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静脉血栓及后遗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静脉血栓及后遗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展开
  • 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年龄因素使老年人易处高凝状态,疾病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妊娠产褥期可致血液高凝;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术后状态会致静脉血流滞缓;静脉穿刺置管等机械损伤及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疾病相关损伤会致血管内皮损伤。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导致血液高凝,如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质丢失,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同时抗凝血因子减少,易引发高凝;妊娠和产褥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凝血因子Ⅷ、Ⅸ、Ⅹ增加,而抗凝血酶Ⅲ降低,处于高凝状态。 静脉血流滞缓 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肌肉活动减少,肌肉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弱,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比如,骨折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活动人群。久坐不动的人群,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的人,下肢静脉回流也会因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减慢,增加血栓形成几率。 术后状态:大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及腹腔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术后患者活动明显减少,同时血管壁可能受到损伤,静脉血流容易淤滞。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血管内皮损伤 机械损伤:静脉穿刺、置管等操作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多次静脉穿刺的患者,血管内皮反复受损,修复过程中易导致凝血机制激活,引发血栓形成。 疾病相关损伤:某些血管性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如静脉曲张患者,静脉壁扩张、迂曲,内皮细胞易受损,血液成分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受损,也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025-10-17 10:21:49
  • 病人什么情况下做深静脉穿刺

    深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液和输血、营养支持、药物输注、血液透析和肿瘤化疗等情况,但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监测中心静脉压:通过将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可以实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体液平衡情况。 2.输液和输血:在需要快速输注大量液体或输血时,深静脉穿刺可以提供更直接的途径,减少外周静脉穿刺的困难和风险。 3.营养支持: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需要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深静脉穿刺可以建立肠外营养通路,提供营养支持。 4.药物输注:某些药物需要通过深静脉输注,以确保药物能够快速起效或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 5.血液透析: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深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 6.肿瘤化疗:某些化疗药物需要通过深静脉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深静脉穿刺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气胸等。在进行深静脉穿刺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操作。同时,医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尽可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深静脉穿刺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总之,深静脉穿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操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进行深静脉穿刺前,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操作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025-10-17 10:21:38
  • 夹层动脉瘤是什么

    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主动脉壁的退行性病变,症状包括突发的胸痛、背痛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等。 1.定义和症状 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的中层发生撕裂,血液在主动脉壁内形成血肿,导致主动脉壁变薄、扩张。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胸痛、背痛、腹痛等,可能伴有高血压、脉搏加快等。 2.病因 夹层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脉壁的退行性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其他因素包括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马凡综合征、创伤等。 3.诊断 医生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等)来诊断夹层动脉瘤。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4.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血压、缓解疼痛等症状。 手术治疗:包括主动脉置换术、腔内修复术等。 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放置支架或修复器械。 5.预防 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主动脉疾病。 6.特殊人群 孕妇:夹层动脉瘤在孕妇中较为罕见,但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孕妇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儿童:儿童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和治疗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总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注意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您对夹层动脉瘤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咨询专业医生。

    2025-10-17 10:21:12
  •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怎么治疗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弹力袜治疗和抬高患肢,弹力袜要依腿围选规格、注意皮肤护理,抬高患肢每次15-30分钟;手术治疗有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病变轻的年轻患者,术前戒烟术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瓣膜置换术(病变重时用,老年患者需评估风险,有基础病者术前控基础病)、静脉转流术(复杂情况用,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有差异)。 抬高患肢:休息时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无论年龄大小,都应保证每日有一定时间抬高患肢,一般每次抬高15-30分钟,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家人协助抬高患肢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手术治疗 瓣膜修复术:针对病变较轻的瓣膜,通过手术修复瓣膜结构,恢复其正常功能。适用于年轻、瓣膜病变相对局限的患者,不同性别患者手术操作基本类似,但女性患者需考虑美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位置。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前需戒烟,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也需继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恢复。 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可考虑瓣膜置换术,植入人工瓣膜。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时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权衡手术收益与风险。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保障手术安全。 静脉转流术: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可采用静脉转流术,建立新的静脉回流通道。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所差异,儿童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需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情况,成年患者则需注意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等促进康复。

    2025-10-17 10:20:49
  • 静脉血栓挂什么科室

    静脉血栓通常可挂血管外科,综合医院普通外科也可;儿童少见静脉血栓,出现症状先挂儿科再判断;女性孕期易患静脉血栓,挂产科及血管外科等,非孕期挂血管外科等;男性同女性挂血管外科等;有手术史患者术后出现相关症状挂外科相关科室;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现相关表现挂血液科及血管外科等。 一、一般情况 静脉血栓通常可挂血管外科。若医院科室划分不细致,综合医院也可挂普通外科。 二、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 儿童:儿童发生静脉血栓相对少见,但若出现相关症状,如肢体肿胀等,可先挂儿科进行初步评估,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特点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转至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儿童静脉血栓可能与先天发育、某些基础疾病等有关,需谨慎诊断和处理。 女性:女性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孕期出现静脉血栓相关症状应及时挂产科及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产科医生可评估孕期情况,血管外科医生负责血栓相关的诊治。非孕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挂血管外科等科室。 男性:男性发生静脉血栓时,同样挂血管外科等科室,若因某些特殊基础疾病导致,如外伤、术后等情况,需结合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相关科室。 三、特殊病史人群 有手术史人群:术后患者容易出现静脉血栓,若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等疑似静脉血栓症状,应挂外科相关科室,包括血管外科,医生会考虑手术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针对性检查和治疗。 有血液系统疾病人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异常,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此类人群出现静脉血栓相关表现时,需挂血液科及血管外科等科室,血液科医生处理血液系统基础疾病,血管外科医生处理血栓相关问题。

    2025-10-17 10:20: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