓解)、坐骨神经痛(与病史、年龄性别有关,症状轻可休息,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检查)、髋关节问题(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有相关危险因素者应避免不良习惯,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骶髂关节病变(与年龄性别、病史有关,孕期女性注意补充营养、保持正确姿势,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遵医嘱治疗复查)。 一、肌肉劳损 1.原因及影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等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肌肉劳损。例如,30-50岁人群肌肉功能开始走下坡路,若夜间睡眠姿势不佳,长时间压迫臀部肌肉,晨起后易出现屁股骨头疼。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久站或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臀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群,白天久坐后夜间起床可能会感觉屁股骨头疼。臀部肌肉劳损会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2.应对措施: 适当进行臀部肌肉的拉伸锻炼,如仰卧位,双腿屈膝,将臀部抬离床面,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重复多次。 改善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二、坐骨神经痛 1.原因及影响: 病史因素: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夜间睡眠时姿势改变可能诱发疼痛,晨起出现屁股骨头疼。 年龄性别: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于腰椎退变等原因,坐骨神经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腰椎退变会使椎间盘间隙变窄、椎间关节增生等,容易压迫坐骨神经。 2.应对措施: 症状较轻时可通过休息缓解,避免腰部过度活动。 若疼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如腰椎磁共振等,以明确神经受压情况。 三、髋关节问题 1.原因及影响: 年龄因素:老年人髋关节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较多见,晨起时可能因关节活动后出现屁股骨头疼。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服用激素等可能导致髋关节病变,如股骨头坏死,早期可表现为晨起屁股骨头疼,活动后稍缓解,但继续活动又加重。 2.应对措施: 有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戒酒、合理使用激素等。 出现症状后需及时就医,进行髋关节X线、磁共振等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四、骶髂关节病变 1.原因及影响: 年龄性别:女性在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骶髂关节松弛,容易出现骶髂关节病变,晨起后屁股骨头疼。 病史因素:有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骶髂关节是常受累部位,可出现晨起屁股骨头疼,且活动后疼痛可能略有减轻但休息后又加重的特点。 2.应对措施: 孕期女性要注意适当补充钙等营养物质,保持正确的姿势。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律服药,定期复查。

    2025-09-22 20:30:03
  • 尾骨骨折如何治疗

    尾骨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无明显移位者避免久坐等,儿童限制剧烈活动)、药物止痛(疼痛明显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慎用,有胃肠道疾病者需观察)、物理治疗(48小时后热敷,老年人防烫伤;红外线照射等促进血液循环)。手术适用于明显移位伴严重疼痛排便困难、伴神经损伤症状者,手术可选尾骨切除术,治疗要据患者具体情况选个性化方案,考虑年龄等因素。 一、保守治疗 1.休息与制动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尾骨骨折患者,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应避免久坐,尽量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减少尾骨部位的压迫。例如,长时间坐着会增加尾骨的压力,不利于骨折愈合,一般建议每天坐着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且要选择合适的坐垫,减轻尾骨承受的压力。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泼好动的特点,更要注意限制其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可以建议儿童在骨折后的1-2周内尽量减少跑跳等运动。 2.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能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布洛芬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热敷等物理治疗来缓解疼痛。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需要密切观察。 3.物理治疗 热敷:在骨折后的48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由于其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也可以促进尾骨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红外线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天1-2次。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尾骨骨折有明显移位,且伴有严重的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尾骨骨折移位导致肛门周围疼痛剧烈,影响患者正常排便,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 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尾骨骨折患者,也需要手术干预。如尾骨骨折压迫神经,导致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此时手术解除神经压迫是必要的。 2.手术方法 尾骨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手术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 总之,尾骨骨折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无明显移位或症状较轻的患者,而手术治疗则用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5-09-22 20:25:50
  • 后背突然像针扎一样疼怎么回事

    后背突然像针扎一样疼可能由肌肉劳损、神经根型颈椎病、带状疱疹、脊柱小关节紊乱、内脏疾病放射痛等原因引起,成因和表现各有不同,出现该症状应注意休息,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应谨慎对待及时就医。 一、肌肉劳损 1.成因: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等,会使后背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引发像针扎一样的疼痛。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后背肌肉长时间受力不均,就较易出现此类情况。年龄方面,中青年人群因工作生活中姿势问题相对更易发生,不过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当姿势引发。性别上无明显特定差异,但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风险更高。 2.表现:疼痛多为局部的刺痛感,疼痛部位肌肉可能有紧张、压痛,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1.成因:颈椎发生退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后背像针扎一样的疼痛。年龄上,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概率增加,40岁以上人群相对多见,但现在由于长期低头等不良生活方式,年轻人也有发病趋势。生活方式中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是重要诱因。 2.表现:除后背针扎样痛外,常伴有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颈部活动可能会影响疼痛程度。 三、带状疱疹 1.成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在发病前期可能会出现后背针扎样疼痛,随后会出现成簇的疱疹。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发病,比如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劳累后免疫力下降的人。 2.表现:起初为单侧后背的刺痛、针扎样痛,之后皮肤会出现红斑、水疱等皮疹。 四、脊柱小关节紊乱 1.成因:突然的扭转、弯腰等不当动作,可导致脊柱小关节发生错位或紊乱,引起后背针扎样疼痛。各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当动作引发,中青年人群在运动或体力劳动中若动作不当较易出现。 2.表现:疼痛部位较固定,活动脊柱时疼痛明显,可能伴有活动受限。 五、内脏疾病放射痛 1.成因:某些内脏疾病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后背针扎样疼痛,如心肌梗死有时可放射至后背疼痛,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也可能出现后背牵涉痛。年龄上,不同内脏疾病好发年龄不同,心肌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胆囊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多见于肥胖、高脂饮食人群。 2.表现:除后背疼痛外,还伴有相应内脏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肌梗死常伴有胸痛、胸闷、心悸等,胆囊炎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当出现后背突然像针扎一样疼的情况时,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出现此类症状时更应谨慎对待,及时就医以便准确诊断和处理。

    2025-09-22 20:13:15
  • 骨质疏松能吃什么水果

    一些水果对骨质疏松患者有益,橙子、无花果富含钙,猕猴桃、蓝莓富含维生素K,草莓、葡萄等也有一定益处,但水果不能替代正规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还需均衡饮食、结合适当运动,严重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无花果:无花果含有一定量的钙,每100克无花果中钙含量约为45毫克左右。同时无花果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食用无花果可以从多方面为身体补充营养,帮助维持骨骼的正常代谢等功能。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经常运动的人,食用无花果补充营养后能更好地维护骨骼健康;而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无花果中的营养成分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富含维生素K的水果 猕猴桃:猕猴桃是维生素K的良好来源之一,每100克猕猴桃中维生素K含量约为7微克左右。维生素K对于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调节骨钙素的羧化过程,从而影响骨骼的矿化等。骨质疏松患者食用猕猴桃能通过摄入维生素K来辅助维持骨骼的正常状态。儿童时期经常食用猕猴桃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的良好发育;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风险较高,猕猴桃中的维生素K能帮助维持骨骼的强度等。 蓝莓:蓝莓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K,每100克蓝莓中维生素K含量约为1.9微克左右。维生素K参与骨骼中钙的沉积等过程。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食用蓝莓可以获取维生素K等营养成分来助力骨骼健康。不同年龄的人群,如青少年食用蓝莓补充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老年人食用蓝莓则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降低骨折风险等。 其他有益水果 草莓:草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除了能促进钙吸收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少骨骼组织的氧化损伤,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健康有一定益处。儿童食用草莓可以在获取营养的同时,对骨骼发育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成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食用草莓能辅助维护骨骼健康。 葡萄:葡萄中含有多种多酚类物质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对于骨骼周围的组织健康有一定好处,间接有助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状况维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比如经常久坐的人,食用葡萄补充营养后,也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食用葡萄也能从营养角度为骨骼健康提供一定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只是骨质疏松患者饮食中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药物等正规治疗手段。骨质疏松患者还需要通过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钙(如牛奶、豆制品等)等营养物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运动方式和强度有所不同,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等综合措施来维护骨骼健康。如果骨质疏松情况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

    2025-09-22 20:10:24
  • 全身骨头咯嘣响是怎么回事

    骨头咯嘣响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弹响是关节活动时组织摩擦碰撞产生,单个发生且无疼痛受限,儿童青少年常见,成年人长期姿势后也可能出现;病理性弹响与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腱鞘炎、半月板损伤)和其他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有相应伴随症状,全身骨头频繁咯嘣响伴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要注意观察、保护关节或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理性弹响 关节疾病相关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除了骨头咯嘣响外,还可能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关节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在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活动范围减小。这是因为关节软骨磨损后,关节面不平整,活动时就会出现异常的摩擦和弹响。 腱鞘炎:常见于手部,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多与过度使用手部有关,像长期打字、织毛衣等人群易患。患者除了局部骨头咯嘣响外,还会有局部疼痛、压痛,手指屈伸时可能出现弹响指或闭锁现象。这是由于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增厚、狭窄,影响肌腱的正常滑动,从而产生弹响和一系列症状。 半月板损伤:多发生于膝关节,常因外伤或慢性劳损引起。除了骨头咯嘣响外,还可能有关节疼痛、肿胀、交锁现象(即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例如,运动爱好者在剧烈运动中可能发生半月板损伤,受伤时可听到明显的响声,随后出现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这是因为半月板破裂后,在关节活动时会与关节面发生异常摩擦和碰撞。 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关节。除了骨头咯嘣响外,还会有关节的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后缓解)、肿胀、疼痛,且多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随着病情发展,关节会出现畸形和功能丧失。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滑膜炎症、增生,进而破坏关节结构。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血钙升高,引起骨骼的一系列改变。患者可能出现骨头咯嘣响,还可能伴有骨痛、骨折、泌尿系统结石等症状。这是因为血钙异常升高会影响骨骼的代谢和结构,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容易出现弹响等异常情况。 如果全身骨头咯嘣响频繁出现,或者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骨头弹响的情况,如果伴有生长发育异常等情况也需及时就诊;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关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骨头咯嘣响等症状的发生。

    2025-09-22 20:06: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