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及处理。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及处理。展开
  •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引发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3-4周,病因包括乳汁淤积(乳头发育不良等致乳汁排出不畅)及细菌入侵(乳头破损皲裂致细菌沿淋巴管等侵入),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胀痛可触及硬块后变软成脓肿、全身不同程度发热伴寒战乏力等,诊断依据症状体征、血常规及超声检查等,治疗分非药物排空乳汁、局部热敷和药物用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预防需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及时排空乳汁,哺乳期女性为高发人群需关注乳房状况,注意生活方式及婴儿正确含接姿势以降低发病几率。 一、定义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引发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女性,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二、病因 1.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病因,乳头发育不良(如过小、内陷)、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等致乳汁排出不畅,淤积于乳腺内,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沿淋巴管或直接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患侧乳房红、肿、热、痛,可触及边界不清的硬块,随病情进展硬块变软形成脓肿。2.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可升至38℃以上,伴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 四、诊断 1.症状体征:依据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表现初步判断。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协助判断有无脓肿形成及脓肿位置等。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 排空乳汁: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确保乳汁充分排出,减轻乳汁淤积。 局部护理:早期可采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2.药物治疗:若感染严重需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用药期间可继续哺乳(需遵医嘱选择安全药物)。 六、预防 1.保持乳头清洁:哺乳期注意乳头卫生,喂奶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2.正确哺乳:按需哺乳,避免让婴儿含着乳头入睡,防止乳头损伤。3.及时排空乳汁:每次哺乳后尽量排空乳房内剩余乳汁,防止淤积。 七、特殊人群提示 哺乳期女性为高发人群,需格外关注乳房状况,一旦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等异常应及时就诊。日常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保证充足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婴儿吸乳时要注意正确含接姿势,减少乳头损伤风险,以降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生几率,保障自身健康及正常哺乳。

    2025-10-14 14:39:34
  • 乳腺增生有哪些症状要怎么样治疗

    乳腺增生有乳房呈周期性的胀痛或刺痛可向腋窝肩背放射、可触及边界不清可活动的肿块随月经变化、少数有乳头溢液等症状,治疗需进行心理疏导、调整规律作息低脂饮食适度运动等生活方式、定期复查、药物干预,哺乳期要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绝经后需加强乳腺监测。 一、乳腺增生的症状 1.乳房疼痛:多为双侧乳房胀痛或刺痛,具有周期性,常于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或减轻。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同侧腋窝、肩背部放射。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乳腺增生患者存在乳房疼痛症状,且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2.乳房肿块:可触及单侧或双侧乳房内的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韧或呈结节状,可活动,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多发生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溢液,自发溢液少见,挤压乳房时可出现溢液。 二、乳腺增生的治疗 1.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加重乳腺增生症状。研究表明,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乳腺增生相关症状缓解率更高。 2.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对乳腺增生的恢复有利。 低脂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腺增生相关不适。 3.定期复查:对于乳腺增生患者,尤其是年龄在35岁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乳腺增生症状持续不缓解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排除乳腺癌等其他疾病。 4.药物干预: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不得自行用药,且药物使用以缓解症状为目的,需密切关注用药后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避免乳汁淤积,哺乳时应两侧乳房交替喂养,若有乳汁淤积可通过按摩等方式促进排出,同时关注乳腺增生相关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评估。 绝经后女性:由于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乳腺增生恶变风险相对增加,因此更需加强乳腺监测,除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外,若出现乳房新的异常变化(如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变硬等)应及时就医。

    2025-10-14 14:38:39
  • 乳腺癌的治愈率有多高

    乳腺癌治愈率因分期而异,早期0期与Ⅰ期超九成,Ⅱ期约七成,中晚期Ⅲ期五成至六成,Ⅳ期低于二成,其还受病理类型分子亚型、患者个体状况及治疗方案规范性等因素影响,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前提,不同病理分子亚型预后有别,患者个体情况和治疗规范性亦影响治愈率。 一、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1.0期与Ⅰ期乳腺癌:0期(原位癌)和Ⅰ期乳腺癌属于早期阶段,通过手术等治疗后,5年治愈率可达90%以上。这是因为此时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内,未发生远处转移,及时规范的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例如,部分Ⅰ期乳腺癌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瘤后,结合必要的辅助治疗,预后较好,长期生存概率高。 2.Ⅱ期乳腺癌:Ⅱ期乳腺癌5年治愈率约为70%左右。此阶段癌细胞已超出原发部位,但尚未扩散至区域淋巴结以外,通过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但相较于早期仍有一定差距。 二、中晚期乳腺癌的治愈率 1.Ⅲ期乳腺癌:Ⅲ期乳腺癌属于局部晚期,5年治愈率大约在50%~60%。该阶段癌细胞不仅侵犯乳腺周围组织,还可能累及区域淋巴结,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等,但整体预后受肿瘤分期及个体对治疗的反应等因素影响。 2.Ⅳ期乳腺癌:Ⅳ期乳腺癌为晚期,癌细胞已发生远处转移,5年治愈率通常在20%以下。晚期乳腺癌主要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目的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治愈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三、影响乳腺癌治愈率的相关因素 1.癌症分期:分期是决定治愈率的关键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前提,随着分期的进展,治愈率逐渐降低。 2.病理类型与分子亚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及分子亚型预后不同,例如激素受体阳性、HER2过表达等分子亚型的乳腺癌,通过针对性的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但随着诊疗技术进步,其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3.患者个体情况:患者的年龄、身体一般状况、对治疗的耐受性等个体因素也会影响治愈率。年轻患者相对老年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但并非绝对;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往往预后更好。 4.治疗方案的规范性:规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保障,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辅助治疗的合理应用等,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影响治愈率。

    2025-10-14 14:36:49
  • 双侧乳腺增生怎么办

    双侧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表现为乳房疼痛、肿块或不适感。就医后,医生会进行检查和诊断。在生活方式上,建议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减少咖啡因摄入、规律作息、减压。此外,还需每月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定期复查。如果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 1.了解乳腺增生:双侧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在30岁以上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常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变化而出现乳房疼痛或肿块。 2.就医咨询:如果出现双侧乳腺增生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乳房触诊、超声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以确定增生的程度和原因。 3.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 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减少咖啡因摄入:咖啡、茶和某些软饮料中含有的咖啡因可能刺激乳房组织,尽量减少或避免饮用。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减压: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运动、冥想、放松技巧等,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4.乳房自我检查: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任何异常。检查时应注意乳房的大小、形状、质地、有无肿块或乳头溢液等。 5.定期复查: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包括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以监测乳腺增生的变化情况。 6.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雌激素药物、中药等。但药物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7.治疗其他潜在疾病:如果存在其他与乳腺增生相关的疾病,如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等,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8.注意事项: 双侧乳腺增生一般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仍需关注乳房健康。 避免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和保健品。 穿着舒适的内衣,避免过紧或过松的胸罩。 减少对乳房的刺激,如避免长时间按摩或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在面对双侧乳腺增生时,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对于缓解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对乳腺健康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应随时与医生沟通。

    2025-10-14 14:36:00
  • 如何养护双乳

    健康饮食需选择富含维生素C、E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与优质蛋白避免高脂高糖保证营养均衡,适度运动要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合适内衣要选尺寸贴合材质舒适的且控制佩戴时长并保持清洁,定期乳腺检查是女性每月自检30岁以上每年超声40岁加X线高危人群增加频率,良好生活习惯是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孕妇哺乳期注意乳房护理。 一、健康饮食调控 选择富含维生素C、E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橙子、柚子等)、坚果(杏仁、核桃等)、绿叶蔬菜(菠菜、西兰花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维持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健康。同时,摄入优质蛋白,像鱼类(三文鱼、鳕鱼等)、豆制品(豆腐、豆浆等),可为乳房提供营养支撑。需避免过度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以防影响乳腺的正常代谢功能,每日应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蔬果的摄入比例。 二、适度运动促进 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坚持3-5次快走或慢跑,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利于乳房部位的血液供应与新陈代谢。针对性开展力量训练,例如扩胸运动、俯卧撑等,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能增强胸部肌肉的支撑力,帮助维持乳房的良好形态。运动时要依据自身体能循序渐进,避免因运动强度过大造成乳房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三、合适内衣穿戴 挑选尺寸贴合、材质舒适的内衣,每日佩戴时长建议不超过8-10小时,避免过紧内衣压迫乳房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而无法起到支撑作用。建议每天更换并清洗内衣,保持乳房局部的清洁卫生,尤其在运动出汗后需及时清洁更换,防止细菌滋生引发乳房相关问题。 四、定期乳腺检查 女性每月应进行一次乳房自检,站立面对镜子观察乳房外观有无红肿、凹陷、橘皮样改变等异常,触摸时留意乳房内有无肿块、结节等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医。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上女性除超声检查外,可增加乳腺X线检查。对于有家族乳腺疾病史等高危人群,需适当增加检查频率,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乳腺问题。 五、良好生活习惯保持 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维持稳定状态,保障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严格戒烟限酒,吸烟饮酒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生几率。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要特别注意乳房护理,定期清洁乳头,防止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等问题,同时哺乳期要避免接触可能影响乳汁及自身乳房健康的有害物质。

    2025-10-14 14:35:4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