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晓明

中日友好医院

擅长:对不同类型的皮肌炎及其间质性肺炎的综合诊治,包括肌无力、肝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的综合管理与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不同类型的皮肌炎及其间质性肺炎的综合诊治,包括肌无力、肝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的综合管理与诊治。展开
  • 脊柱炎一般要怎么治疗

    脊柱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和进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理治疗包括热疗、牵引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有严重脊柱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治疗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姿势与体位: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对于脊柱炎患者,睡觉时应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的平直,可有助于减轻脊柱的畸形发展。例如,研究表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会加重脊柱关节的压力,进而影响脊柱炎的病情进展。 适度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太极拳等。游泳是对脊柱炎患者非常有益的运动方式,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重量对脊柱的压力,同时又能锻炼脊柱周围的肌肉,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太极拳则可以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脊柱炎的症状缓解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比如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而老年患者则需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项目。 2.心理调节: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参加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方式调节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配合治疗。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在面对疾病时心理反应有所不同,女性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心理疏导。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脊柱炎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较弱,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等,这类药物可以延缓脊柱炎病情的进展,但起效相对较慢。在使用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用药需要更加谨慎,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物理治疗 1.热疗: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方式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例如,热敷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每次热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患者皮肤敏感度不同,儿童皮肤较娇嫩,热敷时更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2.牵引治疗:对于脊柱畸形较轻的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来改善脊柱的排列,增加椎间隙宽度,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等。但牵引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脊柱炎患者出现严重的脊柱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脊柱严重畸形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或日常生活活动时,手术矫正畸形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2.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包括脊柱矫形术、关节置换术等。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脊柱病变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5-09-30 13:16:01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症状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分为全身型、多关节型和少关节型,全身型早期有弛张热、与发热相伴的皮疹、非对称性大关节疼痛肿胀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多关节型早期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少关节型早期多为单或寡关节受累,大关节常见,且有眼部受累风险需早期筛查眼部。 一、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症状 (一)发热 多为弛张热,体温每日波动在36-40℃之间,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常伴寒战,体温高峰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等表现,傍晚时体温升高较为明显,且发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更易出现反复高热情况,与儿童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此发热特点是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较具特征性的早期表现之一。 (二)皮疹 常与发热相伴出现,多为淡红色斑丘疹或环形红斑,皮疹形态多样,可分散分布也可融合成片,一般不痒,受热后皮疹可加重,热退后皮疹可消退,这种皮疹的出现与疾病的炎症状态相关,是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常见症状,不同患儿皮疹表现可能略有差异,需注意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 (三)关节症状 早期可能有关节疼痛或轻度肿胀,但往往不是很典型,多为非对称性关节受累,以大关节为主,如膝关节、踝关节等,患儿可能会出现活动受限,例如行走时步态异常,不愿主动活动关节等情况,由于患儿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其关节活动情况来发现早期迹象,因为关节症状相对其他症状可能出现较晚或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四)其他全身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等表现,全身状况较差,这是因为疾病处于炎症活跃期,机体代谢紊乱,影响了患儿的一般状态,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还会表现出精神萎靡等情况,这些全身症状提示机体存在异常的炎症反应,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 二、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症状 (一)关节症状 多为对称性多关节受累,常见累及的关节有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早期可出现关节的肿胀、疼痛,患儿会感觉关节部位不适,活动时疼痛加重,可能会出现晨僵现象,晨僵时间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随着病情进展,关节活动度会逐渐受限,影响患儿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拿取物品等,由于是多关节受累,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影响相对较明显,需要关注关节的早期变化,以便早期干预。 (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一般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如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明显,但仍可能有轻度的发热、乏力等情况,食欲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全身型要轻,这与多关节型主要以关节局部炎症为主的病理特点相关,不过也需密切观察全身状况的变化,因为病情可能会有进展变化。 三、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早期症状 (一)关节症状 多为单关节或寡关节受累,以大关节多见,如膝关节、髋关节等,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关节疼痛或活动时的不适感,容易被忽视,家长可能发现患儿行走时稍有跛行,但不太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等表现,需要定期检查关节情况,尤其是对于单关节受累的情况,要警惕病情进展,因为单个关节的病变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影响该关节的正常功能。 (二)眼部受累风险 是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较突出的特点,早期可能出现无症状的虹膜睫状体炎,需要通过眼科检查才能发现,这是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其他类型的重要区别之一,所以对于少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早期进行眼部筛查非常关键,因为眼部受累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等严重后果,这也提示医生和家长在关注关节症状的同时,不能忽视眼部的相关检查。

    2025-09-30 13:15:27
  • 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

    风湿关节炎有多种表现,关节症状包括疼痛与压痛、肿胀、晨僵;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消瘦;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尺侧偏斜等、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还可累及其他系统,如心脏受累出现胸痛等、肺部受累致咳嗽气短等、眼部受累现疼痛视物模糊等。 一、关节症状 (一)疼痛与压痛 风湿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疼痛,但时轻时重。疼痛部位常见于手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关节局部有明显压痛,在病情活动期压痛更为显著。例如,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受累时,患者会感觉关节部位疼痛,按压该关节有明显痛感,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了关节周围的神经末梢。 (二)肿胀 关节肿胀是由于关节腔内炎症导致滑膜增生、积液以及周围组织水肿引起的。以膝关节为例,风湿关节炎患者膝关节会出现肿胀,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隆起,皮肤轻度发亮,这是因为炎症介质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关节腔和周围组织。 (三)晨僵 多数患者会出现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发僵、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这种晨僵在病情活动期较为明显,随着病情的缓解,晨僵持续时间会缩短。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关节囊等组织的炎性渗出和肿胀,使得关节活动时受到限制有关。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在清晨醒来时发现手指关节僵硬,需要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二、全身症状 (一)发热 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的。例如,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同时引发全身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症状。 (二)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缺乏精力,这与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消耗机体能量、影响代谢等因素有关。长期的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使得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乏力感。比如,患者可能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现在会因为乏力而感到困难。 (三)消瘦 由于疾病的慢性消耗以及患者食欲可能受到影响等因素,部分患者会出现消瘦。炎症状态下机体的代谢率改变,同时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减少,能量消耗减少但摄入可能不足,进而导致体重下降、消瘦。 三、关节畸形 (一)手指畸形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手指关节的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或纽扣花样畸形等。以尺侧偏斜为例,由于手指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炎症破坏,导致手指向小指一侧偏斜,这是因为炎症使得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长期的不正常受力引起关节结构改变。 (二)膝关节畸形 膝关节可能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这是由于膝关节长期受到炎症影响,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等,导致膝关节的正常力线改变。例如,内翻畸形表现为膝关节向内弯曲,患者行走时会出现步态异常,影响正常的行走功能。 四、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一)心脏受累 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脏受累,如心包炎,表现为胸痛等症状;也可能出现心肌炎等,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发现相应异常。心脏受累是因为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可累及心脏的结缔组织,引发心脏的炎症反应。 (二)肺部受累 少数患者会出现肺部受累,如间质性肺炎等,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可能累及肺部组织,导致肺间质发生炎症性改变,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三)眼部受累 可出现眼部病变,如巩膜炎、葡萄膜炎等,患者可能出现眼睛疼痛、视物模糊等症状。眼部受累是因为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眼部的相关组织。

    2025-09-30 13:14:24
  • 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

    痛风患者需通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中嘌呤食物频率和量、保证低嘌呤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来管理病情,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痛风患者还有各自饮食注意事项,儿童要营养均衡且符合喜好,老年要兼顾基础疾病与易消化,女性不同生理阶段有不同饮食要点,同时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一、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1.明确高嘌呤食物范围及影响: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的疾病,高嘌呤食物会使血尿酸生成增多,加重病情。常见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如猪肝、牛肝等)、部分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等)、浓肉汤等。以动物内脏为例,每100克猪肝中嘌呤含量较高,长期大量食用会显著提升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2.替代选择及食用建议:可选择低嘌呤食物替代,如大部分蔬菜(白菜、黄瓜、茄子等)、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全谷物(燕麦、糙米等)。蔬菜每日摄入量可保持在500克左右,水果每天1-2个,全谷物可占主食摄入量的1/3-1/2。 二、控制中嘌呤食物摄入频率和量 1.中嘌呤食物种类及限制原因:中嘌呤食物如牛肉、鸡肉、羊肉等肉类以及豆类(红豆、绿豆等)。虽然其嘌呤含量低于高嘌呤食物,但长期过量食用仍会对血尿酸水平产生影响。例如每100克牛肉中含有一定量嘌呤,频繁大量食用会逐渐积累导致血尿酸升高。 2.合理食用方式:每周食用肉类次数不宜超过3次,每次食用量控制在75-100克左右;豆类可偶尔少量食用,如每周1-2次,每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 三、保证低嘌呤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 1.低嘌呤食物的重要性:低嘌呤食物能帮助维持血尿酸在正常水平,如牛奶、鸡蛋等。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中嘌呤含量极低,适合痛风患者每日饮用,建议每天饮用300-500毫升;鸡蛋每天可食用1个,能为身体提供必要营养且不会明显影响血尿酸水平。 2.饮食结构搭配:主食以低嘌呤的米面为主,粗细搭配,如大米和玉米碴搭配食用,每餐主食量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力活动量等调整,一般成年男性轻体力活动者每餐主食量可控制在100-150克,女性可适当减少。同时,每日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排泄,年龄较大的患者要注意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加重心脏等负担,可分次饮用。 四、特殊人群饮食注意事项 1.儿童痛风患者:儿童痛风相对少见,但多与遗传或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儿童患者饮食上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低嘌呤食物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喜好,例如可以将低嘌呤蔬菜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口味,保证蔬菜摄入量;肉类选择低嘌呤的鸡肉等,控制每次食用量,同时要避免食用成人可能摄入的高嘌呤零食等。 2.老年痛风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饮食上要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主食的糖分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要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同时,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物要易于消化,如将肉类烹饪得更软烂,但仍要遵循低嘌呤原则。 3.女性痛风患者:女性痛风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如经期、孕期、更年期等)饮食可能有所不同。经期时要注意营养补充,选择合适的低嘌呤食物;孕期要在保证自身和胎儿营养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避免影响胎儿发育;更年期女性要关注钙的补充,可选择低嘌呤的高钙食物如低脂牛奶等,同时注意控制体重,因为更年期女性易出现体重增加,而体重超标会加重痛风病情。

    2025-09-30 13:13:45
  • 风湿腿疼的症状有哪些

    风湿腿疼有不同特点、伴随症状及不同人群特点。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为钝痛等,有关节肿胀、僵硬、发热、皮肤表现及全身不适等伴随症状;儿童患病有特殊表现且影响生长,女性特殊时期发病风险或高,老年人易患多种相关疾病且影响生活质量,重体力劳动者因关节磨损易发病。 性质:多为钝痛、酸痛或胀痛,有的患者会感觉关节处有沉重感的疼痛。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休息后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病情进展后休息时也可能仍有疼痛。比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往往呈游走性,疼痛性质多样,可为明显的酸痛感。 伴随症状 关节肿胀:关节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受累关节部位皮肤可能会有轻度隆起,关节肿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的可能只是关节周围有轻微的饱满感,重的则关节明显肿大,活动受限。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通常较为明显,可看到关节部位明显膨隆。 关节僵硬:晨起时较为明显,称为晨僵。患者早晨起床后会感觉关节发紧、僵硬,活动不灵活,一般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随着活动的进行,僵硬感会逐渐缓解,但如果病情严重,全天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感。例如,很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清晨起床后双手握拳困难,需要活动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手部活动功能。 发热:部分风湿腿疼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可为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一般是间歇性或持续性的,比如风湿热引起的关节病变常伴有发热,体温呈弛张热或低热等不同热型。 皮肤表现:有的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膝关节附近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还有的风湿性疾病可能会出现红斑等皮肤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关节时,部分患者会有面部红斑等皮肤改变。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全身乏力、疲倦,食欲减退等。例如,长期受风湿腿疼困扰的患者,往往精神状态不佳,感觉身体虚弱,对日常活动的参与度降低。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风湿腿疼可能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相关。儿童发病时除了关节疼痛外,可能伴有发热、皮疹等表现,而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疼痛可能会影响其肢体的正常活动和生长,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比如一些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患儿,膝关节疼痛的同时可能伴有低热,且不愿行走,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关节活动情况和全身表现。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使风湿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而且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承担较多家务劳动等,关节使用频率较高,也可能增加关节受损引发风湿腿疼的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风湿腿疼可能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有关。老年人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较为常见,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导致关节疼痛。同时,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疾病也可能在老年阶段发病,而且老年人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长期的疼痛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行走困难、日常生活自理受限等。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人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和磨损,容易引发风湿相关的关节病变导致腿疼。比如建筑工人、搬运工等,膝关节、腰部等关节受累较多,长期的劳作使关节损伤积累,增加了风湿腿疼的发生几率。他们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2025-09-30 13:13: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